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單細胞RNA測序平臺性能大比拼,七大平臺各有所長

2020-11-23 儀器信息網

  自2009年以來,單細胞RNA測序一直是推動生物醫學研究進步的重要動力。越來越多的單細胞RNA測序平臺被應用於科研和臨床。對於大規模的單細胞RNA測序研究來說,一個主要的技術障礙是高通量和靈敏度,還要考慮成本問題。隨著低成本、高通量的液滴單細胞RNA測序平臺的推出,研究人員在單細胞研究中有了更多的選擇,但現有的平臺性能如何?科研人員又該如何選擇?

  為幫助研究人員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最適合單細胞RNA測序平臺。部分國內外科學家對已有平臺進行了系統的性能比較,今年4月,生物分子資源設施協會(ABRF)公布了四種單細胞RNA測序平臺Fluidigm、WaferGen、10X Chromium Controlle和Illumina/Bio-Rad測序平臺的性能差異。11月,中國北京大學黃巖誼研究組、清華大學王建斌研究組等研究人員,聯合發表了三種基於液滴的單細胞RNA測序平臺10X Genomics Chromium、inDrop和Drop-seq的性能比較結果。兩項獨立研究結果均顯示,沒有一種平臺可以很好的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各個平臺均有優缺點以及各自的應用範圍。

研究一:10X Genomics Chromium、inDrop、Drop-seq性能比較

  

黃巖誼(左) 王建斌(右)

黃巖誼、王建斌的聯合研究成果已發表在Molecular Cell。研究人員利用同一個淋巴母細胞系,對常用的三種基於液滴的超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平臺10X Genomics Chromium和inDrop、Drop-seq進行了性能比較,每種平臺進行2~3個重複檢測。同時,他們還開發了可適用於三個分析平臺的生物信息分析框架。研究團隊表示,研究開始時BioRad的ddSeq平臺尚未推出,所以未包括在內。

  

研究概要

  研究團隊表示,該研究中的單細胞RNA測序平臺各有優缺點,並適用於不同應用。總體來說,10X Genomics的Chromium系統比Drop-seq或inDrop表現更強大,其技術噪音最小,穩定性最高。

  

三個平臺實驗特徵示意圖及比較

  該研究發現,基因表達聚類與分析使用的平臺有關,表明存在基因水平的系統特異性量化偏差。研究人員仔細分析了每個平臺中偏差的來源,發現Chromium平臺偏愛較短的序列和GC含量較高的序列,而Drop-seq對GC含量較低的基因檢測效果較好

  分析結果顯示,三個平臺在重複性方面都是一致的,表明在同一平臺上可以合併來自多個實驗的檢測數據。但比較不同平臺產生的數據仍非常有挑戰性,為此,研究團隊開發了可適用於三個分析平臺的數據分析框架,方便數據比較。

  

左:各平臺檢測性能 右:各平臺技術噪音

  在該研究中,就性能而言,10X Genomics的靈敏度最高,可在3000個基因中平均捕獲17000個轉錄組;Drot-seq檢測到2500個基因的8000個轉錄組;InDrop可檢測到1250個基因的2700個轉錄組。靈敏度高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通過較少的reads獲取相同級別的分子標記。此外,10X Genomics平臺的噪音也最少。研究人員認為,inDrop平臺噪音的一個來源是微珠的易變性,因為研究中出現了兩批微珠檢測同一樣本的結果完全不同的情況。

  該研究還意外發現了不同微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研究中的三個平臺都在微珠上附加了條形碼。為了確保一個細胞對應一個條形碼,微珠和細胞都需要進行稀釋。但微珠自身可能會影響稀釋效果,進而影響細胞的捕獲效率。例如,10X Genomics和inDrop都使用水凝膠珠,它們體積大、柔軟靈活,流經系統的速度較低,能夠避免兩個細胞或兩個微珠被包裹在一個水滴中,因此只需要較小的稀釋就能獲得較高的捕獲效率。Drop-seq使用的微珠更小更硬,需要更大的稀釋度避免微珠成對出現,但這會降低細胞捕獲效率。

