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號已經離開地球42年,為什麼沒有再發射新的星際飛船?

2020-12-04 火星科普

目前,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1號仍然是飛得最遠的星際探測器,它現在與我們的距離達到了220億公裡,即147天文單位,或者20光時。42年過去了,宇航科技又有了長足的進步,為什麼人類現在不用最新的科技再發射一個新的星際探測器去探索宇宙呢?

旅行者1號的時代背景

雖然旅行者1號當年發射時,太空競賽已經結束了5年,但這次探測任務源自於上世紀60年代的行星之旅計劃,那時正值太空競賽的白熱化階段。當時,NASA希望能夠發射無人太空飛船一次性探測四大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與海王星。因為在70年代,趕上了百年一遇的行星排列方式,太空飛船可以藉助行星的引力進行加速,以較少的燃料在較短時間內一次性飛越四大巨行星。

在此之前,已經有先驅者10號和11號先行探路,所以旅行者1號和2號的性能設計有了更進一步提高。旅行者1號在探測土星時,對土衛六進行了計劃外的探測,由於飛行軌跡受到土衛六引力的影響,無法進行後續的探測,只有旅行者2號完成了四大巨行星的探測。

此後,旅行者1號開始了星際探測任務。它還在不斷發回數據,讓我們能夠進一步了解太陽系。旅行者1號仍會不斷發現新的事物,因為它正在飛入未知領域,前往此前從未去過的地方。

旅行者1號之後的星際探測器

2006年,也就是在旅行者1號離開地球29年之後,NASA再次發射了一個能夠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新地平線號。這艘無人太空飛船的首要任務是探測冥王星,它於2015年飛掠冥王星,完成探測任務。此後,新地平線號深入柯伊伯帶,開展新的探測任務。

不過,無論是先驅者號,或者旅行者號,還是新地平線號,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星際探測器。雖然它們都能飛出太陽系,但它們並沒有確切的目的地,而是像恆星那樣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並且隨著電力的耗盡,這些探測器在未來數十年都會與地球失聯,那時它們還遠未飛出太陽系。

真正的星際探測器

上個世紀90年代初,人類首次發現了太陽系外的行星。自那之後,我們已經找到了4000多個地外世界。我們一直渴望對那些系外行星進行探測,以期發現外星生命。但由於距離十分遙遠,系外行星太小,目前地球上最強大的天文望遠鏡都無法對那些遙遠世界進行有效觀測。

唯一有效的方法是發射星際探測器,對系外行星開展直接探測。那麼,哪個目標才是最佳首選者呢?

在2016年,歐洲南天天文臺(ESO)的天文學家發現,在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周圍就有一顆行星——比鄰星b,而且它可能還是一顆運行在宜居帶中的巖質行星,這意味著它有可能孕育出了生命。因此,比鄰星b將會是星際探測任務的首選目標。

目前,針對比鄰星b的星際探測計劃有兩個。一個是霍金作為發起人之一的「突破攝星計劃」,還有一個是NASA將在阿波羅11號登月100年(2069年)時啟動的星際探測任務。

星際探測任務的最大難點在於距離。雖然比鄰星是我們的近鄰,距離我們只有4.2光年,但這個距離對於我們來說仍然非常遙遠。如果以旅行者1號的速度(17公裡/秒),飛抵比鄰星需要大約7.4萬年。因此,為了實現星際探測,需要接近亞光速的飛船。

根據設想,「突破攝星計劃」的超輕納米飛船的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20%,NASA的星際飛船的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10%。如果以這種速度飛向比鄰星b,仍然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

