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飛行器發現旅行者2號到達了星際空間

2021-01-12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

太陽引力範圍與寬廣的銀河系之間的邊界區域是複雜的。

圖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2號在2018年11月飛出太陽系,進入廣闊的系外空間,而它的姊妹太空飛行器旅行者1號於六年前飛出太陽系。旅行者2號傳回來的數據幫助科學家描繪出太陽日球層的結構。(日球層,即由太陽創造並環繞其自身的巨大氣泡狀空間區域。)

人類對星際空間的第二次探索所引出的問題比它回答的更多。

2018年5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的旅行者2號空間探測器脫離了日球層——太陽圍繞自身所發射出的帶電粒子形成的巨大氣泡,六年多以前,作為先驅探測器的旅行者1號做了同樣的事情——飛出了太陽系。

旅行者2號從日球層的南半球飛離,研究任務小組目前尚有時間對其作出評估, 而六年多年前,旅行者1號是在日球層的北半球飛離的。11月4日,《自然天文學》雜誌發表的一系列的五篇論文中,報導了旅行者2號探測器在穿越星際空間期間返回的首批數據。

任務團隊現在有一些時間來評估旅行者2號在南半球的離開(相對於旅行者1號在北半球的離開)。在11月4日《自然天文學》雜誌在線發表的五篇系列論文中,研究人員報告了探測器進入星際空間時的測量結果。

旅行者2號傳回的數據充滿了驚喜。例如,旅行者2號在距離太陽約119個天文單位(AU)時,穿越了太陽風頂層(太陽風層和星際空間之間的邊界)。1AU即1個天文單位,是日地平均距離,大約為9300萬英裡,或1.5億公裡。六年多前,旅行者1號幾乎在相同的距離,穿越了太陽風頂層,即121.6個天文單位。

這種連貫性「非常奇怪,考慮到旅行者2號的穿越發生在太陽活動極小期,此時太陽的活躍度是最低的,而旅行者1號的穿越發生在太陽活動極大期,」一篇旅行者2號論文的第一作者Stamatios Krimigis(斯塔馬提歐斯·克裡米吉斯)在與記者的電話會議上做出如此表示,並提及了太陽的11年活動周期。

克裡米吉斯補充說:「如果我們對數據照單全收,我們預計確實會有所差異。」他就職於馬裡蘭州勞雷爾市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和希臘雅典學院的空間研究與技術辦公室。

位於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的旅行者項目科學家埃德·斯通也強調了太陽氣泡的活力。他在同一次電話會議中提及,「日光層自身也在呼吸吐納」。

斯通說,除了克裡米吉斯提及的日球層的大規模膨脹和收縮外,還有短期的日冕擾動,這是由日冕拋射物引起的,這種強烈的太陽活動會把大量的高能粒子拋向太空。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互動,我們正在研究,」斯通說,他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並共同撰寫了另一項研究。

旅行者2號對星際磁場的測量結果也很有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馬裡蘭州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倫納德伯拉加表示,在2012年旅行者1號穿越日球層之前,該團隊預計將看到日球層外部磁場和內部磁場的方向之間的顯著差異。

但是和今天所知的旅行者2號發現的一樣,旅行者1號也發現了星際場和日球場的高度一致。從而判斷出這個現象是真實的,而非不可靠的巧合。

《自然天文學》雜誌新發布的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和另一篇合著的共同作者在電視會議上說:「我們要對磁場何不發生變化有一定的了解。」

伯拉加還補充道:「這種一致肯定是通過某一過程產生的,只不過這一過程我們還不了解。」

然後是兩個太空飛行器都觀察到的「洩漏」。 旅行者1號在接近日球層時,在兩次不同的情況下都檢測到了星際粒子,研究任務小組將這一發現歸因於兩個侵入的「星際磁流管」。 但是旅行者2的經歷卻恰好相反:探測器離開日球層一會兒後才發現了一些太陽粒子。

旅行者1號和2號或許會把太陽能氣泡流到不同空間,這將為日球幾何學領域帶來突破。克裡米吉斯說:」但是我們還不能確定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

