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商湯聯合創始人:城市級AI計算平臺選擇上海有三大理由

2020-12-06 澎湃新聞

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前,作為上海市人工智慧領域的重點項目之一,商湯科技(下稱「商湯」)上海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7月7日在臨港正式啟動,並舉辦了奠基儀式。 這個項目也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2020年重點產業項目之一。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楊帆

這是繼去年商湯科技中國總部落戶上海後,在上海的又一重要布局。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下稱「平臺」)是什麼,承載了什麼功能,為什麼會選擇上海臨港落地?帶著這些問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了項目負責人、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楊帆。

「人工智慧更大的意義不在於產業本身能創造出多大的價值,而是它幫助更多的傳統行業去提升效率。從國家發的人工智慧整體發展綱要看,人工智慧自身的行業產值和它所帶動的其他行業的附加值,其實是一個1:10的槓桿。就是說人工智慧每產生一萬元的產能,它實際上對它所服務的行業會帶來10萬元的經濟效益,這是人工智慧最大的價值。」楊帆在專訪中告訴澎湃新聞,「我們想做的就是怎麼通過這個平臺,去幫助行業企業,更好地利用自身數據去做自己的訓練,在此基礎上獲得自己獨有的算法,並帶動自身行業需求、提升各個產業效率,觸發現在存量環境下的一個新增長。」

商湯科技上海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設計圖

按照商湯的規劃,平臺到2021年底開始投入運營,但實際上一期的規模規劃到了2024年,屆時平臺能達到它最大的運行效率。

城市級AI計算平臺

根據商湯的介紹,上海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是一個集大規模AI算力、工業級AI算法、開放式AI服務於一體的城市級AI計算平臺。將為城市級AI算法模型開發、優化和迭代提供充沛算力,並成為產研界共同探索下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基石。

這個城市級AI計算平臺能力如何?可以先來看一組數據。據商湯介紹,平臺可同時接入850萬路視頻,同時滿足四個超2000萬級人口的超大規模城市使用;可1天內可處理時長相當於23600年的視頻,等同於從舊石器時代晚期不間斷錄製到今天的長度。

楊帆告訴澎湃新聞,如此強大的能力離不開商湯在算力、算法、數據三個層面的努力。這三個要素也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

人工智慧領域裡的算力與傳統計算機的算力有所區別,也不能簡單按照超算的概念來理解。楊帆介紹,人工智慧的計算平臺,尤其是專注視覺計算的AI,它與大家通常所說的超算中心有一個不同點是,它的運算類型和種類很少,但是量非常大,對並行運算的要求很高。「針對這種運算類型,無論是對軟體層還是硬體等各方面的設計,其實都有一個很不一樣的挑戰。」楊帆稱。

在這樣的情況下,商湯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的目標是能搭建上海地區甚至全國範圍裡最大規模體量的計算平臺,專門用作人工智慧計算的基礎算力設施。

平臺除了提供算力內核,建設出一條快速運轉的生產線外,很重要的是還需提供一整套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楊帆在採訪中提到了算法工廠的概念。所謂算法工廠,並不是簡單地僅提供人工智慧的算法,而是提供完整工業化配套,真正能夠降低算法生產門檻。例如提供算法的開源,配套的存儲系統,甚至還包括數據標註體系,算法測試體系,算法的快速部署體系等。

「平臺會提供一整套的工具方法,讓用戶、客戶、合作者,能夠更低成本的,或者更低門檻的,去創造或者說製造一個新算法。 」楊帆說。

而在數據方面,楊帆稱,商湯的平臺並不會提供海量數據,而是從數據所有權、管理和保密的角度去設置一種新的模式。目標是在不改變用戶的數據所有權的情況下,能夠讓用戶的數據真正得到利用。

AI+的產業賦能升級

楊帆介紹,在這個成熟的AI生產加工廠裡,能生產的內容很多,與各行各業的結合也將非常緊密。但要說最先能想到的具體落地應用場景一定是智慧城市和臨港特有的先進位造業。

如今,智慧城市的建設越來越多地側重如何用大量的視頻數據,更加有效的對於城市進行綜合治理、提升城市效能、提高城市的人性關懷,從而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性服務。

另一個落地應用是臨港特有的先進位作業,實際上這也是商湯選擇在臨港搭建這個平臺的重要原因之一。「臨港特有的先進位造,很多工廠我們都可以稱為是機器人工廠,未來無論是從工廠的管理到流水線的控制,到整個生產環節、倉庫的管理,物流配送,再到生產各個環節的組合和打通,都需要整個系統的智能化,而且是綜合性的智能化的支撐和支持。所以是商湯這個平臺在臨港落地後,將與周邊工業有一個天然的配合效應。 」楊帆告訴澎湃新聞。

