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2號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這是我們人類的驕傲

2020-10-09 科學之美

雖然是人家美國的,但作為人類的我們,是否也能夠驕傲一下呢?旅行者1號在星際空間中有一個同伴:旅行者2號!愛荷華州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表示: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已經進入星際空間(ISM),這是由太陽向外吹出風產生氣泡狀邊界之外的空間區域。因此,旅行者2號成為繼旅行者1號於2012年飛出太陽系之後第二個脫離太陽影響的人造物體。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證實了旅行者2號在2018年11月5日進入星際空間的過程。

科學家注意到飛船上由愛荷華州領導的等離子體波儀器,檢測到的等離子體密度出現了明確躍變。等離子體密度的顯著增加是旅行者2號從太陽風炎熱、低密度等離子體特徵向星際空間冰涼、高密度等離子體旅行的證據,這也類似於旅行者1號穿越星際空間時所經歷的等離子體密度躍變,其研究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

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愛荷華州的科學家Don Gurnett揭示說:從歷史意義上講,隨著進一步進入星際空間,太陽風將會逐漸消失的舊觀念是不正確的。旅行者2號以及之前的旅行者1號表明:外面有一個明顯的邊界,包括等離子體在內的流體是如何形成邊界,這真是令人驚訝。Gurnett是UI物理和天文學系的榮譽退休教授,是旅行者2號上等離子體波儀器的首席研究員。

Gurnett也是旅行者1號上等離子體波儀器的主要研究人員,並撰寫了2013年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報告,該研究證實旅行者1號已經進入了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時,距離太陽119.7個天文單位(AU),或者說距離太陽超過110億英裡,旅行者1號在122.6 AU進入星際空間。1977年,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在幾周內相繼發射升空,在太空中有著不同的任務目標和軌道。

然而,它們進入星際空間時距離太陽的距離基本相同。這為日光層的結構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形狀很像風襪的氣泡,是太陽風在延伸到太陽系邊界時產生的。愛荷華大學研究科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比爾·庫爾特(Bill Kurth)解釋說:這意味著日光層是對稱的,至少在旅行者號太空飛行器相交的兩個點上是對稱的,這就是說,表面上的這兩個點幾乎處於相同的距離。

日鞘、日光層、太陽層頂

來自愛荷華州旅行者2號上儀器的數據還提供了關於日鞘厚度、日光層外部區域以及太陽風在星際空間中堆積點的額外線索,Gurnett將這一點比作城市街道上掃雪機的效果。愛荷華州的研究人員表示:日鞘的厚度各不相同,數據顯示旅行者1號比它的孿生兄弟旅行者2號多航行了10個AU(約15億公裡),到達了太陽風和星際風平衡的邊界,被認為是通往星際空間的交叉點。一些人認為旅行者2號將首先基於日光層模型進行穿越。

這有點像用顯微鏡看大象,兩個人拿著顯微鏡走到一頭大象面前,得到了兩種不同的測量結果。你不知道這兩個點之間發生了什麼,這些模型所做的就是試圖從這兩個點獲得信息,以及在飛行中所學到的信息,並建立一個與這些觀察結果相匹配的日光層全球模型。旅行者1號獲得的最後一次測量是當太空飛行器處於146AU,即距離太陽超過135億英裡時。等離子體波儀器正在記錄等離子體密度正在上升,來自太空船的數據饋送現在如此遙遠,以至於信息從太空船傳送到地球需要超過19個小時。

兩架旅行者號將比地球壽命更長,它們在自己的軌道上圍繞銀河系運行了50億年或更長時間。兩架旅行者號撞上任何東西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到那時他們可能看起來有點疲憊,愛荷華州的這項研究是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五篇關於旅行者2號的論文之一。這些論文確認了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的過程,並提供了關於太陽頂層特徵的詳細信息。

博科園|研究/來自:愛荷華大學

參考期刊《自然天文學》

DOI: 10.1038/s41550-019-0929-2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博科園】後

①回復「天象預報」可以看日食、月食、流星雨、行星衝日、凌日、掩星及未來100年天象等各種預報數據,有趣天文奇觀及時更新;