相關焦點

  • 距旅行者1號離開地球,已過去42年,為何沒有再發射星際飛船?
    其實美國早在1958年,就已經成功發射了美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探險者1號,不過,真正被人們熟知的,卻是「旅行者」系列,特別是旅行者1號,作為離開地球最遠的探測器,42年來為人類帶來了無數的驚喜,如今,它已經飛出了太陽系,朝著銀河系的中心出發,大約2025年,旅行者1號將因為能源耗盡
  • 距離旅行者號發射已經42年了,為何人類不再發射星際探測器
    從1957年人類有能力發射人造衛星開始到今天,人類的太空發射任務已經累計超過4000次了,我們發射了很多的探測器,但是真正被人們記住的卻沒有幾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旅行者系列,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旅行者1號,他已經發射升空持續飛行超過42周年了。他是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探測器。
  • 旅行者一號飛離地球42年,為何科學家不發射新的探測器?
    審核-小文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1號仍然是飛得最遠的星際探測器,據計算,他現在與我們相距220億公裡,也就是147個天文單位,又或者是20光時。42年過去了,宇航科技有很大的進步,可是為什麼人類到現在還不用最新的科技再發射一個新的星際探測器呢?當年旅行者一號發射時,天空競賽已經結束了5年,但是探測任務是上世紀60年代行星之旅的計劃,而那時正是競賽的白熱化階段。美國人希望能夠發射無人太空飛船一次性探測四大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旅行者1號是幾十年前的產物了,為什麼不再發射一個呢?
    旅行者一號是NASA在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探測器,總質量825.5千克,它是有史以來飛得最遠的探測器,到現在為止距離地球約148天文單位。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旅行者的各項數據假如放到現在的話,隨便找個老人機的性能都可以秒殺它,當然指得是它的通訊速度和晶片計算能力,比如各項探測設備是手機所不具備的,但無論如何,現代電子設備的發展迭代非常迅速,1977年的產物,無論如何都是古董級別了42年過去了,宇航科技又有了長足的進步,為什麼人類現在不用最新的科技再發射一個新的星際探測器去探索宇宙呢
  • 旅行者1號在太空飛了42年,為什麼它沒有撞上天體?
    自1977年發射升空以來,旅行者1號的太空之旅已經持續了42年。由於旅行者1號趕上了百年一遇的天象,它經過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加速之後,速度已經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所以它能夠朝著太陽系外飛行,直至最終飛入星際空間中。經過將近半個世紀的飛行,旅行者1號從未與其他天體發生過碰撞。
  • NASA為什麼要在旅行者2號飛入星際時關閉它的系統
    我們還沒有放棄這艘有著42歲高齡的飛船。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發射於1977年,NASA的工程師們已成功讓其飛行了將近42年——它們是歷史上飛行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器。但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在7月8日宣布稱,是時候讓旅行者2號的部分部件停止運行了。
  • 旅行者1號駛入星際空間
    對等離子體的測量表明,旅行者1號飛船已於2012年8月離開日球層,闖入了星際介質。圖片來源: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1號飛船發回的新數據表明,這艘飛船確實已經離開了日球層的懷抱,駛入了寒冷黑暗的星際空間。所謂的日球層(heliosphere),指的是包裹在太陽周圍的一個由熾熱的高能粒子構成的氣泡。自1977年發射以來,旅行者1號一直在急速飛離太陽。最新測量數據顯示,飛船周圍等離子體的密度,已與理論預言的星際介質密度相符。
  • 科學家:遊蕩宇宙42年的旅行者1號,或將2050年和地球徹底失聯
    1977年9月5日,美國旅行者1號于于佛羅裡達州的卡納維爾角,被搭載在一枚泰坦3號E半人馬座火箭上發射升空。時至今日,仍舊遊蕩在太空中的它曾曾到訪過木星及土星,是提供了其衛星高解像清晰照片的第一艘太空飛行器。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號成為了首個穿越太陽圈並進入星際介質的宇宙飛船。
  • 旅行者號已經遠去,40多年過去了,為何不進行新的星際探測了?
    1977年,NASA先後以太陽系外作為目標發射了兩個宇宙探測器,分別為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批去往太陽系外的宇宙探測器,它們自然與其它的太空飛行器有著明顯的區別。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運行和工作是需要能量的,而在太空中獲取能量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太空中有太陽。在宇宙中,一般的太空飛行器不僅可以收集太陽能量來為自身供能,甚至於可以直接利用太陽進行移動。
  • 旅行者號已經遠去,40多年過去了,為何不進行新的星際探測了?
    1977年,NASA先後以太陽系外作為目標發射了兩個宇宙探測器,分別為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批去往太陽系外的宇宙探測器,它們自然與其它的太空飛行器有著明顯的區別。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運行和工作是需要能量的,而在太空中獲取能量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太空中有太陽。
