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2020-11-27 電子發燒友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發表於 2019-04-25 13:50:33

2019年4月18日,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 Plant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佳偉研究組題為"A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profiles the developmental landscape of Arabidopsis root "的研究論文,在單細胞水平揭示了擬南芥根尖細胞的異質性,描繪了擬南芥發育全景圖(developmental landscape)並重構了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發育軌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各地發表的植物單細胞測序的文章達到5篇了。iPlants報導了其中的三篇,包括一篇Plant Cell(點擊查看)、Plant Physiology(點擊查看)、Developmental Cell (點擊查看)、一篇Science(未報導)和這一篇,包括4篇是根發育和1篇是雄性配子發育。該五篇文章幾乎都是同時發表,表明該領域的競爭激烈,同時也說明了單細胞測序技術在植物研究應用中已經成熟,期待未來更多的植物組織細胞的測序,為解決植物如何從胚發育成全株提供更多的信息!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自2009年湯富酬研究員在Nature Methods首次報導其開創性工作以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尤其是發育生物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展現出強大的應用前景。隨著單細胞轉錄組擴增方法的不斷優化和核酸測序通量的持續提升,幾十甚至幾百個單細胞所提供的信息已經不再能滿足研究人員的需求。2015年以來,基於細胞條形碼標記技術的液滴超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相繼湧現,以哈佛大學的David Weitz等開發的inDrop和Drop-seq系統,以及10X Genomics公司的Chromium平臺為代表。液滴超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所基於的原理是,利用微流控系統產生單個細胞+單個微球的納升級液滴,每個微球表面包裹有特異的寡核苷酸序列(細胞條形碼)對同一細胞來源的RNA分子進行標記,就可以對數千個細胞的cDNA合併建庫,省去了對單個細胞的重複操作,大大提升了單細胞測序的通量和單個細胞測序的成本。關於液滴超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詳細介紹和三個系統的全面測評,小編推薦近期由清華大學王建斌研究組和北京大學黃巖誼研究組合作的文章。植物中的工作大部分都選擇了10X Genomics公司的Chromium平臺,這也和該平臺商業化最為徹底不無關係,在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Chromium平臺在測評中各指標的表現也是最為穩健。從投稿時間來看,幾項工作在Chromium平臺推出之後不久就已經開展,足以見植物研究工作者也對這種高效、高性價比、高通量的單細胞RNA測序技術期待已久。

inDrop系統示意圖

根是植物重要的組織器官,負責固定/支撐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礦質元素供給植物生長發育,參與植物與生物或非生物信號的互作。數量眾多的細胞如何組裝成一個完整的具有不同組織分化的根器官、發揮相關生物學功能是有趣和重要的科學問題。王佳偉研究組建立了植物單細胞RNA測序與分析系統,並將這一技術應用在擬南芥根的研究中。通過前期大量預實驗,成功捕獲了7,695個根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在無監督分析條件下,這些根細胞被歸為24個細胞類群。細胞類群注釋分析鑑定了一些潛在的新細胞類型,並找到了一批細胞類型標記基因。尤為重要的是,通過t-SNE和UMAP算法展示聚類,重構了根發育的基本軌跡,實現了根分生組織細胞分裂和分化在單細胞水平上的準確投影。進一步利用偽時間(pseudo-time)分析,捕獲了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分化軌跡和過渡態細胞,解析了根分生組織細胞如何通過協調細胞分裂和分化進程逐步形成根尖不同細胞類型的分子機理。此外,通過分析細胞類群對離子吸收和激素響應情況,揭示了不同根細胞類群的響應熱圖。該研究加深了我們對擬南芥根細胞組成和發育軌跡的認識,將根發育生物學從原先的組織器官水平提升到了單細胞水平。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博士後張天奇和博士生徐洲更為本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佳偉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先導B項目、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中國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Sanofi-SIBS青年人才獎學金的資助。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Bio成功舉辦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單細胞液滴包裹技術交流會
