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技部指定的首個「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商湯科技承擔了數字經濟時代下原創AI算法「發電廠」的角色。目前,商湯在全國擁有超過20個超級計算機集群,訓練出超過3000多種不同種類的算法模型,並成功幫助超過1000家合作夥伴帶來效能的顯著提升。
在產業布局的實踐中,商湯科技以善治、惠民、興業3大使命為樞紐,將人工智慧技術深入賦能到行業與場景,推動產業實現智能化升級。
商湯科技在助力城市綜合治理從「智治」走向「善治」的過程中,基於城市級開放視覺平臺城市場景算法倉,構建了多場景、一站式AI城市解決方案,從發現、立案、派遣、處置、核查、結案等環節著手,將AI融入城市治理業務流程,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在已經部署這一解決方案的國內某一線城市,當系統發現城市某處有一堆建築垃圾,且滯留時間超過1小時,系統會自動報警並生成案件。隨後,按照案件自動化派單規則,就近自動派發至相關處置人員,處置人員即可到達現場清理建築垃圾,並在系統上傳處置結果。
依託商湯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撐,系統還可自動識別城市中的多種違法違章行為,如街面違規經營事件、機動車/非機動車違規停放事件、違規廣告事件、市容垃圾未清理事件、道路遺撒事件、城市煙火事件、沿街晾曬事件、違規施工事件、道路積水事件等。
智慧交通是「新基建」下的焦點議題,也與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在軌道交通領域,商湯科技推出了「SenseMeteor睿知智慧軌交平臺」,可實現在軌道交通領域的臉碼互通過閘,即乘客可以選擇刷臉或二維碼任何一種方式進出站。該產品以商湯原創深度學習算法為核心,針對軌道交通場景進行了特殊優化,保障了高精度,在百萬人臉庫規模下,誤識率低於百萬分之一。
目前該產品已經實現在全國多個千萬級人口城市,超過150個地鐵站落地,包括鄭州地鐵1、14號線全線路,西安地鐵1、2、3、4號線全線路,哈爾濱地鐵27座車站。乘客通過專用閘機通道進站時,系統可自動完成人臉識別和驗證。這一功能的應用,可以解決一些乘客的實際困難,如沒有零錢、手機沒電、忘帶票卡、手拿行李、抱小孩、打電話等,同時也為地鐵帶來了運營管理的便利,其無接觸的通行模式,可以避免乘客在閘機前停留和擁擠,讓地鐵通行更加安全和高效。
文旅產業在重新對公眾開放時迎來了新難題,在空間相對封閉、參觀人群密集的博物館,使用傳統的手持設備篩查人群體溫面臨諸多現實困難,耗費人力、篩查效率低,且發現體溫異常後無法第一時間上報疾控中心。
商湯科技與合作夥伴共同研發了一套雲+邊+端一體化管理的「博物館AI防疫系統」。該系統基於商湯科技模塊化的AI賦能產品——星雲智能測溫篩查系統,可通過AI算法將非接觸式測溫精準集中到額頭部位,實現高精度的體溫檢測篩查。目前,在陝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4大博物館已全部應用了這一系統,並將信息打通,實現了博物館公共衛生安全防疫「一張網」。
同時,為更好地實現基礎設施共享、避免社會資源的重複投入,這套「博物館AI防疫系統」在疫後將升級為社會公共安全預警系統,推動對博物館公共衛生安全與公共治安管理的雙重守護。(記者 沈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