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下一步是什麼?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達到了探索太陽系之旅的一大關鍵裡程碑,進入了行星際空間,但無論是接下來的旅程還是科學任務,旅行者2號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張概念圖顯示了旅行者1號和2號的所在位置。NASA於12月10日宣布,旅行者2號已經和旅行者1號「團聚」,同樣進入了星際空間。兩艘探測器如今都處於太陽圈之外,即太陽產生的、位於冥王星之外的保護性「泡泡」。

在本月10日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年會上,科學家與工程師們表示,雖然旅行者二號跨越邊界令他們非常興奮,但旅行者2號和它的「孿生姐妹」旅行者1號的生命力依然頑強。它們今後還將繼續開展科學探索,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太陽釋放的粒子與星際風中的粒子的相撞過程。

旅行者1號和2號是人類有史以來發射的第一艘跨越該邊界的飛行器,該邊界被稱作「太陽層頂」(heliopause)。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它們的旅程將會持續許多年。「考慮到它們的年齡,兩艘探測器目前的狀態都很好。」旅行者號星際任務的項目經理蘇珊娜·多德(Suzanne Dodd)在會上表示。

就這兩艘探測器今後的運行而言,主要挑戰在於熱量與能量逐漸減少的問題。旅行者號目前的運行環境溫度僅有3.6攝氏度,每過一年,其產生的能量都會減少4瓦特。

這意味著總有一天,旅行者團隊需要關閉部分科學儀器,以便在探測器無法繼續運行之前,儘可能執行更多科學任務。「我們今後要做一些困難的決定。」多德指出。

圖為藝術家描繪的旅行者2號在漫長旅途之中的情景。

就目前而言,她估計旅行者1號和2號還可繼續運行至少5年、甚至十年,期間傳回地球的科學數據將逐年遞減。多德稱她自己期待的目標是,從1977年發射算起,能夠執行滿50年科學任務。「我認為如果能這樣的話,那就太好了。」

雖然旅行者1號先跨越了太陽層頂,但旅行者2號為我們提供了好幾項全新的研究機會。它攜有一臺運行正常的等離子體科學探測器,而旅行者2號攜帶的這臺儀器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經停止運作了。此外,由於當前太陽周期所處階段的原因,太陽的輻射範圍有所擴張,因此旅行者2號可能會再次跨越太陽層頂。

就算等旅行者2號真的把太陽層頂遠遠甩在了身後,它也能幫助科學家了解與太陽層頂相抗衡的星際風,以及圍繞著太陽圈的「大泡泡」。這意味著旅行者號將觀測到大量星系宇宙射線,即以接近光速在宇宙中橫行的各類元素的極高能原子。

「星系宇宙射線就像迷你信使,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在星系中所佔位置的周邊環境。」NASA天體物理學家喬其婭·德諾爾弗(Georgia Denolfo)在會議上指出,「透過太陽圈這塊『陰雲密布』的鏡頭,我們能夠真正看一看外面的星系。如今旅行者號已經向外跨出了一步,使我們有史以來頭一次能夠對自己所在的星系環境做深入思考。」

隨著旅行者2號的旅程不斷繼續,它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周邊環境,或許還將改變我們對地外行星的認識。每個行星系都有自己的「太陽圈」,不斷與自己所處的星際空間相抗衡。這種平衡可能會影響這些行星的宜居程度。

儘管旅行者1號和2號的科學儀器都有使用時間限制,但它們仍將在太陽系中緩慢行進。再過300年左右,它們就會抵達奧爾特雲的內側,即圍繞太陽系的一圈彗星。而要穿過這一區域,則將耗時3萬年之久。

旅行者號探測器一旦徹底離開太陽系,就會緩慢地朝銀河系中央飛去,飛上數百萬年、甚至數十億年之久。人類派出的第一位密使,就將這樣義無反顧地飛入無邊無際的空曠之地。(葉子)