  • NASA旅行者1號和2號飛船的主要成就
    行星第一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號在與外太陽系氣態巨行星的相遇中帶來了許多驚喜和發現:木星, 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1977年至1990年期間,特派團取得了以下成績:第一艘飛越太陽系外四顆行星的宇宙飛船(旅行者2號)第一次發現四顆外行星(都是宇宙飛船)的多顆衛星的任務:木星3顆新衛星土星4顆新衛星天王星11顆新衛星海王星6個新衛星第一艘宇宙飛船飛越四顆不同的目標行星(旅行者2號)第一艘訪問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太空飛行器(旅行者2號)第一個拍攝木星
  • 旅行者二號探測器揭秘更多星際空間細節
    在長達42年的旅程中,旅行者二號對人類探索太陽系邊界的貢獻良多。2018年和之前的旅行者一號一樣成功進入星際空間,兩艘飛船之間有差異的穿越過程讓科學家能夠利用這次寶貴的機會,對比兩艘飛船收集到的數據。兩艘飛船穿越過程對比的初步結果發布在2019年11月第2周的《自然天文學》期刊上。 速度更快的旅行者一號早在2011年就進入了星際空間。接著,在發射四十多年後,旅行者二號於2018年11月5日也完成了穿越。
  • 旅行者二號探測器揭秘更多星際空間細節
    在長達42年的旅程中,旅行者二號對人類探索太陽系邊界的貢獻良多。 1977年8月20日,旅行者二號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成為史上第一艘專為從外部觀測太陽系而設計的宇宙飛船。
  • 旅行者1號是43年前的產物了,為何如今不再發射最新的探測器呢?
    毫無疑問,人類在旅行者一號身上寄予了厚望,希望旅行者一號可以將人類的文明帶向外太空。然而,令人類感到絕望的是,旅行者一號如今已經在太陽系內航行了43年時間,但依舊沒有離開太陽系,距離太陽系和人類徹底失去聯繫也不過五年左右的時間了,如果在五年內旅行者1號還在太陽系內徘徊,那麼旅行者一號即便最終離開了地球,也幾乎不會給地球帶來有利的影響了,更有可能對於人類來說是一顆定時的炸彈。
  • 旅行者1號越飛越慢,太陽系深處有什麼力量在阻擋?
    迄今為止,43年前出發的旅行者1號是離開地球飛得最遠的太空飛船。旅行者1號正以17公裡/秒的速度在蛇夫座方向前進,目前距離太陽223億公裡,它發出的信號以光速傳回地球需要將近21小時的時間。旅行者1號飛入太陽系深處,去往前所未知的地方。
  • 42年前飛向宇宙的旅行者1號,它的最終任務是什麼?探索生命?
    42年前飛向宇宙的旅行者1號,它的最終任務是什麼?探索生命?但是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1號還在宇宙中探索著,飛了40多年,現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向著未知的星際空間飛去。旅行者1號跟它的親兄弟旅行者2號是當年「水手計劃」的收官之作,水手計劃是20世紀60-70年代,美國搞出來的深空探索計劃,包括探索太陽系中的幾大行星而設計製造出來的無人太空飛船。
  • 「旅行者」1號再被證實進入星際空間
    美國航天局7日說,最新獲得的數據表明,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確實已經進入寒冷而黑暗的星際空間。  據美國航天局最新發布的消息,自進入星際空間以來,「旅行者」1號記錄下3次由太陽日冕物質拋射引起的「太陽風海嘯」,其中第一次規模較小,因此過了一段時間才被研究人員注意到;第二次於2013年3月被「旅行者」1號上的儀器清晰「感知」,結果表明該探測器所處位置的等離子體密度是日光層內的40多倍,由此推斷其進入了星際空間。
  • 發射升空41年後,旅行者2號進入了星際空間
    旅行者2號的孿生姐妹旅行者1號,於1977年9月5日發射,35年後,於2012年8月進入星際空間,北京時間2013年9月13日凌晨2:00,NASA通過新聞發布會正式確認旅行者1號進入星際空間,驗證的方式是藉助2012年3月的日冕物質拋射測定。
  • 越飛越遠的「旅行者1號」,是如何與地球保持聯繫的?
    比方說1977年從美國發射離開地球的「旅行者1號」,如今已經在宇宙中遊蕩了42年的時間,名副其實的成為了一名「旅行者」,如今,它已經飛抵太陽系的邊緣,朝著銀河系的中心地帶前進。在過去的42年中,旅行者1號在太陽系中前行,為我們傳回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珍貴資料圖片,它曾經近距離拜訪過木星和土星,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拍攝了土星、木星以及它們的衛星群高清照片的空間探測器,如今,旅行者1號也成為人類發射的所有探測器中,距離我們最遠的一個。
  •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人類在探索宇宙空間的時候,向太陽系內的天體發射了幾百個探測器,除了行星和衛星,還有小行星的探測器。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星際旅行的探測器,是為了探索宇宙空間的一種探測器,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旅行者1號,這個飛行器現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進入了星際空間中,那麼,旅行者1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探測器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旅行者1號是NASA發射的一個外太陽系探測器,它的重量只有815千克,發射與70年代,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算是現在依然還在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