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釣鰱鱅只要有的放矢,多深的水層都能釣到它們!

2020-11-29 HD大眼魚

很多釣友都非常喜歡釣鰱鱅,因為鰱鱅的力道足,其強烈的衝擊力和持續力帶給釣友們無法言喻的興奮感和刺激感。不過欲釣鰱鱅,則先要了解和熟悉其生理特點和習性。所謂知己知彼,然後才能有的放矢地選擇好釣點,配製出鰱鱅喜歡的餌料,並掌握釣鰱鱅的各種有效釣法。

水庫中段凸出處。此處是鰱鱅巡遊覓食的必經之路,水深度適宜,水底又有暗流湧動,水中氧氣也較為充足,是夜間施釣的最佳位置。庫漢水位較深的水域。在水庫漢子中水有4-5米深時,鰱鱅也喜歡到此覓食。這是因為水深氧氣充足,魚有感覺安全;水中又有從岸邊衝入的草種子、未成熟的農作物等,還有許多在此處水面生長的水生植物等,成了鰱鱅可口的餌料,在此下鉤往往會有好的釣績。

秋釣鰱鱅多使用手竿懸墜釣法。選擇魚竿耍選擇竿身相對較軟的硬調竿,不應選超硬或極硬竿。竿身較軟的釣竿易和秋季較精細的線組相匹配,便於遛魚和控魚。手竿的竿長應控制在4.5米至5.4米。太短了,浮釣時由於秋季的水較清澈,容易驚魚;太長了,浮釣時又不易觀察秋季鰱鱅輕微的咬鉤信號。

魚線的選擇,釣10斤以上的大鰱鱅。選用3.0到3.5號的主線,子線選用1.5到2.5號的。釣5到9斤左右的鰱鱅,選用2.5到1.5號的主線,子線選用2.0到1.0號的;釣鉤選用無倒刺的新關東0.8到1.0的就可以,怕跑魚的話,也可選用伊仕尼8至12號鉤。根據魚情子線選在25到30釐米之間釣線最好長處釣竿30釐米,這樣更好控魚。

鉤距:這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話題,有人說鉤距大好中魚,有人持相反觀點,鉤距大更容易注意是更容易不是一定錨魚,鉤距小不一定不錨魚,那麼怎樣確定鉤 距,我只能提供一個最佳理論,具體實踐還要你們親自動手,雙鉤掛餌放在水中看上鉤的餌料霧化最濃的地方在什麼位置來確定下鉤的鉤距,當然一定要注意你換一 種商品餌的霧化程度,是不一樣的。

釣鰱魚的餌有兩種:酸味糟食釣白鰱;酸臭味糟食釣花鰱。垂釣時要注意:魚餌昧的濃度,根據水質來決定,水質清味要談,水質渾濁味要濃,可預先帶些糯米酒釀以備加強酸度,帶些豆腐汁或韭菜汁,以備增加臭味。如果氣溫高餌容易發酵變軟,要多帶些幹蒸玉米面隨時摻入確保餌團的硬度。為加強餌團的粘度,攙入些梗米飯。

如何抓住釣鰱鱅魚的時機,釣鰱鱅魚關鍵是判斷魚進窩與否,而判斷魚是否進窩就是看魚星,鰱鱅魚一般是在離岸100米左右的水面上翻花,我們布窩以後,它們會逐漸靠攏過來,當真正進窩了,那就會發現:一片片窩狀的氣泡往上泛,在密集的小氣泡中,不時有一兩個大氣泡,這就是典型的鰱鱅魚星。

釣點總體越深,越要注意釣多深的問題,有些水庫、湖泊水深能達到八米、十米甚至二三十米,這個時候不但要考慮釣位的選擇,餌料溶散的速度快慢,還得考慮到垂釣的深度。因為水越深意味著魚藏身的地方越多,有時候明明找對了釣位,底下確實有魚,但魚在四五米甚至七八米的地方,而你卻只釣一米深度,效果可能就不好了。