    因此,針對單個細胞的研究技術,單細胞基因組學研究(Single Cell Genomics Study)成為生物學研究迫切的方向,並成為再生醫學,發育生物學,腫瘤研究,免疫學研究必不可少的關鍵研究手段。
  • 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成果落地,萬乘基因獲500萬元天使輪融資
    這輪融資主要用於上海中心實驗室和代理網絡的建設,高通量核單細胞測序技術的開發,以及單細胞測序設備的設計和製造。萬城成立於2018年,主要業務是利用自主研發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服務於科研、臨床和工業市場。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單細胞RNA測序已成為解剖細胞異質性並將組織分解成細胞類型和/或細胞狀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這為從頭發現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可揭示複雜的細胞事件並加深我們對生物系統的了解。在本綜述中,簡要簡紹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及相關應用。我們預計單細胞RNA測序在生物學中的作用將日益增強,在提供空間信息和與細胞形態的方面將進一步提高。將來,能夠更好地應用於科研領域。
  • 高通量多通道的單細胞測序設備,將投入醫療科研應用
    我有一種強烈的直覺,對於成千萬上億的細胞而言,僅取96個採樣細胞測定來描述細胞特性是有局限的,但有精細的檢測已足夠令人興奮,一旦細胞通量提高到成千上萬,那麼單細胞測序的應用場景就會有無限可能。 2016年,10x Genomics推出了首款單細胞高通量測序儀器Chromium,從設備層面實現了單細胞高通量cDNA建庫。
  • 專注液滴微流控技術 萬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的應用普及
    隨後,施教授與他本科期間在清華大學生物系的同學吳子牛先生聯合在北京成立了萬乘經緯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萬乘基因,公司致力於推動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實現標準產品化,為客戶提供穩定的單細胞測序服務。成立一年後的1月,萬乘基因獲得合力投資的500萬天使輪融資,而後快速啟用新實驗室,並推出了多種單細胞組學的服務。
  • 36氪首發 | 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成果落地,「萬乘基因」獲500萬元...
    萬乘基因成立於2018年,主要業務是利用自主研發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服務於科研、臨床以及工業市場。現階段,其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商品化服務已經落地,並和數十家頂級三甲醫院開展合作,為醫生(科室主任以上)發表論文提供單細胞技術服務,且已有成果發表於Protein & Cell雜誌。
  • Nat Biotech | 第6期導讀:納米孔測序、單細胞RNA計數技術等
    、單細胞RNA計數技術、微流控抗體篩選技術、利用gRNA篩選進行Cas13 gRNA優化設計以及組蛋白修飾可視化閱讀器的建立等。對單個細胞的RNA進行大規模測序可以揭示不同細胞類型和狀態下的基因、亞型和等位基因表達模式。然而,目前的短讀(Short-read)單細胞RNA測序方法對等位基因RNA的計數和亞型解析度的能力有限,而長讀(Long-read)測序技術又缺乏在細胞中大規模應用所需的深度。在該工作中,作者們建立的Smart-seq3技術結合了全長度轉錄組覆蓋和5種獨特的分子標識RNA計數策略。
  • 環球公司成功舉辦單細胞RNA測序和液滴微流控技術交流會
    2011 年,《自然方法》雜誌( Nature Methods )將單細胞測序列為年度值得期待的技術之一,2013 年,《科學》雜誌(Science>)將單細胞測序列為年度最值得關注的六大領域榜首,表明單細胞測序已成為科研熱點。
  • 單細胞RNA測序簡介
    這不僅是因為技術上的困難,還因為細胞是不斷變化、不斷適應的。因此,基因的表達就像薛丁格貓一樣,很難把握,但非常有趣。這就是單細胞RNA測序的來源。在這個轉錄組和基因組測序的時代,我們有一些很好的技術來真正觀察發生了什麼。RNA測序是這些偉大的技術之一,通過將RNA轉化為cDNA,我們可以量化、發現和配置RNA。
