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二號發現了奇怪的現象

2020-11-18 佰思科學

作者:佰思科學 | 沈東旭 邱亞明


迄今為止,人類有兩艘太空飛行器探測了星際空間。2012年8月25日,NASA宣布,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一號進入了星際空間。目前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大約151AU(1AU即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1億5千萬公裡)。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二號也進入了星際空間。在旅行者二號進入星際空間之後,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旅行者一號和二號的大致位置


在講這個奇怪現象之前,我們先科普一下什麼是星際空間。太陽在銀河系裡,沿著銀河平面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在旋轉過程中,太陽還有上下起伏的運動。從太空中望去,看起來是一種螺旋形的運行軌跡。

太陽在銀河系中的運行軌跡

太陽在發出光芒,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在不停釋放出等離子粒子,形成了所謂的太陽風。太陽風粒子由電子,質子(氫核),α粒子(氦核)等組成。

太陽發射出來的太陽風粒子

可以想像,在太陽距離太陽近的地方,太陽風粒子密度大,隨著距離的增加密度會下降。到了一定距離之後,太空中的粒子,從銀河系來的宇宙射線會上升,而從太陽來的粒子會大幅下降。於是人們將太陽風佔主導的區域定義為太陽圈,heliosphere。太陽圈阻擋了一部分宇宙射線對太陽系內部區域的衝擊,對像地球這樣的大行星有保護性作用。

假想的太陽圈形狀

有人認為,太陽圈就像彗星一樣,拖著長長的尾巴。不過,太陽圈的真實形狀很可能不是那麼完美,或許還與星際物質的分布有關係。最近NASA的一個模型認為,太陽圈長得像法式牛角包(croissant)。

NASA新的太陽圈形狀模型

太陽圈的邊緣被稱作太陽層頂(heliopause)。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二號上面的探測器發現,來自於銀河系的宇宙射線粒子開始大幅增加,而太陽風粒子斷崖式減少,這說明旅行者二號開始進入星際空間。下圖是旅行者二號上面的儀器測得的太陽系和銀河系粒子數目。

旅行者二號探測到的粒子數量:上,來自於銀河系的宇宙射線;下,太陽風粒子數

這裡需要注意,進入星際空間和離開太陽系可不是一回事。太陽系的範圍由太陽的引力所決定--太陽系內的物質都在太陽引力的作用下,跟隨著太陽在銀河系中運動。目前兩個旅行者號距離地球大約100多AU。太陽系邊緣區域被稱作奧爾特雲,Oort Cloud,距離太陽最遠估計有10萬AU,大約相當於2光年。按照現在的速度,旅行者一號要穿越奧爾特雲,脫離太陽的引力範圍,還要3萬年。

太陽系的範圍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都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之前科學家預測,星際空間中等離子體的密度應該很低,如果僅考慮電子,平均每立方釐米應該只有0.002個電子。然而,旅行者一號2013年測得的密度是0.055,旅行者二號2019年測量結果是0.039。

旅行者一號和二號的飛行方向

2020年10月份的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旅行者二號發現,在它飛出太陽圈之後,星際空間的密度不僅遠比預計為高,而且隨著距離的增加,密度還在變高。這種現象與旅行者一號的發現相吻合。具體原因尚未有明確的答案。

太陽圈、太陽層頂和旅行者一號、二號的位置

歸根結底,我們身處於太陽圈之內,但對太陽圈的了解卻十分稀少。人類通過兩個旅行者,只是剛剛了解了太陽圈之外的星際空間的模樣。到目前為止,人類發射過的太空飛行器中,還有先鋒10號、先鋒11號,以及執行冥王星飛掠任務的新視野號將飛出太陽系。然而先鋒10號與11號因為能量耗盡,分別於2003和1995年失去了聯繫。

除了新視野號其他四個能飛出太陽系星際飛船

新視野號預計飛到100AU的時間為2038年,從而進入星際空間。然而,新視野號的電池預計在2030年代中後期耗盡,能否對星際空間進行探測尚未可知。

新視野號的軌跡

從2021年開始,受限于越來越低的電力供給,旅行者一號將逐漸關閉科學儀器。預計在2025到2030年間,所有的儀器都會被關閉。而旅行者二號,預計也在2025年之後關閉全部儀器。到那時,人類對星際空間的實地測量將告一段落了。

開發中的SLS運載火箭

近年來,NASA正在開發巨大的SLS運載火箭,能將超過100噸的貨物送入地球低軌道,預計在2021年試射。此外,Space X正在開發中的星艦(Starship),運載能力與SLS相似,也將於2021年後試射。

測試中的SpaceX的Starship

基於這些大型火箭,有人建議開發新的星際探測器,經過一次行星引力加速之後,再啟動火箭,進一步提升探測器的速度。探測器將只用不超過15年就到達距離地球150AU的地方,大致是旅行者號現在的距離。最終在其50年壽命終點時,到達1000AU的位置。假如2035年探測器能發射的話,在2050年前人類將再次獲得星際空間的測量數據。

