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團隊開發檢測單細胞mRNA動態變化新技術scNT-seq

2020-09-05 BioArt

責編 | 兮


細胞命運轉變以及響應外界信號的過程中會改變細胞類型特異(cell-type-specific)的基因表達,而基因表達的豐度(total RNA level)是由mRNA轉錄、加工、降解等過程共同決定的。在含有多種細胞類型的複雜組織和系統中,在單細胞水平準確測定這些 mRNA動態變化過程對於理解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的mRNA代謝標記技術利用尿苷類似物4-硫尿苷(4sU)可以有效的標記新生mRNA,但是技術上的局限性不能達到單細胞解析度;而常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雖然可以揭示不同細胞類型的穩態轉錄組,但是不能精確分辨特定時間裡新生成的和已有的mRNA,因此用於定量研究細胞類型特異的mRNA動態調控機制十分困難。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賓夕法尼亞大學吳昊實驗室開發了一種高通量檢測單細胞mRNA動態變化的新方法, scNT-seq(全稱single-cell metabolically labeled new RNA tagging sequencing)。該方法創新性的整合了mRNA代謝標記 (metabolic labeling),基於液滴微流控(droplet microfluidics)的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分析技術和最近開發的4sU化學轉化反應 (chemically recode 4sU to cytosine analog )【1】;在數據分析方面,作者構建了基於unique molecular identifier(UMI) 的統計模型來更加準確地分析單細胞水平上新生成的mRNA的比例。2020年8月31日,Nature Methods雜誌在線發表了文章「Massively parallel and time-resolved RNA sequencing in single cells with scNT-seq」作者應用這一技術解析了小鼠神經元快速激活過程中的單細胞基因調控網絡並預測細胞狀態變化軌跡,他們還進一步研究了不同胚胎幹細胞狀態轉換過程中的mRNA動態變化的調控機制。



圖1 scNT-seq的流程圖


scNT-seq具體技術流程如下:首先將4sU添加到培養基中用來標記細胞中新生成的mRNA(圖1第1步)。為了在單細胞轉錄組中區分含有4sU標記的轉錄本,將4sU化學轉化反應整合到液滴微流控 (Drop-seq)【2】流程中(圖1第2-4步)。由於捕獲mRNA的barcoded beads具有區分不同轉錄本的UMI序列,相比較沒有UMI的單細胞分析技術(e.g. scSLAM-seq)【3】,該方法不僅可以消除由於PCR擴增帶來的誤差,而且相對於單個mRNA分子而言能增加T-to-C的覆蓋度(圖1第5-8步)。最後,利用基於UMI的二項式混合分布來準確估計每個細胞中單個基因的新生轉錄本。(圖1第9步)

圖2 利用scNT-seq技術研究小鼠大腦皮層神經元中神經活性調控的轉錄動態


前人的研究表明,神經元激活後可以快速誘導(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幾百個特異基因表達,這些基因被稱為神經活性調節的基因(Activity-regulated genes, ARGs)。利用ARGs被神經活性快速誘導而在靜息狀態下幾乎不表達的特點,可用其評估scNT-seq技術檢測新生成mRNA的可靠性。作者用4sU標記原代培養的小鼠大腦皮層神經細胞,其間用氯化鉀(KCl)激活這些細胞(15-120分鐘)(圖2a)。作者首先將大腦皮層神經元聚類成不同細胞類型,包括興奮性神經元(Ex)、抑制性神經元 (Inh)、神經元前體細胞(NP)等(圖2b)。接下來他們分析了不同細胞類型中,ARGs基因中(如Jun和Npas4基因,圖2c)新(new RNAs,產生於4sU標記的2小時內)和舊(old RNAs,產生於2小時前)轉錄本在不同細胞類型中的表達水平。這些ARGs的new RNAs在不同細胞類型中有不同程度的響應,而old RNAs沒有明顯響應(合成於4sU標記和神經元激活前),說明scNT-seq可以準確區分新舊轉錄本。


