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高質量&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新技術測定染色質潛力

2020-10-25 BioArt

責編 | 兮


細胞在分化發育過程受到多種不同層面的調控,其中染色質可及性是導致的基因表達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細胞分化是一個動態且不同步的過程,研究這一過程中多變的調控機理變得尤其困難。


2020年10月23日,美國Broad研究所的Aviv Regev團隊和哈佛大學Jason Buenrostro團隊的馬賽博士在Cell上發表題為Chromatin potential identified by shared single cell profiling of RNA and chromatin的研究。該研究建立了一種新的實驗技術,SHARE-seq該技術能夠實現在單細胞中同時高質量,高通量的檢測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



在該方法中,染色質中的開放區域先被Tn5標記,RNA再反轉錄成具有biotin的cDNA。通過多輪的indexing,使得每個單細胞中的RNA和染色質均同時被獨特的DNA barcode標記。最後通過鏈黴素將cDNA和染色質分開,並分別建庫測序。該技術在單次實驗中可以構建多達一百萬個單細胞的文庫,而花費僅不到一千美元。在保持檢測靈敏度的基礎上,該技術大大提高了檢測通量,為對複雜系統的大規模測序打下了基礎。


為了證實SHARE-seq的通用性,該文章作者測量了四種細胞系,三種小鼠組織樣本(肺,腦,皮膚)共84,426個單細胞,均獲得了高質量的單細胞數據。作者進一步仔細分析了小鼠皮膚和毛囊發育中的不同細胞類型,並發現RNA水平和染色質可及性均能夠用來定義細胞的類型或者狀態。但是,二者並非完全一致。比如,在某些高度增殖的細胞中, 細胞周期相關的RNA表達水平明顯增高,但是染色質可及性卻沒有明顯的變化。


利用SHARE-seq提供的成對的信息,作者研究了細胞中順式調控因子的變化情況。有趣的是,順式調控因子和其對應基因的RNA表達並不同步。更有趣的是,在少數基因有具大量的順式調控因子,遠遠高於平均水平。因為,該文章作者將這些特殊染色質區域定義為DORCs (Domains Of Regulatory Chromatin)。從發育上去看,DORCs和基因表達上存在著殘差(residuals),染色體打開了,但是基因卻還沒有表達。這種增強子變化早於RNA變化的現象是lineage-priming存在的重要證據。此外,DORC也可以用於研究轉錄因子在發育中的變化情況,從而構建轉錄因子網絡。


最後,該文章作者開發出了一種新的計算工具,染色質潛力(chromatin potential)。該方法利用DORCs和RNA的差異來預測細胞的對於發育方向的選擇。不同於以往僅依賴於RNA的預測手段,染色質潛力能夠大大提前預測的時間。


總而言之,SHARE-seq技術的開發和染色質潛力概念的提出,為單細胞多組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框架結構。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9.056

