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亮點:莊小威聯合團隊看清染色質轉錄動態;單細胞測序揭示...

2020-12-06 生物谷

 

頂尖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多篇論文。

第一篇論文來自哈佛大學莊小威教授與Bogdan Bintu教授的聯合團隊。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全基因組範圍內的成像技術,能夠看清染色質的3D結構與轉錄活性。研究人員們在摘要中指出,染色質的3D結構調控了許多基因組的功能。如果有一款工具能夠看清染色質的3D結構,無疑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生理功能。

為此,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成像技術。首先,他們表明可以通過按順序雜交的方法,標記基因組上的數百個位點。這也讓科學家們得以用很高的解析度去追蹤染色體的結構變化。隨後,他們使用新型的螢光原位雜交技術,同時對基因組的1000多個位點進行成像觀察,並可以通過一些轉錄過程中的標誌性結構,觀察到超過1000多條基因的轉錄動態。

研究人員們指出,該技術能讓他們對染色質的不同區域,以及染色質的反式結合有更好的理解。此外,研究人員們也可以研究這些區域和結合方式能如何影響單細胞內的基因轉錄。未來,它有望在更廣泛的領域得到應用。

第二篇論文則來自美國舊金山的幾所大學與科研機構。他們的發現對於理解人類肺癌在治療後的變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研究人員們指出,肺癌是每年造成最多人死亡的主要癌種之一。之所以如此危險,主要在於肺癌的異質性——這讓肺癌具有極強的適應力,從而導致了種種療法的失效。為了理解肺癌的這種適應力,研究人員們從30名肺癌患者中,獲取了49份臨床活檢標本。這些標本有的來自治療前,有的來自治療中。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比較治療前後,肺癌所發生的變化。

研究人員們對超過20000多個癌細胞和腫瘤微環境細胞做了單細胞測序,發現這些細胞展現出了極為複雜和動態的腫瘤生態系統。對於癌細胞的測序,更是找到了臨床檢測之外的致癌基因。

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員們發現,在抗癌療法下苟延殘喘下來的癌細胞,表現出了肺泡再生細胞的特徵。這表明目前的一些抗癌療法,反而會誘導癌細胞轉化進入較原始的細胞階段(primitive cell-state)。也就是說,癌細胞和腫瘤微環境,會在抗癌藥的作用下,變得更有可塑性。

