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探析
董雅華 趙成林
(復旦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433)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的本質是意識形態風險感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擔當使命責任的時代必然,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的提升離不開現代技術的助力。及時獲取高質信息的能力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的基礎,信息失真與共享障礙正是制約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提升的兩大痛點。隨著區塊鏈的發展,其「分布鏈式結構、全程可追溯性、可信任性、高效性」為解決其痛點提供了可能。區塊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一方面,要做好技術引入,以「有形之手」構建「區塊鏈+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聯盟鏈;另一方面,要提升主體意識,以辯證思維實現區塊鏈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有機融合。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信息失真;共享障礙;區塊鏈
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的本質是意識形態風險感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擔當使命責任的時代必然。習近平在會見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表彰大會代表時強調,要「增強社會治理整體性和協同性,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增強社會治理預見性、精準性、高效性。」[1]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但是,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仍然複雜嚴峻,意識形態領域的風險仍然是我們今天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新時代,以「堅持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和灌輸」[2]81為本質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應在防範化解意識形態風險挑戰的國家戰略中作出更大貢獻。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提升面臨信息失真與共享障礙的難題,區塊鏈以其「分布鏈式結構、全程可追溯性、可信任性、高效性」等特性可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的提升之「道」。
一、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的內涵、基礎及提升痛點
(一)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的內涵
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概念多數從「方法論」「管理論」等視角作考察。有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是一種主要聚焦於計劃問題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技術,指的是「依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殊規律,從歷史和現狀出發,通過定性的經驗分析和定量的科學計算,推斷思想政治教育未來的狀況和發展趨勢。」[3]226而筆者認為,相較於「方法論」或「管理論」的視角,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從本體論的角度予以定義似乎更能表明其特性,也即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者在掌握相關信息的前提下,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進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社會意識形態的未來發展狀況及教育對象思想政治素質的未來狀態進行推測的一種實踐活動。
所謂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活動時應具備的素質能力,主要包括預測信息獲取能力、預測信息分析能力以及預測建模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者獲取信息後,通過信息分析揭示預測對象的運動規律,結合不同預測目標開展建模,進而得出預測結果。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超前性和預防性」[4]86對預測主體素質的基本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決策科學化的重要前提,是新時代做好意識形態這一極端重要工作亟待提升的能力。而現代新技術的運用,往往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的重要條件和契機。
(二)信息: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的基礎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要以科學認識歷史與現實信息為基礎。思想政治教育預測作為科學預見,不是一種盲目猜測,而是必須以現實性為基礎,依據相對真實、完整的事實才能實現的實踐過程。正如毛澤東所言:「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算命先生,未來的發展和變化,只應該也只能說出個大的方向,不應該也不可能機械地規定時日。但我所說的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決不是如有些人所謂『有到來之可能』那樣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種空的東西。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5]47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的現實性基礎,就是那些與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意識形態發展狀況、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行為相關的各類信息。
及時獲取高質信息為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提供優質「原材料」,為認識預測對象間關係、把握其規律奠定基礎。事件間的預測關係主要不是通過與反應在時間上的接近而自動地與之聯繫起來的,起關鍵作用的因素是線索所傳遞的預測信息的數量以及對線索的注意量。[6]256作為系統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其預測主體缺失信息獲取能力,實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三)信息失真與共享障礙: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提升痛點
