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號再被證實進入星際空間

2021-02-25 NASA愛好者

美國航天局7日說,最新獲得的數據表明,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確實已經進入寒冷而黑暗的星際空間。

  星際空間是指恆星與恆星之間、瀰漫著稀薄的被稱作等離子體的帶電粒子的區域。去年9月,美國航天局宣布,「旅行者」1號可能已經於2012年8月25日正式離開太陽系的保護層日光層,進入星際空間。

  據美國航天局最新發布的消息,自進入星際空間以來,「旅行者」1號記錄下3次由太陽日冕物質拋射引起的「太陽風海嘯」,其中第一次規模較小,因此過了一段時間才被研究人員注意到;第二次於2013年3月被「旅行者」1號上的儀器清晰「感知」,結果表明該探測器所處位置的等離子體密度是日光層內的40多倍,由此推斷其進入了星際空間。

  消息說,今年3月,「旅行者」1號第三次記錄到「太陽風海嘯」,根據測得的等離子體震蕩數據計算出的等離子體密度與第二次相似,證實了「旅行者」1號確實在星際空間中航行。

  「旅行者」1號項目科學家愛德華·斯通解釋說:「正常情況下,星際空間像一個平靜的湖泊,但當我們的太陽爆發時,它會向外發射激波,這種激波一年左右會趕上"旅行者"1號,並引起探測器周圍的等離子體震蕩……像鍾一樣"響"起。」

  日光層是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在向外擴張的過程中形成的,猶如宇宙中的一個巨大氣泡,太陽和太陽系的行星處於「氣泡」內,「氣泡」的外部便是星際空間,兩者的交界區域被一些科學家視為太陽系的邊界。

  目前,科學家對飛出日光層算不算飛出太陽系還存在爭論。美國航天局在最新消息中說,「旅行者」1號還不算離開太陽系,因為它還沒有抵達太陽系由遙遠彗星組成的最外圍邊界,但它已經突破日光層,是宇宙中飛得最遠的人類探測器。

