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竿釣鰱鱅,想要花鰱多白鰱少,篩選餌料最重要

2021-01-15 黑哥野釣

鰱鱅也叫白鰱和花鰱,養殖基本都是混養,白鰱多花鰱少,自然水域也一樣。平常作釣時,漁獲也是白鰱多於花鰱,基本上碰到什麼是什麼。花鰱不單味美肉細,而且由於其口比白鰱大,作釣難度也相對要容易些。

但眾多的白鰱混雜其中,想要多上些花鰱,沒有針對性的釣法,幾乎不太可能。而針對性釣法首先就要從餌料入手,再結合作釣手法,才能保證上的基本都是花鰱。

花鰱

1 : 餌料;

釣鰱鱅的餌料有很多種,其霧化的重要性,不容多說都知道。為什麼每次上的都是白鰱多,花鰱少,大都也把它歸咎於白鰱的密度上,但都忽略了餌料的重要性。

不是餌料的種類和味型的區別,釣花白鰱餌料味型的區別,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現在的鰱鱅魚,味型區別並不是很大,什麼都吃,最主要的原因而是餌料的「粒徑」大小。就是餌料粒徑的大小,決定了上的是花鰱還是白鰱。

白鰱

白鰱和花鰱同屬濾食性魚類,都是靠一對鰓耙來過濾食物,但兩者的鰓耙粗細卻各不相同。白鰱的鰓耙細而密,花鰱卻正好相反,要粗而稀。鰓耙的粗細疏密,就註定了兩者的濾食天性。

白鰱細密的鰓耙,只適合10-60微米粒徑的食物,花鰱則在60微米以上(1微米=0.001毫米)。兩者濾食粒徑的大小差異,選擇粒徑合適的餌料,就決定了漁獲是花鰱還是白鰱。

所以把餌料「篩」一下,選取粒徑大於60微米的餌料,針對性地去釣「花鰱」,就顯得格外重要。

霧化後大於60微米的餌料,白鰱在濾食時由於鰓耙的限制,會卡在其中,頻繁多次的濾動會損傷白鰱的鰓耙,厭食逃離就最正常不過了。而花鰱大於60微米的濾食特性,就正好合口。

霧化的粗細粉粒

由於市面上的商品餌其粒徑基本上都是廣譜性的,粗細兼備。而混養白鰱密度大於花鰱,不經「篩選」的餌料,上魚白鰱多於花鰱,就不足為奇了。

說到「篩」選餌料,並不是真得弄個篩子去篩,這樣做就太刻板了,而是憑眼看就大致能分辨出它的粒徑來。過多低於60微米的餌料組成,可以添加大量高於60微米的餌料,來降低它的比例。

畢竟大顆粒的餌粉,在誘魚性上要低於細顆粒,誘魚性也重要,必須兩者兼備,只是大於60微米的比例要佔絕對的多數。

釣花鰱用粗粉粒

還有一定量的細小顆粒,也會招來白鰱濾食,這個無法避免。想要上的主要是花鰱,誘魚也重要,可用作釣手法的變化來達到。

2 : 釣法;

釣法上拋竿由於局限性難以避開白鰱,想多上花鰱只有用手竿,本身手竿釣鰱鱅的效率要遠高於拋竿。

由於考慮到細小顆料的誘魚性,在餌料上無法完全避開白鰱,就要在作釣手法上來實現。

手竿釣鰱鱅

並沒什麼特殊的手法,只需把進窩的白鰱趕走就行。如果窩中白鰱太多,空鉤多拉幾次,錨到一條白鰱就立馬炸窩。

白鰱性格比花鰱要暴躁得多,進窩快錨到了炸窩也快。而花鰱則要溫順得多,受到驚嚇不會輕易逃遠,總體上要比白鰱沉穩,換句話說就是要蠢得多。

看到這裡的釣友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沒錯,就是怎麼才能知道白鰱進窩了。這一點也簡單,就單從漂相上來觀察就八九不離十了。

白鰱的口比花鰱要小上不少,漂相多為半目左右的點動,而且點動間隔的時間短,沒有花鰱間隔時間長。

觀漂相分辨

口小吸力就小,浮漂受力也小。吸力小了就會加快頻率,才能保證吸到更多的食物。混養的花白鰱,白鰱的個體總是要比花鰱大,除去濾食特性外,與白鰱更為迅捷的遊速和吸食的頻率也有很大的關糸。