兩個探測器還報告了其他差異。 例如,旅行者1號觀察到,太陽風的速度(太陽風即太陽不斷噴射出的帶電粒子流,它使日球層不斷「膨脹」)在接近日球頂層時幾乎下降到零。 但是旅行者2號幾乎在整個穿越過程中都測量到了相對較高的太陽風速度。 而且旅行者2號的觀察數據表明,比起旅行者1號的數據,實際日球頂層更加平滑且厚度更薄(儘管兩個太空飛行器顯然都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穿越了日球層的邊界)。

一次接近終點的長途旅行

旅行者1號和2號在1977年相隔幾周發射,肩負著史無前例的「大遊行」任務——遍遊太陽系的各大行星。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都飛過木星和土星,但是,旅行者2號在這之後還疾馳過天王星和海王星。

在1989年8月,旅行者2號與海王星擦肩而過後,這兩個太空飛行器進入了一個新的任務階段——「旅行者」號星際任務。他們會繼續航行進遙遠的未知世界,照亮他們飛過的地方。

在那時我們對那個遙遠的太陽光無法到達的黑暗世界幾乎一無所知。

「我們不知道星系泡有多大,」Stone說,「我們也確實不知道太空飛行器是否堅持到達氣泡邊緣並離開星系泡進入星際空間。」

(簡單說明:進入星際空間和離開太陽系並不是一樣的,因為太陽的引力影響遠遠超出了日球層。事實上,距太陽成千上萬天文單位遠的奧爾特星雲裡上萬億的彗星軌道仍被認為是太陽系的一部分。)

但是旅行者號已經接近太陽系的盡頭。每個太空飛行器都擁有三個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RTGs),RTGs將鈽238放射性衰變產生的熱轉化成電力給太空飛行器供能。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多的鈽238發生衰變,RTGs輸出的能量降低。

為了充分利用剩餘的核燃料,任務團隊已經採取相關措施,關閉了某些加熱器和科學儀器,以降低電力需求。(旅行者2號中原來的10個儀器中只保留了5個繼續工作,但旅行者1號只保留了4個。它的等離子光譜儀在1980年出現了故障)。斯通說「但沒有更多的方法來降低太空飛行器的能耗 ,每一架旅行者可能只需要收集和傳回5年左右的數據。」

那些五年可能十分有成效,有可能揭示「真正的」星際介質的關鍵特徵。星際介質是在日光層附近混亂且複雜的地帶以外的廣大區域,在這裡,我們的太陽氣泡產生了巨大影響。

例如斯通說「隨著我們走得越遠,我們會在外面看到磁場變得緩慢,但確實會發生某種扭曲,然後轉為延伸到一種遙遠的不受幹擾的狀態嗎? 我們可以在沒有日球層幹擾引起磁場改變的情況下,得到日球層的範圍並測量銀河系嗎?」

其他重要問題只有在啟動新任務後才能得到回答。 例如,我們仍然不知道日球層的形狀,無論它大致是個球形還是像彗星一樣有個長尾巴。 旅行者1號和2號都從太陽系的「頭部」匆匆離開,其前緣會在我們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的長軌道上穿越星際介質。

"愛荷華大學的唐·古內特(Don Gurnett)說:「如果日球層的尾巴真實存在,我們當然希望有一架太空飛行器能走到其盡頭。但是,尾巴可能真的很長,可能有數百天文單位。」

旅行者1號和2號目前分別距離地球148和122.4個天文單位,彼此之間相距160個天文單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新視野號冥王星探測器是第二個遙距操作太空飛行器,距離地球僅46個天文單位。

