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關於鰱鱅喜好味型的誤區
關於鰱鱅喜好的食物味型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鰱鱅喜歡酸臭味,也有人說鰱鱅喜歡草莓味,甚至還有人說鰱鱅喜歡腥味。其實這些說法都是非常片面的認知,當然這樣的誤解並不會對垂釣鰱鱅產生明顯的影響。
鰱鱅的習性分析
鰱鱅是對鰱魚和鱅魚的統稱,雖然這兩種魚在外表上並不完全相同,但是鰱魚和鱅魚在習性方面基本相同,了解鰱鱅的習性特點對於垂釣鰱鱅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鰱鱅的食性特點鰱鱅屬於濾食性魚種,對粗顆粒、大顆粒的食物並不感興趣,主要靠吸食水中的殘渣類物質以及浮遊生物為生。所以垂釣鰱鱅所使用的餌料重在狀態,而不是味型。任何魚種的感覺器官都不是單一的,鰱鱅也同樣有嗅覺,但並不是只有酸臭味對鰱鱅具有吸引力,任何刺激性較強的氣味都能吸引鰱鱅的注意。所以,用酸臭味的餌料能釣到鰱鱅,用腥味或者是草莓味的餌料也能釣到鰱鱅。
鰱鱅的趨溫性特點鰱鱅具有非常明顯的喜熱怕冷特點,所以垂釣鰱鱅的黃金季節是夏季,而且在夏季溫度較高的白天更適合垂釣鰱鱅。到了秋季之後,隨著氣溫和水溫的下降,鰱鱅的覓食積極性就會逐漸減小,當氣溫降至15℃以下時,鰱鱅就基本停止覓食了。
鰱鱅的活動範圍鰱鱅耐低氧的能力極差,所以絕大多數時候鰱鱅都會在距離水面較近的淺水層活動覓食,只有在水底食物非常豐富的時候才會偶爾潛入水底。所以垂釣鰱鱅最佳的釣法是釣浮,也就是讓鉤餌停留在淺水層,雖然釣底也偶爾能夠釣到鰱鱅,但是概率較低。
垂釣鰱鱅時的做窩方法
想要釣到更多的鰱鱅,做窩是非常關鍵的。由於垂釣鰱鱅需要採用釣浮的方法,窩料沒有辦法長時間在釣點內停留,所以必須使用比重非常輕的窩料才能夠延長窩料在釣點內停留的時間。
垂釣鰱鱅常用的窩料包括豆腐渣、玉米粉等等,在使用上述窩料時還應該加入一定比例的輕麩,用於減輕窩料比重,增強誘魚和留魚效果。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窩料中不能添加太多增粘的物質,例如麵粉等等,否則窩料的霧化速度會減慢,一旦窩料在淺水層沒有完全霧化,就會很快沉到水底,這樣的窩料是起不到誘魚效果的。
在窩料投入到水中之後,必須能夠在釣點內看到明顯的霧化區域,並且霧化區消散的速度較慢。另外,在霧化區消散之前必須進行補窩操作,一旦霧化區完全消散就不再具有誘魚功能,也就是說垂釣鰱鱅時窩的頻率要大幅提高。
垂釣鰱鱅的兩種釣法對比
垂釣鰱鱅常用的釣法有兩種,臺釣和傳統釣。臺釣是使用手竿搭配雙鉤釣定層浮,傳統釣通常會使用遠投竿搭配「水怪」多鉤釣組採用反浮釣法。
臺釣的優勢與劣勢臺釣所使用的是手竿,因此釣點位置離岸邊較近,必須保持安靜避免發出太大的聲響,否則容易對鰱鱅造成驚嚇。但是使用手竿能夠將拋竿換餌以及補窩頻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更有利於做窩誘魚。
另外,鰱鱅的個體較大,衝擊力較強,使用手竿垂釣在中魚之後需要更好的遛魚技巧才能避免切線跑魚。由於臺釣使用的是雙鉤,所以鰱鱅鉤吞的精準度更高,魚鉤掛到身體其它部位的可能性較小,因此脫鉤跑魚的概率更低。
傳統釣的優勢與劣勢傳統釣使用遠投竿垂釣鰱鱅最大的優勢是能夠釣得更遠,因此釣獲大體型鰱鱅的概率也會更高。並且遠投竿帶有可以卸力的魚輪,在中魚之後遛魚的難度更低,切線跑魚的可能性更小,對於基本功還不是非常紮實的釣魚初學者來說是非常實用的。
但是傳統釣使用「水怪」釣組也有很明顯的缺陷,一是釣點距離岸邊太遠,無法高頻率補窩,所以這樣的釣法缺乏進攻性,充滿著守株待兔的意味。二是「水怪」釣組魚鉤數量非常多,所以鰱鱅吞鉤的精準性不高,絕大多數時候魚鉤都不會鉤中魚嘴內側,於是經常會出現脫鉤跑魚的現象。
建議:強化做窩是爆護的關鍵所在
如果對漁獲量沒有太高的要求,並且釣技水平並不是很高,建議使用傳統釣法。但是如果想要提高漁獲量,建議還是使用手竿搭配臺釣釣組進行垂釣,因為垂釣鰱鱅能夠取得爆護佳績的關鍵就在於做窩,只有高頻率的做窩才能確保將大量的鰱鱅誘進窩,只有進窩的鰱鱅數量較多才能實現連續中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