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測序揭秘COVID-19,TotalSeqTM & scRNA-seq 「珠聯璧合」不能少

2021-02-14 達科為生物城

這些特殊的日子裡,全民在抗擊疫情,科研人員則各展所長揭秘SARS-CoV-2,以期為COVID-19疫苗及藥物的研發、治療提供最有力的後盾。單細胞測序技術已經應用到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在這一場正進行的攻克SARS-CoV2-2病毒的戰役中,它也沒有缺席。事實上,目前已發表的使用新冠病毒作為樣本的單細胞測序的文章並不多,但確為COVID-19研究中的點金之筆,基於scRNA-seq VDJ的免疫組庫測序更是在疾病發病機制、抗體開發、用藥及疫苗評估等多個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自2017年發展起來的CITE-seq是一種新興的技術,其是基於在抗體上耦聯Oligo(寡核苷酸)並通過二代測序獲得Oligo信息從而識別抗體信息,結合scRNA-seq即可同時進行單細胞轉錄組和蛋白質組高通量分析或者進行scRNA-seq多樣本標記[1]。衍生的相應產品被稱為TotalSeqTM antibody conjugate。現可應用於10X Genomics單細胞測序平臺的TotalSeqTM 抗體分為A、B和C三個系列,分別應用於10X Genomics 不同的scRNA-seq試劑盒。TotalSeqTM 結合 scRNA-seq可應用於癌症、基礎免疫、新標誌物發掘、新細胞及罕見細胞的鑑定、神經免疫學、疫苗研發等各方面。

圖a TotalSeqTM conjugate 示意圖 

圖b TotalSeqTM  不同系列抗體對應的10XGenomic試劑盒

視頻:TotalSeqTM W使用Workflow

圖片、視頻信息來源:https://www.biolegend.com/

在特效藥缺乏的情勢下,目前針對COVID-19治療的方向主要有三個,一是針對現有藥物的有效性的研究,這是目前新冠相關臨床試驗的主流;二是篩選有效中和抗體,以製備抗體藥物;三是COVID-19疫苗研發。對於當下的COVID-19的助力,TotalSeqTM 和 scRNA-seq 的「珠聯璧合」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TotalTM -seq用於抗原表位及中和抗體篩查

Flex-TTM MHC Tetramer四聚體技術在疫苗研發及使用監控中發揮重要作用,若結合使用TotalSeqTM 則可通過高通量手段更高效地鑑定和篩選T細胞特異性抗原表位,尤其是針對疫苗研發前期疫苗抗原表位設計過程中。除作為檢測和篩選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有效手段外,Flex-TTM MHC Tetramer還可用於分析T細胞對病毒等各類病原體的反應情況。Flex-TTM MHC Tetramer是利用T細胞表面的TCR受體能與特異性小肽結合的特性進行人工構建的MHC-多肽複合物,單個MHC-肽複合物對TCR分子的親和力較弱,而多個MHC-肽複合物通過與Streptavidin聚合形成的Flex-TTM MHC Tetramer多聚體的親和力顯著提高,且因複合物上還有螢光素等標記物,還可使用流式細胞儀等檢出針對特異表位肽段的T細胞。

註:BioLegend Flex-TTM  流程。MHC單體上預載的可交換敏感肽在紫外光的照射下降解,目標肽段結合至MHC單體上,MHC單體-肽與Streptavidin結合形成Flex-TTM  四聚體複合物,四聚體複合物與抗原肽特異性T細胞結合。

圖片來源:https://www.biolegend.com/

通常情況下,用於與MHC-肽複合物聚合的Streptavidin在流式實驗中的標記物為螢光基團,在單細胞測序中如需要實行相似的應用則可將多個MHC-肽複合物與標記有特定Oligo的Streptavidin(即Streptavidin-Oligo)或者同時標記Oligo和螢光基團的Streptavidin(即Streptavidin-PE-Oligo)形成MHC-Tetramer,Streptavidin-Oligo或者Streptavidin-PE-Oligo與肽-MHC單體聚合形成MHC-Tetramer接著用於樣本細胞標記,最後通過測序平臺獲得的Oligo信息識別抗原特異性T細胞相應的抗原肽表位。

註:圖a,Steptavidin-PE-Oligo示意圖;圖b CITE-seq & Flex-TTM   Workflow;圖c: 針對CMV dornor來源樣本分析抗原特異性T細胞;上圖使用流式抗體和PE-Tetramer標記,並用使用流式技術分析;下圖使用TotalSeqTM 和Streptavidin-Oligo聚合的MHC-tetramer並用CITE-Seq技術進行分析。兩種技術得出了相似的結果.

