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星際去挖礦!BOINC「算力地球」正式啟動「突破太空」計劃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鈦媒體

摘要: 「突破太空」項目脫胎於BOINC算力地球的商業體系,是由BOINC算力服務體系延伸出來的場景化商業公司。著眼利用商用飛船、衛星、遙感測繪、深空探測等技術探尋近地天體與行星上的稀有礦產儲備。

寂寥的太空在過去半個月中熱度湧動,繼幾段美軍方提及的UFO視頻被全球各大社交網絡瘋狂轉發的一周後,SpaceX執行長Elon Musk 公開介紹了其星際飛船(Starship)項目取得的最新進展和未來計劃。設想星際飛船最早在2022年進行第一次軌道飛行,人們將在2024年搭乘其飛往火星。Elon Musk又一波的雄心宣誓,進一步推動了世界範圍內商業航天新競爭布局。

放眼同一片星空,中國創業團隊在商業航天和深空探測領域也未曾停止探索。BOINC「算力地球」正安排與Elon Musk的會面對話,探討利用BOINC分布式算力支撐來滿足未來「深空探礦」的技術實現路徑和商業化可能。這個視角在商業航天的服務方案中,之前從未有過。

「突破太空」項目脫胎於BOINC算力地球的商業體系,與「突破生命」計劃一樣,是由BOINC算力服務體系延伸出來的場景化商業公司。著眼利用商用飛船、衛星、遙感測繪、深空探測等相關技術探尋近地天體與行星上的稀有礦產儲備,並制定可能的歸屬權劃定和未來深空礦產採掘計劃。在整個太空礦產探測數據發回、儲存、管理、分析、計算的過程中,由BOINC平臺來提供主體算力支撐。

9月19日,鈦媒體發布文章《分布式計算鼻祖BOINC:你的電腦也能和外星文明實現「第五類接觸」》,從探測「地外文明」所需的算力支撐、前沿科學項目的算力服務場景、分布式計算模式崛起、雲計算與邊緣計算的切入角度、區塊鏈思維賦能轉型,五個方向全面拆解和介紹了BOINC在商業、科研、公益領域的實用歷史,以及增量空間。該文章引發了包括算力服務、商業航空、邊緣計算領域的極大關注。

作為BOINC當前唯一的商業體,「BOINC算力地球」項目在近期悄然進行了一場核心團隊的全面升級。如今身為「BOINC算力地球」戰略總顧問,王湛負責整體方向把控與指導,以及資源調度。Zhan Wang 於1999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是前百度副總裁。2000 年至 2016 年任職百度,作為公司級戰略協同和執行總負責人,負責跨體系業務協同工作的推進、戰略執行的監督與管理、及公司跨體系對外戰略合作的推動。

而「算力地球」的CEO由從事網際網路行業13年的閻研擔任。閻研2006年加入百度商業產品部,2011年任百度遊戲事業部總經理,將平臺帶至市場前三名。2015年加入百度貼吧,任副總經理,負責貼吧全線產品技術工作。

此次核心團隊升級,直接為「BOINC算力地球」在雲計算、算力基礎設施、商業航天、公益科研等幾大應用服務場景中打開了新的思路。為此鈦媒體、鏈得得直接對話BOINC「算力地球」的以上兩位核心人物,揭開BOINC全球算力網絡布局後,看似「天馬行空」的行業判斷和商業想像。

以下是對話全文整理:

對話人物:

「BOINC算力地球」戰略總顧問 王湛

「BOINC算力地球」CEO 閻研

「BOINC算力地球」戰略總顧問 王湛

未來五到十年,算力服務市場無可估量

鈦媒體、鏈得得:算力作為數位化社會和智能社會的基礎能源,未來五至十年內,算力服務將釋放多大的市場價值?

王湛:五至十年內的價值,現在是無法估量的。十年前,行業的頂級大佬都沒有判斷準雲計算的未來,我不覺得我有這個預測能力。目前公有雲的市場規模在幾百億量級,1-2年內會達到千億。而隨著5G落地,C端的雲遊戲,VAR等應用也會對算力有越來越多的需求。

鈦媒體、鏈得得:目前世界主要的科技公司和產業巨頭,在算力基礎性服務的領域中,是如何布局和實踐落地的?