  此外,檢測結果表明,10X Genomics微珠的條形碼錯配較少,另外兩個平臺有超過一半的細胞條形碼出現明顯的錯配。其中,Drop-seq約10%微珠的條形碼出現一個鹼基缺失。

  轉錄組檢測的試驗成本和效率取決於具體場景。為方便研究人員選擇合適的單細胞RNA測序平臺進行研究,研究團隊針對三個平臺的表現與特性給出了指導意見。雖然大多數項目的細胞數量相對較多,但對於稀少樣本,如人類胚胎,需要細胞捕獲效率更高的平臺,10X Genomics是較為合適的選擇。但在三款平臺中,10X Genomics的成本最高,定價為125000美元,僅運行單細胞實驗的平臺為75000美元,估計每個細胞的檢測成本為0.50美元。

  Drop-seq平臺是較便宜的一個選擇。Drop-seq平臺製造成本為6000美元,購買花費不到30000美元,每個細胞的檢測成本為0.10美元。但目前國內使用Drop-seq的成本明顯高於國外。由於細胞捕獲效率較低,Drop-seq平臺適合樣本豐富的研究,不太適合用於少量樣本和珍貴樣本的檢測。

  當低豐度轉錄組的檢測可選擇時,選擇inDrop更合適。研究團隊估計inDrop儀器成本約為50000美元,每個細胞檢測成本為0.25美元。InDrop的主要優勢是開放系統,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對其進行調整和定製。研究人員表示,inDrop還沒有10X Genomics平臺那麼強大,但預計它會不斷改善。總體來說,這三個平臺都能提供令人滿意的檢測效率。

研究二:Fluidigm、WaferGen、10X Chromium Controller、Illumina/Bio-Rad平臺性能比較

ABRF研究小組針對一組經治療和未經治療的乳腺癌細胞系比較了Fluidigm、WaferGen、10X Chromium Controller和Illumina/Bio-Rad測序平臺在易用性、成本和時間方面的差異。

  在捕獲能力方面,Fluidigm平臺具有較低的細胞捕獲能力,該平臺最高捕獲400個細胞。除Fluidigm外,其他平臺的捕獲能力約為單臂4000個細胞。在捕獲效率方面,不同單細胞測序平臺的表現不盡相同,如10X Chromium Controller平臺的捕獲效率為65%,WaferGen平臺為30%,而Illumina / BioRad平臺的效率僅為3%。但每個單細胞RNA測序平臺都可以區分已治療和未經治療的癌細胞,只是有些平臺更具有特異性,有些平臺更加適合處理解決治療組的相關問題。

  就基因檢測結果而言,各檢測平臺在測試條件下具有相似的靈敏度。其中,Fluidigm平臺的表現稍好,其他平臺則差異不大。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平臺都非常擅長檢測低表達的基因。這四種平臺也存在一些系統特異性偏差,尤其在GC含量和基因長度方面。這與黃巖誼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

  該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單細胞RNA測序平臺在易用性和周轉時間方面也各不相同。根據報告,10X Chromium Controller和Illumina / BioRad平臺更易於操作人員使用,但Fluidigm HT則被認為使用較為困難。此外,Fluidigm HT-IFC平臺的耗時為12小時,時間最長;Fluidigm 96 IFC、Illumina / BioRad和10X Chromium Controller平臺耗時均約為10小時,相比之下,WaferGen僅用7小時。

  ABRF研究小組也做了成本分析。Fluidigm HT-IFC方法從細胞捕獲到測序需花費2500美元,每個細胞花費在3.13美元到6.25美元之間,96 IFC方法則花費2000美元,即每個細胞20.83美元;Illumina / BioRad每個細胞花費1~4美元;WaferGen每個細胞約花費3美元;10X Chromium Controller每個細胞花費0.15~1.50美元。