信息來源:圖片來源於https://www.biolegend.com/;數據來源於BioLegend廠家內部測試.

與常規的四聚體篩查特異性抗原表位相比較,使用TotalSeqTM 標記四聚體是通過Streptavidin 上Oligo的序列識別多肽信息,故無需考慮螢光素種類的限制以及在使用流式細胞儀的補償問題等,因此可極大地提高抗原表位篩選通量;其次,樣本中的抗原特異性T細胞較少,使用Steptavidin-PE-Oligo結合的MHC-Tetramer標記的細胞可先經流式細胞儀進行富集後再進行後續的高通量分析;此外,對同一份樣本中可同時分析多種對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的信息。最後,若同時加入其它的TotalSeqTM 抗體並結合scRNA-seq,則可同時對多種特異性T細胞的表面蛋白信息及轉錄信息進行分析。

 TotaSeqTM & scRNA-seq用於中和抗體篩查

北京大學BIOPIC/ICG謝曉亮教授及其合作者基於VDJ scRNA-seq 分析了來源於COVID-19恢復者的記憶B細胞BCR序列庫,並成功篩選出了14種SARS-CoV-2的有效中和抗體[2]。2019年12月,Ian Setliff等人開發了LIBRA-seq (linking B cell receptor to antigen specificity through sequencing)技術。LIBRA-seq技術原理與CITE-seq一致,研究人員在每種抗原上連結特定的DNA標籤,特定的BCR與抗原的結合信息可通過測序獲得,因抗原與特定BCR結合建立了一一對應關係,最後通過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就可以知道每個B細胞中BCR的序列和這個BCR識別的抗原種類。由於BCR的可變區序列與抗體的可變區序列相同,因此獲得相應的BCR序列即可體外大規模製備抗體,相對於VDJ scRNA-seq 篩選中和抗體而言,LIBRA-seq篩查的方法更加直接有效[3]。

註:圖a, LIBRA-seq schematic   圖b, Antigen-biotin示意圖

如上,小編介紹過TotalSeq™(PE)Streptavidin用於TCR相應的特異性多肽篩選。理論上而言,若Antigen上偶連了biotin,那麼也可通過SAV與TotalSeq™PE Streptavidin結合,形成Antigen-biotin-Streptavidin-(PE)-Oligo複合物, Antigen的信息即可經標記於Streptavidin上的Oligo通過高通量測序進行識別;此外,若Streptavidin上同時標記了PE,則可先將抗原特異性B細胞富集再行免疫組庫及抗原信息分析。因此,相對於LIBRA-seq直接標記抗原,這種標記Antigen用於抗體篩選的方式更加靈活便捷且可形成多聚體增加結合效率,不失為使用特異性抗原標記進行抗體大規模篩選的策略之一。

TotaSeqTM & scRNA-seq對 COVID-19免疫響應評估

TotalSeqTM 可用於檢測感染類疾病過程中的免疫動態變化,也可以針對某種疾病用藥後的外周血樣本進行評估,確認藥物及疫苗是否激發免疫反應及其功效,這也是TotalTM -seq最基本的應用。個體差異會導致不同個體對疫苗及藥物的免疫反應不一樣,因此使用高通量地測序方案評估免疫反應是當下的最佳選擇。在已發表的針對COVID-19病人樣本中的單細胞測序研究中,就有多篇文章是對COVID-19病人樣本肺泡灌洗液、外周血中的免疫細胞圖譜、免疫細胞比例變化、TCR/BCR變化進行分析[4-6]。當然,單純的scRNA-seq分析之後大部分研究人員需要接著使用流式細胞術或者質譜流式進行表面抗原分析。自CITE-seq的出現讓轉錄組分析及表面抗原分析同時分析成為可能。Yuri Kotliarov等人就曾猜測雖然個體的免疫具有差異性,Yuri Kotliarov等人就曾猜測雖然個體的免疫具有差異性,但是這可能歸因於baselineimmune variations,為了找到這些具有預測性的因素,作者使用CITE-seq技術針對接種流感疫苗及黃熱病疫苗的人群進行免疫評估,並發現了能夠提高疫苗免疫效應應答的調節通路。在此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的表面CITE-Seq表面marker共有82個,極大地豐富了研究信息[7]。相對於單純得使用scRNA-seq進行免疫評估而言,同時使用total-seq抗體有諸多優勢,如降低信號的Dropout問題節約實驗成本、節約成本、細胞分群更加清晰明確、同份樣本獲得雙份信息避免操作差異等。而BioLegend目前已推出的TotalSeqTM 抗體超過1000多種,並且在不斷地更新中,這對於有不同需求的科研人員而言無言是極好的訊息;而能夠用應用於human不同10X Genomics試劑盒(V2,V3,,VDJ)的針對TBNK細胞的TotalTM -seq 抗體panel也已上市,這使得需要針對不同個體同時進行免疫相關轉錄組及蛋白組信息監控也更為簡單高效。