【來源:新浪科技】

相關焦點

  • 「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
    這臺「老爺機器」之所以讓科技人員們如此傾情,只因它已經飛行到了距離太陽約182億公裡的地方,進入到了星際空間之中。在那裡,它要幫助人類看到之前從未見過的景象。它的名字叫「旅行者2號」。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NASA)官網。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一周年,新發現揭秘星際空間邊界
    NASA科學家確定旅行者2號於2018年11月5日飛出了日球層,進入星際空間,距今一周年。 一周年前夕,《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雜誌發表了5篇論文,描述了旅行者2號歷史性穿越期間及此後觀測到的情況。論文揭示了日球層和星際空間邊界附近的磁場、等離子體狀態等信息,為人類了解星際空間邊界的情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料。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但脫離太陽系還需3萬年
    網易科技訊12月11日消息,據The Verge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於當地時間周一宣布,「旅行者2號」(Voyager 2)探測器已經通過了日球層,進入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也因此成為人類史上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所謂的日球層,就是圍繞太陽的磁場和等離子體氣泡。
  • NASA宣布:旅行者2號已離開太陽系,將進入星際空間!
    NASA宣布:旅行者2號已離開太陽系,將進入星際空間!據外國媒體報導,旅行者2號現在已經離開了太陽系,科學家們認為旅行者2號就和之前的旅行者1號一樣這項空間探測器正在穿過太陽系,進入未知的宇宙當中,現在的旅行者2號距離太陽大概在119個天文單位遠。
  • 發射升空41年後,旅行者2號進入了星際空間
    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Credits: NASA/JPL-Caltech旅行者2號,1977年8月20日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上面六張圖,是旅行者2號最重要的六個歷史時刻。41年後,北京時間2018年12月11日零點,NASA在美國地球物理年會上宣布,通過比較旅行者2號上搭載的不同儀器傳回的數據,旅行者2號於11月5日通過了日球層的外部邊緣,進入了星際空間。這個邊界,稱為日球層頂(heliopause),這裡是太陽風和星際介質相遇的地方。
  • 探索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有這些優勢
    來源:科技日報新年剛過,「新視野」號探測器與小天體「天涯海角」的邂逅吸引了無數目光,也讓人們對這個迄今飛得最快的探測器充滿了期待。實際上,在探測外太空的徵途上,「新視野」號並不孤單。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經過41年、180億公裡的飛行後,「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穿越了日球層,進入了星際空間。
  • 旅行者2號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這是我們人類的驕傲
    旅行者1號在星際空間中有一個同伴:旅行者2號!愛荷華州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表示: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已經進入星際空間(ISM),這是由太陽向外吹出風產生氣泡狀邊界之外的空間區域。因此,旅行者2號成為繼旅行者1號於2012年飛出太陽系之後第二個脫離太陽影響的人造物體。
  • 「旅行者」1號再被證實進入星際空間
    美國航天局7日說,最新獲得的數據表明,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確實已經進入寒冷而黑暗的星際空間。  星際空間是指恆星與恆星之間、瀰漫著稀薄的被稱作等離子體的帶電粒子的區域。去年9月,美國航天局宣布,「旅行者」1號可能已經於2012年8月25日正式離開太陽系的保護層日光層,進入星際空間。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二號發現了奇怪的現象
    目前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大約151AU(1AU即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1億5千萬公裡)。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二號也進入了星際空間。在旅行者二號進入星際空間之後,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 人類歷史上第二個:旅行者2號逼近星際空間!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檢測數據,旅行者2號探測器正在接近星際空間,它將是繼旅行者1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2007年起,旅行者2號進入了太陽系日球層的最外層,而從今年8月下旬開始,它檢測到的來自太陽系之外的宇宙射線不斷增加,半個多月就增加了大約5%,同時高能宇宙射線也在增加。
  • 太空飛行器發現旅行者2號到達了星際空間