在準確區分新、舊轉錄本的基礎上,作者運用新近開發的Dynamo算法程序在興奮性神經元中進行了基於mRNA代謝標記的RNA velocity分析(圖2d右側),能準確捕獲神經元激活早期(0 – 15min)和晚期(30 – 120 min)的變化。相較之下,傳統的RNA velocity利用已拼接(無內含子)和未拼接(有內含子)的轉錄本信息來間接地預測細胞中基因表達的變化趨勢。由於Jun, Fos等早期響應基因內含子長度較短,基於內含子/外顯子定量的傳統RNA velocity方法無法準確估計這些基因的動態變化,因此無法鑑定到神經元激活早期(0 – 15min)的變化 (圖2d左側)。而基於新生成轉錄本的RNA velocity能夠直接利用實驗準確定量的新、舊轉錄本的信息,推測mRNA的動態變化,不受基因結構(內含子比例)影響,兼具準確性和適用性。


圖3 利用scNT-seq技術研究小鼠胚胎幹細胞不同細胞狀態的mRNA豐度調節策略


細胞中RNA的豐度由轉錄、加工、降解等過程共同決定,準確測定細胞群體中稀有或動態變化的細胞類型中mRNA合成和降解速率是一個重要而充滿挑戰的問題。前人的研究表明,小鼠胚胎幹細胞存在不同的幹細胞狀態,其中大約1%的細胞會自發轉變為具有更高分化潛力(totipotent)的「2C-like」狀態(2-cell embryos like state)。作者通過pulse-chase的標記策略結合scNT-seq技術測定了2616個基因在不同細胞狀態中的降解速率(half-life,圖3a,b)。結合4小時4sU標記實驗,作者測定了445個差異表達基因的合成和降解速率。根據mRNA合成速率和降解速率在不同細胞狀態間變化的趨勢,這些基因可以劃分為3種不同的mRNA豐度調節策略(圖3c)。有意思的是,即使採用同一種調控策略的基因,mRNA合成和降解對於不同基因mRNA豐度調節的貢獻也不盡相同。例如Tet1和Lefty2基因都採用「Destabilizing」策略(mRNA合成和降解速率同向變化),但是Tet1基因主要通過降低合成速率(synthesis rate)降低2C-like細胞中mRNA豐度,而Lefty2基因主要通過提高降解速率(degradation rate)降低2C-like細胞中mRNA豐度(圖3c)。

總的來說,scNT-seq是一種能在單細胞水平準確定量新生轉錄本的新技術。和已有的單細胞代謝標記分析方法【3】相比,這項新技術兼具高準確度,高通量和低成本等優勢。因此,scNT-seq與Jay Shendure實驗室的曹俊越博士新近開發的sci-fate技術【4】,都能夠廣泛應用於分析大量單細胞在細胞命運決定和分化,外界信號響應,及疾病模型等動態過程中mRNA表達調控等相關的重要生物學問題。


據悉,賓夕法尼亞大學吳昊教授為通訊作者,邱琦博士和胡鵬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邱琦博士建立了scNT-seq文庫構建方法,胡鵬博士開發了scNT-seq數據分析流程,邱肖傑博士 (Whitehead Institute, https://github.com/aristoteleo) 在基於Dynamo的RNA velocity分析上提供了幫助。



吳昊博士簡介(附招聘廣告)

吳昊博士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02-2009年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得博士學位。2010-2015 年於Harvard University/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遺傳學系,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吳昊博士長期致力於DNA修飾相關的表觀遺傳學和單細胞組學技術的研發及其在幹細胞,神經發育和相關疾病中的應用(PNAS 2007; Science 2010; Nature 2011; Genes & Development 2011; Cell 2013;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4)。他曾獲得NIH Pathway-to-Independence Award(2014)和 NIH Director’s New Innovator Award (2017)。自2016年建立實驗室以來,以通訊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 (2018)、Nature Methods (2020)、Molecular Cell (2017)、Genes & Development (2018) 和Protein & Cell (2020) 等主流雜誌發表多篇工作。歡迎通過實驗室網站了解更多信息(https://www.wulabupenn.org/)。


吳昊實驗室正在招募博士後,歡迎對生物信息學、基因組學、表觀遺傳學感興趣的同學申請(請發送CV、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以及三個推薦人的聯繫方式發送至

haowu2@pennmedicine.upenn.edu)。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0-0935-4


製版人:琪醬


參考文獻

1. Schofield, J. A., Duffy, E. E., Kiefer, L., Sullivan, M. C. & Simon,M. D. TimeLapse-seq: adding a temporal dimension to RNA sequencing throughnucleoside recoding. Nat. Methods 15, 221–225 (2018).

2. Macosko, E. Z. et al. Highly parallel genome-wide expression profilingof individual cells using nanoliter droplets. Cell 161, 1202–1214 (2015).