提議中的星際探測器路線

顯然,人類已經逐漸不滿足於對太陽系內部區域的探測,正將目光投向星際空間。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必定會走向更遙遠的太空深處。

相關焦點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號發現奇怪的現象:空間密度越來越高
    探測器都已進入了星際空間,它們依然在正常工作,並不斷地刷新著我們對宇宙深空的認知。好的,現在科普完畢,下面我們來進入主題,即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號發現奇怪的現象:空間密度越來越高。2013年10月,旅行者1號早已越過「日球層頂」,進入了星際空間。它在183億公裡的距離上首次測量等離子體振蕩時,發現這裡的等離子體物質密度為0.055個電子/立方釐米,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旅行者1號在212億公裡的距離上又進行了一次測量,而測量結果居然是0.13個電子/立方釐米。
  • 太空飛行器發現旅行者2號到達了星際空間
    圖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2號在2018年11月飛出太陽系,進入廣闊的系外空間,而它的姊妹太空飛行器旅行者1號於六年前飛出太陽系。旅行者2號傳回來的數據幫助科學家描繪出太陽日球層的結構。(日球層,即由太陽創造並環繞其自身的巨大氣泡狀空間區域。)人類對星際空間的第二次探索所引出的問題比它回答的更多。
  • 旅行者二號探測器揭秘更多星際空間細節
    2018年和之前的旅行者一號一樣成功進入星際空間,兩艘飛船之間有差異的穿越過程讓科學家能夠利用這次寶貴的機會,對比兩艘飛船收集到的數據。 速度更快的旅行者一號早在2011年就進入了星際空間。接著,在發射四十多年後,旅行者二號於2018年11月5日也完成了穿越。兩艘飛船在不同位置穿過日球層頂,旅行者一號於北半球穿過,旅行者二號則在南半球。
  • 旅行者二號探測器揭秘更多星際空間細節
    圖源:google 幸運的是,旅行者二號於2018年和之前的旅行者一號一樣成功進入星際空間 速度更快的旅行者一號早在2011年就進入了星際空間。接著,在發射四十多年後,旅行者二號於2018年11月5日也完成了穿越。兩艘飛船在不同位置穿過日球層頂,旅行者一號於北半球穿過,旅行者二號則在南半球。
  • 「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
    這臺「老爺機器」之所以讓科技人員們如此傾情,只因它已經飛行到了距離太陽約182億公裡的地方,進入到了星際空間之中。在那裡,它要幫助人類看到之前從未見過的景象。它的名字叫「旅行者2號」。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NASA)官網。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一周年,新發現揭秘星際空間邊界
    NASA科學家確定旅行者2號於2018年11月5日飛出了日球層,進入星際空間,距今一周年。 一周年前夕,《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雜誌發表了5篇論文,描述了旅行者2號歷史性穿越期間及此後觀測到的情況。論文揭示了日球層和星際空間邊界附近的磁場、等離子體狀態等信息,為人類了解星際空間邊界的情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料。
  • 進入星際介質的旅行者1號發現,空間密度在遞增,這不是好事
    2012年8月,1977年8月發射的旅行者1號經過35年航行來到181億公裡外,突破了日光層,成為了世界上首個進入星際介質的人造物。2018年11月,緊隨其後的旅行者2號經過41年航行後,越過了標誌太陽影響極限邊界,進入星際介質,然而人造物上科學儀器檢測到,隨著距離的增加,空間密度也在遞增。
  • 進入星際介質的旅行者1號發現,空間密度在遞增,這不是好事
    2018年11月,緊隨其後的旅行者2號經過41年航行後,越過了標誌太陽影響極限邊界,進入星際介質,然而人造物上科學儀器檢測到,隨著距離的增加,空間密度也在遞增。這種現象並不是第一次被檢測到,旅行者1號於2012年進入星際空間時,在一個單獨位置發現空間密度在遞增,2013年10月23日,183億公裡外的旅行者1號探測到等離子體密度為每立方釐米0.055個粒子,但到了
  • 發射升空41年後,旅行者2號進入了星際空間
    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Credits: NASA/JPL-Caltech旅行者2號,1977年8月20日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上面六張圖,是旅行者2號最重要的六個歷史時刻。41年後,北京時間2018年12月11日零點,NASA在美國地球物理年會上宣布,通過比較旅行者2號上搭載的不同儀器傳回的數據,旅行者2號於11月5日通過了日球層的外部邊緣,進入了星際空間。這個邊界,稱為日球層頂(heliopause),這裡是太陽風和星際介質相遇的地方。
  • 「旅行者」1號再被證實進入星際空間
    美國航天局7日說,最新獲得的數據表明,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確實已經進入寒冷而黑暗的星際空間。  星際空間是指恆星與恆星之間、瀰漫著稀薄的被稱作等離子體的帶電粒子的區域。去年9月,美國航天局宣布,「旅行者」1號可能已經於2012年8月25日正式離開太陽系的保護層日光層,進入星際空間。
  • 星際穿越後的「旅行者二號」仍未恢復
    科技日報北京2月5日電(記者張夢然)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網站近日消息稱,不久前才給人類帶來大量穿越星際空間的寶貴數據的「旅行者2號」(Voyager 2)探測器,突然因功率不足關閉了其搭載的所有科研儀器,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程師們全力搶救後,探測器「回到正軌」仍在運行中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下一步是什麼?