註:TotalSeq™-A、TotalSeq™-B和TotalSeq™-C TBNK Cocktail用於鑑定的PBMC中的主要免疫細胞亞群

單細胞測序技術高通量以及專一的特點有利於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但是,針對新冠病毒樣本的研究,選樣對於最終的結果影響非常大。根據CDC的統計結果,患有基礎病比如糖尿病、慢性肺病及心臟病等伴隨疾病的人會更大可能導致新冠併發症,加上年齡以及用藥等因素都會造成很大的免疫差異,因此除控制篩選條件外,需加大樣本量進行單細胞測序的最終分析;在單細胞測序過程中,當樣本量增多時,可採用多樣本標記方案同時建庫增加樣本例數並減少技術誤差。其技術原理基於相同的抗體被標記上含有不同Barcode的Oligo之後分別被用於標記不同來源樣本,標記後的樣本經一定比例混合後作為同一個樣本進行上機建庫,最後通過耦聯的Oligo識別序列區分樣本來源。用於多樣本標記的TotalTM -seq抗體也稱為Hash-tag抗體,現有的Hash-tag抗體有基於兩種方案,一種是基於與表面抗原結合的標籤抗體,這種方案主要用於新鮮樣本進行多樣本標記;另一種則是基於與核蛋白複合物結合的標籤抗體,可用於凍存凍存樣本;

後話:如上,希望TotalSeqTM 的珠聯璧合可以為COVID-19的研究和治療提供切實的助力。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單細胞測序技術在COVID-19研究中的「高光時刻」。

1.單細胞測序技術與COVID-19免疫機制研究

Single-cell landscape of bronchoalveolar immune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Blood single cell immune profiling reveals the interferon-MAPK pathway mediate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for COVID-19

A single-cell atlas of the peripheral immune response to severe COVID-19

第一篇是發表的使用單細胞用於與新冠樣本相關最早的文章,用於探討感染者體內的免疫水平變化,作者利用單細胞測序對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進行轉錄組分析及BCR/TCR分析,比較分析了重症患者和輕症患者的肺部免疫微環境,描述了感染者體內免疫細胞分群的變化、免疫細胞的異質性程度、TCR/BCR免疫組庫的改變等;第二篇文章主要解析了不同時期COVID-19病人樣本中PBMC各免疫細胞比例及TCR/BCR的變化;2020年4月17日,來自史丹福大學的Catherine團隊的研究揭示了新冠患者PBMC中的表型重構,並提供了針對重症COVID-19免疫反應的細胞圖譜。

2.單細胞測序技術與中和抗體藥物研發

來自北京大學BIOPIC/ICG謝曉亮教授及其合作者的研究則使用VDJ單細胞測序技術針對記憶性成功地從60多名新冠患者恢復期血漿中篩出14種針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高強效中和抗體,其中,BD-368-2對SARS-CoV-2的IC50值為100pm。接著研究人員證實了BD-368-2對hACE2感染小鼠治療效果以及hACE2健康小鼠的預防感染效果,而結構生物學結果也顯示BD-368 &Spike2&ACE2三聚體中, BD-368表位與ACE2重合。

SARS‐CoV‐2 receptor ACE2 and TMPRSS2 are primarily expressed in bronchial transient secretory cells

SARS-CoV-2 receptor ACE2 is an 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in human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and is enriched in specific cell subsets across tissues

SARS-CoV-2 Cell Entry Depends on ACE2 and TMPRSS2 and Is Blocked by a Clinically Proven Protease Inhibitor.