3. Erhard, F. et al. scSLAM-seq reveals core features of transcriptiondynamics in single cells. Nature 571, 419–423 (2019).

4. Cao, J., Zhou, W., Steemers, F., Trapnell, C. & Shendure, J.Sci-fate characterizes the dynamics of gene expression in single cells. Nat.Biotechnol.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0-0480-9 (2020).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出高通量檢測單細胞mRNA動態
    ;而常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雖然可以揭示不同細胞類型的穩態轉錄組,但是不能精確分辨特定時間裡新生成的和已有的mRNA,因此用於定量研究細胞類型特異的mRNA動態調控機制十分困難。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吳昊實驗室開發了一種高通量檢測單細胞mRNA動態變化的新方法, scNT-seq(全稱single-cell metabolically labeled new RNA tagging sequencing)。
  • 解讀單細胞RNA-seq技術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仔細分析這些細胞如何單獨起作用,製造一個器官,為研究人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是,隨著科學家們不斷設計出的巧妙新技術,梳理每個細胞在許多複雜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這些挑戰都會逐漸消失。一系列事件當進入一個生日聚會時,大多數人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簡單的觀察,跟來賓交談。他們是誰?他們做什麼?他們來自哪裡?他們認識壽星多久了?
  • 何愛彬研究組開發高通量單細胞ChIP-seq技術——CoBATCH並解析多...
    單細胞測序技術目前被廣泛用於研究發育與疾病相關細胞群體異質性和繪製細胞圖譜。隨著技術的發展,這項技術正逐漸將生命科學研究推進到新的維度。在單細胞表觀組領域,雖然DNA甲基化測序、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染色質開放程度測序已經分別在2013年(scRRBS [1])、2013年(single cell Hi-C [2])、2015年(scATAC-seq [3])實現了單細胞水平測序。
  • 單細胞RNA計數新技術Smart-seq3
    單細胞RNA計數新技術Smart-seq3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6 14:16:10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Rickard Sandberg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曹俊越博士等開發研究大量單細胞基因表達動態分析技術
    責編丨兮在生命的產生或者疾病的發育過程中,我們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都在經歷分子和功能層面的動態變化。雖然目前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可以同時研究上百萬個細胞的基因表達特徵,這些技術依然局限於描述細胞的靜態狀態而忽略了動態變化。相反,延時顯微鏡可以通過實驗測量細胞的動態轉變,但僅限於研究培養皿中少數細胞中的少數標記基因,因此可能不足以解釋許多生物系統的複雜性。
  • 我國科學家實現單細胞表觀組學新突破:兩種革新單細胞ChIP-seq技術...
    ChIP-seq技術-CoBATCH實驗設計思路 圖2 單細胞ChIP-seq技術-sc-itChIP實驗設計思路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批准號:2017YFA0103402)等資助下,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何愛彬課題組近期突破單細胞表觀遺傳研究的瓶頸,開發了兩種具有普適性、操作簡單
  • 單細胞測序新技術測定染色質潛力
    由於細胞分化是一個動態且不同步的過程,研究這一過程中多變的調控機理變得尤其困難。該研究建立了一種新的實驗技術,SHARE-seq。該技術能夠實現在單細胞中同時高質量,高通量的檢測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
  • 大事件、新技術引領單細胞進入新時代
    MorphoSeq: 脊索動物原腸胚形成完整動態過程 4月13日,發表在Cell上的最新單細胞相關技術MorphoSeq絕對稱得上引領級文章,說是開創發育生物學的新時代也不為過。 研究人員通過scRNA-seq和光片成像技術構建了數位化虛擬胚胎,其中捕獲了18個譜系海鞘原胚形成過程中每個單細胞在每次細胞分裂時的全基因表達軌跡。 通過使用高覆蓋的scRNA-seq,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無需先驗知識便可將單個胚胎的單個細胞分層為細胞類型的計算框架。
  • 單細胞測序揭秘COVID-19,TotalSeqTM & scRNA-seq 「珠聯璧合」不能少
    單細胞測序技術已經應用到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在這一場正進行的攻克SARS-CoV2-2病毒的戰役中,它也沒有缺席。事實上,目前已發表的使用新冠病毒作為樣本的單細胞測序的文章並不多,但確為COVID-19研究中的點金之筆,基於scRNA-seq VDJ的免疫組庫測序更是在疾病發病機制、抗體開發、用藥及疫苗評估等多個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 從單細胞窺探生命奧秘!新技術揭開人類細胞生長發育之謎
