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seq:單細胞水平分析CRISPR基因編輯篩選實驗 | Genome...

2021-01-10 科學網
Direct-seq:單細胞水平分析CRISPR基因編輯篩選實驗 | Genome Biology

論文標題:Direct-seq: programmed gRNA scaffold for streamlined scRNA-seq in CRISPR screen

期刊:Genome Biology

作者:Qingkai Song, Ke Ni et.al

發表時間:2020/06/08

數字識別碼:10.1186/s13059-020-02044-w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基於CRISPR基因編輯的正向遺傳篩選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表型(phenotype)-基因型(genotype)」的鑑定研究,常見的研究類型包括鑑定與細胞增殖相關essential gene的負選擇實驗、與細胞獲得抗藥抗殺傷能力相關的正選擇實驗等。其基本原理是,在遺傳篩選的起點和終點,細胞群體中 gRNA的種類和頻率會發生富集或丟失。由於gRNA本身指代了細胞的基因型,所以研究人員可以據此來推測表型與基因型的對應關係。

但是,這種對應關係是存在局限性的。第一,根據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遺傳信息首先要從DNA傳遞到RNA,再翻譯為蛋白質,並進一步形成獨特的細胞表型。然而在目前的研究策略中,基因的RNA表達譜(gene expression profile)這一重要中間層面的信息是完全缺失的。第二,細胞異質性是近年來生物學研究的重點與熱點問題。在對篩選終點的細胞群進行分析時,儘管它們呈現出類似的表型,然而它們在分子水平上的異質性是不明確的。

西湖大學近期在開放獲取期刊Genome Biology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Direct-seq,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將CRISPR遺傳篩選與單細胞RNA-seq結合的新技術,通過改造gRNA序列,在單細胞水平將細胞的「基因型-基因表達譜-表型」關聯起來,從而克服了上述兩點局限性。該研究由該校生命科學學院馬麗佳實驗室完成,該校即將入學的2020級博士研究生宋慶凱、博士後倪科、劉敏博士為並列第一作者。

圖1

與之前已經報導的策略不同,Direct-seq在gRNA scaffold序列中加入了一段可以直接被poly(dT)反轉錄引物高效結合的捕獲序列,使得gRNA在細胞中產生的轉錄本既可以被Cas9結合,實現基因組編輯功能;同時又可以像其他內源表達的mRNA一樣,在RNA-seq或單細胞RNA-seq實驗中作為轉錄本的一部分被鑑定。由於只需要對gRNA序列進行簡單改造,Direct-seq對於用戶使用非常友好。更重要的是,改造後的gRNA scaffold既不影響其本身基因編輯的效率,又可以兼容各類使用poly(dT)作為反轉錄引物的單細胞RNA-seq建庫流程以及商業化平臺,包括10x Genomics,Fluidigm C1,DNBeLab C4等。

Direct-seq所採用的捕獲序列是一段由A、G兩種鹼基組成的混合序列(簡稱「8A8G」),模擬了內源基因轉錄本的poly(A)尾巴。這種混合捕獲序列既有與反轉錄引物的結合能力,又避免了與Poly(A) Binding Protein結合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根據實驗需要,捕獲序列可以添加在gRNA scaffold的Tetraloop, Loop2和Tail三個位置。因此,即使Tetraloop和Loop2被其他aptamer佔用(如SAM CRISPR激活系統等),也不影響捕獲序列的使用。

圖2

文章同時提供了Direct-seq兼容10x RNA-seq 3』kit,10x RNA-seq 5』 kit和Fluidigm C1/SMART-seq的參考實驗流程。據文章報導,在一個使用了10x RNA-seq 3』 v3試劑盒的測試中,由於作者在文庫構建過程中使用了巢式PCR特異性富集了gRNA轉錄本,Direct-seq可以在99.4%的細胞中鑑定出gRNA轉錄本,在捕獲效率上甚至好於10x試劑盒本身提供的基於Featured Barcode的技術。

招募令

西湖大學馬麗佳實驗室關注基因編輯和組學技術開發與臨床應用。目前有博士後名額開放申請。

歡迎免疫學、胚胎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和微流控技術等研究方向的申請人諮詢和加盟,請直接郵件聯繫malijia@westlake.edu.cn

圖3

Genome Biology covers all areas of biology and biomedicine studied from a genomic and post-genomic perspective. Content includes research, new methods and software tools, and reviews, opinions and commentaries. Areas covered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sequence analysis; bioinformatics; insights into molecular, cellular and organismal biology; functional genomics; epigenomics; population genomics; proteomics; comparative biology and evolution; systems and network biology; genome editing and engineering; genomics of disease; and clinical genomics. All content is open access immediately on publication.