    圖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2號在2018年11月飛出太陽系,進入廣闊的系外空間,而它的姊妹太空飛行器旅行者1號於六年前飛出太陽系。旅行者2號傳回來的數據幫助科學家描繪出太陽日球層的結構。(日球層,即由太陽創造並環繞其自身的巨大氣泡狀空間區域。)人類對星際空間的第二次探索所引出的問題比它回答的更多。
  • 旅行者1號駛入星際空間
    根據這些數據,研究人員表示,旅行者1號大約是在2012年8月25日前後,抵達這片從來沒有被探索過的寒冷的星際空間的。旅行者1號利用自身攜帶的諸多設備向地球發回數據,科學家早就在期待特定的測量結果。確切地說,就是太陽粒子數量的減少和銀河宇宙線數量的增多。這樣的結果能夠告訴他們,旅行者1號穿透了日球層頂(heliopause),也就是太陽等離子體與星際空間等離子體的邊界。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號發現奇怪的現象:空間密度越來越高
    探測器都已進入了星際空間,它們依然在正常工作,並不斷地刷新著我們對宇宙深空的認知。好的,現在科普完畢,下面我們來進入主題,即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號發現奇怪的現象:空間密度越來越高。2013年10月,旅行者1號早已越過「日球層頂」,進入了星際空間。它在183億公裡的距離上首次測量等離子體振蕩時,發現這裡的等離子體物質密度為0.055個電子/立方釐米,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旅行者1號在212億公裡的距離上又進行了一次測量,而測量結果居然是0.13個電子/立方釐米。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遇到了技術問題,信號多久才回到地球?
    也正是因為宇宙之大,太陽系之大,我們人類暫時還沒辦法踏足到太陽系外,不過有一些探測器已經進入星際空間,發回的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太陽系外側的景象。說到進入星際空間的探測器,很多朋友都知道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這兩個探測器先後從1977年發射升空,至今已經在太空中飛行40多年時間。雖然已經是「古董」級機器,這兩個探測器卻還沒徹底報廢,部分設備依舊可以正常運行。
  • 進入星際介質的旅行者1號發現,空間密度在遞增,這不是好事
    2012年8月,1977年8月發射的旅行者1號經過35年航行來到181億公裡外,突破了日光層,成為了世界上首個進入星際介質的人造物。2018年11月,緊隨其後的旅行者2號經過41年航行後,越過了標誌太陽影響極限邊界,進入星際介質,然而人造物上科學儀器檢測到,隨著距離的增加,空間密度也在遞增。
  • 進入星際介質的旅行者1號發現,空間密度在遞增,這不是好事
    2018年11月,緊隨其後的旅行者2號經過41年航行後,越過了標誌太陽影響極限邊界,進入星際介質,然而人造物上科學儀器檢測到,隨著距離的增加,空間密度也在遞增。這種現象並不是第一次被檢測到,旅行者1號於2012年進入星際空間時,在一個單獨位置發現空間密度在遞增,2013年10月23日,183億公裡外的旅行者1號探測到等離子體密度為每立方釐米0.055個粒子,但到了
  •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人類在探索宇宙空間的時候,向太陽系內的天體發射了幾百個探測器,除了行星和衛星,還有小行星的探測器。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星際旅行的探測器,是為了探索宇宙空間的一種探測器,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旅行者1號,這個飛行器現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進入了星際空間中,那麼,旅行者1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探測器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旅行者1號是NASA發射的一個外太陽系探測器,它的重量只有815千克,發射與70年代,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算是現在依然還在正常工作。
  • NASA的星際旅行者下一步命運如何?
    四十多年後,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Voyager)1號和2號仍然在深空中正常工作。現在它們是人類歷史上運作時間最長、位於最遙遠太空中的探測器。儘管它們的路線不同,但是都朝著離開太陽系的方向飛去。
  • 進入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的故事還沒有講完
    (旅行者號飛船金唱盤中的牛頓手稿。我們能夠飛行器的軌道全仰仗牛頓的開創性發現與工作,因此當旅行者號將人類探索的領域不斷向前推進時,牛頓的智慧也在熠熠生輝。) 然而,它們的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兩艘旅行者號飛船還有另一個使命要完成。在兩艘飛船上,安裝了介紹地球的金唱盤,希望有朝一日能有地外文明發現飛船並解碼金唱盤。
  • 旅行者二號探測器揭秘更多星際空間細節
    2018年和之前的旅行者一號一樣成功進入星際空間,兩艘飛船之間有差異的穿越過程讓科學家能夠利用這次寶貴的機會,對比兩艘飛船收集到的數據。兩艘飛船穿越過程對比的初步結果發布在2019年11月第2周的《自然天文學》期刊上。 速度更快的旅行者一號早在2011年就進入了星際空間。接著,在發射四十多年後,旅行者二號於2018年11月5日也完成了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