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電腦也能賺錢?「BOINC算力地球」借區塊鏈技術擴大共享算力

2021-01-12 中關村在線

閻研希望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BOINC平臺的算力規模擴大到目前的四倍,這相當於目前阿里雲兩個大型機房的算力規模。

你可曾想過,未來有一天你可以利用自己閒置的電腦來賺錢,同時還能為科研項目作出貢獻,甚至突破太空,尋找地外文明……

近日,Odaily星球日報接觸了一個名為「BOINC算力地球」的有趣項目,他們宣稱要「突破太空」,「突破生命」,讓普通的個人電腦也能和外星文明實現「第五類接觸」。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好奇,BOINC算力地球葫蘆裡究竟在賣什麼藥?

每年為科研項目貢獻價值 5,000萬美金的算力

其實,BOINC算力地球是一個聚合了全球大量C端用戶算力資源的平臺,以眾包分發匹配的方式為世界各地研究者提供算力支持。

簡單點說就是,當你的電腦閒置時,它會自動調用個人電腦閒置的 CPU 和 GPU 的計算能力,完成一些科學項目的計算。

目前,BOINC 平臺遍布於全世界一百餘個國家,已在數學、醫學、天文學、氣象學等各個領域為科研人員提供算力支持。

其實BOINC並不是一個剛剛進入人們視野的分布式計算平臺,它的成立背景可以追溯到 2002 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網格計算研究領域著名科學家 David Anderson 是 BOINC 平臺的發起人,他發起 BOINC 的初衷就是利用個人計算機的閒散算力為旨在「尋找地外文明」的科研項目SETI@home的研究做貢獻,為科學家提供算力支持。。

例如,使用 BOINC 的早期項目之一是來自牛津大學的 Climateprediction.net。該項目使用 BOINC 的算力來預測未來 100 年全球氣候變化。在此之前由於算力缺乏,該項目一直停滯不前。

截至今日, BOINC 已經為超過一百個橫跨數學、醫學、天文學、氣象學等領域的世界頂尖科研項目提供算力支持,其中比較出名的包括 SETI@home(搜尋外星文明發出的無線電信號),Einstein@home(尋找引力波存在的證據)等項目。

BOINC 前十大流行科學計算項目 (數據來源: boincstats.com 時間為 2019/6/17)

值得注意的是,從 2002 年到現在17年的時間裡,BOINC一直是以公益平臺的形式存在的。來自全球各地誌願者的個人電腦無償地給這個平臺貢獻閒置算力。截至 2019 年 3 月,全球範圍內已經有超過 440 萬的志願用戶加入BOINC 平臺,日活用戶大約 15 萬人,日活的主機大約 60 萬臺,他們貢獻出了大概 30 PFLOPS 的算力。

那麼,30 PFLOPS 是什麼概念呢?

今天我們在亞馬遜的 AWS 伺服器上採購同體量的算力,一年的租金為大約 5,000 萬美金,也就是說來自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志願者,每年自發地為這些科學家的科研項目捐獻了等值 5,000 萬美金的算力。

前百度高管加盟,核心團隊全面升級

此前,BOINC 平臺的用戶主要由志願者組成,無償地為科研項目提供算力貢獻。近年來,BOINC 平臺面臨著增長困境——其用戶的增長速度遠不及全球數據的增長速度。

今年5月份,BOINC算力地球的創始團隊試圖將新的模式引入 BOINC 平臺,在產品、用戶增長以及商業化等層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在產品層面,BOINC算力地球使得操作流程對用戶來說更清晰。用戶只需打開BOINC算力地球的官網,下載 BOINC 客戶端,安裝後就進行添加項目,用戶的手機和電腦閒置的時候自動下載計算任務,計算完成後把結果傳回去,就可以得到它的積分。在未來, BOINC算力地球將進一步簡化操作過程,讓用戶更便利地使用客戶端。

在用戶增長方面,BOINC算力地球要擴大中國市場。今天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已經有大約 20 億部,佔到全球的20% 到30%。但是 BOINC 平臺上來自中國的算力不到 3%。因此,BOINC算力地球認為,著眼於中國市場,對用戶進行激勵與引導,能夠讓 BOINC 平臺的算力實現一個很大體量的增長。