1.信息失真降低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可信度。由於噪聲影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通信系統中會發生信息被掩埋、以假亂真、信息畸變等失真現象,進而降低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結果的可信度。
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視域中的信息失真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處理、傳遞過程中,由於噪聲所造成的與本真信息不一致的現象。通信系統中,非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所需要的信息,即為噪聲。大數據技術為我們擴充預測「信息池」的同時能否降低噪聲呢?西爾弗的研究表明,大數據時代預測更容易失敗,原因在於擁有的信息量呈指數增長,需要驗證的假設也正在以同樣的速度增長。而數據中能夠驗證假設的因果關係組合少之又少。[7]211-212這也就意味著,大數據提供巨大信息量的同時,也帶來幹擾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的大量噪聲。這些噪聲既汙染預測信息,遮蔽其原貌,又會干擾預測主體對關鍵信息的溯源及其本質分析。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獲取主要依賴人工,方法固化加之相關制度不健全,往往存有主觀性強、以偏概全、難防篡改等問題,從而導致信息失真。基於失真的信息所得出的預測結果可信度差,導致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喪失其價值,難以進入思想政治教育決策系統。
2.共享障礙影響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缺乏制度建設與弱信任導致共享障礙。由於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技術與資金等方面投入不平衡以及信息意識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資源分布存在不均。解決這一問題,亟須在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間構建信息共享機制,以提升信息獲取的質量與效率。
然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具有高安全、強隱私等特殊性要求,其需要的是強信任的環境。從信任的來源看,信任可以分為基於個性特徵、制度以及信譽的信任。由於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方面的制度規則,進而導致共享過程的弱信任困境。弱信任帶來的問題既有信息獲取成本的提升,又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所需信息的質量。從思想政治教育組織系統來說,思想政治教育預測信息在現有條件下難以順暢流動。這一現狀有工作分工、意識不足等原因,但從根本上講也是弱信任的一種體現。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其實質是信息交換。信任是所有交換過程得以實現的前提。如果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者對其他個體或組織提供的信息質量不信任,或提供信息方對信息使用過程中的安全與保密問題不信任,信息共享過程就無法順利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的障礙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者獲取信息的及時性與全面性,進而制約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的科學開展。
二、區塊鏈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的契合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資料庫技術,它利用加密技術與對等網絡的巧妙組合,無須通過中心化的受信任方來創建與交換唯一數字記錄,進而確保以準確、透明的方式實現成員之間信息的存儲和共享。[8]100簡言之,區塊鏈是通過大量平行無中心的區塊來存儲信息及其動態,避免傳統資料庫因中心損壞而產生「假數據」或「壞數據」的一種現代資料庫技術。習近平強調:「要探索『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運用,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的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9]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的進程中,其所面臨的信息失真與共享障礙難題,可以運用具有「分布鏈式結構、全程可追溯性、可信任性、高效性」為特性的區塊鏈予以解決。
(一)分布鏈式結構、可溯源性與信息保真需要的契合
區塊鏈的分布鏈式結構與可溯源性為解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失真提供可能。思想政治教育預測需要信息保真,指的是信息既要有序列性,又要有真實性。
思想政治教育預測信息在獲取前通常較為混雜,為使預測進一步精確,需要對不同線索所傳遞的信息進行時間序列排序。區塊鏈具有的分布鏈式結構這一特徵,確保思想政治教育預測信息的非重複性及時間序列性。區塊鏈作為一種按照時間序列存儲的分布鏈式結構資料庫,其存儲的基本單元是能夠記錄存儲期間所有狀態改變過程和結果的區塊。新增區塊會保留前一區塊的所有信息,每個區塊按生成順序排列,這就構成了時間序列。[10]信息以區塊結構進行鏈式存儲,是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預測信息之間本質性聯繫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者依據序列性信息,並藉助人工智慧等技術對信息之間的因果關係作出說明。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傳統散點、碎片式信息存儲結構所帶來的邏輯雜亂、信息屏障等弊端。
基於區塊鏈的可溯源性,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遞的歷史過程自動記錄,並進行存儲,從而使信息不可篡改,提高其真實性與可信性。區塊鏈的時間戳技術以及鏈狀存儲結構能夠保存從創世區塊開始的所有歷史數據,通過鏈狀結構可以追溯信息的源頭,進而保證信息的可溯源性。區塊鏈使用哈希函數等密碼學技術對區塊數據進行加密,確保了信息的基礎安全;同時還藉助分布式、激勵與共識等機制,使大部分節點自發地抵禦攻擊,少量節點對區塊的修改幾乎不會影響整個區塊鏈系統,保證了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11]5這一特性可以有效解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通信系統中,由於隨意或惡意篡改、噪聲汙染等原因所導致的單點信息失效風險,確保信息真實可信。基於區塊鏈上的保真信息來進行預測建模,將大幅提升預測精準性。
(二)可信任性、高效性與信息共享需要的契合