打口只打一個動作:陰口!一黑線的陰口。必須保證漂到位後的動作再打,放棄一切行程漂相。到位後的第一秒開始,緊盯浮漂與水面連接的那條黑線,稍有下陰,立馬抬杆,命中率99%!如有風浪,看不好陰口,則看漂「發愣」的一剎那,效果一樣。出現平常所見的頂口、頓口、黑漂等動作則多為假口。不管有口沒口,到一分鐘就抬杆,始終保持此頻率,中魚後也要最短時間內回魚入超網,馬上打出下一桿。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相關焦點

  • 釣鰱鱅應該釣多深?把握住這2個細節,你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
    因為鰱鱅生長速度快,兩三年就能長到5斤左右,而且鰱鱅還有成群覓食的習慣,智商也不高,而且半水中魚後魚的衝擊力會特別大,所以深受釣友們的喜愛。但是鰱鱅魚的魚層會發生變化,如果找不準魚層,就等於白費功夫,要麼是有口不中魚,要麼就是錨魚。那麼,我們該釣多深呢?這還要從魚兒的習性說起,所有的魚兒都有趨溫,趨氧和趨食的特徵。
  • 秋季鰱鱅怎麼釣?只要學會這5點技能,保證讓你爆護到手軟!
    鰱鱅是釣友對白鰱和花鰱的簡稱,作為中國四大家魚中的兩種,其在國內各水域非常常見。鰱鱅有著相似的長相和習性,它們都喜歡高溫,但對氧的耐受力較低,一旦水中含氧量不足,便會出現「浮頭」的現象。入秋以後,天氣漸漸轉涼,喜高溫的鰱鱅活躍度會相對降低,但這並不意味著秋後不適於釣鰱鱅。相反,隨著秋天的到來,鰱鱅為了能順利越冬會開始大量進食,這也為我們釣鰱鱅提供了絕佳的時機!釣鰱鱅既可以用手竿釣也可以用拋竿釣,雖然兩者看起來差別較大,但釣法本質並沒有什麼區別!只要掌握好以下幾個要點,鰱鱅爆護將變得非常簡單!
  • 入秋後鰱鱅該怎麼釣?把這4招學會,一天不釣30斤算我輸
    拿鰱鱅來說,它是個比較喜歡高溫,但不耐低氧的魚種,隨著溫度的變化,覓食的欲望和水層都會發生變化,是個季節性比較強的魚種。所以到了9月份以後,想釣鰱鱅就要抓緊了,不然等到寒潮來臨,想釣鰱鱅就不容易了。在很多人眼裡鰱鱅都是很「傻」的一種魚,因為它們喜歡成群的活動,喜歡的口味也比較廣泛,酸的,甜的,腥的甚至臭的都不介意。
  • 冬天不能釣鰱鱅?大錯特錯,只要按我說的釣,鰱鱅釣了一尾又一尾
    冬天在北方很多地區都下起了雪,氣溫也變得很冷了,而在國內的南方地區氣溫還是比較暖和,這就讓不少人在一年四季都能出釣。在很多釣魚人的認知裡,鰱鱅魚只能在夏天和秋天這兩個季節去釣,這時候的溫度都比較高,一旦溫度降下來了,就基本不開口了,冬天不能釣鰱鱅?
  • 夏季手竿釣鰱鱅,關鍵在於找魚層,這樣操作快準狠,狂拉到手酸!
    鰱鱅的釣法較多,但是垂釣原理都是一直的。根據鰱鱅的濾食性特點,使用霧化好、比重輕、味道濃的餌料,通過頻繁拋竿形成大片的懸浮誘魚帶,自然就可以快速誘來成群的鰱鱅。只要保持窩點始終有食物,鰱鱅是不會輕易離窩的,所以鰱鱅幾乎是大魚中最好垂釣的魚種,進食的膽子大得要命,真的可以體驗連竿到手酸的感覺。夏季手竿釣鰱鱅,主要是釣浮居多,在釣浮中找準魚層是成敗的關鍵所在。
  • 三伏天鰱鱅最好釣,手竿釣鰱鱅,這種釣法最犀利,一釣一個準!
    剛過了大暑沒多久,氣溫果然開始飆升了,氣溫高魚難釣,但是不包括鰱鱅。鰱鱅是濾食性魚類,主要進食水中的浮遊植物、枝角類浮遊動物,氣溫高這些浮遊生物異常的多。而且鰱鱅能夠忍受水溫接近40度,就算三伏天的中午依舊在覓食。所以民間一直都有個說法,釣鰱釣草選晴天。
