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Mol Sci:徐增富等篩選出小桐子基因表達分析的內參基因

2020-11-28 生物谷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是較具發展潛力的生物能源植物之一。近年來,有關小桐子的基因功能研究越來越深入,但迄今為止,還沒有針對小桐子基因表達分析篩選出合適的內參基因。隨著RT-qPCR實驗技術的廣泛應用,在分析基因的表達量時選擇合適的內參基因作為參考標準顯得尤為重要。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能源植物分子育種組的博士研究生張露在導師徐增富研究員的指導下,採用RT-qPCR技術並結合qBasePLUS分析軟體,從11個常用的候選內參基因中為小桐子篩選出了適合於不同實驗樣品集(共20個樣品)的內參基因組合。研究結果表明,在不同發育階段(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組織樣品集中,Actin、GAPDH和EF1α為最佳的內參基因組合;在非生物逆境脅迫(脫水脅迫和冷脅迫)的組織樣品集中,Actin、GAPDH和TUB5為最佳的內參基因組合;在單獨營養生長階段的組織樣品集中,Actin和TUB8為最佳的內參基因組合;在單獨生殖生長階段的組織樣品,GAPDH和EF1α為最佳的內參基因組合;在單獨脫水脅迫的樣品集中,TUB5和TUB8為最佳的內參基因組合;在單獨冷脅迫的樣品集中,GAPDH和Actin為最佳的內參基因組合。此外,有關脫水脅迫樣品集中內參基因組合的篩選結果也在本研究中得到標準化驗證。不同的實驗樣品集應選擇相應的內參基因組合作為基因表達量分析,本研究結果對小桐子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基因表達分析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相關研究結果以Selection of Reliable Reference Genes for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in the Biofuel Plant Jatropha curcas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Int. J. Mol. Sci       doi:10.3390/ijms141224338

Selection of Reliable Reference Genes for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in the Biofuel Plant Jatropha curcas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Lu Zhang 1,2, Liang-Liang He 1, Qian-Tang Fu 1 and Zeng-Fu Xu 1,*

Jatropha curcas is a promising renewable feedstock for biodiesel and bio-jet fuel production. To study gene expression in Jatropha in different tissues throughout development and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we examined a total of 11 typical candidate reference genes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 analysis, which is widely used for validating transcript levels in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The expression stability of these candidate reference genes was assessed across a total of 20 samples, including various tissues at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stages and under desiccation and cold stress treatments.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software qBasePLUS showed that the top-ranked reference genes differed across the sample subsets. The combination of actin, GAPDH, and EF1α would be appropriate as a reference panel for normalizing gene expression data across sample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the combination of actin, GAPDH, and TUB5 sh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panel for normalizing gene expression data across samples under various abiotic stress treatments. With regard to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we recommend the use of actin and TUB8 for normalization at the vegetative stage and GAPDH and EF1α for normalization at the reproductive stage. For abiotic stress treatments, we recommend the use of TUB5 and TUB8 for normalization under desiccation stress and GAPDH and actin for normalization under cold stress. These results are valuabl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gene expression during development or under abiotic stress in Jatropha.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stability of reference genes in Jatropha.