區塊鏈的可信任性與高效性為解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障礙這一難題提供可能。
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系統是一個複雜巨系統,巨系統中的信息資源共享需要國家從頂層設計出發,制定信息共享的制度規則,建設信息共享平臺,進而建構基於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的強信任環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已經從頂層設計上對信息資源共享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進行了戰略部署,指出:「建立健全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有序共享,依法保護個人信息。」[12]這一戰略部署,為建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的強信任環境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制度的生命力在於運行,區塊鏈的安全性與可信任性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制度的運行提供了技術支撐。區塊鏈結合安全多方計算,可以保證數據共享的同時安全性問題得到改善。[13]分布式存儲的架構使區塊中存儲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變得更加安全。當區塊鏈中個別區塊受損,分布在其他區塊中的同質信息不受影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經分布式存儲,個別篡改者只有同時修改50%以上的區塊信息才能實現目的。這一行為代價極高,往往難於得逞。[14]這些技術屬性可以有效解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中的安全性、不信任性等顧慮,確保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更加及時高效。
區塊鏈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信息共享的高效性與低廉性。當數據存儲、維護各自為政時,思想政治教育預測信息共享必定存在效率低下、成本較高等問題。區塊鏈利用密碼學的公鑰和私鑰技術,通過私鑰籤名、公鑰驗證,在確保信息真實性前提下,大大提升了信息共享效率。同時,區塊鏈將重構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全過程,更多信息生長在區塊鏈上,以區塊鏈的形式進行存儲、組織與管理,節省了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者在信息獲取環節上的時間與財力成本。
三、協同發力:區塊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之「道」
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其微觀實踐過程需要在宏觀策略指引下,依據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的不同目標予以具體展開。區塊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解決的是預測信息獲取這一基礎環節。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的提升只有在基礎環節夯實後,方可進入微觀領域。當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要在客觀與主觀上協同發力。客觀上,要構建「區塊鏈+思政預測」聯盟鏈,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平臺;主觀上,要以辯證思維正確處理兩者的有機融合,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共識。
(一)做好技術引入,以「有形之手」構建「區塊鏈+思政預測」聯盟鏈
「一種指向未來誠信社會的新技術的應用,需要有全新的生成和發展格局,而不是基於傳統技術、資本加市場借人性的貪婪來推動的模式。」[14]區塊鏈運用於思想政治教育預測領域,因其無法帶來直接利潤,所以應該首先考慮「有形之手」,依靠黨政部門的頂層設計與部署。我國現在正在推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5G基站建設、特高壓、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將為區塊鏈助力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提供基礎支持。
基於區塊鏈,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聯盟鏈。根據資料庫授權機制的不同,區塊鏈系統可分為公有鏈、私有鏈與聯盟鏈。公有鏈無須中心化機構授權,全網開放,任何用戶可隨時使用、共享區塊中的數據。私有鏈的授權機構唯一,數據被完全壟斷。聯盟鏈需要中心化機構授權,允許經授權用戶按各自權限加入鏈中使用、共享數據,相較於前兩者,其「部分去中心化」的特點既適合思想政治教育預測高安全性的需要,又便於用戶共享使用。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者是預測目標的落實者、預測方案的制定與執行者、預測信息的使用者,這一主體屬性使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聯盟鏈的中心。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聯盟鏈中黨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的相關成員,依據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方案,經聯盟鏈中心授權後方可上鏈。這一設計既規避了私有鏈絕對中心化所帶來的數據壟斷及其隱性成本的風險,同時也避免了公有鏈絕對去中心化帶來的監管、隱私等無法保障的弊端。
思想政治教育預測信息按需上鏈,確保信息獲取全面。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為例。在推進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進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課提倡核心素養養成,並依據思想政治學科學業質量水平對學生進行學科核心素養評價,考評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為了確保學生考核評價的公平公正,可利用聯盟鏈,評價小組在獨自評價、互不幹涉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評價的數據信息將通過「智能合約」形成最終的評價結果。評價結果在評價小組成員所在的各節點上得到認證後,該條數據信息才會上鏈。高校招生錄取該生後,運用聯盟鏈間的交互技術,依據鏈上的真實信息對該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預測,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育人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預測信息實時上鏈,確保信息獲取及時。以網絡輿論預測為例。網絡輿論作為公共輿論的現代表達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的重要對象。黑格爾將公共輿論視為群眾的一種表達意見的方式。無論哪個時代,公共輿論總是一支巨大的力量,其中蘊含著公眾的真正需要、蘊含著人們對國家制度、立法與普遍狀況的真實表達。[15]454-455公共輿論通過網際網路擴大傳播後形成網絡輿論、輿情,如若對其中的風險因子不及時幹預就有可能轉化為危害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危險因素。相較於傳統預測方法存在的時間成本過大的弊端,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聯盟鏈可結合數據挖掘技術抓取輿情表達信息,利用深度學習技術識別輿情表達情境,在技術交互下實現預測信息實時上鏈,有效節省了傳統方法所產生的時間成本,以及時防範風險轉化。
