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

2021-01-12 瀟湘晨報

在NASA的實驗室,你也許會看到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場景:一些擁有美國頂尖高校學位、掌握著最前沿航天技術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正在絞盡腦汁與太空中一臺上世紀70年代出廠的「老爺機器」保持聯繫。

這臺「老爺機器」之所以讓科技人員們如此傾情,只因它已經飛行到了距離太陽約182億公裡的地方,進入到了星際空間之中。在那裡,它要幫助人類看到之前從未見過的景象。

它的名字叫「旅行者2號」。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NASA)官網。

據新華社電

一年前,美國「旅行者2號」探測器飛出日球層,成為繼「旅行者1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

「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本周出版的《自然·天文學》雜誌刊發一組論文,詳解「旅行者2號」傳回的首批「星際穿越」數據,讓人們得以窺見太陽系與星際空間「接壤」之處的神秘圖景。

觀測到對稱的日球層

在論文中,研究人員確認,「旅行者2號」於2018年11月5日飛出日球層進入星際空間,距太陽約180億公裡。信號以光速從該位置傳回地球需要超過16小時。

日球層猶如太陽風吹出的巨大「氣泡」,太陽系行星都處在「氣泡」內。「旅行者1號」2012年飛出日球層時距太陽約183億公裡,這之前科學家並不知道這個「氣泡」究竟有多大。對比兩個探測器的「穿越」位置可為研究日球層結構提供線索。參與研究的美國艾奧瓦大學學者比爾·庫爾思說,通過對比兩個探測器的穿越點可基本看出日球層形狀是對稱的。

對比數據還揭示了日球層頂的某些特徵,比如在不同位置日球層頂厚度不同。日球層頂是日球層最外緣邊界,太陽風與星際風在這裡達到平衡。科學家認為日球層頂會隨太陽活動移動,就像肺部隨著呼吸擴張和收縮。

探明太陽系和星際空間的邊界

太陽系與星際空間的邊界地帶充斥著哪些物質?「旅行者2號」也獲得一些線索。進入星際空間時,它搭載的高能粒子探測儀檢測到日球層粒子數量驟降,同時宇宙射線量劇增並保持在高水平。此前「旅行者1號」發現日球層可以將地球及其他行星受到的宇宙射線輻射減少七成以上。它們獲得數據均顯示,它們完成穿越時周圍等離子體密度劇增。等離子體是由正負離子、電子及中性粒子組成的特殊物質形態。科學家此前已知,日球層內的等離子體熾熱而稀疏,星際空間內的等離子體冰冷而密實。

艾奧瓦大學榮譽教授唐納德·格尼特說,最新數據表明,認為太陽風在深入宇宙空間時逐漸減弱的老觀點不正確。等離子體密度劇烈變化意味著,太陽系和星際空間之間有一個明確邊界。

「旅行者2號」數據證實,星際空間邊界的等離子體溫度確實低於日球層內等離子體,但比此前預期略高。數據還顯示,「旅行者2號」飛離日球層前等離子體密度也曾略微升高,表明等離子體在日球層內緣和外緣經過了兩次壓縮,但尚無法解釋原因。

「旅行者」項目科學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愛德華·斯通說:「如果沒有『旅行者2號』傳回的新數據,我們就無法知道『旅行者1號』看到的景象是整個日球層的特徵,還是只與它穿越的地點和時間有關。」

此外,「旅行者2號」磁場傳感器的觀測數據印證了「旅行者1號」的一個驚人發現:日球層頂外緣區域磁場方向與日球層頂內部磁場方向是平行的。科學家最初通過「旅行者1號」發現這個現象時,不確定這是外部星際空間的普遍特徵還是巧合,最新數據表明太陽系內外磁場方向很可能是一致的。

連結

什麼是星際空間

我們仍未敢言了解什麼是星際空間?直到19世紀末,很多人還認為這片廣袤無垠的世界是一無所有的。通過觀測星光,科學家發現星光穿越星際空間後會大大減弱。這表明,星際空間並不是絕對真空,那裡同樣有物質存在。