摘要:CRISPR-based genome perturbation provides a new avenue to conveniently change DNA sequences, transcription, and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in genetic screens. However, it remains challenging to assay the complex molecular readouts after perturbation at high resolution and at scale. By introducing an A/G mixed capture sequence into the gRNA scaffold, we demonstrate that gRNA transcripts could be directly reverse transcribed by poly (dT) primer together with the endogenous mRNA, followed by high-content molecular phenotyping in scRNA-seq (Direct-seq). With this method, the CRISPR perturbation and its transcriptional readouts can be profiled together in a streamlined workflow.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Direct-seq:單細胞水平分析CRISPR基因編輯篩選實驗
    原文以 Direct-seq: programmed gRNA scaffold for streamlined scRNA-seq in CRISPR screen 為標題發布在 Genome Biology 期刊基於CRISPR基因編輯的正向遺傳篩選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表型(
  • Nat Methods:開發出基於CRISPR/Cas9和單細胞RNA測序的CROP-seq方法
    接下來,一些經過編輯的細胞通過實驗手段加以篩選,而且利用它們的gRNA(嚮導RNA)確定哪些基因在生物學機制研究中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這種篩選方法最為適合解決與細胞生長能力(比如,鑑定讓癌細胞抵抗化療或免疫細胞抵抗HIV感染的基因)直接相關聯的問題。相反之下,集中篩選並不能很好地用於研究基因調節和其他複雜的生物學機制。
  • 單細胞測序揭開「作物遺傳分析和產量基因挖掘」新篇章
    然而重要調控基因的遺傳分析常受制於基因的冗餘性和多效性。為突破這一瓶頸,來自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David Jackson 課題組及多個合作團隊的研究者們利用玉米這一糧食農作物作為研究對象,聚焦花序器官早期發育這一決定性階段,運用時下先進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 (scRNA-seq) 技術, 構建單細胞水平基因共表達網絡並準確預測基因冗餘,進而整合特異性細胞群體染色質開放數據,鑑定關鍵轉錄因子調控位點,最終結合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挖掘產量性狀相關基因。
  • mtscATAC-seq:單細胞線粒體DNA基因分型與染色質分析新方法
    為了建立mtscATAC-seq技術,作者們首先對業內廣泛使用的10x Genomics平臺中基於液滴的scATAC-seq技術的工作流程進行優化。根據最近的研究,基於液滴的scATAC-seq技術能夠在每個實驗組中對數千個細胞的染色質可及性進行分析【2】。因此,通過對該實驗流程的優化可能有助於富集轉座酶可及性的線粒體DNA。
  • Cell:通過CRISPR篩選鑑定出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基因和藥物靶標
    為了更好地理解宿主和病毒遺傳依賴性之間的複雜關係,這些作者使用了一系列分析和實驗方法來驗證他們的結果。這種綜合方法包括基因組編輯、單細胞測序、共聚焦成像以及基因表達和蛋白質組數據集的計算分析。他們發現,這些新的基因靶點在使用小分子(藥物)加以抑制後,可顯著降低病毒載量,其中的有些藥物降低病毒載量高達1000倍。
  • Genome Biology|VIPER:在單細胞RNA測序中為精確的基因表達恢復...
    本文開發了一種方法,VIPER,在單細胞RNA測序研究中插補零值,以促進在單細胞水平上準確的轉錄組測量的實現。VIPER基於非負稀疏回歸模型,並能夠逐步推斷一組稀疏的局部鄰域細胞,這些細胞最能有效預測用於插補的細胞的表達水平。VIPER的一個關鍵特徵是它保存基因表達變異的細胞的能力。幾個精心設計的基於真實數據的分析實驗說明了VIPER的優點。
  • Genome Biology丨瞿昆組開發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實驗和分析新技術
    它能夠在單個細胞層次,揭示細胞間在基因結構、基因表達,表觀遺傳狀態等多方面的異質性,在免疫學、神經科學、腫瘤學、發育生物學、微生物學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與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相比,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測序技術無論在實驗方法上,還是數據分析上,均存在巨大挑戰。
  • 吳昊團隊開發檢測單細胞mRNA動態變化新技術scNT-seq