相關焦點

  • 差異基因表達分析(上)
    細胞特異性的基因;發育階段特異性的基因;疾病狀態相關的基因;環境相關的基因;…基本方法就是以生物學意義的方式計算基因表達量,然後通過統計學分析表達量尋找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差異的基因,從而分析方法尋找差異表達基因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計算
  • Int J Mol Sci:OsCIPK2過表達促進低氮條件下水稻NO3-吸收
    NMT是基因功能的活體檢測技術,已被103位諾貝爾獎得主所在單位,及北大、清華、中科院使用。比較了兩個同基因系Kitaake(WT)及其基因改造品系CIPK2(RC),它們以較低的氮素利用效率(NUE)過量表達了鈣調磷酸酶B樣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OsCIPK2)的基因,並在低溫下對其生長發育進行了比較。與正常水平的氮相比。NUE是一個複雜的性狀,主要與植物從土壤中提取,吸收和循環利用N的效率有關。
  • 獲得四倍體和八倍體小桐子
    小桐子的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低,因此通過傳統雜交育種難以獲得優良品種。
  • 微生物所在鏈黴菌啟動子元件和內參基因研究中獲進展
    另外,轉錄水平的相對定量分析是鏈黴菌基礎和應用研究的必要環節。最近有若干文獻報導看家sigma因子hrdB 基因的轉錄水平是生長依賴的,不是理想的內參基因。楊克遷課題組結合不同培養條件下的時序轉錄組數據和後續的同源分析、內源外源擾動分析、功能分析和轉錄豐度分析,得到若干內參基因;進一步通過對候選內參基因轉錄水平的實驗和普適性驗證,鑑定得到了5個有普適性和不同表達豐度特徵的內參基因(圖2)。這些內參基因能夠滿足鏈黴菌中不同轉錄強度目的基因的轉錄本相對定量分析;它們協同使用將會顯著提高轉錄分析的數據質量。相關文章發表在Sci. Rep.
  • Int. J. Mol. Sci | SLAF-遺傳圖譜定位小麥抗條銹病QTLs
    CH55和CH42的螢光原位雜交(FISH)與核型分析   A與C:CH55;B與D:CH42表型調查與分析發現,RIL子代病害程度出現超親分離現象並呈連續性分布,表明抗條銹病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並且廣義遺傳力H2達到0.88,暗示表型數據可用於QTL定位。
  • Cell:通過CRISPR篩選鑑定出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基因和藥物靶標
    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10.030。為了更好地理解宿主和病毒遺傳依賴性之間的複雜關係,這些作者使用了一系列分析和實驗方法來驗證他們的結果。這種綜合方法包括基因組編輯、單細胞測序、共聚焦成像以及基因表達和蛋白質組數據集的計算分析。
  • 青蛤MAPK/p38基因的克隆及Poly:Ic脅迫下的表達分析
    方 法利用轉錄組測序獲得青蛤MAPK/p38基因的序列信息,採用生物信息學軟體分析該基因在近緣生物間的進化關係;利用巢式及螢光定量PCR技術克隆青蛤MAPK/p38基因的結構域序列,並在Poly:Ic脅迫後立即分析該基因在青蛤各組織中的表達情況以及血淋巴中的時序性表達情況。
  • 重組基因的篩選的方法
    不同的重組DNA分子獲得的轉化子中鑑定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轉化子即陽性克隆的過程就是篩選。成熟篩選方法如下:插入失活法:外源DNA片段插入到位於篩選標記基因(抗生素基因或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多克隆位點後,會造成標記基因失活,表現出轉化子相應的抗生素抗性消失或轉化子顏色改變,通過這些可以初步鑑定出轉化子是重組子或非重組子。常用的是β-半乳糖苷酶顯色法即藍白篩選法。
  • 曹俊越博士等開發研究大量單細胞基因表達動態分析技術
    雖然目前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可以同時研究上百萬個細胞的基因表達特徵,這些技術依然局限於描述細胞的靜態狀態而忽略了動態變化。相反,延時顯微鏡可以通過實驗測量細胞的動態轉變,但僅限於研究培養皿中少數細胞中的少數標記基因,因此可能不足以解釋許多生物系統的複雜性。
  • 利用農桿菌瞬時表達CRISPR編輯基因和快速篩選突變植株的新方法
    為了獲得基因編輯植株,即突變體,一般情況下是將Cas9和sgRNA等外源序列整合到植物基因組後,通過它們的穩定表達實現目標基因的編輯,獲得突變體。對於遺傳背景純合的一年生植物,常用的方法是通過有性自交或雜交,使導入的外源基因和突變位點分離,從而獲得不含有外源基因的突變植株。
  • Direct-seq:單細胞水平分析CRISPR基因編輯篩選實驗
    原文以 Direct-seq: programmed gRNA scaffold for streamlined scRNA-seq in CRISPR screen 為標題發布在 Genome Biology 期刊基於CRISPR基因編輯的正向遺傳篩選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表型(
  • 調控基因表達的「染色質環」新因子篩選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生物島實驗室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通過系統性篩選在基因組上與CTCF共定位的轉錄因子,鑑定出大量與CTCF存在高共定位率的新轉錄因子,並選取了轉錄因子BHLHE40進行後續的功能驗證,發現BHLHE40可以調控CTCF在基因組上的結合,進而影響其介導的遠距離
  • 歐易關鍵基因篩選報告
    歐易重磅推出關鍵基因篩選報告,對表達到功能選取重要指標進行打分,同時根據生物學意義賦值及權重設置,錨定關鍵基因,將結果可視化呈現,一應俱全。您只需根據「一張表」,對其中各項內容進行組合篩選,便能獲得您想要的關鍵基因。
  • 基因表達+突變分析利器
    小夥伴們大家好呀,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於2020年9月1日發布的資料庫muTarget(http://www.mutarget.com/),分析實體瘤中基因表達變化和突變狀態的資料庫。Sequencing Version 2平臺生成的原始高通量測序(HTSeq)分析RNA-seq數據。
  • 相對定量,你的內參選對了嗎
    螢光定量 PCR 的主要用途之一即是相對定量,而提到相對定量,必然離不開內參,那什麼是內參基因,為什麼相對定量必須使用內參,如何選擇正確的內參基因?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關於內參的那些事。內參基因,也稱為管家基因,其編碼蛋白是維持細胞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須的蛋白質。它的表達水平不受任何內源性與外源性因素的影響。
  • 新技術實現對單細胞中基因表達動態的表徵
    新技術實現對單細胞中基因表達動態的表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3:10:24 2020年4月13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
  • 全基因組篩選鑑定出調節MHC-I和MHC-II的譜系和腫瘤特異性基因
    全基因組篩選鑑定出調節MHC-I和MHC-II的譜系和腫瘤特異性基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3:10:01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Jonathan W.
  • Direct-seq:單細胞水平分析CRISPR基因編輯篩選實驗 | Genome...
    Direct-seq:單細胞水平分析CRISPR基因編輯篩選實驗 | Genome Biology 論文標題:Direct-seq: programmed gRNA scaffold for streamlined scRNA-seq in CRISPR screen 期刊:Genome Biology 作者:Qingkai Song, Ke Ni et.al 發表時間:2020/06/08 數字識別碼:10.1186/s13059-0
  • Cell:構建出人類免疫細胞圖譜,可確定遺傳變異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他們正在通過一個新的資料庫DICE(Database of Immune Cell Expression, Express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nd Epigenomics, 即免疫細胞表達、數量性狀座位表達和表觀基因組學資料庫)來分享他們的發現,這使得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輕鬆地探究這些數據,這是因為它們與基因、細胞類型或者疾病存在關聯。
  • Science:新藥研發突破技術——sci-Plex!
    這種粗略的檢測通常忽略了微妙的基因表達或細胞狀態的變化,限制了研究者對候選藥物作用機制、異質性反應等信息的深入了解。  12月5日,最新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題為「Massively multiplex chemical transcriptomics at single cell resolution」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種名為sci-Plex的新技術,該技術結合了細胞核標記技術的改進以及單細胞基因表達分析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