如果可以掌握了哪些細胞易受到攻擊,那麼就可以開發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從而避免或者阻斷機體受新冠病毒的感染。研究人員曾針對健康人群樣本中人類呼吸道(包括鼻腔通道,下呼吸道和肺)中的細胞及新冠感染者鼻腔、肺、支氣管及腸道等組織來源的樣本進行單細胞測序,通過這種高通量的篩選,從中發現了 ACE2 和TMPRSS2共表達的主要的三類細胞——杯狀分泌細胞(goblet secretory cells)、Ⅱ型肺泡細胞(type II pneumocytes)和消化道吸收性腸上皮細胞。

Simultaneous Epitope and Transcriptome Measurement in Single Cells.

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dentified by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sequencing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 B cells

High-Throughput Mapping of B Cell Receptor Sequences to Antigen Specificity

A single-cell atlas of the peripheral immune response to severe COVID-19

Single-cell landscape of bronchoalveolar immune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Blood single cell immune profiling reveals the interferon-MAPK pathway mediate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for COVID-19

Broad immune activation underlies shared set point signatures for vaccine responsiveness in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dise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lupus

達科為官網:www.bio-city.net

Email: tech_immuno@dakewe.net

全國免費熱線:400 819 7199

北京達科為:010-64828744/54/84/94

上海達科為:021-80166290/91/92/93

廣州辦事處:020-87381715/87350260

相關焦點

  • 單細胞測序技術原理
    單細胞測序技術自2009年問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以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科研領域。 2015年以來,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plit-seq等技術的出現,徹底降低了單細胞測序的成本門檻。
  • 解讀單細胞RNA-seq技術
    多年來,跟蹤一個單細胞的轉錄組,超出了我們的能力。但是現在,時代已經變了,新的單細胞RNA-seq方法,可以分析大量的細胞及它們的命運。我們都參加過大型生日派對:在擁擠的房間裡,與許多人聊天、吃飯和慶祝。但是,試想你並不知道壽星是誰,只是像一個局外者看待這個派對。
  • Nat Methods:開發出基於CRISPR/Cas9和單細胞RNA測序的CROP-seq方法
    相反之下,集中篩選並不能很好地用於研究基因調節和其他複雜的生物學機制。為了理解多種基因如何協同調節細胞狀態,當前針對每個CRISPR靶向的基因,分別地對細胞進行培養、編輯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這是非常繁瑣的,而且耗費昂貴。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單細胞RNA測序已成為解剖細胞異質性並將組織分解成細胞類型和/或細胞狀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這為從頭發現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可揭示複雜的細胞事件並加深我們對生物系統的了解。在本綜述中,簡要簡紹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及相關應用。我們預計單細胞RNA測序在生物學中的作用將日益增強,在提供空間信息和與細胞形態的方面將進一步提高。將來,能夠更好地應用於科研領域。
  • 單細胞核測序時代是你的時代嗎
    前言高通量單細胞測序這幾年發展的如火如荼,已經是各種高分期刊的「常客」。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雖然不能盲目追求高影響因子,但是誰又不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發表在頂級期刊,讓更多的科研同道了解自己的工作呢?單細胞核測序?由於上述問題,單細胞核測序(snRNA-seq)逐漸受到人們重視!
  • 一篇文章終結你對單細胞核測序的所有困惑
    單細胞測序(single-cell sequencing)是解析生物學現象最強有力的技術手段自19世紀30年代細胞學說提出以來,「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概念便成為生物學研究和發展的基石,近200年來的實驗不斷證明,我們只有了解細胞的特性與功能,才能深入理解生命現象的深層機制
  • 單細胞RNA測序簡介
    一、單細胞RNA測序的來源從早期的科學研究開始,我們就知道,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有完全相同的遺傳信息。因此,體內細胞的多樣性來自於基因表達,每個細胞必須表達一組基因,並抑制另一組基因以使其正常工作。但是我們很難精確定位哪個基因(或一組基因)對每個細胞至關重要。
  • 13種單細胞測序方法的比較研究
    13種單細胞測序方法的比較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9 19:19:50 近日,西班牙巴塞隆納科技學院Holger Heyn等研究人員對用於細胞圖譜計劃的單細胞RNA測序實驗方案進行基準測試。