為更好地落地對 BOINC 的一系列改造計劃,BOINC算力地球在近期還進行了一場核心團隊的全面升級。

前百度副總裁王湛出任算力地球戰略總顧問,負責整體方向把控與指導,以及資源調度。王湛於1999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2000 年至 2016 年任職百度,作為公司級戰略協同和執行總負責人,負責跨體系業務協同工作的推進、戰略執行的監督與管理、及公司跨體系對外戰略合作的推動。

前百度貼吧副總經理閻研出任算力地球 CEO。閻研 2006 年加入百度商業產品部,2011 年任百度遊戲事業部總經理,將平臺帶至市場前三名。2015 年加入百度貼吧,任副總經理,負責貼吧全線產品技術工作。

此次核心團隊升級,直接為算力地球在雲計算、算力基礎設施、商業航天、公益科研等幾大應用服務場景中打開了新的思路。

閻研在近日接受 Odaily星球日報的採訪時透露到自己加入 BOINC算力地球一方面是為了幫助 BOINC算力地球拓展商業化道路,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實現自己在學生時代的夢想:「我在學生時代就知道用閒置算力尋找外星人這件事,但是當時我家裡以及學校的電腦還無法連接到網際網路,雖然很想加入,但是苦於找不到門路。所以後來在遇到 BOINC算力地球這個項目時就毫不猶豫的加入了,我的同學聽說我加入了這個項目也都挺羨慕我的。」

引入通證經濟以實現用戶增長

BOINC算力地球試圖引入通證經濟,獎勵現有的算力貢獻者,吸引更多願意為賺取代幣而貢獻閒置算力的用戶,從而實現算力的增長。

根據閻研的介紹,目前,BOINC 平臺用積分(credit)衡量個人計算機的貢獻度。

用戶在完成每一項科研 任務時都可以為自己的帳戶累計積分,並可以公開查詢積分排行榜。然而,由於現有的積分只有象徵意義沒有交換價值導致 BOINC 的新用戶群增長較為緩慢,老用戶也或多或少存在流失。

另外, BOINC 上不同項目之間的帳戶是彼此獨立的,用戶在為多個科研項目提供算力時需要重複生成帳戶,操作體驗十分不便。當前各個項目的積分計算規則也各有不同,這導致 BOINC 有的積分體系對于衡量用戶的算力貢獻有失公允。積分體系不統一,且積分缺乏交換價值導致了 BOINC 整個網絡用戶及算力規模的止步不前。

所以 BOINC 算力地球設計了自己的代幣經濟模型以激勵提供算力貢獻的用戶,從而促進用戶增長。目前代幣還未公開發行。

「現在為 BOINC 平臺提供算力的用戶會得到相應的積分(credit)作為獎勵,未來等我們的代幣經濟模型正式公布的時候,這些積分將會以相應的規則兌換為等值的代幣,代幣本身是有價值的,以此來激勵個人用戶為 BOINC算力地球貢獻算力。」閻研向 Odaily星球日報表示道。

閻研認為,雖然 BOINC 此前是一個公益性質的平臺,但是光靠做公益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滿足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經濟激勵來實現更顯著的用戶增長。代幣獎勵將激勵更多用戶加入BOINC算力地球社區,讓用戶的閒置計算資源被用於計算有意義的任務並獲得相應的經濟報酬。

在代幣經濟模型的基礎上,閻研希望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 BOINC 平臺的算力規模擴大到目前的四倍,「未來我們還是圍繞擴大算力規模這一點制定發展規劃,現在平臺大概有 60 萬臺主機,未來希望擴大到四倍,這個體量將達到阿里雲兩個大型機房的算力規模。」

「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成本低」

在工業時代,通常以用電量等指標衡量地方經濟發展水平。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用雲量」將與數字經濟規模顯著正相關;可以通過計算用雲的數量,來衡量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程度。