  • 操控自如的鰱鱅玩法,就算大冷天也能把它釣起來!
    鰱鱅是喜溫的魚,在氣溫水溫都比較低的時候,它會遊動到溫暖一些的水底活動,特別是到了仲秋之後,天氣變涼,在雨天或者是早上氣溫在20度以下的時候,它遊到水底。此時釣友可以使用大量發酵後的豆渣配合顆粒飼料打窩誘魚,等魚進窩後再釣離底,離底約為10~20釐米。
  • 春釣鰱鱅從不打折扣的秘訣,釣到十斤以下的都算小魚兒!
    不過曾多次提醒釣友,釣這種魚首先就要挑選輕細的長竿,然後釣組方面,選擇主線2.0以上,子線1.0或1.5左右,這樣搭配,只要耐心遛魚,在春季釣5到6斤的鰱鱅應該綽綽有餘。鰱鱅屬於水中上層魚類,逐食而動,哪裡有實物哪裡就有鰱鱅的身影。這點跟其他魚類不太相同,比如鯉魚鯽魚這些有魚道和魚窩的概念,但是鰱鱅就完全沒有。
  • 釣鰱鱅下鉤前,必須考慮的問題是:釣深還是釣淺?釣底還是釣浮?
    溫、氧、食,這三者可以說是調動鰱鱅(其他魚也無例外)行蹤的三支「令箭」,那真是令行禁止,絕對服從。所以鰱鱅遊弋於上中下三層水之間,都是依循追溫、逐氧和覓食這三個目的來進行。什麼情況釣深(以下所談各種釣技,均是就海竿而言):夏天水面溫度過高,鰱鱅下潛,尋找最適宜的水溫層。關於「深」的含義特別有意思,在這裡它不能以尺寸來固定深的長度,它必須根據水的溫度來衡定其深淺。如水深3米的地方,將鉤下到2米以下都可稱之為釣深。
  • 寒冷冬季釣鰱鱅,老釣友分享了幾點技巧
    那麼想釣鰱鱅的你如何在冬季釣到鰱鱅呢?冬季釣鰱鱅又有什麼技巧呢?下面我來給大家簡單說明一下。1、冬季鰱鱅的分布鰱鱅,在人們的眼中,都認為它是一種熱帶魚,而且它在水中的活動也受到溫度的影響,不過科學證明鰱鱅也並不是那麼害怕水溫的低下,鰱鱅體積不大,確實一種生命力頑強的魚類。而在冬天進行垂釣鰱鱅,確實是一種很難的垂釣技巧。
  • 冬季如何釣鰱鱅
    冬季究竟能不能釣到鰱鱅魚呢?很多的老釣手都會把我們平時的一種浮雕的方式改為調平水釣二目的掉底的方式來釣鰱鱅,本期小何帶大家學習,冬季怎麼釣鰱鱅,本期內容包含鰱鱅魚的水層及覓食習慣,調平水釣兩目的步驟,以及,我們釣底釣鰱鱅時的一些注意細節。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鰱鱅魚的覓食習慣及所在的水層。
  • 夜釣鰱鱅,釣底還是釣浮?
    這個時候,很多釣魚人都會考慮夜釣鰱鱅。那麼,夜釣鰱鱅我們還釣浮還是釣底呢?!關於夜釣,四眼分享一個本人親身經歷的事情。我們這邊有一個大型水庫,裡面草魚,青魚,鰱鱅,不少。有一次,四眼準備了小麥麩皮,酸葡萄,玉米顆粒去準備專攻草魚。到地方,將酸葡萄全部搗碎,加入麩皮和玉米顆粒 打窩誘魚。大概釣了四十幾分鐘,浮漂傳來明顯的信號,抬杆打中小草魚一尾。當時,心裡就已經幻想著今晚肯定收穫會很不錯!但是,接下來的幾杆,簡直讓人無語了。
  • 9月浮釣鰱鱅多深好?根據天氣、氣溫、時間選擇釣層不能少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釣友問:9月浮釣鰱鱅多深好?其實它沒有一個準確的釣層深度,主要是根據天氣、氣溫、時間決定的!一、晴天時作釣水深的選擇9月的晴天選擇鰱鱅釣層,主要以早上釣淺,中午略深,晚上看氣溫、風浪決定!早上可以釣0.5至1米左右,最好不超1.5米!中午可以釣的深一些,以1至2米最佳,最好不超2.5米!