可以看到,最新的一系列論文不僅確認了「旅行者2號」的穿越數據,最重要的是闡述了日球層頂的具體性質——這已經是太陽系的最外層結構,也是日光層和星際空間之間的邊界。但迄今為止,星際空間的具體性質仍有待解答;離太陽更遠、尚未探索過的空間的結構也存在爭議。天文學家R·杜特伊特·斯圖爾斯認為,隨著旅行者探測器進一步深入星際空間,它們會探索新的區域並傳回新的獨特數據,而「只有它們的直接觀測,才能讓這些爭論塵埃落定。」據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NASA宣布:旅行者2號已離開太陽系,將進入星際空間!
    NASA宣布:旅行者2號已離開太陽系,將進入星際空間!據外國媒體報導,旅行者2號現在已經離開了太陽系,科學家們認為旅行者2號就和之前的旅行者1號一樣這項空間探測器正在穿過太陽系,進入未知的宇宙當中,現在的旅行者2號距離太陽大概在119個天文單位遠。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一周年,新發現揭秘星際空間邊界
    NASA科學家確定旅行者2號於2018年11月5日飛出了日球層,進入星際空間,距今一周年。 一周年前夕,《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雜誌發表了5篇論文,描述了旅行者2號歷史性穿越期間及此後觀測到的情況。論文揭示了日球層和星際空間邊界附近的磁場、等離子體狀態等信息,為人類了解星際空間邊界的情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料。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下一步是什麼?
    據國外媒體報導,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達到了探索太陽系之旅的一大關鍵裡程碑,進入了行星際空間,但無論是接下來的旅程還是科學任務,旅行者2號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張概念圖顯示了旅行者1號和2號的所在位置。NASA於12月10日宣布,旅行者2號已經和旅行者1號「團聚」,同樣進入了星際空間。兩艘探測器如今都處於太陽圈之外,即太陽產生的、位於冥王星之外的保護性「泡泡」。在本月10日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年會上,科學家與工程師們表示,雖然旅行者二號跨越邊界令他們非常興奮,但旅行者2號和它的「孿生姐妹」旅行者1號的生命力依然頑強。
  • 旅行者2號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這是我們人類的驕傲
    旅行者1號在星際空間中有一個同伴:旅行者2號!愛荷華州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表示: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已經進入星際空間(ISM),這是由太陽向外吹出風產生氣泡狀邊界之外的空間區域。因此,旅行者2號成為繼旅行者1號於2012年飛出太陽系之後第二個脫離太陽影響的人造物體。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但脫離太陽系還需3萬年
    網易科技訊12月11日消息,據The Verge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於當地時間周一宣布,「旅行者2號」(Voyager 2)探測器已經通過了日球層,進入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也因此成為人類史上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所謂的日球層,就是圍繞太陽的磁場和等離子體氣泡。
  •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人類在探索宇宙空間的時候,向太陽系內的天體發射了幾百個探測器,除了行星和衛星,還有小行星的探測器。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星際旅行的探測器,是為了探索宇宙空間的一種探測器,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旅行者1號,這個飛行器現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進入了星際空間中,那麼,旅行者1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探測器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旅行者1號是NASA發射的一個外太陽系探測器,它的重量只有815千克,發射與70年代,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算是現在依然還在正常工作。
  • 「旅行者」1號再被證實進入星際空間
    美國航天局7日說,最新獲得的數據表明,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確實已經進入寒冷而黑暗的星際空間。  星際空間是指恆星與恆星之間、瀰漫著稀薄的被稱作等離子體的帶電粒子的區域。去年9月,美國航天局宣布,「旅行者」1號可能已經於2012年8月25日正式離開太陽系的保護層日光層,進入星際空間。
  • 太空飛行器發現旅行者2號到達了星際空間
    圖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2號在2018年11月飛出太陽系,進入廣闊的系外空間,而它的姊妹太空飛行器旅行者1號於六年前飛出太陽系。旅行者2號傳回來的數據幫助科學家描繪出太陽日球層的結構。(日球層,即由太陽創造並環繞其自身的巨大氣泡狀空間區域。)人類對星際空間的第二次探索所引出的問題比它回答的更多。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二號發現了奇怪的現象
    目前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大約151AU(1AU即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1億5千萬公裡)。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二號也進入了星際空間。在旅行者二號進入星際空間之後,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 發射升空41年後,旅行者2號進入了星際空間