    但目前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只能檢測幾千個細胞,遠遠低於正常人體組織包含的細胞數目(百萬級),同時耗材費用昂貴,因此無法全面檢測人體組織中的細胞種類和變化。曹俊越等人研發了另一項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sci-RNA-seq3。該技術可以同時檢測幾百萬個單細胞轉錄圖譜,其費用是以往技術的1/10。同時這項技術不依賴於特殊的儀器設備,可以廣泛應用於世界大部分研究機構。
  • 從單細胞窺探生命奧秘 新技術揭開人類細胞生長發育之謎
    近幾年,單細胞測序技術,尤其是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通過同時檢測單細胞幾萬種基因的表達,精確定義了細胞的分子學狀態,從而被廣泛應用於檢測新的細胞種類,以及研究發育和疾病對細胞狀態的影響。但目前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只能檢測幾千個細胞,遠遠低於正常人體組織包含的細胞數目(百萬級),同時耗材費用昂貴,因此無法全面檢測人體組織中的細胞種類和變化。
  • mtscATAC-seq:單細胞線粒體DNA基因分型與染色質分析新方法
    Ludwig合作發文題為Massively parallel single-cell mitochondrial DNA genotyping and chromatin profiling,將高置信度的線粒體DNA突變檢測技術與高質量染色質可及性分析技術進行合併建立了高通量的、基於的10x Genomics平臺以液滴為基礎的(Droplet-based)線粒體DNA單細胞轉座酶染色質可及性測序技術
  • 生物標記技術實現高復用的單細胞RNA-seq
    生物標記技術實現高復用的單細胞RNA-seq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4 14:40:23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Lior Pachter課題組開發了一種利用DNA寡核苷酸標記細胞蛋白技術
  • Nat Methods:開發出基於CRISPR/Cas9和單細胞RNA測序的CROP-seq方法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奧地利科學院CeMM分子醫學研究中心的Christoph Bock及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將CRISPR集中篩選和按序篩選(arrayedscreen)的優勢結合在一起。通過將CRISPR基因組編輯與單細胞RNA測序整合在一起,他們在單個實驗中研究上千個細胞,從而能夠平行地確定多種基因的調控影響。
  • 新技術助力單細胞RNA測序數據聚類分析
    新技術助力單細胞RNA測序數據聚類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6 14:35:34 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Mara K. N.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2009年研發了第一種單細胞RNA測序方法(scRNA-seq)1。單個細胞是生物的基本組成部分,每個細胞都是獨特的。進行大量RNA測序通常掩蓋了這種獨特性,並且無法揭示潛在的變化。scRNA-seq已經成為目前研究細胞的重要工具,用於揭示每個細胞的獨特性,從而以微觀解析度研究生物學並解決以前無法回答的問題2。
  • 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的深度解析
    一,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的誕生單細胞測序技術的進步使人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和規模研究多細胞生物的基因調控程序。單細胞多組學工具的開發則是邁向了解生物系統內部工作的又一重大步驟。單細胞技術發展的最初努力集中在單細胞RNA測序上,它可以剖析轉錄組異質性,揭示給定複雜組織中以前未知的細胞類型或細胞狀態。
  • 從單細胞窺探生命奧秘
    但目前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只能檢測幾千個細胞,遠遠低於正常人體組織包含的細胞數目(百萬級),同時耗材費用昂貴,因此無法全面檢測人體組織中的細胞種類和變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實驗室4年讀博研究期間,曹俊越研發了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sci-RNA-seq)等4項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
  • 一文讀懂表觀遺傳學研究利器——ATAC-seq技術及應用丨深度長文
    活細胞中染色質的結構總是處在動態變化中,在不同類型的細胞中,或在不同的生理條件和外界刺激下,細胞核中染色中呈現不同的結構和狀態。這些結構和動態變化的狀態表現形式之一就是染色質可及性的變化。 2.
  • 泛癌單細胞RNA-seq識別22種癌症類型細胞異質性重複程序
    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已經成為研究腫瘤內異質性(ITH)的有效工具。,利用10x Genomics Chromium系統對不同細胞系進行單細胞RNA-seq分析,基於基因表達和SNPs的細胞系分配對於98%的細胞是一致的(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