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局7日說,最新獲得的數據表明,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確實已經進入寒冷而黑暗的星際空間。
星際空間是指恆星與恆星之間、瀰漫著稀薄的被稱作等離子體的帶電粒子的區域。去年9月,美國航天局宣布,「旅行者」1號可能已經於2012年8月25日正式離開太陽系的保護層日光層,進入星際空間。
據美國航天局最新發布的消息,自進入星際空間以來,「旅行者」1號記錄下3次由太陽日冕物質拋射引起的「太陽風海嘯」,其中第一次規模較小,因此過了一段時間才被研究人員注意到;第二次於2013年3月被「旅行者」1號上的儀器清晰「感知」,結果表明該探測器所處位置的等離子體密度是日光層內的40多倍,由此推斷其進入了星際空間。
消息說,今年3月,「旅行者」1號第三次記錄到「太陽風海嘯」,根據測得的等離子體震蕩數據計算出的等離子體密度與第二次相似,證實了「旅行者」1號確實在星際空間中航行。
「旅行者」1號項目科學家愛德華·斯通解釋說:「正常情況下,星際空間像一個平靜的湖泊,但當我們的太陽爆發時,它會向外發射激波,這種激波一年左右會趕上"旅行者"1號,並引起探測器周圍的等離子體震蕩……像鍾一樣"響"起。」
日光層是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在向外擴張的過程中形成的,猶如宇宙中的一個巨大氣泡,太陽和太陽系的行星處於「氣泡」內,「氣泡」的外部便是星際空間,兩者的交界區域被一些科學家視為太陽系的邊界。
目前,科學家對飛出日光層算不算飛出太陽系還存在爭論。美國航天局在最新消息中說,「旅行者」1號還不算離開太陽系,因為它還沒有抵達太陽系由遙遠彗星組成的最外圍邊界,但它已經突破日光層,是宇宙中飛得最遠的人類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