王湛:公有雲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因為國內企業每年在IT建設方面的投入為萬億量級,其中分配給雲計算的部分微乎其微,所以主流公有雲平臺的精力會放在這塊蛋糕上。還有一些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已經擁有極大體量的私有雲平臺,也不排除他們未來會加入競爭。

雲計算會向著完全取代本地計算的方向發展

鈦媒體、鏈得得:BOINC一直以來以支撐前沿科技項目的算力需求聞名,在商業化落地未來的布局中,會怎樣保證商業服務的效果和社群算力總值同步提升?

王湛:BOINC是一個純公益性質的平臺,依靠廣大用戶對相關領域的熱情貢獻算力,我們知道人性都是逐利的,這可以說是一個「反人類」模式,在這種情況下都能累積到數百萬用戶的量級,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人性的光輝。另一個方面,我們如果想儘可能的,翻倍的擴大提供社群算力,就不能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這種高尚精神上。

算力地球會在公益項目和商業項目兩方面同時發力,用商業項目的收益來反哺社群,商業收益越高,社群獲得的回報越高,而且是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收益。這樣對普通人就有了比較大的吸引力,我們相信在這種模型下,能夠覆蓋到的人群會是指數級的增長,隨著算力的提升,商業化合作也更容易開展,進而產生更多收益。所以在我們這裡這兩者完全是正相關的關係。

「BOINC算力地球」CEO 閻研

鈦媒體、鏈得得:「算力地球」未來的商業版圖,會往哪幾大方向延伸?

閻研:雲計算本身適用的場景非常多,特別是隨著5G落地,雲計算會向著完全取代本地計算的方向去發展。當然算力地球跟主流的雲計算不完全一樣,有他自己的屬性,在應用方向上也有一定的選擇。

作為去中心化的算力,算力地球有三個主要的應用方向。第一是科研、公益等BOINC近20年來一直服務的項目,對算力需求龐大,也能吸引大量極客為平臺提供算力;第二是對時效性要求不高的商業化項目,例如我們已經開展合作的疾病預防、藥物研究領域,或者航空航天的基礎研究領域,這個方向我們主要通過孵化子業務以及商務合作展開;第三是由於我們價格低廉,適用於長尾用戶,滿足個人或者小B的需求,場景會集中在圖像處理,短視頻渲染等,這個方向我們通過與大型公有雲平臺合作來實現。

鈦媒體、鏈得得:對於「算力地球」和BOINC來說,算力作為基礎設施的服務業務,在哪些特點上將形成巨大的比較優勢?

閻研:我們目前平臺上運營近百萬臺個人電腦,與主流公有雲相比,相當於1-2個大型機房的算力,因此在規模上我們足夠支撐任何項目,而我們是輕資產模式,不需要自建數據中心,當然也不需要客戶來承擔高昂的成本,所以費用是我們的一個優勢。

相比其他去中心化的雲計算項目,如ankr,gravity,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已經有了20年的歷史積累,擁有400萬累積用戶,每日60萬臺活躍個人電腦,使我們項目的起點較高,起步時就能供應充足的算力。

BOINC是雲計算的先驅,是補充力量

鈦媒體、鏈得得:BOINC被稱為有可能攪動傳統雲計算市場的新參與者,BOINC如何成為雲算力服務的一直補充力量?是否有計劃與世界幾大雲服務廠商進行相關的合作探討和業務聯繫?

閻研:BOINC其實不算雲計算市場的新參與者。恰恰相反,是雲計算的先驅(而不是先烈,這很難得),隨著大型雲計算公司崛起,BOINC確實不是中堅力量,而是補充力量,這個描述是準確的。算力地球會利用低價的優勢,服務個人及小B客戶,以及一些對時效性要求不高的商業項目,大型雲計算公司則可以專注發展高效率高成本的算力。因為存在這個互補性,我們也肯定會與大型服務商進行合作,建立共同的銷售網絡。

鈦媒體、鏈得得:BOINC的算力服務模型,天生與邊緣計算有著密切的關聯,在邊緣計算領域,BOINC算力地球的切入方式是什麼樣的?對於邊緣計算的商用落地方向和潛在市場,有什麼判斷和部署?