  • 不同的季節,如何釣鰱鱅
    鰱鱅,屬於上層魚類,有人認為鰱鱅會一直在水上層生活,其實不對,鰱鱅和其它魚類一樣,具有趨溫性,會在更適合它的水溫區覓食、生活。不同的季節,水溫不同,鰱鱅生活的水層也不同,因此釣者不要死板地認為鰱魚屬於上層魚,就不管氣溫、水溫的高低,任何時候都在水上層浮釣,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空手而歸。春季釣下層春季,上層水溫比較低,不適合鰱鱅垂釣,而且也缺乏食物,因此鰱鱅會到水底棲息、覓食。
  • 鰱鱅新釣法,用上這幾個「絕招」,每次拉到爽!
    夏天一到,很多釣魚人不再以釣鯽魚為主,而是將目標魚定為鯉魚,草魚,鰱鱅等大型魚類,但是大魚哪有那麼容易被釣到?鰱鱅是喜歡高溫的魚種,它們的攝食性比較廣泛,基本不挑食,一年可以長三到四斤。不管是香的,還是甜的或者酸臭的,它們都來者不拒。
  • 江河野釣鰱鱅,不僅僅只釣浮!你會底釣嗎?
    天氣炎熱的夏季釣鰱鱅最為過癮。本人釣魚喜歡大江裡野釣,釣上魚才覺得有成就感,當然也要資源允許。反正我這邊大江小河遍布,最近電魚的比以往也少了。今天分享下本人平時釣鰱鱅的方法,這邊釣友主要也是喜歡釣鱅魚,也就是俗稱大頭魚。我們這邊小發電站超多,為喜歡垂釣的人提供便利,大家都選發電站儲水庫區作為釣點,選水深3米左右的位置,手竿用5.4米28調的綜合竿。
  • 仲秋手竿釣鰱鱅,就用這種釣法,狂拉到手酸,大魚連竿上!
    鰱鱅主要進食水中的藻類、浮遊生物,草魚主要進食水中的植物,隨著氣溫的降低,水中藻類、浮遊生物、植物開始變少,本質上是食物的變少導致了魚的停口。這兩種魚在第二天春季也是開口較晚的,其實也是食物因素導致的。所以仲秋到晚秋,是釣鰱鱅和草魚的最好時候。介紹下仲秋手竿釣鰱鱅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 冬季如何釣起鰱鱅?乾貨解讀:低溫釣鰱鱅的2大核心3個基礎
    其實這位釣友自己也明白冬季鰱鱅開口率不高,但這不臨近年底放假了嘛,回老家閒著沒事做,而村裡的水庫剛好又有不少大個體鰱鱅,所以無論如何都想試一試。我個人的想法是,冬季釣鰱鱅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畢竟咱們都知道魚不想吃食的時候,你就算把食物放到它嘴巴也未必能釣起來,更關鍵的是在這個季節,恐怕連鰱鱅藏在哪都不知道。
  • 初夏升溫自然水域的鰱鱅該如何作釣?老釣友教你三招
    老釣友教你三招夏季初期水溫升高,自然水域的魚類活性增強,作釣的概率大大增加,不僅能釣獲白條,鯽魚等小魚,還能釣獲各種大個體的鯉魚,草魚等,給釣友們提供更多的釣獲機會。最近一段時間,不少釣友野釣時都釣到了鰱鱅,那麼自然水域到底如何作釣鰱鱅呢?
  • 夏季溫度高,釣魚就釣鰱鱅,夏季垂釣鰱鱅漂相解析
    我們經常垂釣的淡水魚中,草魚和鰱鱅是比較喜歡高溫的。特別是鰱鱅,氣溫越高,活性越足,因為氣溫越高,水溫越高,水中的微生物生長的越好,食物來源越好,所以高氣溫的水域環境中,是釣鰱魚的好時節。我們都知道垂釣鰱鱅最主要的就是餌料的霧化,霧化不好就別想釣鰱鱅。但是這也會造成一個很麻煩的問題,就是霧化的餌料會吸引很多小魚搶來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