  • Cell | 高質量&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新技術測定染色質潛力
    該研究建立了一種新的實驗技術,SHARE-seq。該技術能夠實現在單細胞中同時高質量,高通量的檢測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通過多輪的indexing,使得每個單細胞中的RNA和染色質均同時被獨特的DNA barcode標記。最後通過鏈黴素將cDNA和染色質分開,並分別建庫測序。該技術在單次實驗中可以構建多達一百萬個單細胞的文庫,而花費僅不到一千美元。在保持檢測靈敏度的基礎上,該技術大大提高了檢測通量,為對複雜系統的大規模測序打下了基礎。
  • 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 中山醫院破解肝癌術後復發臨床難題
    12月24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團隊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合作,在《細胞》(Cell)雜誌上刊發了一項肝癌早期復發相關的重磅研究成果,研究團隊採用單細胞全長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從單細胞水平揭示了早期復發肝癌的特徵性免疫圖譜和免疫逃逸新機制,為進一步提升肝癌免疫治療的療效提供重要指導
  • Cell:B細胞受體高通量測序技術
    近日,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High-Throughput Mapping of B Cell Receptor Sequences to Antigen Specificity」的文章,開發了一種B細胞受體高通量測序技術
  • 「單細胞測序」技術發展迅速,實現產業化還要多久?
    2012年,美國單細胞高通量測序公司10x Genomics、Mission Bio相繼成立。國內單細胞測序技術的應用從2014年起步,但大都集中在低通量領域,應用局限於應用為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D),外周循環腫瘤細胞(CTC)等。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2020-08-27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基因測序(視頻+課件),輕鬆學會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比如,什麼是基因組,什麼是轉錄組,什麼是蛋白組,什麼是染色體,什麼是基因,什麼是基因重組,什麼是進化/演化,什麼是表觀遺傳,什麼是變異,變異類型有哪些,NGS技術是什麼,測序儀的工作原理是什麼,DNA是如何被測出來的等這些東西。因為,你只有真正了解數據是如何來的,才能更好地明白數據該如何處理和分析,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挖掘出它背後隱含的生物知識。
  • 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專利布局中的「中國力量」—新聞—科學網
    高通量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是一項在單細胞水平對全基因組進行擴增與測序的新技術。有關研究顯示,該技術對於篩選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具有獨特優勢。
  • 人類胚胎著床過程首獲解析 單細胞測序技術功不可沒
    8月22日,《Nature》雜誌上登載了北京大學湯富酬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北醫三院院長喬傑聯合團隊研究的突破性進展,利用體外模擬人類著床策略和高精度單細胞測序技術,系統解析了人類胚胎著床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DNA甲基化動態變化過程。
  • 何愛彬研究組開發高通量單細胞ChIP-seq技術——CoBATCH並解析多...
    在單細胞表觀組領域,雖然DNA甲基化測序、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染色質開放程度測序已經分別在2013年(scRRBS [1])、2013年(single cell Hi-C [2])、2015年(scATAC-seq [3])實現了單細胞水平測序。
  • 多種單細胞RNA測序平臺性能大比拼,七大平臺各有所長
    自2009年以來,單細胞RNA測序一直是推動生物醫學研究進步的重要動力。越來越多的單細胞RNA測序平臺被應用於科研和臨床。對於大規模的單細胞RNA測序研究來說,一個主要的技術障礙是高通量和靈敏度,還要考慮成本問題。
  • 《陳巍學基因》筆記(11)單細胞RNA測序
    眾所周知,每個細胞都存在其自身特異的基因表達模式,以往對細胞群或組織進行整體的測序時,細胞間基因表達的差異很有可能會被平均。昨天我們共同了解到如何對單細胞進行 DNA 測序,很自然地我們也會想到,如何對某單個細胞的 RNA 進行「拍照」,讓每個細胞寶寶都綻放光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