文 | 圖 鄂州海大 趙前劍,動保事業部 周興安
花白鰱是魚塘常見套養的經濟魚類之一,因為花白鰱養殖無需花費飼料成本,其效益根據吃食魚的行情情況能佔到全部養殖效益的30%-50%,所以許多養殖戶十分重視花白鰱產量。那麼,如何讓花白鰱產量更高效益更高呢?多數養殖戶選擇以白鰱為主,花鰱為輔,同時加大放養密度和規格來提升產量。由於近幾年白鰱行情差,花鰱價格又高,造成了很多客戶會選擇以花鰱為主的倒掛模式。
花鰱倒掛模式是以花鰱為主的放養模式,一般白鰱和花鰱放養密度比例接近1: 2,為了追求更高的花鰱產量,有的池塘白鰱放的很少,甚者不放。通過對比常規放養模式和倒掛模式,主要差異在白鰱和花鰱產量,按白鰱:花鰱=2:1和1:2放養模式為例,保守計算兩類模式,年底出魚花白鰱成活率按90%計算,常規模式下白鰱畝密度100尾,花鰱畝密度50尾,規格都是0.1-0.5斤(如表1)。
表1 池塘套養花白鰱放養模式
(以白鰱:花鰱=2:1和1:2為例)
常規花白鰱放養模式中白鰱和花鰱畝產量各佔一半左右,而花鰱倒掛模式中,白鰱畝產要低,花鰱畝產佔到全部花白鰱畝產的66%及以上。同樣,花鰱倒掛模式對畝效益的影響要比常規模式大很多。
➤ 2.1 花鰱倒掛模式優劣點
倒掛模式與常規模式區別
1、水質調控難:因花白鰱食性側重點不同,容易造成水質老化,需要經常調水。
2、花鰱倒掛模式的優點:較常規模式優點在於花鰱產量高,且花鰱行情比白鰱好,畝效益遠高於常規模式,對投餵飼料造成的粉末浪費有一定的濾食作用,從而降低吃食魚餌料係數。
3、花鰱對池塘管理要求高:花鰱在不同生長階段餌料生物也不盡相同,從微藻、輪蟲、大型浮遊動物到飼料粉末、有機碎屑等,因此,對池塘管理工作要求比常規模式高。
➤ 2.2 花鰱倒掛模式關鍵點
1、池塘養殖前期,花鰱規格較小,主要濾食適口小型浮遊生物,因此在養殖前期可以有針對性培養小型浮遊生物為花鰱提供開口餌料。
2、除了常規下肥操作外,花鰱倒掛模式需要側重補菌,一方面增加對水體大分子有機物的分解,一方面控制菌藻平衡,既促進了藻類生長,又可以促進作為花鰱的餌料生物如輪蟲、枝角類等浮遊動物的生長。
3、養殖中期,池塘的餌料生物往往是不足夠花鰱生長的,因此需要補充投喂。
圖1 池塘花白鰱食物鏈
➤ 3.1 池塘基本狀況
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養殖戶雷中兵,池塘面積39畝,水深3米,草鯿混養模式。2015年-2017年三年間養殖模式均相同,放養花白鰱都為倒掛模式,密度和規格也相近,2015年投餵量為0.64噸/畝,2017年投餵量為0.74噸,投餵量相近,模式也相同,具有代表性。其中2016年受水災影響,花白鰱產量無法準確計算不做分析。
表2 雷老闆2015年與2017年放養模式分析
➤ 3.2 雷老闆2015年和2017年下肥對比
雷老闆2015年以前使用的是其他生物肥和傳統肥料,花白鰱畝產一般,僅350斤左右。從2015年開始全程用海大肥水技術方案(藻源素+磷速補+3101),其反映近三年來花白鰱長勢都很好,規格大產量高,且在海大技術指導下,花白鰱產量有逐年上升趨勢。雷老闆每年下肥時間從開年3月份開始一直到10中下旬,2015年共下肥30批,合計藻源素1.54噸,磷速補0.6噸,4件3101。2017年共計下肥36批,合計藻源素1.5噸,磷速補0.6噸,6件3101(見表3)。另外其每年在11月到次年3月份使用少量糞肥補肥,保持水質穩定。
表3 雷老闆2015年與2017年下肥情況