  • scRNA-seq數據差異基因表達分析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scRNA-seq數據差異基因表達分析的有效方法有哪些?我們知道RNA-seq即轉錄組測序,是某個物種或者特定細胞類型產生的所有轉錄本的集合,而單細胞RNA測序(single-cell RNA-seq,簡稱scRNA-seq)則是以單個細胞為特定研究對象,提取其mRNA進行逆轉錄並進行高通量測序分析,可體現出個體細胞內表達水平的具體變化,目前已廣泛應用在生物學、醫藥研發、臨床醫學等各個領域。
  • 單細胞交響樂4-scRNA的歸一化
    原書名為:Orchestrating Single-Cell Analysis我給它取名叫「單細胞交響樂」因為單細胞分析就像一個大樂團,需要各個流程的協同配合1 前言scRNA數據中文庫的差異還是很常見的,來源於:
  • 這些軟體讓單細胞測序分析越來越Easy
    原標題:這些軟體讓單細胞測序分析越來越Easy 作者Perkel 編譯:麥子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臺 單細胞生物學成了時下熱門話題,這其中最前沿的便是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 傳統的「大量細胞(bulk)」RNA測序法是一次處理成千上萬個細胞,然後抹平它們之間的差異。
  • 單細胞RNA計數新技術Smart-seq3
    單細胞RNA計數新技術Smart-seq3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6 14:16:10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Rickard Sandberg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流式結合單細胞測序,名副其實的雙劍合璧
    以前以及現在較多測序的地方,常規採用大量細胞提取DNA或RNA進行測序,這樣的測序雖然給我們了解疾病、認識人類,帶來了極大的進步。但在進步到一定的程度之後,由於異質性的原因,就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大量細胞的測序,收集到的數據只能反映所有細胞整體的特徵,例如2013年的ATAC-seq[1]。
  • 單細胞測序揭示COVID-19和流感患者的不同免疫應答
    單細胞測序揭示COVID-19和流感患者的不同免疫應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1 9:42:54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William J.
  • 吳昊團隊開發檢測單細胞mRNA動態變化新技術scNT-seq
    責編 | 兮細胞命運轉變以及響應外界信號的過程中會改變細胞類型特異(cell-type-specific)的基因表達,而基因表達的豐度(total RNA level)是由mRNA轉錄、加工、降解等過程共同決定的。
  • 何愛彬研究組開發高通量單細胞ChIP-seq技術——CoBATCH並解析多...
    蛋白質和DNA相互作用的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技術(ChIP-seq)技術是研究表觀遺傳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這項技術可在全基因組範圍內識別順式調控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互作信息,並能構建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從而加深我們對生命過程調控機制的理解。單細胞測序技術目前被廣泛用於研究發育與疾病相關細胞群體異質性和繪製細胞圖譜。隨著技術的發展,這項技術正逐漸將生命科學研究推進到新的維度。
  • 《陳巍學基因》筆記(11)單細胞RNA測序
    如果不加區分地進行逆轉錄,再擴增、建庫很可能測序得到的絕大部分序列都是 rRNA 的序列,而 rRNA 在人類當中都是已知且保守的,它們不能給我們帶來有效的生物信息。因此,如何能夠選擇性地把 mRNA 轉化成測序文庫,並且避免把 rRNA 帶到測序文庫中來,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第二個難題。
  • 單細胞文獻-3帶代碼 嚴重COVID-19患者的外周免疫反應單細胞圖譜
    為了闡明在嚴重COVID-19中可能導致免疫病理學或保護性免疫的外周免疫細胞途徑,作者應用了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來分析7例因COVID-19住院的患者的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 ,其中四人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另外六人健康。
  • 2018單細胞測序應用領域突破性成果盤點
    2015年以來隨著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plit-seq等技術的出現,徹底降低了單細胞測序的成本門檻。自此單細胞測序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基礎科研和臨床研究,相應成果也備受CNS青睞,文章如雨後春筍般頻頻出現在高分雜誌。
  • ...學院張強鋒課題組利用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算法分析單細胞ATAC-seq...
    生命學院張強鋒課題組利用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算法分析單細胞ATAC-seq數據清華新聞網10月12日電 10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的張強鋒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SCALE方法基於隱特徵提取進行單細胞ATAC-seq數據分析」(SCALE method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