還有窩子裡白鰱多時,不光點動小而快,漂相還比較雜亂,多是浮躁的白鰱在蹭線或搶食。

漂相小而綿密且雜亂,就是白鰱居多的典型表現,相反比較沉穩無異常的漂相,就是花鰱無疑了。

漁獲

不篩選下餌料,單純的以味型去區分釣花鰱,根本就達不到「花鰱」多「白鰱」少的效果。而分清兩者的濾食特性後,有針對性地選擇餌料,再結合看似簡單,卻行之有效的作釣方法,漁獲就會花鰱比白鰱多。

而且想不釣花鰱都難……

釣友你我他 關注靠大家

相關焦點

  • 野釣筆記實戰篇手竿如何釣鰱鱅
    隨著溫度不斷升高,已經開始進入夏天節奏了,白天溫度達到了30℃夜晚也達到20℃左右了,現在我們已經可以開始垂釣鰱鱅了,鰱鱅是我比較喜歡垂釣魚種之一,因為它個體比較大而且衝勁比較強,特別手竿垂釣,手感很棒這也是大多數人喜歡原因之一。那我們手竿該如何垂釣鰱鱅呢?
  • 三伏天鰱鱅最好釣,手竿釣鰱鱅,這種釣法最犀利,一釣一個準!
    剛過了大暑沒多久,氣溫果然開始飆升了,氣溫高魚難釣,但是不包括鰱鱅。鰱鱅是濾食性魚類,主要進食水中的浮遊植物、枝角類浮遊動物,氣溫高這些浮遊生物異常的多。而且鰱鱅能夠忍受水溫接近40度,就算三伏天的中午依舊在覓食。所以民間一直都有個說法,釣鰱釣草選晴天。
  • 深秋釣鰱鱅只要有的放矢,多深的水層都能釣到它們!
    很多釣友都非常喜歡釣鰱鱅,因為鰱鱅的力道足,其強烈的衝擊力和持續力帶給釣友們無法言喻的興奮感和刺激感。不過欲釣鰱鱅,則先要了解和熟悉其生理特點和習性。所謂知己知彼,然後才能有的放矢地選擇好釣點,配製出鰱鱅喜歡的餌料,並掌握釣鰱鱅的各種有效釣法。
  • 春末夏初手竿釣鰱鱅的四大秘訣,連竿上魚不是事,一釣一個準!
    鰱鱅是極其好釣的魚類之一,只要方法得當連竿上魚一點難度也沒有,這就需要充分了解鰱鱅的習性。鰱鱅是濾食性魚類,釣鰱鱅跟釣其他魚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鰱鱅並非真的把餌團吃進去,而是鰱鱅在進食懸浮顆粒的時候把魚鉤不小心吃進去,了解了這個要點,鰱鱅就好釣了很多。
  • 秋季鰱鱅怎麼釣?只要學會這5點技能,保證讓你爆護到手軟!
    鰱鱅是釣友對白鰱和花鰱的簡稱,作為中國四大家魚中的兩種,其在國內各水域非常常見。鰱鱅有著相似的長相和習性,它們都喜歡高溫,但對氧的耐受力較低,一旦水中含氧量不足,便會出現「浮頭」的現象。入秋以後,天氣漸漸轉涼,喜高溫的鰱鱅活躍度會相對降低,但這並不意味著秋後不適於釣鰱鱅。相反,隨著秋天的到來,鰱鱅為了能順利越冬會開始大量進食,這也為我們釣鰱鱅提供了絕佳的時機!釣鰱鱅既可以用手竿釣也可以用拋竿釣,雖然兩者看起來差別較大,但釣法本質並沒有什麼區別!只要掌握好以下幾個要點,鰱鱅爆護將變得非常簡單!
  • 【釣魚技巧】如何釣白鰱和花鰱?三個技巧
    一般來說,釣魚人總會把鰱鱅連起來說,其實鰱魚和鱅魚時兩種不同的魚類,鰱魚又叫白鰱,鱅魚又叫花鰱,雖然它們都屬於鰱類,有相近的地方,平時都喜歡在水域的中上層遊動、覓食,但是生活習性還是有些略略不同,白鰱主要食用浮遊植物喜歡酸味,而花鰱主要食用浮遊生物喜歡臭味。
  • 鰱鱅在早春其實很好釣,只要掌握幾個關鍵點,連竿上魚就不是問題