克裡米吉斯說「我們不應該依賴新視野號的星際數據,因為它在距離我們90個天文單位之外時,可能會斷電。」(但是新視野號將繼續收集有關柯伊伯帶和外海王星天體環的有趣數據,並一直持續到未來。新視野號項目組成員表示「飛船已經在該地區進行了兩次飛越,一次是冥王星,一次是小天體2014MU69,並且如果美國宇航局批准另一項拓展任務,它仍有足夠的燃料進行下一次飛越。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Mike Wall- livescience-瑜 :早早皿 :七七 :Li熊貓 :花斤 :埃爾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一周年,新發現揭秘星際空間邊界
    航天專家楊宇光表示,旅行者2號彌補了旅行者1號由於儀器故障錯失的數據,對於人類獲取星際空間的一手資料有重要意義。 另一個發現與磁場相關。旅行者2號磁場探測儀證實了旅行者一號曾令人吃驚的結果:太陽風層頂外的磁場,與日球層內部的磁場平行。 這些現象背後的科學原因,科學家目前尚無法回答。 「我們不能忘記,旅行者1號和2號最初的主任務都不是探測星際空間,而僅僅是探測土星和火星。」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二號發現了奇怪的現象
    目前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大約151AU(1AU即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1億5千萬公裡)。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二號也進入了星際空間。在旅行者二號進入星際空間之後,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 旅行者號太空飛行器探測到宇宙射線的爆發
    美國宇航局在40多年前發射了 "旅行者1號 "和 "旅行者2號",現在,這兩個年代久遠的太空飛行器仍不斷有新發現。愛荷華大學一項新研究報告顯示,旅行者號太空飛行器首次探測到宇宙射線電子被衝擊波加速,而這種衝擊波源自太陽。研究人員表示,這一探測是由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上的儀器進行的。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但脫離太陽系還需3萬年
    網易科技訊12月11日消息,據The Verge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於當地時間周一宣布,「旅行者2號」(Voyager 2)探測器已經通過了日球層,進入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也因此成為人類史上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所謂的日球層,就是圍繞太陽的磁場和等離子體氣泡。
  • NASA旅行者號太空飛行器探測到宇宙射線的爆發
    NASA旅行者號太空飛行器探測到宇宙射線的爆發2020-12-08 19: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美國宇航局在40多年前發射了 "旅行者1號 "和 "旅行者2號",現在,這兩個年代久遠的太空飛行器仍不斷有新發現。
  • 旅行者2號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這是我們人類的驕傲
    旅行者1號在星際空間中有一個同伴:旅行者2號!愛荷華州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表示: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已經進入星際空間(ISM),這是由太陽向外吹出風產生氣泡狀邊界之外的空間區域。因此,旅行者2號成為繼旅行者1號於2012年飛出太陽系之後第二個脫離太陽影響的人造物體。
  • 旅行者號:181億公裡行進後,終於走出太陽系,卻發現空間更密
    1號突破太陽系的外圍整整耗時28年,可想而知,這個距離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人類在整個宇宙之間太過渺小了,其實還有一顆與旅行者1號同期發射的旅行者2號太空飛行器,它的任務並不像1號那樣著急的突破太陽系的外圍,而是一點一點的邊探測邊前往太陽系外圍,如今41年過去了,旅行者2號也已經擺脫了太陽系的束縛,到達星際空間
  • 旅行者號:走了181億公裡,終於擺脫太陽系束縛,卻發現空間更密
    旅行者1號突破太陽系的外圍整整耗時28年,可想而知,這個距離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人類在整個宇宙之間太過渺小了,其實還有一顆與旅行者1號同期發射的旅行者2號太空飛行器,它的任務並不像1號那樣著急的突破太陽系的外圍,而是一點一點的邊探測邊前往太陽系外圍,如今41年過去了,旅行者2號也已經擺脫了太陽系的束縛,到達星際空間。
  • 「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
    據新華社電一年前,美國「旅行者2號」探測器飛出日球層,成為繼「旅行者1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本周出版的《自然·天文學》雜誌刊發一組論文,詳解「旅行者2號」傳回的首批「星際穿越」數據,讓人們得以窺見太陽系與星際空間「接壤」之處的神秘圖景。
  • 「先驅者11」號有望第三個進入星際空間
    其形狀不斷變化,使科學家很難預測太空飛行器何時越過這一邊界進入星際空間。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網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劉 霞  2018年1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2」號(Voyager 2)太空飛行器追隨其姊妹「旅行者1」號的步伐,挺進星際空間,實現了這一歷史性的壯舉。
