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召開前夕,上海人工智慧高地建設再添重磅級算力平臺。7月7日,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商湯科技SenseTime宣布,商湯上海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正式在臨港啟動。該項目將助力上海在新一輪世界城市競爭中打造人工智慧高地,並為構建我國人工智慧完整生態提供堅實基礎。
商湯科技上海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奠基今天舉行儀式
AI計算與賦能平臺是商湯基於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定位而設計建設,計劃於2021年底落成後,屆時將成為支撐長三角區域,輻射全國的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業內人士評價,這一平臺將大幅提升對基礎算力的使用效率和自主原創算法的迭代效率,加快各類人工智慧技術的演進和應用,並使算法、算力和數據三個基本要素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從直觀數據看,該平臺建成後的算力可以支持同時接入850萬路視頻,可同時滿足四個超2000萬級人口的超大規模城市使用;1天內可處理時長相當於23600年的視頻,等同於從舊石器時代晚期不間斷錄製到今天的長度。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英表示,該平臺不僅是上海版「新基建」行動方案中的重要任務,也是落實人工智慧「上海方案」的重要舉措,要力爭將該項目打造為上海人工智慧「新基建」的標杆。
「融合了海量數據處理引擎、異構計算能力調度系統和深度學習訓練框架的人工智慧計算平臺,是人工智慧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推動力。」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執行長徐立表示,該平臺項目承載了商湯平臺化戰略,集成了商湯多年的技術和經驗,是一個集大規模AI算力、工業級AI算法、開放式AI服務於一體的城市級AI計算平臺。通過縱向垂直打通,平臺將構建包括硬體設施、平臺基座、訓練系統、算法工具等核心AI中間層軟體,形成面向多種行業的基礎解決方案。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楊帆告訴記者,人工智慧近年發展迅速,其更大的意義不在於產業本身,而是賦能百業。人工智慧每產生1萬元產能,將給它所服務的行業帶來10萬元的經濟效益。「建設AI計算與賦能平臺,最終價值是幫助行業企業,更好地利用自身數據去做自己的訓練,在此基礎上獲得自己獨有的算法,並帶動自身行業需求。」
對於為何放在上海,商湯方面表示,首先,上海有巨大的基礎工業體量,轉型升級需求迫切,如果能夠幫助它們進入下一代信息化、智能化轉型,不論是對經濟總量的貢獻,還是商湯自身的商業回報前景都非常可觀。此外,臨港集聚了一批智能製造業,這些企業的發展對人工智慧尤其是算力依賴非常強。
其次,上海的營商環境備受商湯認可。該平臺項目從籤約到開工,僅僅不到四個月。「如果換在其他很多地方,是難以想像的。去年臨港有特斯拉速度,今年也有商湯速度,我歸結它叫臨港速度。」楊帆表示。
此外,國家賦予上海重點突破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和生物醫藥三大產業的重任,這對商湯建立上下遊生態體系至關重要。「AI計算與賦能平臺一方面為產業賦能;另外一方面本身會有長期的科研任務,比如超大型的人工智慧訓練系統,或者由這種算法生產的相關技術,以及上下遊的軟體技術研究等,而這些都可以與上海的三大產業結合起來。」
商湯科技上海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效果圖
目前,上海地區甚至全國都沒有如此規模、專門用作人工智慧計算的基礎算力設施。這個平臺的核心意義,不在於提供了一個人臉識別或者圖像識別算法,而是一整套工具方法,讓用戶、客戶、合作者能夠以更低成本、更低門檻去創造或者製造一個新算法,提供的是生產算法的「流水線」。
作為國家科技部指定的首個「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商湯科技也是全球總融資額及估值最高的人工智慧創新企業。徐立表示,上海AI計算與賦能平臺將以賦能臨港本地產業為起點,不斷為上海人工智慧算力高地建設助力,推進上海人工智慧大生態系統建設。同時,將深入長三角地區等業務場景,為挖掘不同行業智能化升級需求,打造領先人工智慧創新應用提供支持。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