相關焦點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一周年,新發現揭秘星際空間邊界
    航天專家楊宇光表示,旅行者2號彌補了旅行者1號由於儀器故障錯失的數據,對於人類獲取星際空間的一手資料有重要意義。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告訴記者,當宇宙射線量遠遠高於太陽風輻射量時,就可以說是離開日球層,進入了星際空間。 此次發表的論文證實,如旅行者1號一樣,旅行者2號似乎也位於太陽風層頂外一個受擾動的過渡區域。
  • 進入星際介質的旅行者1號發現,空間密度在遞增,這不是好事
    2012年8月,1977年8月發射的旅行者1號經過35年航行來到181億公裡外,突破了日光層,成為了世界上首個進入星際介質的人造物。2018年11月,緊隨其後的旅行者2號經過41年航行後,越過了標誌太陽影響極限邊界,進入星際介質,然而人造物上科學儀器檢測到,隨著距離的增加,空間密度也在遞增。
  • 進入星際介質的旅行者1號發現,空間密度在遞增,這不是好事
    2018年11月,緊隨其後的旅行者2號經過41年航行後,越過了標誌太陽影響極限邊界,進入星際介質,然而人造物上科學儀器檢測到,隨著距離的增加,空間密度也在遞增。這種現象並不是第一次被檢測到,旅行者1號於2012年進入星際空間時,在一個單獨位置發現空間密度在遞增,2013年10月23日,183億公裡外的旅行者1號探測到等離子體密度為每立方釐米0.055個粒子,但到了
  • 「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
    據新華社電一年前,美國「旅行者2號」探測器飛出日球層,成為繼「旅行者1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本周出版的《自然·天文學》雜誌刊發一組論文,詳解「旅行者2號」傳回的首批「星際穿越」數據,讓人們得以窺見太陽系與星際空間「接壤」之處的神秘圖景。
  • 旅行者1號駛入星際空間
    圖片來源: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1號飛船發回的新數據表明,這艘飛船確實已經離開了日球層的懷抱,駛入了寒冷黑暗的星際空間。所謂的日球層(heliosphere),指的是包裹在太陽周圍的一個由熾熱的高能粒子構成的氣泡。自1977年發射以來,旅行者1號一直在急速飛離太陽。最新測量數據顯示,飛船周圍等離子體的密度,已與理論預言的星際介質密度相符。
  • 發射升空41年後,旅行者2號進入了星際空間
    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Credits: NASA/JPL-Caltech旅行者2號,1977年8月20日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上面六張圖,是旅行者2號最重要的六個歷史時刻。41年後,北京時間2018年12月11日零點,NASA在美國地球物理年會上宣布,通過比較旅行者2號上搭載的不同儀器傳回的數據,旅行者2號於11月5日通過了日球層的外部邊緣,進入了星際空間。這個邊界,稱為日球層頂(heliopause),這裡是太陽風和星際介質相遇的地方。
  • 旅行者2號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這是我們人類的驕傲
    旅行者1號在星際空間中有一個同伴:旅行者2號!愛荷華州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表示: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已經進入星際空間(ISM),這是由太陽向外吹出風產生氣泡狀邊界之外的空間區域。因此,旅行者2號成為繼旅行者1號於2012年飛出太陽系之後第二個脫離太陽影響的人造物體。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二號發現了奇怪的現象
    目前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大約151AU(1AU即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1億5千萬公裡)。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二號也進入了星際空間。在旅行者二號進入星際空間之後,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下一步是什麼?
    據國外媒體報導,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達到了探索太陽系之旅的一大關鍵裡程碑,進入了行星際空間,但無論是接下來的旅程還是科學任務,旅行者2號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張概念圖顯示了旅行者1號和2號的所在位置。NASA於12月10日宣布,旅行者2號已經和旅行者1號「團聚」,同樣進入了星際空間。兩艘探測器如今都處於太陽圈之外,即太陽產生的、位於冥王星之外的保護性「泡泡」。在本月10日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年會上,科學家與工程師們表示,雖然旅行者二號跨越邊界令他們非常興奮,但旅行者2號和它的「孿生姐妹」旅行者1號的生命力依然頑強。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號發現奇怪的現象:空間密度越來越高
    探測器都已進入了星際空間,它們依然在正常工作,並不斷地刷新著我們對宇宙深空的認知。好的,現在科普完畢,下面我們來進入主題,即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號發現奇怪的現象:空間密度越來越高。2013年10月,旅行者1號早已越過「日球層頂」,進入了星際空間。它在183億公裡的距離上首次測量等離子體振蕩時,發現這裡的等離子體物質密度為0.055個電子/立方釐米,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旅行者1號在212億公裡的距離上又進行了一次測量,而測量結果居然是0.13個電子/立方釐米。
  • NASA宣布:旅行者2號已離開太陽系,將進入星際空間!
    NASA宣布:旅行者2號已離開太陽系,將進入星際空間!據外國媒體報導,旅行者2號現在已經離開了太陽系,科學家們認為旅行者2號就和之前的旅行者1號一樣這項空間探測器正在穿過太陽系,進入未知的宇宙當中,現在的旅行者2號距離太陽大概在119個天文單位遠。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但脫離太陽系還需3萬年
    2號」(Voyager 2)探測器已經通過了日球層,進入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也因此成為人類史上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所謂的日球層,就是圍繞太陽的磁場和等離子體氣泡。兩者之間的空間被稱為太陽風頂(heliopause),也就是「旅行者2號」剛剛通過的地方。NASA天體物理學家喬治亞·德諾弗(Georgia Denolfo)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對我來說,這是太空探索史上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能夠透過日球層的雲霧透鏡觀察銀河系,現在我們可以和旅行者號共同邁出這一步。」
  •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人類在探索宇宙空間的時候,向太陽系內的天體發射了幾百個探測器,除了行星和衛星,還有小行星的探測器。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星際旅行的探測器,是為了探索宇宙空間的一種探測器,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旅行者1號,這個飛行器現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進入了星際空間中,那麼,旅行者1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探測器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旅行者1號是NASA發射的一個外太陽系探測器,它的重量只有815千克,發射與70年代,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算是現在依然還在正常工作。
  • 太空飛行器發現旅行者2號到達了星際空間
    圖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2號在2018年11月飛出太陽系,進入廣闊的系外空間,而它的姊妹太空飛行器旅行者1號於六年前飛出太陽系。旅行者2號傳回來的數據幫助科學家描繪出太陽日球層的結構。(日球層,即由太陽創造並環繞其自身的巨大氣泡狀空間區域。)人類對星際空間的第二次探索所引出的問題比它回答的更多。
  • 探索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有這些優勢
    來源:科技日報新年剛過,「新視野」號探測器與小天體「天涯海角」的邂逅吸引了無數目光,也讓人們對這個迄今飛得最快的探測器充滿了期待。實際上,在探測外太空的徵途上,「新視野」號並不孤單。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經過41年、180億公裡的飛行後,「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穿越了日球層,進入了星際空間。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遇到了技術問題,信號多久才回到地球?
    也正是因為宇宙之大,太陽系之大,我們人類暫時還沒辦法踏足到太陽系外,不過有一些探測器已經進入星際空間,發回的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太陽系外側的景象。說到進入星際空間的探測器,很多朋友都知道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這兩個探測器先後從1977年發射升空,至今已經在太空中飛行40多年時間。雖然已經是「古董」級機器,這兩個探測器卻還沒徹底報廢,部分設備依舊可以正常運行。
  • 「先驅者11」號有望第三個進入星際空間
    其形狀不斷變化,使科學家很難預測太空飛行器何時越過這一邊界進入星際空間。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網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劉 霞  2018年1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2」號(Voyager 2)太空飛行器追隨其姊妹「旅行者1」號的步伐,挺進星際空間,實現了這一歷史性的壯舉。
  • 旅行者二號探測器揭秘更多星際空間細節
    2018年和之前的旅行者一號一樣成功進入星際空間,兩艘飛船之間有差異的穿越過程讓科學家能夠利用這次寶貴的機會,對比兩艘飛船收集到的數據。 速度更快的旅行者一號早在2011年就進入了星際空間。接著,在發射四十多年後,旅行者二號於2018年11月5日也完成了穿越。兩艘飛船在不同位置穿過日球層頂,旅行者一號於北半球穿過,旅行者二號則在南半球。
  • 旅行者二號探測器揭秘更多星際空間細節
    圖源:google 幸運的是,旅行者二號於2018年和之前的旅行者一號一樣成功進入星際空間 速度更快的旅行者一號早在2011年就進入了星際空間。接著,在發射四十多年後,旅行者二號於2018年11月5日也完成了穿越。兩艘飛船在不同位置穿過日球層頂,旅行者一號於北半球穿過,旅行者二號則在南半球。
  • 人類歷史上第二個:旅行者2號逼近星際空間!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檢測數據,旅行者2號探測器正在接近星際空間,它將是繼旅行者1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2007年起,旅行者2號進入了太陽系日球層的最外層,而從今年8月下旬開始,它檢測到的來自太陽系之外的宇宙射線不斷增加,半個多月就增加了大約5%,同時高能宇宙射線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