從雷老闆的下肥記錄來看,2017年下肥周期要比2015年長,多下了6批肥,多用了2件3101,但藻源素卻少用了4包,2017年下肥特點為少量多次下肥,高溫期下肥見隔3-7天下肥一次,強調多補磷和補菌,低溫期10-15天下肥一次,主要以藻源素為主。
圖2 雷老闆2015年與2017年下肥詳細記錄
➤ 3.3 兩年共同點及差異點
對比兩年放養模式及下肥數據
全程使用海大肥水套餐,且下肥種類一樣,下肥成本基本相同,花白鰱放養密度也相似。
2015年下肥成本稍高於2017年,2017年下肥批次要比2015年下肥批次多,補菌次數和用量也多了2件。雖然2015年用肥成本要比2017年高,且2015年花鰱投放尾數也要略高於2017年,但由於下肥方案不一樣,2017年最終產量要比2015年高,除了畝淨產高外,斤魚成本也較2015年低,按花白鰱產值計算2017年花白鰱效益要比2015年高1250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觀(見表4)。
表4 雷老闆2015年與2017年下肥成本及畝產分析
雷老闆反映近幾年使用海大肥水套餐後花白鰱產量比未用海大肥前有了較大的提升,並且通過2015年和2017年的數據對比後,又可以發現僅僅是下肥方案的調整,花白鰱產量、產值都有了較大的提升,目前雷老闆的花白鰱畝產為461斤,還有較大的增產增效空間。
從雷老闆花白鰱增產效果案例可以反過來分析倒掛模式下的花白鰱增產優化思路,主要有三類優化思路:
➤ 優化思路 1
雷老闆白鰱畝放養密度僅30尾,規格0.2-0.3斤,幹塘規格6斤,花鰱畝放養密度65尾左右,規格0.5斤,幹塘規格6斤,說明花白鰱放養模式有較大優化空間。因為以花鰱為主的池塘一般水質容易出現老化,對調水技術沒把握的養殖戶可以嘗試增加白鰱放養密度,讓花白鰱比例接近1:1。
為追求更高利潤的也可加大花鰱畝放養密度,上調到80尾,並適當減少白鰱密度到20尾,增加花鰱密度則有必要加大調水成本投入,穩定水質。也可以通過放養大規格花白鰱,如花鰱規格為0.7-1.5斤左右更有益於產量提升。
➤ 優化思路 2
低溫期適當打些糞肥有益花白鰱生長,如在11月-3月用糞肥、傳統肥打底,此時水溫低,病菌存活率低魚塘不容易發病。其他月份再全程使用藻源素+磷速補+3101肥水效果更佳。養殖中後期打肥應加大菌種補充,充分分解池塘有機質,提高花白鰱食物利用率。
➤ 優化思路 3
通常在養殖中後期可見大量花鰱上料臺,這時池塘花鰱的餌料生物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因此,高密度倒掛模式下,為追求更高花白鰱產量,建議在7-10月嘗試用花鰱寶發酵飼料補充投喂。發酵過後的飼料更有利於花鰱濾食吸收,花鰱寶發酵飼料比例為花鰱寶:水:飼料=1:10:10,室溫下發酵2天即可,發酵成功後在池塘中央搭建花鰱料臺,在料臺區域投放發酵飼料即可。
花白鰱畝產和下肥方案、漁肥種類、技術操作等息息相關,雷老闆通過使用海大肥水套餐及技術方案,從2015年到2017年花白鰱效益都比其他養殖戶花白鰱效益可觀,且有增產的趨勢,雷老闆十分滿意,明年仍願意和海大合作全程按照海大技術方案執行,爭取達到更高花白鰱產量更高效益。
本文版權屬於海大農牧(微信號:haid002311)
未經授權,一律禁止轉載!
文章投稿、轉載授權,歡迎發郵件到:
haidnm@hai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