  由於測序平臺的性能各不相同,所以在不同測序試驗中選擇使用什麼平臺非常重要。實驗人員在選擇測序平臺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多種因素,以選擇一種最能滿足試驗需求的平臺。

相關焦點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2020-08-27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6款測序平臺性能大PK!人類和細菌基因組DNA水平測序數據研究
    各家測序儀的「霸主之爭」由來已久,在人類和細菌基因組DNA層面的測序性能到底如何,不同的檢測需求又該如何進行平臺選擇?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各個平臺的錯誤模式?此研究分析了在文庫製備和生物信息可控下, 各大測序平臺的數據,將平臺的性能和測序錯誤模式一一揭示,為各大平臺的「霸主之爭」提供真實全面的參考依據。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然而,該方法昂貴且勞動強度大。因此,花了13年時間和30億美元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計劃」。在下一代測序(NGS)方法之前,單個研究項目的測序在經濟上並不可行(微陣列是方法的選擇)。NGS可以實現高通量合成測序(SBS),降低成本並提高可行性。最近上市的第三代測序儀Nanopore器件將進一步推動這一極限。2009年研發了第一種單細胞RNA測序方法(scRNA-seq)1。
  •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該五篇文章幾乎都是同時發表,表明該領域的競爭激烈,同時也說明了單細胞測序技術在植物研究應用中已經成熟,期待未來更多的植物組織細胞的測序,為解決植物如何從胚發育成全株提供更多的信息!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 重磅 | 百奧智匯推出單細胞RNA大數據可視化平臺OmniBrowser:收錄癌症等多個領域近1500個數據集,為藥物研發賦能
    導語:近日,百奧智匯正式推出單細胞RNA測序大數據可視化平臺——
  • 瞄準130億美元科研市場,單細胞測序平臺「尋因生物」獲得超億元A輪...
    據悉,高通量單細胞組學平臺「尋因生物」近日宣布獲得過億元A輪融資,博遠資本領投,辰德資本跟投。 單細胞測序是樣品製備環節的技術。過去幾十年以來,人們譯解的DNA都是從細胞群體中分析平均反應,而不是對單細胞進行檢測。這就只能產生一個平均結果,而不能看出單個細胞的特點。
  • 利用參考樣本對單細胞 RNA 測序技術進行多中心研究
    12 月 21 日《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了一篇文章,比較了不同技術和不同實驗室產生的不同單細胞 RNA 測序(scRNA-seq)數據集。Loma Linda 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在選擇算法時需要指導的問題,從而能夠對不同平臺獲得的不同數據類型進行精確的生物學解釋。研究人員使用兩個特徵良好的細胞參考樣本(乳腺癌細胞和 B 細胞),分別或混合採集,比較不同 scRNA 序列平臺和多個中心的預處理、標準化和批效應校正方法。雖然預處理和標準化有助於基因檢測和細胞分類的可變性,但批量效應校正是迄今為止正確分類細胞的最重要因素。
  • 單細胞RNA測序簡介
    一、單細胞RNA測序的來源從早期的科學研究開始,我們就知道,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有完全相同的遺傳信息。因此,體內細胞的多樣性來自於基因表達,每個細胞必須表達一組基因,並抑制另一組基因以使其正常工作。但是我們很難精確定位哪個基因(或一組基因)對每個細胞至關重要。
  • 專訪百奧智匯王泱洲:我們的獨有優勢是大數據及分析平臺
    目前,百奧智匯已經建立在規模和質量方面國際領先的單細胞大數據和分析平臺,這是非常有價值的。現在市面上的數據很多,但有效的、整理好的數據並不多,我們有一款單細胞大數據云平臺產品,裡面已經涵蓋了超過 600 個研究的 1300 多個數據集、2000 多萬個單細胞的數據。從數據量和標準化程度數據以及數據質量方面都是國際領先的。
  • 《Genome Biology》:當circular RNA遇到單細胞測序……
    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類來源於RNA轉錄本,以環狀形式廣泛存在的具有調控功能的非編碼RNA。
  • 《陳巍學基因》筆記(11)單細胞RNA測序
    眾所周知,每個細胞都存在其自身特異的基因表達模式,以往對細胞群或組織進行整體的測序時,細胞間基因表達的差異很有可能會被平均。昨天我們共同了解到如何對單細胞進行 DNA 測序,很自然地我們也會想到,如何對某單個細胞的 RNA 進行「拍照」,讓每個細胞寶寶都綻放光芒呢?
