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單細胞基因測序(Single Cell Sequencing)被 Nature 雜誌評為年度技術,也被認為將對生命科學界和醫學界帶來重要改變。
傳統測序中,多以數十萬個細胞基因組作為測序對象,所獲得的信息來自於眾多細胞的平均值,這種對平均值的檢測具有局限性,掩蓋了細胞異質性方面的信息,導致無法精確、真實地闡述和理解生物學過程和機制。而以單個細胞基因為測序對象的單細胞測序及分析平臺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剖析細胞異質性問題,從而獲得更加精準真實的生物學信息,對生物學機理研究有著重要推動。
隨著第二代測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術成本下降,單細胞測序得到了更多的發展。數據顯示,單細胞分析市場預計將從 2019 年的 21 億美元增長到 2025 年的 56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 17.8%。根據 GENReports 報告顯示,關於單細胞分析的文章發表在過去幾年也有著爆發性增長。
現任北京大學教授,曾在 Genentech 工作 16 年,擔任科研部生物信息首席科學家的張澤民博士是單細胞測序及生物信息學分析方面的國際領先科學家。2018 年底,張澤民博士創立了百奧智匯。
2020 年 8 月,擁有 20 多年生物技術及製藥領域管理和運營經驗的王泱洲博士加入百奧智匯,並擔任 CEO。王泱洲博士曾任中美冠科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COO 及董事,擁有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羅斯韋爾·派克癌症研究所(全美第一家癌症研究中心) 分子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及計算機碩士學位。
圖 | 百奧智匯 CEO 王泱洲(來源:受訪者提供)
在加入新公司之際,王泱洲博士與生輝分享了他對百奧智匯的未來管理計劃及對單細胞測序行業的看法。
生輝:你在今年 8 月加入百奧智匯,百奧智匯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王泱洲:百奧智匯吸引我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百奧智匯在科學、技術方面深厚的實力和底蘊。百奧智匯處於單細胞及測序領域,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靠技術、科研實力吃飯的領域。在我學習了百奧智匯創始人張澤民博士的多篇國際權威雜誌發表的論文後,真正感受到百奧的科研基礎的雄厚,從科研實力上可以說是「真正的領先」。
第二, 百奧智匯在數據方面的積累。除了張澤民博士在計算方法學領域的學術實力外,百奧智匯在數據方面也有很深的積累。目前,百奧智匯已經建立在規模和質量方面國際領先的單細胞大數據和分析平臺,這是非常有價值的。現在市面上的數據很多,但有效的、整理好的數據並不多,我們有一款單細胞大數據云平臺產品,裡面已經涵蓋了超過 600 個研究的 1300 多個數據集、2000 多萬個單細胞的數據。從數據量和標準化程度數據以及數據質量方面都是國際領先的。從單個細胞水平上廣泛收集和注釋了患病和健康組織的全面科研數據,對未來藥物研究、發現等方面都有至關重要作用。
第三, 人才。我們知道人才,尤其對於高科技公司,是極其重要和關鍵的。我接觸到百奧智匯後發現,公司無論從運營管理、科研和工藝開發方面都是人才濟濟,是今後公司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和基礎。
這些都讓我十分振奮。百奧智匯堅實的基礎和優越的資源,完全有能力可以和國際上任何一家公司在生物高科技領域以技術實力競爭,並成為這個領域的領導者,這也是我加入這家公司的原因和目標。
生輝:你計劃將百奧智匯打造成一家怎樣的公司?
王泱洲:這也是我加入百奧前後一直在思考的事。我希望把百奧智匯建立成一個在生物機理研究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這裡的 「機理研究」 表示百奧智匯會從以生物機理研究方面系統性地打造出公司的戰略優勢,使公司成為一家機理和數據為主導的新藥研發公司。同時,我們也將會基於我們的單細胞測序藥物研發和診斷標記物研發方面的優勢,在製藥和學術界搭建戰略聯盟,加速突破性療法的發展。
我們不是一個生物設備、儀器和試劑公司,而是一個藥物發現和大數據平臺公司。我們與先進的測序設備公司合作,使用他們的產品產生數據,通過我們的數據及算法平臺對這些數據和公共數據進行整合、處理,從而產生對藥物研發方面的深刻認知和有價值的系統化數據和元數據,我們的產品不是設備或試劑,而是新的知識、數據和它們代表的價值。我們的理想是通過我們單細胞為核心的平臺系統支撐整個藥物研發產業鏈的發展,造福人類。
生輝:百奧智匯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王泱洲:主要是我們的大數據平臺,也是一個分析平臺。如果說只是做單細胞測序服務,用購置幾套設備找幾個能人就可以開始,國內目前做單細胞方面的公司已經有不少了。但我們基於張博士的研究衍生出來的實驗和分析平臺,對於數據的質量、分析都有嚴格和系統的控制和把握。
從數據的角度來說,是否有數據積累、是否有能力分析數據、是否能最佳地使用數據,這些對生物機理研究和藥物研發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的資料庫、數據建模、數據分析能力源於張博士的多年研究和積累,是我們的核心優勢。未來我們會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方面有更多的投入,進一步加速新藥研發。
生輝:近幾年單細胞測序行業發展迅猛,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個行業的爆發點已經到來,你如何看待這樣的觀點?