    在含有多種細胞類型的複雜組織和系統中,在單細胞水平準確測定這些 mRNA動態變化過程對於理解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該方法創新性的整合了mRNA代謝標記 (metabolic labeling),基於液滴微流控(droplet microfluidics)的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分析技術和最近開發的4sU化學轉化反應 (chemically recode 4sU to cytosine analog )【1】;在數據分析方面,作者構建了基於unique molecular identifier(UMI) 的統計模型來更加準確地分析單細胞水平上新生成的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最近發表在《實驗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努森茨威格和他的同事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B細胞進行了修飾。B細胞是一種分泌抗體的白細胞。研究人員通過改造小鼠B細胞來製造人類自身的bNAbs。研究人員發現,以這種方式改變的細胞產生的抗體水平足以保護動物免受愛滋病毒感染,這意味著這項技術最終可能被用作免疫工具。
  • 我國科學家實現單細胞表觀組學新突破:兩種革新單細胞ChIP-seq技術...
    ChIP-seq技術-CoBATCH實驗設計思路 圖2 單細胞ChIP-seq技術-sc-itChIP實驗設計思路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批准號:2017YFA0103402)等資助下,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何愛彬課題組近期突破單細胞表觀遺傳研究的瓶頸,開發了兩種具有普適性、操作簡單
  • 解讀單細胞RNA-seq技術
    Rinn稱:「我們可以利用單細胞測序,進一步了解XIST的功能。」在2012年,Rinn的研究小組開始尋找更多功能形式的長非編碼RNA,特別尋找充當強大細胞調控因子的RNA。為此,他和同事們應用單細胞RNA-seq,來檢測細胞分化這類過程中基因轉錄的pseudotemporal動力學。
  • scRNA-seq數據差異基因表達分析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scRNA-seq數據差異基因表達分析的有效方法有哪些?我們知道RNA-seq即轉錄組測序,是某個物種或者特定細胞類型產生的所有轉錄本的集合,而單細胞RNA測序(single-cell RNA-seq,簡稱scRNA-seq)則是以單個細胞為特定研究對象,提取其mRNA進行逆轉錄並進行高通量測序分析,可體現出個體細胞內表達水平的具體變化,目前已廣泛應用在生物學、醫藥研發、臨床醫學等各個領域。
  • ...學院張強鋒課題組利用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算法分析單細胞ATAC-seq...
    生命學院張強鋒課題組利用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算法分析單細胞ATAC-seq數據清華新聞網10月12日電 10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的張強鋒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SCALE方法基於隱特徵提取進行單細胞ATAC-seq數據分析」(SCALE method for
  • Genome Research:精子發生中的lncRNA動態轉錄圖譜
    研究人員首先從小鼠睪丸中分離6種類型的生精細胞,通過RNA-seq描繪lncRNA在精子發生中的動態轉錄組圖譜,並鑑定出8418個已注釋lncRNA以及523個全新未注釋lncRNA;深入分析發現lncRNA與其鄰近的第一個蛋白編碼基因相關性最強,且兩者的基因組相對位置影響其表達相關性;此外,還鑑定了968個生精細胞特徵性(signature) lncRNA,其中精子變形時期的表達比例最高(佔36.3%
  • 何愛彬研究組開發高通量單細胞ChIP-seq技術——CoBATCH並解析多...
    在單細胞表觀組領域,雖然DNA甲基化測序、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染色質開放程度測序已經分別在2013年(scRRBS [1])、2013年(single cell Hi-C [2])、2015年(scATAC-seq [3])實現了單細胞水平測序。
  • CRISPR-Cas12a : 為你打開高效的基因編輯大門 | Genome Biology
    /articles/10.1186/s13059-019-1620-8?他的課題組關注生殖和再生領域,以及對基因組工程工具的開發和探索基因治療的新方法;Fei Teng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博士候選人。 他目前的研究關注在CRISPR-Cas系統在疾病建模和新基因組編輯工具的開發和應用上。
  • 單細胞測序揭秘COVID-19,TotalSeqTM & scRNA-seq 「珠聯璧合」不能少
    自2017年發展起來的CITE-seq是一種新興的技術,其是基於在抗體上耦聯Oligo(寡核苷酸)並通過二代測序獲得Oligo信息從而識別抗體信息,結合scRNA-seq即可同時進行單細胞轉錄組和蛋白質組高通量分析或者進行scRNA-seq多樣本標記[1]。衍生的相應產品被稱為TotalSeqTM antibody conjugate。
  • Science|識別基因功能的新技術Perturb-Seq並揭示自閉症風險基因
    associated with autism risk genes」的研究長文,作者應用了一種可擴展的遺傳篩選方法,在體Perturb-seq,在功能上評估了35個ASD/ND的de novo喪失功能的風險基因。
  • 超能餅乾|SnapATAC分析單細胞ATAC-seq數據(一)
    SnapATAC簡介SnapATAC (Single Nucleus Analysis Pipeline for ATAC-seq) 是一個能夠快速、準確和全面分析單細胞ATAC-seq數據的R包,它可以對單細胞ATAC-seq數據進行常規的數據降維、聚類和批次校正分析,鑑定遠端調控元件並預測其調控的靶基因,調用chromVAR軟體進行motif分析
  • 從數據分析到結論產生,談談scATAC-seq
    因此,理解基因型-表型軸需要一個全面的功能性非編碼基因組元件目錄,其中大部分涉及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調控。開放染色質區域的全基因組圖譜可以通過它們與特徵相關序列變異型的聯繫來促進順式和反式調節元件的功能分析。目前,高通量測序分析轉座酶可及染色質(ATAC-seq)被認為是全基因組可及染色質的最易獲得和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