在雲端用人工智慧分析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三駕馬車」中,雲計算是基礎「土壤」。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周劍說:「農業時代匯聚資源的要素是土地,創造價值的要素是勞動力;工業時代匯聚資源的要素是資本,創造價值靠的是技術;數字經濟時代,匯聚資源的要素主要是數據,創造價值很有可能是雲計算和人工智慧。」

雲計算比拼的核心之一就是計算能力,誰擁有最強、最穩定、最廉價、最易用的算力服務,誰就能在這場數據圈地運動中佔儘先機。故所有雲服務商都在自建部署伺服器,尋找能源和土地廉價地區,以此儘可能的降低算力成本。

與中心化的雲計算平臺相比,BOINC算力地球最大的優勢就是成本低。

「根據數據研究,一家中心化的雲服務廠商成本的大頭是在機房、場地、電費這些一次性的投入上,大概佔到總成本的 70%。而我們最大的優勢在於成本低。」閻研對 Odaily星球日報表示道。

從虛擬機到長期數據存儲,中心化雲依靠的是在高大 IDC 機房裡的伺服器,特別「嬌貴」,對溫度、溼度、靜電等有專門要求。除了伺服器設備、場地、能源、建築等的巨額開支之外,大量常駐的維護人員更是一筆一般企業無法負擔的成本。

因此造成雲計算服務或者具體說算力服務,需要收取高昂的費用,讓大多數公司和技術研究項目望而卻步,導致項目進程拖延,甚至最終無疾而終。

「我們這種完全去中心化的平臺,其實維護這些機器的成本和中心化的算力平臺相比,是微乎其微的,我們的成本其實就是一個集合這些算力的軟體的成本,所以和中心化的算力平臺相比,成本是我們最大的優勢。」閻研向 Odaily星球日報表示道。