  • 致力打造高通量單細胞組學平臺,尋因生物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
    產品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尋因生物是一家提供基因數據分析解決方案的生物科技公司,它致力於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平臺產品的自主開發及臨床轉化。該公司主要以 SeekOne 高通量單細胞建庫平臺和 SeekPair 免疫單細胞受體抗原匹配平臺為主要研發方向,其自主開發的產品性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從而推動了單細胞測序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
  • 打造免疫學細胞研究」全鏈條」,推動「流式平臺」與「單細胞平臺...
    更將不遺餘力地搭建更多重量級的學術交流平臺,與在座各位一起,努力成為中國單細胞研究、免疫學研究、乃至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邁向下一個輝煌的見證者與參與者。」BD FACSymphony™ S6高參數單細胞分選平臺,將細胞靶向篩選參數從20個大幅度擴增至60個,同時實現6通路的高效收集。
  • 烈小冰憑藉單細胞測序C位出道,你pick了嗎?
    例如,在三陰性乳腺癌中,單細胞測序回答了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耐藥克隆究竟是如何產生的,與普通細胞又如何區分。在神經,發育,腫瘤,免疫等領域的研究,單細胞測序已有數百篇影響因子在30以上的文獻,成為現今高通量測序研究的最前沿。那麼烈冰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強在哪裡呢?
  • 【Nature子刊】史上最大單細胞RNA測序項目!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
    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個癌細胞RNA測序項目,包括55000個膠質母細胞瘤細胞和20000個正常腦細胞。研究人員將發育中的人類大腦的譜系等級與癌細胞的轉錄組進行了比較。 單細胞RNA測序突出了膠質母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的轉錄組異質性
  • 專家稱「流式平臺」對接「單細胞平臺」有助新冠免疫致病機制研究
    專家稱「流式平臺」對接「單細胞平臺」有助新冠免疫致病機制研究 2020-08-08 20:27:29  趙金存教授同時對BD在疫情之下的反應速度,積極與中國醫療衛生機構並肩作戰的行動表示由衷讚賞:「此次合作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了高參數流式對接單細胞平臺的重要價值,未來這樣的技術合璧在病毒感染、疾病研究領域將大有可為,我們對未來雙方在『全鏈條』平臺的合作充滿期待和信心。」
  • 超2萬個單細胞RNA測序,揭示靶向療法誘導癌細胞進化
    超2萬個單細胞RNA測序,揭示靶向療法誘導癌細胞進化 2020-08-24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貝瑞基因攜手新格元打造多元化單細胞測序生態圈
    近日,貝瑞基因與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將利用優質高效的自動化單細胞測序平臺,進一步拓展單細胞測序技術的應用場景,共同促進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全力支持用戶在該領域開展多維度、深層次的前沿研究。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成纖維細胞在組織缺血中的保護作用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成纖維細胞在組織缺血中的保護作用 2020-11-02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 Biotech | 第6期導讀:納米孔測序、單細胞RNA計數技術等
    對單個細胞的RNA進行大規模測序可以揭示不同細胞類型和狀態下的基因、亞型和等位基因表達模式。然而,目前的短讀(Short-read)單細胞RNA測序方法對等位基因RNA的計數和亞型解析度的能力有限,而長讀(Long-read)測序技術又缺乏在細胞中大規模應用所需的深度。在該工作中,作者們建立的Smart-seq3技術結合了全長度轉錄組覆蓋和5種獨特的分子標識RNA計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