上海落地的三個優勢

在當天的奠基儀式上,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英對媒體表示:「今天奠基的商湯上海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不僅是上海版『新基建』行動方案中重要任務,也是落實人工智慧『上海方案』的重要舉措。」

自2019年人工智慧大會上宣布將中國總部搬到上海後,商湯對上海的戰略布局更加看中。此次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和賦能平臺落地上海,楊帆稱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看好上海,包括長三角地區的經濟體量。楊帆表示,上海有巨大的基礎工業體量,有很大的轉型升級需求。如果我們能夠激活它們進入下一代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轉型,那毫無疑問對整體經濟的貢獻會是非常大的,對商湯自身的商業回報也會非常好。

第二,上海的營商環境特別好。「舉例說,我們現在臨港這個項目,今年3月份籤的合同,到今天就已經開始動工了。從跟政府的籤約,再到開工,是一個非常短的時間周期。如果換在其他很多地方,我覺得是難以想像的。去年臨港有特斯拉速度,今年是商湯速度,我歸結它為臨港速度。 」楊帆說。

第三,上海擁有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優秀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據楊帆介紹,商湯的平臺,一方面提供產業賦能,另外一方面本身還會有長期持續科研任務。「人工智慧作為一個前沿科學領域,只有大量產學研各界的配合和協同推動,才能助力行業持續往前走。」楊帆同時表示,上海作為中國一個對外交流協作的窗口,我們也需要敞開胸懷去擁抱不同的合作對象,共同去推動一些AI基礎技術的研發和進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再添重磅級算力平臺,一天可處理視頻時長相當於23600年
    7月7日,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商湯科技SenseTime宣布,商湯上海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正式在臨港啟動。該項目將助力上海在新一輪世界城市競爭中打造人工智慧高地,並為構建我國人工智慧完整生態提供堅實基礎。
  • 上海交通大學籤約商湯科技共建清源研究院
    12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與商湯科技共建清源研究院的籤約儀式在商湯科技大廈舉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副校長毛軍發,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執行長徐立,聯合創始人、研究院院長王曉剛,雙方有關科研人員參加籤約儀式。籤約儀式由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蘇躍增主持。
  • 原創AI算法「發電廠」!商湯科技開放視覺平臺城市場景算法倉
    作為科技部指定的首個「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商湯科技承擔了數字經濟時代下原創AI算法「發電廠」的角色。目前,商湯在全國擁有超過20個超級計算機集群,訓練出超過3000多種不同種類的算法模型,並成功幫助超過1000家合作夥伴帶來效能的顯著提升。
  • CVPR 2020商湯斬獲3冠!62篇論文入選,算法工廠憑什麼領跑行業?
    在 AVA-Kinetics 時空動作定位比賽中,依託自研技術對象-場景-對象推理網絡(ACAR-Net)和自有的深度學習超算平臺,商湯研究院和 X-Lab 及香港中文大學-商湯聯合實驗室團隊以絕對優勢奪得第一。39.62mAP的成績,大幅領先今年的第二名 6.71 mAP。
  • 對話商湯科技徐立:AI技術突破非連續性,質變存在偶然性
    對話期間,有商湯員工在一旁的行政前臺領取電影票,當時正值《八佰》熱映,公司創始人湯曉鷗和徐立請全公司員工看這部電影。「商湯處在一個需要長期深耕的行業,現在的階段,就像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徐立對《財約你》說。
  • 商湯科技湯曉鷗:人工智慧第一個字是「人」,創新要先尊重原創
    鈦媒體註:8月29日,為期三天的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以下簡稱:WAIC 2019)在上海正式拉開帷幕。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Tom Mitchell,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與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執行長Elon Musk等雲集上海。
  • 人工智慧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地平線和商湯科技有什麼不同?
    他擔任地平線通用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帶領團隊在矽谷建立通用人工智慧實驗室,打造一個小而精的團隊專注於通用人工智慧的研究,這是地平線繼南京、上海、深圳研發中心後,成立的第四個研發中心。 地平線由百度前IDL創辦人餘凱創建,於 2015 年 7 月成立,雖是一個初創企業,卻有一個優秀的人工智慧團隊,具有世界領先的深度學習和決策推理算法開發能力,將算法集成在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嵌入式人工智慧處理器及軟硬體平臺上。地平線是少有的既能做晶片又能做算法的人工智慧公司。
  • AI創業黑幫:麻省理工走出的14張「中國面孔」
    從這所計算機人才聚集的名校中走出的校友,也不乏來自中國的身影,例如紅點投資的合伙人及中國區的負責人袁文達、奇點金服創始人吳一明、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湯曉鷗、依圖科技創始人朱瓏等。以下是億歐盤點出的部分人工智慧領域創業公司中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校友代表,歡迎補充更多信息。
  • AirlookMap來了,城市級三維高精度地圖新品,網友:中國版谷歌地球?