相關焦點

  • BOINC正式發布區塊鏈白皮書,構築可供全人類志願接入的算力網絡
    在未來,隨著BOINC網絡算力及分布式雲計算服務的進一步發展,「BOINC算力地球」將與BOINC科研社區開展算力捐贈等形式的深入合作。世界級算力平臺,由中國團隊推動區塊鏈轉型美國東部時間7月31日,路透社刊文《中國科技團隊發起算力革命》,報導了「BOINC 算力地球計劃」的啟動。報導稱,一家位於美國加州,名為 CSCNT Inc.
  • BOINC「算力地球」正式啟動「突破太空」計劃
    9月19日,鈦媒體發布文章《分布式計算鼻祖BOINC:你的電腦也能和外星文明實現「第五類接觸」》,從探測「地外文明」所需的算力支撐、前沿科學項目的算力服務場景、分布式計算模式崛起、雲計算與邊緣計算的切入角度、區塊鏈思維賦能轉型,五個方向全面拆解和介紹了BOINC在商業、科研、公益領域的實用歷史,以及增量空間。該文章引發了包括算力服務、商業航空、邊緣計算領域的極大關注。
  • 全球最大算力網絡BOINC將區塊鏈化,它是比特幣分布式計算的鼻祖 |...
    自比特幣引發的區塊鏈技術浪潮興起以來,不同領域都在陸續出現新的區塊鏈應用範例。5月16日,鏈得得(微信ID:ChainDD)獨家獲悉,全球最大的算力網絡平臺BOINC將開啟其全新的底層區塊鏈改造之旅,一旦成型,這可能會是2019年全球最大的區塊鏈應用項目。
  • 宇宙神秘數字 42 謎題終被 BOINC 解開!
    小女警猜測,或許你也想嘗試自己算一算。然而,要證實這個數學猜想並不是僅依靠人腦那麼簡單,它需要的是大量算力支持。僅僅是對於 100 以內的自然數(9n±4 型自然數除外)來說,直到今年 3 月,還有一個數字的立方和之謎未被解開,它就是 42。
  • 當共享經濟遇上區塊鏈:它們會有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區塊鏈的到來,讓共享經濟第一次成為可能和現實。為什麼?區塊鏈核心是什麼?它是分布式帳本技術,有加密算法,有共識機制,有點對點網絡,有激勵機制等。區塊鏈通過分布式的節點支撐起真正的點對點溝通,做到去中介化的信任。
  • 區塊鏈存儲協議 Arweave 啟動「利潤共享代幣」激勵機制
    來源:巴比特區塊鏈存儲協議 Arweave 啟動了一項新的激勵機制——「利潤共享代幣(profit-sharing token,PST)」計劃,旨在使開發人員能夠從他們構建的應用程式中獲利。PST 不需要讓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出售對用戶數據等信息的訪問權,而是只要有人使用他們的應用程式,這些開發人員就可以獲得「股息」(micro-dividends)。一旦開發人員構建並啟動了其應用程式,就可以出售獲得的利潤共享代幣。Arweave 認為,PST 和開源網絡都可能會成為其新的激勵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與 Weve 應用程式關聯的第一個 PST 現已激活。
  • 英偉達的「GPU共享抗疫法」,為什麼沒能走進中國方案?
    在諸多項目中,共享算力方案聽起來格外耳熟。有點像中國人民「躺在家為國做貢獻」類似,英偉達號召遊戲玩家們「開電腦為抗疫做貢獻」。,籲PC玩家們捐獻自家GPU/CPU的閒置算力,支援史丹福大學的分布式計算Folding@home(FAH)項目,以彌補病毒研究算力的不足。英特爾、MSI微星等巨頭和網友們也紛紛響應,表示自己準備好了:為了拯救世界,多掏點電費算什麼!
  • 區塊鏈的五大挑戰以及AI帶來的四大機遇 |鏈捕手
    在本文中,鄧仰東教授詳解了人工智慧與區塊鏈行業各自遇到的挑戰以及AI能給區塊鏈帶來哪些機會,具有很高的可讀性以及思考價值,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目前區塊鏈公鏈上的數據大體來說是完全開放的。因此,隨著區塊鏈應用的不斷拓展以及其資料庫應用比重的提升,如何在區塊鏈上引入完備的隱私保護機制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1.2 人工智慧及其挑戰根據人工智慧先驅約翰麥卡錫的定義,人工智慧就是「製造智能機器的科學和工程」,其目的是設計製造能表現出人類認知能力的機器。
  • 「殺死」中間人,區塊鏈革命的八種商業模式創造了哪些新商機?
    而且更加直言不諱地指出,實際上這類公司的成功恰恰是因為不共享。Alex 認為,真正的共享 Uber 應該是區塊鏈版本的 Uber,能用一個純粹的協作組織來取代這類巨頭公司。而其父 Don Tapscott 更是被稱為「數字經濟之父」,父子二人合著的全景式描述區塊鏈理論及應用的著作《區塊鏈革命》曾在多個國家及地區位列暢銷書榜首。在這位區塊鏈研究者看來,區塊鏈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這項技術將對整個社會帶來巨大影響,將使網際網路時代進入第二階段。第一次的工業革命從蒸汽機起步,第二次工業革命始於電氣化,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產生。
  • 相聚「礦業之都」,2020全球區塊鏈算力大會金句集錦正式出爐
    成都成華區政府與巴比特合作籤約,將共建全國首個以區塊鏈算力為特色的區塊鏈產業園 成華區將和巴比特共同建設全國首個以區塊鏈算力為特色的區塊鏈產業園,通過整合算力、晶片、區塊鏈應用等企業資源,在成都打造中國西南地區區塊鏈應用示範基地。
  • 區塊鏈數據共享方案 - CSDN
    BackgroundA.區塊鏈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帳本。它最早應用在比特幣上,按權限劃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 區塊鏈核心技術包括:• P2P技術: 點對點數據傳輸,沒有中心的伺服器。• 共識算法:區塊鏈能夠保證不可篡改,數據可信的核心。