閻研:邊緣計算是一個很熱門的領域,但是我們並不打算去蹭所有話題的熱度。事實上,邊緣計算的概念特點之一是能滿足高時效性的要求,而這並不是BOINC的優勢,所以我們沒有強行做這個包裝。

不過我們與邊緣計算也有結合點,這將體現在算力合作上,邊緣計算的剩餘算力,可以加入BOINC體系,成為我們生態中的一環。

「突破太空」版塊已經成立子公司,獨立融資和運營

鈦媒體、鏈得得:SETI最早用作為探索外星人提供算力服務,開拓了一個非常科幻而又現實的應用場景,為全世界的發燒友周知。現在在對於外太空的深空探測,商業航天等領域中,BOINC算力地球是否還有新的布局和大膽的商業想像?目前這個項目在什麼階段?如何進行步驟實踐的?

閻研:算力地球「突破太空」版塊已經成立子公司,獨立融資和運營,目前基本確定與某家中國領先的商業衛星企業合作,第一筆融資款已經到位。突破太空是一家以突破地球資源局限、幫助人類走向大航天時代有著長遠願景的企業,在初創期也同樣具有很高的自我造血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時會根據企業資金量以及融資情況隨時做調整。

「突破太空」項目進展的每一步都將是人類的裡程碑

鈦媒體、鏈得得:「突破太空」計劃將帶來什麼樣的未來價值和現實價值?該計劃如何和BOINC算力地球既有的商業版圖和邏輯進行連接,以形成產業關聯效應?

閻研:「突破太空」計劃期望成為未來中國航天領域最耀眼的項目,同時具有巨大社會效益和商業價值,項目進展的每一步都將是人類歷史上的裡程碑。發射的每顆衛星都極具商業價值和回報。

在迄今已經發現的70多萬顆小行星中,約有1萬顆屬於近地小行星,其中18%比月球更容易到達,58%比月球更容易返回,75%富含水資源,10%富含鉑系元素。突破太空的業務即聚焦在探測小行星礦產資源探測環節,通過衛星採集來自小行星的信號,並利用算力地球平臺的算力進行分析,確定有開採潛力的標的。採集信號的對象包括軌道參數、光譜信號、引力特徵等,信號將覆蓋從紅外、紫外到x射線、伽馬射線全波段。

在我們定位有價值的小行星後,可向礦業等領域巨頭提前出售礦產資源「期貨」,短期內獲得高額利潤。

鈦媒體、鏈得得:BOINC算力地球的公益屬性始終在被強調,包括突破癌症、愛滋病等事關人類生存大計的項目上仍然在做出重大貢獻,能否說明一下在公益領域的成果?未來作為商業體的BOINC算力地球,將如何繼續更大更有效的推動公益算力服務的提升?

王湛:自上線以來,有超過 200 個項目使用 BOINC的平臺,涉及的領域包括生命科學、生物學、天文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個領域,現在有 35 個項目正在平臺上運行。其中,正在進行的公益項目主要包括進行愛滋病、癌症、肺結核、人體微生物組研究與自然災害預測的項目 WCG(World Community Grid)、進行氣候變化預測從而降低自然災害對人類活動影響的項目 Climateprediction.net,以及專注於蛋白質結構預測、蛋白質對接和蛋白質設計,並對幾種特定重大疾病進行病理學應用研究的項目Rosetta@home。

對於提升公益算力。首先,我們會通過媒體宣傳與市場推廣提升BOINC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分布式計算並參與貢獻。目前我們與一些公益/慈善機構及主流網際網路應用的合作正在推進中。其次,我們也意識到單純依靠公益願景去實現網絡增長所面臨的瓶頸。為此我們會為參與分布式計算的貢獻者分發代幣獎勵,使志願者的算力貢獻得到公平的回報,實現算力網絡的可持續增長。最後,我們認為公益與商業願景並不矛盾,而是可以有機統一。商業目標將成為驅動算力網絡增長的引擎,使算力的社會價值最大化從而反哺公益。而公益願景可以為商業行為帶來正面的品牌效應,塑造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並獲得消費者的信賴。