    就在昨日,AIRLOOK宣布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聯合發布三維高精度地圖產品AirlookMap。在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的牽頭下,基於此次聯合發布,AirlookMap將與中科院體系內的地球空間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對接,以驅動科研成果轉化和促進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為目標,為中科院體系與外部科研單位,以及政府部門的用戶,建立有效的三維高精度地圖數據與科研服務機制。
  • 商湯科技攜手迅達中國 AI技術打造智能扶梯安全新標杆
    2020年12月2日,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商湯科技SenseTime與來自瑞士、擁有超過百年品牌歷史的迅達Schindler就迅達自動扶梯安全智能響應系統開發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產品周報】樂高推出中學STEM新品,商湯發布初中AI教材
    公司方向方面,商湯科技推出初中版AI教材;山下學堂推出國際交流和to B業務;樂高教育推出了中學STEM新品。融資方面,青年職業成長服務平臺刺蝟教育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培訓機構校長在線學習平臺「騰躍校長在線」完成4100萬元Pre-B輪融資。另外,盛通股份和新高教集團均發布2018年財報,對外公布相關財務數據。
  • 後浪超前浪,商湯曠視等AI獨角獸成機器視覺超級玩家
    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廣泛應用,曠視、商湯科技、雲從科技與依圖科技在近年來吸晴無數,並成為行業領軍企業。根據IDC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中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達14.56億美元,四大機器視覺獨角獸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尤其曠視與商湯科技市場份額排在前列。曠視、商湯科技等機器視覺獨角獸作為人工智慧技術後浪,顯然在機器視覺市場超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前浪。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其他解決方案有 Sentient Ascend、Sentient Investment Management 等。 19、商湯科技 商湯科技成立於 2014 年,專注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的原創技術,估值超過 20 億美金。
  • 商湯科技首個AI軌交通行平臺如何承載千萬級通行量
    從2019年開始,商湯科技與智元匯等合作夥伴在地鐵業主的指導支持下,建造了全球第一個人工智慧軌道交通通行平臺——SenseMeteor商湯睿知智慧軌交平臺。這些城市的日通行量達數百萬級,而北上等一線城市甚至達到千萬級,商湯科技的「超級平臺」是如何做到的呢?
  • 商湯科技擔任IEEE行動裝置增強現實標準工作組主席單位
    左起:狄拍(上海)科技有限公司CEO 李翔,IEEE中國代表處劉佳佳,商湯科技副總裁張望,中國增強現實核心技術產業聯盟理事長、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研究院院長王曉剛, IEEE消費技術協會標準理事會主席袁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數位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範科峰,浙江大學教授章國鋒,北京靈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飛,共同啟動成立IEEE增強現實行動裝置標準工作組
  • 51World發布城市仿真平臺,12時克隆上海,該類軟體曾被海外壟斷
    佔地3750平方公裡,擁有超過40萬座建築和無數道路的上海,只要使用超過3萬元的伺服器,不到12個小時就能夠在數字世界裡還原出來,總體仿真程度和真實畫面只有10%的差距,還可以調節天氣和光照。在雲渲染背景下,可以使用ipad和手機終端實時觀看。並在會上正式更名51World。
  • 商湯科技副總裁張少霆:AI 賦能臨床醫療的實踐心得|CCF-GAIR 2020
    CCF-GAIR 2020 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從 2016 年的學產結合,2017 年的產業落地,2018 年的垂直細分,2019 年的人工智慧 40 周年,峰會一直致力於打造國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跨界最廣的學術、工業和投資平臺。
  • 商湯科技副總裁張少霆:AI 賦能臨床醫療的實踐心得 | CCF-GAIR 2020
    CCF-GAIR 2020 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從 2016 年的學產結合,2017 年的產業落地,2018 年的垂直細分,2019 年的人工智慧 40 周年,峰會一直致力於打造國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跨界最廣的學術、工業和投資平臺。
  • 專訪|紅松鼠聯合創始人徐立:內容導購是電商導購平臺的本質
    在電商導購發展之初,「低價」策略風靡一時,返利網、一淘網、惠惠網等平臺成為電商導購第一股潮流。伴隨著消費者觀念的轉變,人們更傾向於追求產品品質,價格因素不再成為主導。隨後出現了蘑菇街、美麗說、什麼值得買等以內容為主等電商導購網站。
  • 全息投影驚豔WAIC背後,商湯科技眼中的AI創新策源力是什麼?
    2.針對AI創新策源力,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執行長徐立提出新銳觀點:包容、長尾應用和開放是AI長久創新的關鍵;3.7月10日,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執行長徐立在商湯科技「大愛無疆·致遠」人工智慧企業論壇上發表了名為《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力》的演講。推動AI長久創新的策源力究竟是什麼?當AI落地的進程不斷加速,AI深入行業的關鍵突破點在哪裡?來看看AI頭部企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