  • 區塊鏈技術是什麼意思怎麼賺錢 何為區塊鏈通俗解釋
    「區塊鏈」的概念火了,但節奏較快的網際網路世界仍有很多人不了解何為「區塊鏈」,即便網上有太多介紹此物的「名詞解釋」,但也都過於古板和難懂,那麼今天我們給大家講個「故事」,讓更多用戶秒懂「區塊鏈」是什麼意思。
  • 「力場」創世周報
    雖然當初進入區塊鏈行業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但走到今天,從我內心來說,已經把賺錢擺到了人生目標的更靠後位置,因為我深深地感受到,像BM一樣,以新的造物,讓更多的人發生改變,並經歷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程,這才是我更願意去實現的目標。
  • 區塊鏈來了,到底跟不跟?這是我見過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下面是清華孫冠男教授關於區塊鏈的最通俗易懂的分析。經孫教授同意,我全文轉發,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區塊鏈。在機會到來之前做足功課。「風口」為聰明者準備,唯跟風者忌。那不是不懂技術,就是有利可圖。我05年在大學宿舍,把看片時閒置電腦的算力貢獻給某組織找外星人。將計算結果同步給其餘算力,累進同時獲得回報。只不過那時候這個東西沒有這麼酷炫的名字。一個不明覺厲的名字能夠幫助early adopter們日進鬥金收智商稅。   我覺得這是區塊鏈這次的爆點之一。
  • 巧用區塊鏈技術賺錢 章魚星球雲盤了解一下
    區塊鏈無疑是當前全球最受矚目的新興技術之一,一時間上至BAT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下至咱們普通的市井百姓都對「區塊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問題來了,區塊鏈能幹啥?區塊鏈怎麼賺錢?相信這是所有人心中的疑問。或許在很多人的心裡,「區塊鏈」還是飄在天上的雲,看著好但摸不到。
  • 區塊鏈創新融合新技術,服務實體經濟
    區塊鏈本身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有著特定結構的技術體系。因此,在與諸多業務場景匹配的過程中,區塊鏈也必然要與其他技術融合,實現更加豐富的功能組合。 目前,各企業也在不斷推進區塊鏈與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5G 等技術融合,使區塊鏈技術在未來獲得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與其他新技術一起解決傳統行業中的痛點,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 布道區塊鏈 IoTeX+IoTA:區塊鏈的曙光,去中心化的物聯網使者?
    通俗地說,所謂物聯網,就是將我們生活中的電器安上「傳感器」,把它們運行狀況轉化為電腦語言,連接至網絡。另一方面,連接網絡與操控終端,諸如手機,電腦,遙控器等,通過遠程終端進行操控。在當前,常規計算機的算力無法進一步滿足物聯網對於算力的需求。如果無法解決諸類問題,那麼,物聯網只能停留在狹窄的應用領域,而區塊鏈的出現,恰好給陷入困境的物聯網迎來了曙光。 區塊鏈,在本質上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帳本,在它的網絡中,多個節點可以共同參與數據的計算和記錄,這正是物聯網當下渴求得到的解決方案。
  • 量子計算將會如何影響區塊鏈技術
    量子計算和密碼學、區塊鏈加密技術息息相關,自那時候起,「量子計算」相關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本文作者的主要觀點是,量子計算機在未來十年可能會突破,抗量子計算的區塊鏈會成為新的趨勢,比特幣也許需要新的算法升級。
  • 光觸媒+區塊鏈誕生PHT光觸媒區塊鏈生態模型
    光觸媒(photocatalyst)是一種「利 用光能,進行催化反應的觸媒」。亦被稱為光催化劑,是一種以納米級二氧化鈦為 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導體材料的總稱。區塊鏈技術起源於2008年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論壇上提交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金融機構開始意識到,作為區塊鏈運行的底層支撐技術—區塊鏈實際上是一種極其巧妙的分布式共享帳本技術,對金融乃至各行各業帶來的潛在影響甚至可能不亞於複式記帳法的發明。
  • 董雅華 趙成林:區塊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探析
    及時獲取高質信息的能力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的基礎,信息失真與共享障礙正是制約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提升的兩大痛點。隨著區塊鏈的發展,其「分布鏈式結構、全程可追溯性、可信任性、高效性」為解決其痛點提供了可能。區塊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一方面,要做好技術引入,以「有形之手」構建「區塊鏈+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聯盟鏈;另一方面,要提升主體意識,以辯證思維實現區塊鏈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