如下博科園全新版本

手機APP軟體發現頁截圖

用電腦的夥伴,也可以來官網:

www.bokeyuan.net

一起追逐大美宇宙科學

老版本不在更新和維護,請及時卸載,下載全新版本!新版本暫還未上架應用商店,目前暫時只能在,博科園QQ群文件下載,也可在博科園官網下載

相關焦點

  • 「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
    這臺「老爺機器」之所以讓科技人員們如此傾情,只因它已經飛行到了距離太陽約182億公裡的地方,進入到了星際空間之中。在那裡,它要幫助人類看到之前從未見過的景象。它的名字叫「旅行者2號」。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NASA)官網。
  •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人類在探索宇宙空間的時候,向太陽系內的天體發射了幾百個探測器,除了行星和衛星,還有小行星的探測器。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星際旅行的探測器,是為了探索宇宙空間的一種探測器,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旅行者1號,這個飛行器現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進入了星際空間中,那麼,旅行者1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探測器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旅行者1號是NASA發射的一個外太陽系探測器,它的重量只有815千克,發射與70年代,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算是現在依然還在正常工作。
  • 旅行者2號:我飛出太陽系了嗎?
    經過41年的飛行,旅行者2號探測器脫離了太陽風的範圍,進入一片人類陌生的太空。  美國東部時間12月10日,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年度會議上,NASA旅行者號團隊宣布了這一消息。  那麼,旅行者2號飛出太陽系了嗎?2012年,與旅行者2號同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也飛出了日光層。但是對於這兩個探測器是否飛出太陽系,一直有不同看法。這取決於對太陽系邊界的定義。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一周年,新發現揭秘星際空間邊界
    NASA科學家確定旅行者2號於2018年11月5日飛出了日球層,進入星際空間,距今一周年。 一周年前夕,《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雜誌發表了5篇論文,描述了旅行者2號歷史性穿越期間及此後觀測到的情況。論文揭示了日球層和星際空間邊界附近的磁場、等離子體狀態等信息,為人類了解星際空間邊界的情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料。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下一步是什麼?
    據國外媒體報導,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達到了探索太陽系之旅的一大關鍵裡程碑,進入了行星際空間,但無論是接下來的旅程還是科學任務,旅行者2號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張概念圖顯示了旅行者1號和2號的所在位置。NASA於12月10日宣布,旅行者2號已經和旅行者1號「團聚」,同樣進入了星際空間。兩艘探測器如今都處於太陽圈之外,即太陽產生的、位於冥王星之外的保護性「泡泡」。在本月10日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年會上,科學家與工程師們表示,雖然旅行者二號跨越邊界令他們非常興奮,但旅行者2號和它的「孿生姐妹」旅行者1號的生命力依然頑強。
  • 發射升空41年後,旅行者2號進入了星際空間
    旅行者2號的孿生姐妹旅行者1號,於1977年9月5日發射,35年後,於2012年8月進入星際空間,北京時間2013年9月13日凌晨2:00,NASA通過新聞發布會正式確認旅行者1號進入星際空間,驗證的方式是藉助2012年3月的日冕物質拋射測定。
  • 「旅行者」1號再被證實進入星際空間
    星際空間是指恆星與恆星之間、瀰漫著稀薄的被稱作等離子體的帶電粒子的區域。去年9月,美國航天局宣布,「旅行者」1號可能已經於2012年8月25日正式離開太陽系的保護層日光層,進入星際空間。  據美國航天局最新發布的消息,自進入星際空間以來,「旅行者」1號記錄下3次由太陽日冕物質拋射引起的「太陽風海嘯」,其中第一次規模較小,因此過了一段時間才被研究人員注意到;第二次於2013年3月被「旅行者」1號上的儀器清晰「感知」,結果表明該探測器所處位置的等離子體密度是日光層內的40多倍,由此推斷其進入了星際空間。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二號發現了奇怪的現象
    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二號上面的探測器發現,來自於銀河系的宇宙射線粒子開始大幅增加,而太陽風粒子斷崖式減少,這說明旅行者二號開始進入星際空間。下圖是旅行者二號上面的儀器測得的太陽系和銀河系粒子數目。
  • 人類歷史上第二個:旅行者2號逼近星際空間!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檢測數據,旅行者2號探測器正在接近星際空間,它將是繼旅行者1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2007年起,旅行者2號進入了太陽系日球層的最外層,而從今年8月下旬開始,它檢測到的來自太陽系之外的宇宙射線不斷增加,半個多月就增加了大約5%,同時高能宇宙射線也在增加。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但脫離太陽系還需3萬年