戰略布局上,C端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實現快速的用戶與算力增長,擴大BOINC與「算力地球」的影響力,壯大中國的志願計算社區。我們也會與很多流量端的網際網路應用合作,讓更多的人了解「算力地球」與分布式計算。

在商業化版塊,分布式計算由於節省了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維的費用,在價格上是非常有優勢的。我們目前在積極地與視頻渲染,藥物研發等領域的企業及提供相關計算服務的公司建立聯繫,為企業客戶多元化的計算需求提出廉價而高效的解決方案,實現分布式算力的商業化。

BOINC「算力地球」核心團隊全面升級

鈦媒體、鏈得得:BOINC「算力地球」團隊目前有哪些升級和調整?社會願景和商業願景分別是什麼?

閻研:BOINC「算力地球」團隊現在和百度系曾經最強的高管團隊強強聯合。百度集團前副總裁ZHAN WANG擔任BOINC算力地球首席戰略顧問。我擔任算力地球的CEO,負責公司集團化管理以及技術研發為主方向。BOWEN MA負責「算力地球」整體產品與運營的協調工作。他曾是百度遊戲平臺的運營總監,百度貼吧用戶消費業務總負責人。豆瓣前CTO清風依舊擔任算力地球CTO,致力於研發出最好用的和區塊鏈結合的分布式計算軟體。COCO ZHAO 卸任BOINC算力地球運營總監,成為「突破生命」項目CEO。XIAO ZHANG任「突破太空」項目CEO,負責SETI實驗室的溝通和國內科研團隊建設。KEVIN LU依舊負責整個集團的商務,JASON LEE負責整個集團的對海外運營和產品方向。

BOINC「算力地球」的願景是希望能夠有越來也多的人能夠貢獻自己閒置的算力,來幫助最頂尖的科研項目和疾病項目以及數學項目,幫助整個世界的社會變得更好,雖然像我們生活在平安穩定的國家。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那邊的人們依舊過得貧瘠,甚至有的時候無法去應對自然災害、疾病、飢餓等帶來的影響,我們能夠用算力去幫助他們。

BOINC的商業願景在於,利用「算力地球」項目探尋邊緣計算+雲渲染成熟應用,以及探尋科研項目的算力商用化成熟。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在突破算力、突破太空和突破生命三端的生態循環嘗試,突破生命將源源不斷的為算力地球提供大量的來自於致力於研究疾病的算力,我們將以此為重點方向來實現BOINC現有算力增長100P的承諾,並且真正給我們的算力供給方合理的經濟回報,突破太空將成為第一個亞洲地區的重大科研項目來使用「算力地球」所帶來的算力。