本研究也找到了一些積極的數據,比如一些生物標誌物與臨床的預後具有相關性。這為科學家開發未來的療法提供了寶貴信息。 (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的進步,莊小威團隊開發新的成像技術,在基因組範圍內對染色質成像
    劃時代的進步,莊小威團隊開發新的成像技術,在基因組範圍內對染色質成像 2020-08-21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莊小威團隊首次實現基因組規模的染色質3D組織成像
    莊小威團隊首次實現基因組規模的染色質3D組織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2 15:06:40 2020年8月20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Nature:莊小威團隊實現染色質組織的直接成像
    Nature:莊小威團隊實現染色質組織的直接成像 來源:生物探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1-28   今日/總瀏覽:4/3303
  • 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5 12:31:0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Kun Zhang小組利用高通量測序方法,揭示了同一細胞中轉錄組和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 單細胞測序新技術測定染色質潛力
    由於細胞分化是一個動態且不同步的過程,研究這一過程中多變的調控機理變得尤其困難。該技術能夠實現在單細胞中同時高質量,高通量的檢測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通過多輪的indexing,使得每個單細胞中的RNA和染色質均同時被獨特的DNA barcode標記。最後通過鏈黴素將cDNA和染色質分開,並分別建庫測序。該技術在單次實驗中可以構建多達一百萬個單細胞的文庫,而花費僅不到一千美元。在保持檢測靈敏度的基礎上,該技術大大提高了檢測通量,為對複雜系統的大規模測序打下了基礎。
  • 研究人員揭示乳腺細胞發育中細胞狀態特異性轉錄因子網絡和細胞譜...
    Reveals Cell-Stat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s and Lineage Relationships」,利用最前沿的單細胞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揭示了正常乳腺發育過程中細胞狀態特異性轉錄因子結合位點的變化動態和細胞譜系的關係。
  • Genome Biology丨瞿昆組開發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實驗和分析新技術
    責編丨迦漵單細胞測序是指在單個細胞水平上,對基因組、轉錄組、表觀組等進行高通量測序分析的技術。
  • 著名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院士做客「中國科大論壇」
    會議開始,舒歌群書記向莊小威頒發了中國科大論壇紀念牌。MERFISH成像和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技術都可以區分組織中不同的細胞類型,但MERFISH成像可以直接運用於完整的組織,從而提供不同細胞類型在組織中的空間分布信息。通過結合MERFISH和scRNAseq對下丘腦中150多個基因進行成像,可以區分不同神經細胞類型並構建空間分布圖譜。
  • 2018單細胞測序應用領域突破性成果盤點
    Cell:美國研究團隊繪製目前規模最大免疫細胞圖譜,探索乳腺癌免疫微環境  2018年8月23日,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團隊,使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分析了人乳腺腫瘤以及配對的正常乳腺組織,外周血和淋巴結4個組織來源的共47016個免疫細胞的基因表達特徵。揭示腫瘤內淋巴細胞和髓系細胞的異質性,與正常乳腺組織相比表現出顯著的表型擴增。
  • 染色體原來長這樣...莊小威團隊《Cell》發表染色質結構3D成像
    北京時間11月18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院莊小威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將之前標誌性的「X」變成了更複雜且更精確的3D結構成像,這將有助於科學家們解開染色體結構如何影響基因組功能的謎團。
  • 染色體原來長這樣……莊小威團隊《Cell》發表染色質結構3D成像
    北京時間11月18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院莊小威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將之前標誌性的「X」變成了更複雜且更精確的3D結構成像,這將有助於科學家們解開染色體結構如何影響基因組功能的謎團。
  • Nature||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ATAC-Seq聯合解碼人類大腦海馬體體發育與形成機制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篇2020年1月1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曉群團隊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吳倩團隊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關於人類大腦海馬體發育的文章,深入探究並揭示了海馬體動態變化的發育過程以及記憶功能環路形成的分子機制。
  • 單細胞測序的未來——Nature Methods綜述助您明晰發展方向(上)
    在不同細胞中,表觀組、轉錄組及蛋白組同時進行聯合分析和研究,對描述細胞「身份」及狀態具有重要作用,也更加能夠發掘到特定細胞類型的獨特調控網絡。近期單細胞組學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不僅能夠對單個細胞的基因組、轉錄組及表觀組進行單獨分析,也能夠同時對這些不同組學層面進行並行分析1,極大的促進了我們對於生物學網絡的研究與理解。
  • 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的深度解析
    一,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的誕生單細胞測序技術的進步使人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和規模研究多細胞生物的基因調控程序。單細胞多組學工具的開發則是邁向了解生物系統內部工作的又一重大步驟。單細胞技術發展的最初努力集中在單細胞RNA測序上,它可以剖析轉錄組異質性,揭示給定複雜組織中以前未知的細胞類型或細胞狀態。
  • 莊小威團隊利用新技術實現全基因組三維結構與轉錄組同時觀測
    基於高通量測序的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3C和Hi-C)已經發現以及詳細討論了染色體在不同層級上的結構,其中包括染色質環(loops)、 拓撲結構域(TADs)以及活躍與失活的區室(A/Bcompartments)。這些不同層級上的結構也被證實是廣泛存在於各種物種的各種細胞,並且對基因表達調控有各種影響。
  • 類器官體單細胞測序揭示人類大腦發育特徵
    類器官體單細胞測序揭示人類大腦發育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7 14:17:36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J.
  • 綜述科普|染色質調控區域的研究:對CHIP-seq和ATAC-seq發展的深入思考
    染色質調控區域在許多疾病過程和胚胎發育中起著關鍵作用。表觀基因組測序技術,如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CHIP-seq)和轉座酶開放染色質高通量測序(ATAC-seq),使我們能夠通過檢測特定的染色質狀態及其相應的轉錄因子,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剖析細胞和組織的基因組調控格局。
  •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36:33 美國紐約大學Itai Yanai團隊利用基於微陣列的空間轉錄組學和單細胞RNA測序
  • Nature Plants|首次在單細胞水平揭示植物配子、合子和葉肉細胞的染色質空間結構!
    近年來發表的植物染色質三維空間結構主要是通過運用原位Hi-C技術在混合的植物組織或器官樣品中獲得,實際上是成千上萬個不同細胞的平均值結構。在本研究中,作者開發了一種植物單細胞Hi-C技術(scHi-C)。利用該技術作者分別解析了水稻精細胞、卵細胞、合子細胞和葉肉細胞等單細胞的染色質三維空間結構。發現每個細胞中染色質的空間摺疊不同,說明染色質的空間結構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結構。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147bp的DNA纏繞在組蛋白八聚體後形成核小體念珠結構是染色質的一級結構,之後經過不斷地摺疊堆積,最終形成了複雜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在哺乳動物中,染色質三維結構對基因的調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高通量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Hi-C)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揭示了多種重要生物學事件發生過程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