    筆者最喜歡釣的魚就是鰱鱅了,因為這種魚體型大,力量足,遛魚的時候手感特別的爽,雖然說現在還沒有來到釣鰱鱅最好的季節,但相信有不少釣友已經跟筆者一樣手癢得不行,在早春就要跟幾個釣友一起到水庫釣大鰱鱅了。春天釣鰱鱅魚最好的時間段應該是在上午的十一點到下午的十五點,在這個時間段不管氣溫還是水溫都是十分舒適的。大家要想在早春釣上鰱鱅魚,選擇一個水溫高的位置是很重要的,通常向陽背風的地方水溫會比其他地方要高一些,鰱鱅魚會從其他地方遊到水溫高的地方覓食。
  • 垂釣鰱鱅一定要用酸臭味餌料?了解這些知識,鰱鱅爆護指日可待
    任何魚種的感覺器官都不是單一的,鰱鱅也同樣有嗅覺,但並不是只有酸臭味對鰱鱅具有吸引力,任何刺激性較強的氣味都能吸引鰱鱅的注意。所以,用酸臭味的餌料能釣到鰱鱅,用腥味或者是草莓味的餌料也能釣到鰱鱅。垂釣鰱鱅時的做窩方法想要釣到更多的鰱鱅,做窩是非常關鍵的。由於垂釣鰱鱅需要採用釣浮的方法,窩料沒有辦法長時間在釣點內停留,所以必須使用比重非常輕的窩料才能夠延長窩料在釣點內停留的時間。
  • 仲秋手竿釣鰱鱅,就用這種釣法,狂拉到手酸,大魚連竿上!
    鰱鱅主要進食水中的藻類、浮遊生物,草魚主要進食水中的植物,隨著氣溫的降低,水中藻類、浮遊生物、植物開始變少,本質上是食物的變少導致了魚的停口。這兩種魚在第二天春季也是開口較晚的,其實也是食物因素導致的。所以仲秋到晚秋,是釣鰱鱅和草魚的最好時候。介紹下仲秋手竿釣鰱鱅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 江河野釣鰱鱅,不僅僅只釣浮!你會底釣嗎?
    天氣炎熱的夏季釣鰱鱅最為過癮。本人釣魚喜歡大江裡野釣,釣上魚才覺得有成就感,當然也要資源允許。反正我這邊大江小河遍布,最近電魚的比以往也少了。今天分享下本人平時釣鰱鱅的方法,這邊釣友主要也是喜歡釣鱅魚,也就是俗稱大頭魚。我們這邊小發電站超多,為喜歡垂釣的人提供便利,大家都選發電站儲水庫區作為釣點,選水深3米左右的位置,手竿用5.4米28調的綜合竿。
  • 春季釣鰱鱅,這兩種釣法最優秀,漁獲翻倍不是事,一釣一個準!
    最近氣溫都飆升到20多度了,鰱鱅水溫達到10度就進食,達到15度進食狀態就非常好,又到了釣鰱鱅的時候了。鰱鱅體型大,膽子也大,這個特點導致鰱鱅變成了最好釣的魚種之一。打窩誘來鰱鱅,成群的鰱鱅進食,扔塊磚頭下去都未必炸窩。釣鰱鱅方法異常簡單,主要分為手竿釣法和拋竿釣法。
  • 浮釣鰱鱅線組配置以及餌料配置__圖文
    首先,垂釣任何一種魚首先要了解一下相應魚種的生活習性,針對不同魚種的喜好我們才能挑選合適的釣點以及餌料,才會有更加好的漁獲,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鰱鱅魚:鰱鱅是白鰱與鱅魚的簡稱。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江河湖庫都存在,兩種魚習性相近,都屬於中上層魚種,喜歡吃浮遊生物,能淨化水質,又有水中清道夫之稱。
  • 夏季手竿釣鰱鱅,關鍵在於找魚層,這樣操作快準狠,狂拉到手酸!
    鰱鱅的釣法較多,但是垂釣原理都是一直的。根據鰱鱅的濾食性特點,使用霧化好、比重輕、味道濃的餌料,通過頻繁拋竿形成大片的懸浮誘魚帶,自然就可以快速誘來成群的鰱鱅。只要保持窩點始終有食物,鰱鱅是不會輕易離窩的,所以鰱鱅幾乎是大魚中最好垂釣的魚種,進食的膽子大得要命,真的可以體驗連竿到手酸的感覺。夏季手竿釣鰱鱅,主要是釣浮居多,在釣浮中找準魚層是成敗的關鍵所在。