相關焦點

  • 「BOINC算力地球」借區塊鏈技術擴大共享算力
    你可曾想過,未來有一天你可以利用自己閒置的電腦來賺錢,同時還能為科研項目作出貢獻,甚至突破太空,尋找地外文明……近日,Odaily星球日報接觸了一個名為「BOINC算力地球」的有趣項目,他們宣稱要「突破太空」,「突破生命」,讓普通的個人電腦也能和外星文明實現「第五類接觸」。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好奇,BOINC算力地球葫蘆裡究竟在賣什麼藥?
  • BOINC正式發布區塊鏈白皮書,構築可供全人類志願接入的算力網絡
    文|鏈得得2019年8月14日,全球最大分布式計算平臺 BOINC 的商業體「BOINC 算力地球」正式推出白皮書。(點擊此處下載完整版白皮書)。據官方白皮書介紹,「BOINC算力地球」的願景在於,以算力為基礎資源的世界中,構築一套穩定、高效、可供全人類志願接入的廉價算力服務網絡。
  • 宇宙神秘數字 42 謎題終被 BOINC 解開!
    (http://www.boincplanet.com)下載並安裝 BOINC 客戶端。安裝完成後,打開 BOINC 客戶端,點擊菜單欄的「工具」選項,選擇「添加帳戶管理器」。小女警可是對探索數學領域的奧秘充滿好奇,如果你也一樣,歡迎掃描文章末尾二維碼加入「算力地球」交流群,獲知 BOINC 平臺支持科研項目的最新資訊!
  • 讓星際移民不再止於幻想 DSPACE太空基因計劃在滬啟動
    7月24日,曼為科技在滬舉行「DSPACE發布會」並同步啟動旗下 「火星社會」的上線儀式,「星際移民」話題再度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事實上,星際移民不是簡單的讓人類搬家,而是人類文明在其他星球上提升和再創作的過程。由此也引發一系列問題的思考:第一,人類移民火星,怎麼去?第二,如果很多人都想去,那誰去?真身去還是分身去?第三,假如移民去了火星,我們會變成什麼樣?還是地球上人的樣子和形態嗎?第四,去了火星幹什麼?要建立怎樣的文明?DSPACE太空基因計劃正是在這一系列問題的反覆琢磨中被不斷醞釀並最終定型。
  • 星際無限丨當我們談太空競賽時,我們談些什麼?
    8月25日,Filecoin太空競賽一如期而至,9月15日,太空競賽預備開啟消息正式放出。如果主網上線是每個礦工深入骨髓的期待,那太空競賽則是全體礦工、礦商一直夢寐以求的跳板。在這一起跑線上的共同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大可能地獲取總算力排名、挖礦效率排名、單T收益排名的三方面的最佳表現。
  • 馬斯克:SpaceX星際飛船將於2024年載人飛向火星
    首頁 > 快訊 > 關鍵詞 > 馬斯克最新資訊 > 正文 馬斯克:SpaceX星際飛船將於2024年載人飛向火星
  • IPFS星際大陸啟動「種子計劃」!雙節點全球算力排行前三
    星際大陸又有新動作了——聯合多方團隊正式啟動「種子計劃」。星際大陸啟動「種子計劃」  在2017年10月的某一個星期五毫無疑問 ,這是一個偉大的計劃。  不過也有人擔心,如果災難發生,人們選擇移居火星,人類幾千年的文字,圖片,視頻等歷史記憶、文化數據該何去何從,星際間的傳輸如何實現,於是星際大陸在2019年7月邀請協議實驗室首次來中國,當時就發出「登陸火星,建立節點」的願景,協議實驗室隨後將「讓IPFS成為火星上的應用」也列為目標之一。
  • 飛向深空 飛向未來!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開機儀式舉行
    影片計劃於2021年在全國科技場館特效影院與廣大公眾見面,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這次和中國科學技術館強強聯合,聯手打造電影《火星使命》這一夢幻作品,就是要去點讚中華民族那群仰望星空的人,去點讚芸芸眾生中那群令國人高揚頭顱的人,去點讚物化世界中那群「寧願以生命置換使命,以熱血鑄造忠誠」的人!這部作品所傳遞的夢想光芒、堅定信仰、科學品格、創新思維、實幹精神和奮進勇氣,必將帶給全國觀眾特別是青少年朋友們強烈的思想震撼、深沉的心靈慰藉和持久的精神助力。
  • 美國將啟動百年星艦計劃
    2010年,NASA提出「百年星艦」宇宙探索計劃,旨在未來一百年內,探尋到一個商業模式,開發出成熟的長距離載人宇宙方案。  據英國《每日郵報》9日報導,這一計劃終於在兩年後找到了贊助商。7日,「百年星艦」計劃獲得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的支持,並得到了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資助。9月13日,相關人員將在休斯敦舉行研討會,正式開啟這一龐大項目。
  • 儘管旅行者一號可以飛出太陽系,它仍不是星際探測器,這是為何?
    說到人類發射過的星際探測器,相信很多人脫口而出就是旅行者一號,因為在美國宇航局對外公布的信息中,旅行者一號佔到主體地位,甚至很少人知道其實還有旅行者二號。這也難怪有人會認為旅行者一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星際探測器,其實不然,在旅行者一號之前還有先驅者10和先驅者11號,它們都早於旅行者一號進入太空探索,並且為其探索未來可能的飛行路線。