王泱洲:這個問題我看到很多業內人士已經表達過自己的觀點。我們無法預言未來,但我個人的觀點是這個行業正處於「清晨」,可能未來 3-5 年會迎來爆發期。
我們回頭看 NGS 行業剛剛興起的時候,測序價格很高,機器也很複雜,但現在已經很成熟了。而單細胞測序領域未來要比 NGS 行業發展更為迅速,現在單細胞測序領域的研究、文章和數據都在指數增長。所以我認為未來 3-5 年這個行業會爆發式增長,至於能不能發展到工業化,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孕育。
生輝:你認為單細胞測序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
王泱洲:我覺得主要有兩方面的挑戰:
第一個,數據的來源與處理。現在雖然有很多數據在不斷發表,不斷加入公共資料庫中,但是絕大多數數據,尤其是開源數據,在注釋、標準化和整合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所以很多希望使用單細胞數據的公司很難獲取到有價值的、整合好的數據。這恰恰也為單細胞測序行業帶來機會,如何對數據進行有效的、系統性的整理和加注,是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就能在這個領域領先。
第二個,標準化的數據及分析平臺。目前,基本上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軟體,一個博士後寫一個 java 或者 python,可以滿足實驗室的單方面用途。但這會導致數據割裂、整合成本極高,工業化用途也會受到很大制約。對於藥物發現而言,這些少量的、無法整合到一起的數據價值有限,所以需要有標準化的數據平臺,讓數據是可管理的。
也正是看到了這兩方面的挑戰,百奧智匯花了很大精力建立了我們的大數據平臺和分析平臺。某種程度上,未來是藥物研發也將是高性能計算的挑戰,比拼的是算法、軟體研發進程和性能整合系統。而百奧智匯恰恰在這些方面也有多年的積累和優勢。
生輝:單細胞測序行業,國內外是否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王泱洲:總體來說,國外在單細胞測序方面要更強大一些,有更多的公司在單細胞測序方面有了規模化的發展,這些公司對其戰略和定位也更清晰。目前國內在單細胞測序方面真正有自己的技術平臺、做數據挖掘的公司還不多。我個人認為,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這個市場還處於未完全開發狀態,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新興領域。
生輝:關於藥物研發,未來百奧智匯會自主研發還是和藥廠合作?
王泱洲:這兩方面都會有,單細胞測序數據平臺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未來不論是藥企、大學還是醫院,只要需要這個數據平臺的數據進行科研和開發的,我們都可以支持。我們自己也一定會自主研發新藥,公司已經在系統性的擴大自主研發的能力和規模。
生輝:目前國外很多做 NGS 測序的公司也逐漸開始做單細胞測序,你怎麼看百奧智匯和這些公司的關係 ?
王泱洲:他們是我們的依靠,我們之間是完全互補。他們更多的是做測序儀器和設備試劑,而我們更多的是做數據、做藥物研發,這並不矛盾。基於我們的數據平臺和技術,我還是非常樂觀的。
生輝:有沒有下一輪的融資計劃,或者是未來的上市計劃?
王泱洲:有融資方面的計劃。這也是我來百奧智匯的重點工作之一。公司目前在商業化機制和運營方面需要加速,我們會不斷地把公司的商業運營體系和規模擴大和優化,在這些方面我們需要資金的支持。
關於上市,是幾乎所有高科技新創公司想要達到的目標。上市是一家公司價值呈現的最重要途徑之一。對於上市我們自然也有計劃,不過在實現這個目標過程中還有很多步驟和必要的裡程碑,我們會放眼未來,立足當下。先把目前的商業運營系統、規模搭建好,把產品管線、大數據平臺、分析平臺豐富起來,一步一個腳印把事情做好,真正產生了價值,我相信到時候資本市場對於我們會更認可。
生輝:對於融資,百奧智匯更偏向於怎樣的投資者?
王泱洲:我們更偏好在資本市場有豐富經驗、閱歷、和信心的投資夥伴。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和藥物研發方面,有能力、有信譽的投資者我們尤其歡迎。
我們認為,共贏來源於大家對戰略方向的目標一致和執行層面的互相理解和支持。從公司角度看,投資者不應該只是一個以財務回報為唯一的被動投資人,而更是一個長期的戰略夥伴。原因很簡單:單細胞領域在未來會是一個顛覆性的領域,有足夠的機會可以在科研、商業方面產生巨大的價值。能和我們的投資人有持久有效的戰略合作,是真正共贏的基礎。所以我們希望能和我們的投資夥伴以及其他戰略夥伴在形成合作關係之後仍然保持緊密溝通,使他們對我們的理念和做法能更加理解,並給予公司不斷的指導和支持,共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