    據國外媒體報導,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達到了探索太陽系之旅的一大關鍵裡程碑,進入了行星際空間,但無論是接下來的旅程還是科學任務,旅行者2號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張概念圖顯示了旅行者1號和2號的所在位置。NASA於12月10日宣布,旅行者2號已經和旅行者1號「團聚」,同樣進入了星際空間。兩艘探測器如今都處於太陽圈之外,即太陽產生的、位於冥王星之外的保護性「泡泡」。在本月10日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年會上,科學家與工程師們表示,雖然旅行者二號跨越邊界令他們非常興奮,但旅行者2號和它的「孿生姐妹」旅行者1號的生命力依然頑強。
  • 星際空間發現了一個奇怪的邊界,NASA:不該存在,無法解釋
    旅行者2號穿過太陽和星際空間之間的邊界地帶,發現了一些新的和令人費解的,旅行者1號錯過了。宇宙射線的藝術家概念。
  • 美國「旅行者二號」宇宙飛船也要飛入星際空間了!
    當美國宇航局在 1977 年發射「旅行者 2 號」星際探測器的時候,鈴鐺和迪斯科舞廳還相當風靡。時光一晃過去了 40 多年,該探測器現已接近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 進入星際空間。NASA 表示,旅行者 2 號用了十多年來穿越日鞘(Heliosheath)。這一層可被描述成「圍繞太陽的巨大氣泡」,行星仍受到太陽物質和磁場的主宰。目前,旅行者 2 號正處於距離地球 110 億英裡(約 177 億公裡)的地方。NASA 在周五的公告中稱:「探測器回傳的數據表明,來自太陽系外的宇宙輻射的轟擊,正在不斷增加」。
  • 旅行者2號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這是我們人類的驕傲
    旅行者1號在星際空間中有一個同伴:旅行者2號!愛荷華州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表示: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已經進入星際空間(ISM),這是由太陽向外吹出風產生氣泡狀邊界之外的空間區域。因此,旅行者2號成為繼旅行者1號於2012年飛出太陽系之後第二個脫離太陽影響的人造物體。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但脫離太陽系還需3萬年
    2號」(Voyager 2)探測器已經通過了日球層,進入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也因此成為人類史上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所謂的日球層,就是圍繞太陽的磁場和等離子體氣泡。「旅行者2號」並不是第一個通過太陽風頂的人類太空飛行器,它的同伴「旅行者1號」早於2012年就曾通過這裡。這兩艘探測器都是在1977年發射的,自那以後一直在太空中不斷探索未知領域。現在,我們期待著這兩個探測器在太陽風頂以外的地方發現新的東西。除了攜帶科學儀器外,「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還攜帶黃金唱片,其中包括聲音、圖像和有關地球上生命的信息。
  •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人類在探索宇宙空間的時候,向太陽系內的天體發射了幾百個探測器,除了行星和衛星,還有小行星的探測器。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星際旅行的探測器,是為了探索宇宙空間的一種探測器,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旅行者1號,這個飛行器現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進入了星際空間中,那麼,旅行者1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探測器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旅行者1號是NASA發射的一個外太陽系探測器,它的重量只有815千克,發射與70年代,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算是現在依然還在正常工作。
  • NASA宣布:旅行者2號已離開太陽系,將進入星際空間!
    NASA宣布:旅行者2號已離開太陽系,將進入星際空間!據外國媒體報導,旅行者2號現在已經離開了太陽系,科學家們認為旅行者2號就和之前的旅行者1號一樣這項空間探測器正在穿過太陽系,進入未知的宇宙當中,現在的旅行者2號距離太陽大概在119個天文單位遠。
  • 旅行者1號駛入星際空間
    圖片來源: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1號飛船發回的新數據表明,這艘飛船確實已經離開了日球層的懷抱,駛入了寒冷黑暗的星際空間。所謂的日球層(heliosphere),指的是包裹在太陽周圍的一個由熾熱的高能粒子構成的氣泡。自1977年發射以來,旅行者1號一直在急速飛離太陽。最新測量數據顯示,飛船周圍等離子體的密度,已與理論預言的星際介質密度相符。
  • 飛225億公裡後,旅行者號回望太陽系,發現一團物質正高速追來
    1號和2號,已分別在2012年和2018年穿過日球層頂,進入了浩瀚的星際空間,目前距地球已達225億和188億公裡。然而最近,美國愛荷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名譽教授唐·古內特(Don Gurnett)卻發現,一團巨大的物質正從太陽系中衝出,狂追已進入星際空間的略行者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