相關焦點

  • mtscATAC-seq:單細胞線粒體DNA基因分型與染色質分析新方法
    Ludwig合作發文題為Massively parallel single-cell mitochondrial DNA genotyping and chromatin profiling,將高置信度的線粒體DNA突變檢測技術與高質量染色質可及性分析技術進行合併建立了高通量的、基於的10x Genomics平臺以液滴為基礎的(Droplet-based)線粒體DNA單細胞轉座酶染色質可及性測序技術
  • 科學家利用高通量單細胞ChIP-seq確定了乳腺癌染色質狀態的異質性
    近日,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等科研人員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ChIP-seq identifies heterogeneity
  • 何愛彬研究組開發高通量單細胞ChIP-seq技術——CoBATCH並解析多...
    epigenomic profiling」的文章,報導了一種新的具有普適性、易操作、高通量和高質量的單細胞ChIP-seq技術,並將其命名為CoBATCH(combinatorial barcoding and targeted chromatin release)。
  • Genome Biology丨瞿昆組開發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實驗和分析新技術
    責編丨迦漵單細胞測序是指在單個細胞水平上,對基因組、轉錄組、表觀組等進行高通量測序分析的技術。
  •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打開APP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該五篇文章幾乎都是同時發表,表明該領域的競爭激烈,同時也說明了單細胞測序技術在植物研究應用中已經成熟,期待未來更多的植物組織細胞的測序,為解決植物如何從胚發育成全株提供更多的信息!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 Nat Biotech | 第6期導讀:納米孔測序、單細胞RNA計數技術等
    Griffiths研究組、巴斯德所 Pierre Bruhns研究組合作發文題為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activity-based screening and sequencing of antibodies using droplet microfluidics,利用液滴微流控技術進行高通量單細胞活性為基礎的抗體篩選和抗體測序。
  • ...的進步,莊小威團隊開發新的成像技術,在基因組範圍內對染色質成像
    劃時代的進步,莊小威團隊開發新的成像技術,在基因組範圍內對染色質成像 2020-08-21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ience兩連發 | 人類胎兒基因表達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得益於新技術與新計算方法之間的協同作用和單細胞生物學領域的飛速發展,我們對人體生殖和早期胚胎階段的細胞種類和動態變化有了深入了解。相比早期發育階段,胎兒發育伴隨著各種器官的生長和成熟,以及幾百上千種細胞的擴增和分化。對於這一階段的研究尤其是單細胞水平的分析更具有挑戰性,這主要是由於胎兒的細胞數量和種類在數量級上的快速增加,而傳統的低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已經不足以解釋生物系統的複雜性。
  • Cell:B細胞受體高通量測序技術
    近日,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High-Throughput Mapping of B Cell Receptor Sequences to Antigen Specificity」的文章,開發了一種B細胞受體高通量測序技術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單細胞RNA測序已成為解剖細胞異質性並將組織分解成細胞類型和/或細胞狀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這為從頭發現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可揭示複雜的細胞事件並加深我們對生物系統的了解。在本綜述中,簡要簡紹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及相關應用。我們預計單細胞RNA測序在生物學中的作用將日益增強,在提供空間信息和與細胞形態的方面將進一步提高。將來,能夠更好地應用於科研領域。
  • 《細胞》亮點:莊小威聯合團隊看清染色質轉錄動態;單細胞測序揭示...
    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全基因組範圍內的成像技術,能夠看清染色質的3D結構與轉錄活性。研究人員們在摘要中指出,染色質的3D結構調控了許多基因組的功能。如果有一款工具能夠看清染色質的3D結構,無疑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生理功能。為此,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成像技術。首先,他們表明可以通過按順序雜交的方法,標記基因組上的數百個位點。這也讓科學家們得以用很高的解析度去追蹤染色體的結構變化。
  • 綜述科普|染色質調控區域的研究:對CHIP-seq和ATAC-seq發展的深入思考
    染色質調控區域在許多疾病過程和胚胎發育中起著關鍵作用。表觀基因組測序技術,如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CHIP-seq)和轉座酶開放染色質高通量測序(ATAC-seq),使我們能夠通過檢測特定的染色質狀態及其相應的轉錄因子,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剖析細胞和組織的基因組調控格局。
  • 科學家利用納米孔測序同時獲取染色質可及性和甲基化信息
    近年來隨著DNA測序技術的蓬勃發展,蛋白質結合位點的高通量鑑定、染色質可及性及甲基化狀態分析等檢測技術不斷湧現,其中很多技術(如DNase-seq和ATAC-seq等)依賴於開放性染色質對轉座酶等的敏感性。
  • 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的深度解析
    2020年一月,Nature Method發文將「Single-cell multimodal omics」也就是單細胞多組學技術評選為2019年的年度方法,理由是單細胞多組學的測量為逐個獲得細胞的整體視圖提供了可能。這也是繼2013年將單細胞測序本身當選為年度方法之後,單細胞技術再獲殊榮。今天我們依據Nature Method的文章對單細胞多組學做一個系統的介紹。
  • 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5 12:31:0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Kun Zhang小組利用高通量測序方法,揭示了同一細胞中轉錄組和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 新技術實現B細胞受體序列的高通量測序
    新技術實現B細胞受體序列的高通量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9 14:51:29 近日,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Ivelin S.
  • 單細胞測序的未來——Nature Methods綜述助您明晰發展方向(上)
    文章題目:Single-cell multimodal omics: the power of many期刊:Nature Methods影響因子:28.5摘要:近期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為研究多細胞有機體中的基因調控程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分辨力與通量。在深入解析生物系統運行機制的道路上,單細胞多組學工具的開發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
  • 基於納米孔測序開發同步檢測CpG甲基化和染色質可及性的新方法
    其中,獲取甲基化和染色質可及性等動態變化信息對於分析表觀特徵有著重要意義。納米孔測序(Nanopore sequencing)是一種新興的單分子測序技術。利用納米孔測序進行快速、準確、高精度及高通量的DNA測序是後基因測序時代的熱點之一。
  • 專注液滴微流控技術 萬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的應用普及
    隨後,施教授與他本科期間在清華大學生物系的同學吳子牛先生聯合在北京成立了萬乘經緯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萬乘基因,公司致力於推動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實現標準產品化,為客戶提供穩定的單細胞測序服務。成立一年後的1月,萬乘基因獲得合力投資的500萬天使輪融資,而後快速啟用新實驗室,並推出了多種單細胞組學的服務。
  • 2018單細胞測序應用領域突破性成果盤點
    2018年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研究成果涉及到腫瘤微環境、免疫治療,動植物胚胎發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等眾多領域,單細胞檢測新技術也是層出不窮,博奧晶典日前對該領域的突破與變革進行了盤點。  單細胞測序之腫瘤微環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