  • 旅行者2號:我飛出太陽系了嗎?
    研究人員仍可以與其通信,但以光速傳播的通信信號,從旅行者2號到達地球大約需要16.5小時。而相比之下,從太陽出發的光只需要大約8分鐘就能到達地球。  對比太空飛行器上儀器的數據,NASA科學家確定旅行者2號於11月5日飛越了日光層的外緣。最重要的證據,來自其等離子體科學儀器(PLS),旅行者1號上同樣的儀器在1980年就停止了工作。
  • 下一個進入星際空間的太空飛行器將會是哪個?最快可能就在下個十年!
    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18年1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2號(Voyager 2)宇宙飛船跟隨其姊妹「旅行者1號」(Voyager 1)的腳步進入了星際空間。包括「旅行者」號在內,目前發射過的太空飛行器只有5艘能夠飛越如此遙遠的距離。剩下的三艘太空飛行器分別是先驅者10號和11號,以及新視野號。那下一個飛越出星際空間的太空飛行器會是哪一個?
  • NASA旅行者1號和2號飛船的主要成就
    1977年至1990年期間,特派團取得了以下成績:第一艘飛越太陽系外四顆行星的宇宙飛船(旅行者2號)第一次發現四顆外行星(都是宇宙飛船)的多顆衛星的任務:木星3顆新衛星土星4顆新衛星天王星11顆新衛星海王星6個新衛星第一艘宇宙飛船飛越四顆不同的目標行星(旅行者2號)第一艘訪問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太空飛行器(旅行者2號)第一個拍攝木星
  • 科學家:最新研究也許航海家2號太空探測器正在接近星際空間
    科學家最新研究也許航海家2號太空探測器正在接近星際空間,2018年10月7日圖形顯示日光層與航海家探測器的位置(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NASA宣布,從圖片顯示航海家2空間探測器可能接近星際空間。
  • 探索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有這些優勢
    來源:科技日報新年剛過,「新視野」號探測器與小天體「天涯海角」的邂逅吸引了無數目光,也讓人們對這個迄今飛得最快的探測器充滿了期待。實際上,在探測外太空的徵途上,「新視野」號並不孤單。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經過41年、180億公裡的飛行後,「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穿越了日球層,進入了星際空間。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號發現奇怪的現象:空間密度越來越高
    近日,旅行者號項目的研究團隊表示,185億公裡外,旅行者號發現空間密度越來越高,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需要先來簡單科普一下。太陽的內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核聚變,除了不斷地釋放出光和熱之外,太陽還會向外發射出大量的高能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太陽風。
  • 旅行者二號探測器揭秘更多星際空間細節
    那時,人類還無從得知一艘宇宙飛船能否穿越太陽系邊界到達星際空間,甚至不知道它能否在漫長的深空旅行中倖存。兩艘飛船穿越過程對比的初步結果發布在2019年11月第2周的《自然天文學》期刊上。 速度更快的旅行者一號早在2011年就進入了星際空間。接著,在發射四十多年後,旅行者二號於2018年11月5日也完成了穿越。
  • 旅行者二號探測器揭秘更多星際空間細節
    那時,人類還無從得知一艘宇宙飛船能否穿越太陽系邊界到達星際空間,甚至不知道它能否在漫長的深空旅行中倖存。兩艘飛船穿越過程對比的初步結果發布在2019年11月第2周的《自然天文學》期刊上。 速度更快的旅行者一號早在2011年就進入了星際空間。接著,在發射四十多年後,旅行者二號於2018年11月5日也完成了穿越。兩艘飛船在不同位置穿過日球層頂,旅行者一號於北半球穿過,旅行者二號則在南半球。
  • 美國「旅行者二號」宇宙飛船也要飛入星際空間了!
    當美國宇航局在 1977 年發射「旅行者 2 號」星際探測器的時候,鈴鐺和迪斯科舞廳還相當風靡。時光一晃過去了 40 多年,該探測器現已接近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 進入星際空間。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旅行者 1 號才是唯一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至於旅行者 2 號何時在日球層邊界追上它的雙胞胎兄弟,NASA 的科學家們也不是很確定。旅行者項目科學家 Ed Stone 表示:「未來數月,我們將獲悉很多事情,但仍然無法確定何時抵達日球層頂(heliopause)。可以確信的是,它還差那麼一點點」。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下一步是什麼?
    據國外媒體報導,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達到了探索太陽系之旅的一大關鍵裡程碑,進入了行星際空間,但無論是接下來的旅程還是科學任務,旅行者2號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張概念圖顯示了旅行者1號和2號的所在位置。NASA於12月10日宣布,旅行者2號已經和旅行者1號「團聚」,同樣進入了星際空間。兩艘探測器如今都處於太陽圈之外,即太陽產生的、位於冥王星之外的保護性「泡泡」。在本月10日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年會上,科學家與工程師們表示,雖然旅行者二號跨越邊界令他們非常興奮,但旅行者2號和它的「孿生姐妹」旅行者1號的生命力依然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