  • 白鰱是傻魚?不明白這幾件事,就不知道它的真面目
    白鰱的生活習性白鰱和花鰱合併到一起稱作鰱鱅,也主要是由於它們生活習性的大同小異,白鰱主要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層,其本身屬於喜溫魚類,所以在夏季的時候是它們活躍度最高的季節,也是生長最快的時候。霧化:先不管餌料的味型如何,釣白鰱最重要的就是霧化,沒有霧化就吸引不了它們進窩,所以在餌料開好之後,要搓一團放在水中,看看效果如何,在多長時間內霧化完以及散落的效果。
  • 不同的季節,如何釣鰱鱅
    鰱鱅,屬於上層魚類,有人認為鰱鱅會一直在水上層生活,其實不對,鰱鱅和其它魚類一樣,具有趨溫性,會在更適合它的水溫區覓食、生活。不同的季節,水溫不同,鰱鱅生活的水層也不同,因此釣者不要死板地認為鰱魚屬於上層魚,就不管氣溫、水溫的高低,任何時候都在水上層浮釣,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空手而歸。春季釣下層春季,上層水溫比較低,不適合鰱鱅垂釣,而且也缺乏食物,因此鰱鱅會到水底棲息、覓食。
  • 老漁民360度解析春季如何釣鰱鱅,這五大技巧絕對管用!
    鰱鱅為濾食性,生長迅速,個體較大,釣法簡單,為大多數釣友所喜歡垂釣的魚種,釣鰱鱅手竿拋竿可以,手竿因為竿長的局限性,只能釣較近的水域,而拋竿可以把鰱鱅餌料拋投到更遠的釣點,漁獲更有保障,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拋竿釣鰱鱅的幾點心得體會。
  • 鰱鱅該怎麼釣?關鍵是霧化而不是酸臭,從四個方面說說我的經驗
    一、裝備手竿釣鰱鱅,我習慣採用偏輕的魚竿,因為釣鰱鱅要抽頻率,太沉了,體力跟不上;線組搭配,10斤以下的鰱鱅,個人習慣是3.5對2.0;浮標,選擇浮力相對大點,漂尾長的浮標;也可以用「水怪」,就是專釣鰱鱅用的餌盒,外面幾枚鉤子在水裡搖曳。
  • 吳說釣魚:如何浮釣鰱鱅?裝備線組、餌料釣點與釣魚技巧全在這裡
    浮釣鰱鱅,跟底釣鯽魚相比,思路是不一樣的,在裝備、餌料、釣法、做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下面我將自己的一些膚淺認識分享給大家,供參考。三、釣點的選擇:這個很重要,釣點的好壞直接影響結果。有風的時候,選下風口,一般下風口都能看到鰱鱅打花或者蹦跳。
  • 夏釣鰱鱅的五個技巧全掌握,輕鬆釣獲幾十斤
    而現在正值盛夏,絕大多數淡水魚都不好開口的情況下,鰱鱅卻格外活躍,而且是溫度越高,進食慾望越強,因此現在正是釣鰱鱅的好時候。接下來,咱就跟大家聊聊應該怎麼釣鰱鱅,沒怎麼釣過的朋友們可以做個參考。出釣時機和釣絕大多數魚不同,釣鰱鱅要儘量趕在一天之中最熱的時候。
  • 冬季如何釣鰱鱅
    很多的老釣手都會把我們平時的一種浮雕的方式改為調平水釣二目的掉底的方式來釣鰱鱅,本期小何帶大家學習,冬季怎麼釣鰱鱅,本期內容包含鰱鱅魚的水層及覓食習慣,調平水釣兩目的步驟,以及,我們釣底釣鰱鱅時的一些注意細節。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鰱鱅魚的覓食習慣及所在的水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