  • |航天|氣象衛星|衛星|飛向太空|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廣東科學中心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50年前,一曲太空傳來的東方紅樂曲,拉開了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的偉大徵程。50年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公布。主題展館劃分為三個區域:「挑戰天空」、「飛向太空」、「星際探秘」。「挑戰天空」主要展示能使人類自由翱翔於藍天的航空科技知識。「飛向太空」以中國航天科技發展歷程為重點,展示航天領域的科學技術及相關知識。「星際探秘」向觀眾展示太陽系、銀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的知識。
  • 《太空一號》曝監獄版海報 星際監獄滿載太空暴力
    《太空一號》曝監獄版海報 星際監獄滿載太空暴力     由電影大師呂克·貝松監製,詹姆斯·馬瑟、史蒂芬·聖·萊傑執導,好萊塢硬派型男蓋·皮爾斯主演
  • 國產太空沙盒遊戲《戴森球計劃》14日開啟預購
    由重慶柚子貓遊戲公司開發,國內發行商Gamera Game發行的太空沙盒類科幻模擬遊戲《戴森球計劃》宣布將於1月14日在WeGame率先開啟預購,售價60元。1月21日下午15:00正式上線Steam和WeGame平臺。
  • 旅行者1號已經離開地球42年,為什麼沒有再發射新的星際飛船?
    目前,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1號仍然是飛得最遠的星際探測器,它現在與我們的距離達到了220億公裡,即147天文單位,或者20光時。42年過去了,宇航科技又有了長足的進步,為什麼人類現在不用最新的科技再發射一個新的星際探測器去探索宇宙呢?
  • 揭秘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飛行在茫茫太空中的太空飛行器是如何「認路」的?未來人類的星際之旅又將怎樣開啟?讓我們一起揭開脈衝星導航的神秘面紗——   探尋星光閃耀的「太空燈塔」  ■鍾海榮 張乃千 張家皓  未來,脈衝星導航將在深空探測、星際飛行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是人類遨遊太空的「引路人」。
  • 霍金的光帆飛行器以1/5光速飛向半人馬座,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屍骨...
    (Breakthrough Starshot)項目正式啟動。 事實上,「突破攝星」計劃的雛形至少在10年前就已被提出。這類恆星際計劃都準備向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發射速度至少為十分之一光速的飛船,這樣的速度可以保證世界上有相當一部分人可以在有生之年見證整個探測結果。
  • 火星移民計劃背後: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第三,2024年,這時候首批裝備已經到達火星並部署了一年有餘,搭載著首批人類的火箭正式飛向火星,預計會有四枚火箭前往,兩枚載人、兩枚載貨,人類將首次登陸火星的紅土大陸。第四,經過燃料工廠等硬核基建設施設立,這時候人類差不多已經可以紮根火星,此時的裝備也基本可以供人類開展日常工作。
  • 《飛向月球Deliver Us The Moon》GI8分:荒涼太空中的愛與失落
    這就是《飛向月球》的基本設定,這款精心編織的故事講述了孤獨與失落的感受,讓你以太空人的身份飛往月球來拯救地球。雖然這是一款重度的步行模擬器,敘事全靠全息影像和書面文檔來推動,但在計劃趕不上變化之際,開發團隊 KeokeN Interactive 將玩家置身於一場令人興奮且生死攸關的歷險之中。
  • Filecoin主網於今日3:00pm(世界標準時間)正式啟動
    Filecoin主網於今日3:00pm(世界標準時間)正式啟動!從早期設計用於存儲和複製的證明(這些證明將刺激存儲的增長),到將這樣一個複雜的去中心化市場變為現實所需的高級系統工程,再到使Filecoin網絡更加強大且更易於訪問的集成工具和項目生態——我們作為一個社區整體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通過一個開放的,分布式的,可驗證的存儲層來升級了網絡。
  • 太空網遊新星際家園 預祝嫦娥探月成功
    「嫦娥工程」是一個龐大的月球探測計劃,首先發射環繞月球的衛星,深入了解月球。接著發射月球探測器,在月球上進行實地探測。最後送機器人上月球,建立觀測站,實地實驗採樣並返回地球,整個計劃大概需要二十年的時間。中國「嫦娥一號」衛星攜帶具有世界先進技術的探月儀器,奔向月宮探索寶藏,就是為了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為載人登月及月球基地選址做準備。  您的夢想也是飛向外太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