    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Credits: NASA/JPL-Caltech旅行者2號,1977年8月20日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上面六張圖,是旅行者2號最重要的六個歷史時刻。41年後,北京時間2018年12月11日零點,NASA在美國地球物理年會上宣布,通過比較旅行者2號上搭載的不同儀器傳回的數據,旅行者2號於11月5日通過了日球層的外部邊緣,進入了星際空間。這個邊界,稱為日球層頂(heliopause),這裡是太陽風和星際介質相遇的地方。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遇到了技術問題,信號多久才回到地球?
    也正是因為宇宙之大,太陽系之大,我們人類暫時還沒辦法踏足到太陽系外,不過有一些探測器已經進入星際空間,發回的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太陽系外側的景象。說到進入星際空間的探測器,很多朋友都知道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這兩個探測器先後從1977年發射升空,至今已經在太空中飛行40多年時間。雖然已經是「古董」級機器,這兩個探測器卻還沒徹底報廢,部分設備依舊可以正常運行。
  • 美國「旅行者2號」星際穿越看到了什麼?觀測數據印證此前一個驚人...
    一年前,美國「旅行者2號」探測器飛出日球層,成為繼「旅行者1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美國航天局2018年12月10日宣布,航行了41年的「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飛出日光層,開始探索星際空間,它當時距離地球約180億公裡。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號發現奇怪的現象:空間密度越來越高
    其實這種「待遇」對旅行者2號而言是不太公平的,因為旅行者1號在「訪問」了土星之後,就離開了黃道面,徑直向太陽系外圍飛去,而旅行者2號則是繼續「訪問」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相對而言,它的貢獻應該比旅行者1號還要大一些。
  • 旅行者二號傳回了什麼?科學家看到希望,太陽系的真面目暴露
    要知道,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探測器先後進入星際空間,這算是人類真正邁向星際的一個開端,是宇宙探索的一個新起點。隨著這些探測器飛得越來越遠,我們也終於可以了解到太陽系以外的世界。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旅行者2號探測器經過40多年的飛行,早在2018年的11月5號在距離地球180億公裡處進入了星際空間,並向地球發回了大量的數據。
  • 旅行者2號為人類傳回了太陽系邊緣的數據,科學家看到後高興不已
    雖然旅行者1和旅行者2號發射的時間差不多,但是它們離開慶陽風層的時間卻是有很大的差距。旅行者1號早在2012年8月25日就離開了太陽風雲,進入了星際空間。而旅行者2號則是直到2018年12月10日才離開太陽風層進入星際空間。為什麼同時出發的兩個探測器,離開太陽風層的時間先後差了6年左右?
  • 探索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有這些優勢
    來源:科技日報新年剛過,「新視野」號探測器與小天體「天涯海角」的邂逅吸引了無數目光,也讓人們對這個迄今飛得最快的探測器充滿了期待。實際上,在探測外太空的徵途上,「新視野」號並不孤單。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經過41年、180億公裡的飛行後,「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穿越了日球層,進入了星際空間。
  • 人類歷史上第二個:旅行者2號逼近星際空間!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檢測數據,旅行者2號探測器正在接近星際空間,它將是繼旅行者1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2007年起,旅行者2號進入了太陽系日球層的最外層,而從今年8月下旬開始,它檢測到的來自太陽系之外的宇宙射線不斷增加,半個多月就增加了大約5%,同時高能宇宙射線也在增加。
  • 旅行者1號駛入星際空間
    根據這些數據,研究人員表示,旅行者1號大約是在2012年8月25日前後,抵達這片從來沒有被探索過的寒冷的星際空間的。旅行者1號利用自身攜帶的諸多設備向地球發回數據,科學家早就在期待特定的測量結果。確切地說,就是太陽粒子數量的減少和銀河宇宙線數量的增多。這樣的結果能夠告訴他們,旅行者1號穿透了日球層頂(heliopause),也就是太陽等離子體與星際空間等離子體的邊界。
  • 進入星際介質的旅行者1號發現,空間密度在遞增,這不是好事
    這或許是無數科幻迷做夢都想體驗的一種生活,但實際上,太陽系附近星際空間並沒有我們幻想中的那麼美好,既沒有外星文明的星際飛船 2012年8月,1977年8月發射的旅行者1號經過35年航行來到181億公裡外,突破了日光層,成為了世界上首個進入星際介質的人造物。2018年11月,緊隨其後的旅行者2號經過41年航行後,越過了標誌太陽影響極限邊界,進入星際介質,然而人造物上科學儀器檢測到,隨著距離的增加,空間密度也在遞增。
  • 進入星際介質的旅行者1號發現,空間密度在遞增,這不是好事
    2018年11月,緊隨其後的旅行者2號經過41年航行後,越過了標誌太陽影響極限邊界,進入星際介質,然而人造物上科學儀器檢測到,隨著距離的增加,空間密度也在遞增。這種現象並不是第一次被檢測到,旅行者1號於2012年進入星際空間時,在一個單獨位置發現空間密度在遞增,2013年10月23日,183億公裡外的旅行者1號探測到等離子體密度為每立方釐米0.055個粒子,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