    網易科技訊12月11日消息,據The Verge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於當地時間周一宣布,「旅行者2號」(Voyager 2)探測器已經通過了日球層,進入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也因此成為人類史上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所謂的日球層,就是圍繞太陽的磁場和等離子體氣泡。
  • 旅行者1號快要飛出太陽系了?
    旅行者1號是由美國宇航局研製的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重815千克,於1977年9月5日發射,截止到現在仍然正常運作。
  • 旅行者1號飛不出太陽系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號升空,40年後,NASA官方公布旅行者1號進入星際介質,由於太空並不是真空,距離太陽約125億公裡以外的空間屬於星際介質,由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組成,廣泛分布氫分子、中性氫原子、游離氫,這些塵埃能有效阻止太陽風繼續向外太空擴散,所以科學家將太陽風能到達的範圍叫日球層,日球層以外就屬於星際空間了,目前旅行者1號傳回的信息顯示其已經檢測不到太陽風電荷,所以斷定已經飛出日球層
  • NASA宣布:旅行者2號已離開太陽系,將進入星際空間!
    NASA宣布:旅行者2號已離開太陽系,將進入星際空間!據外國媒體報導,旅行者2號現在已經離開了太陽系,科學家們認為旅行者2號就和之前的旅行者1號一樣這項空間探測器正在穿過太陽系,進入未知的宇宙當中,現在的旅行者2號距離太陽大概在119個天文單位遠。
  • 太空飛行器發現旅行者2號到達了星際空間
    圖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2號在2018年11月飛出太陽系,進入廣闊的系外空間,而它的姊妹太空飛行器旅行者1號於六年前飛出太陽系。旅行者2號傳回來的數據幫助科學家描繪出太陽日球層的結構。(日球層,即由太陽創造並環繞其自身的巨大氣泡狀空間區域。)人類對星際空間的第二次探索所引出的問題比它回答的更多。
  • 旅行者1號2號已經飛出太陽系了嗎?太陽系有多大?
    旅行者1號探測器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比同年8月20日發射的雙胞胎旅行者2號晚了16天,在對木星和土星及土衛六展開了探測後,直接向宇宙深處進發。截至2019年2月22日,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約145個天文單位(220億公裡),相當於145倍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那它是否已經離開了太陽系範圍呢?我們得先弄清楚太陽繫到底有多大,太陽系的邊界到底在哪。
  • 旅行者1號究竟飛出太陽系了麼?
    在茫茫宇宙中飛行了36年之後,美國航天局「旅行者」1號探測器終於進入太陽系最外圍的疆域,隨時可能成為從太陽系跨入星際空間的首個人造物體。事實上,有關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的說法在這幾年被反覆提起,但因為缺乏非常嚴格的科學證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保持沉默。「旅行者」1號探測器發射於1977年。
  • 飛出太陽系 失聯7個月的旅行者2號找到了
    在失去聯繫長達7個月之後,NASA宣布已經與旅行者2號探測器成功重新建立了聯繫。旅行者2號是1977年8月發射升空的,迄今已在茫茫宇宙中飛行了43年,曾先後訪問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018年飛出太陽系,進入真正的星際空間。而在它之前,旅行者1號於2012年成為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物體。值得一提的是,旅行者2號發射比旅行者1號早半個月,因此是有史以來運作時間最久的空間探測器,也是最多產的一顆探測器。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號發現奇怪的現象:空間密度越來越高
    其實這種「待遇」對旅行者2號而言是不太公平的,因為旅行者1號在「訪問」了土星之後,就離開了黃道面,徑直向太陽系外圍飛去,而旅行者2號則是繼續「訪問」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相對而言,它的貢獻應該比旅行者1號還要大一些。
  • 旅行者1號或許已經正式飛出太陽系!
    儘管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還沒有發表任何官方聲明,但是據《今日宇宙》網站報導,國外天文博客圈子裡正在瘋傳,旅行者1號探測器已經正式飛出我們的太陽系了
  • 旅行者2號已飛出太陽圈!
    來自NASA官方的消息,旅行者2號已飛出太陽圈(heliosphere),成為繼旅行者1號之後,又一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為這兩兄弟點讚!通過對比分析旅行者2號各個儀器的探測數據,NASA的科學家確定旅行者2號已於2018年11月5日穿越太陽圈的邊界——日球層頂(heliopause),正式步入星際空間。太陽圈是由太陽粒子和磁場形成的泡狀結構;日球層頂則是其邊界,是太陽風與星際介質相會的地方。旅行者1號早在2012年8月捷足先登,率先飛出太陽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