(二)提升主體意識,以辯證思維實現區塊鏈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有機融合
能力獲得提升後,意識正確與否就成為關乎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科學性的另一重要主體因素。在運用區塊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的同時,要避免極端化的思維。應以辯證思維來認識、處理區塊鏈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的關係,實現兩者有機融合。
要正確認識區塊鏈的分布性特徵。區塊鏈的分布性特徵不意味著權力或責任中心的弱化或喪失,而是信息存儲的分布化。信息存儲的分布化也不意味著雜亂化,而是一種物理上分散、管理上集中的存儲結構。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與區塊鏈的有機融合,既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靈活交流和共享訪問,又便於統一管理和使用。
要正確認識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方法的合理性。運用區塊鏈解決思想政治教育預測難題,並不意味著推崇技術至上主義而貶損傳統的預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預測者要在繼承德爾菲法、趨勢外推法等傳統預測方法在專家諮詢、時間序列分析等預測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技術的特點,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預測智能化。
要正確處理區塊鏈等現代技術系統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系統的關係。區塊鏈解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的部分難點問題,它不是「萬金油」,不能希冀一項技術解決思想政治教育預測這一複雜系統的全部問題。複雜技術系統的有效運行必須以高度專門化為代價,高度發達的現代技術是建立在多種子系統的複雜交互作用上的,這些子系統都各自承擔特定的任務。其中任一部分出現故障,往往會使整個系統失效。[16]108因此,區塊鏈與深度學習、數據挖掘等構成的技術系統要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系統形成合力,在信息有效獲取基礎上探尋思想與行為、社會心理與意識形態的交互規律,協同助力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提升。
參考文獻:
[1]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 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N].人民日報,2017-09-20.
[2]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編寫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秦在東.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 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駱鬱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毛澤東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 [英]A·班杜拉.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社會認知論[M].林穎,王小明,胡誼,龐維國,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7] [美]納特·西爾弗.信號與噪聲[M].胡曉姣,張新,朱辰辰,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8] [德]克勞斯·施瓦布,[澳]尼古拉斯·戴維斯.第四次工業革命——行動路線圖:打造創新型社會[M].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9] 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 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N].人民日報,2019-10-26.
[10]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區塊鏈賦能新型智慧城市白皮書(2019年)[R/OL].(2019-11-08)[2020-08-14].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1911/P020191108377036242433.pdf.
[11] 畢偉,雷敏,賈曉芸.區塊鏈導論[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9.
[12]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
[13] 王童,馬文平,羅維.基於區塊鏈的信息共享及安全多方計算模型[J].計算機科學,2019,(9).
[14] 喻佑斌.論區塊鏈在誠信社會建設中的作用[J].自然辯證法研究,2020,(1).
[15] [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鄧安慶,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6] [德]F.拉普.技術哲學導論[M].劉武,康榮平,吳明泰,譯.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推薦關注
『壹學者思政研究』
▼
「壹學者思政研究」是為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研究的學人而建。日常發布《複印報刊資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擬用目錄、精選文章,以及高校思政課的前沿動態、研究課題、教學指導等內容。
《複印報刊資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現已開通,歡迎您關注!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董雅華 趙成林:區塊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預測力探析》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