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移民計劃背後: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2020-12-05 一言楠盡

文 | 穆楠 ,本文首發百度百家號

最近的24小時裡,Tesla 以及 SpaceX 創始人馬斯克的「火星登陸」計劃引起了科技與商界的廣泛關注,在未來的幾天缺乏新聞的假期裡,這個話題或將被不斷的重複刷屏。

拋開繁雜的技術實現手段,以及對馬斯克大神本人、特斯拉電動以及 SpaceX 的吹捧式背景介紹,我們有必要簡單了解一下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下面會分三塊來說,第一,這到底是個什麼計劃;第二,為什麼我們應該關注;第三,它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1,火星移民計劃是什麼?

馬斯克這兩年被人民群眾廣為熟知主要是因為特斯拉電動車在街上越來越多,不過它另一個身份——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的掌門人卻鮮為人知,在SpaceX 成立15年裡,有過多次為NASA及其他客戶的太空發射火箭的成功經驗,公司開發了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1號、獵鷹9號等運載火箭,其最大亮點就是可「回收復用」,這是過往軍方都沒有實現的,大幅節省了運載成本。

此次的火星計劃正是馬斯克代表 SpaceX 公司在第68屆國際宇航大會上提出的,事實上,在去年的大會上馬斯克就開始安利他的火星計劃,不過那時候更多是個概念,沒什麼實錘,在這次會議上,馬斯克展示了計劃的藍圖,技術細節,以及各步驟時間點,看起來已經趨近靠譜。

第一,2007-2022年,完成新火箭的開發、製造、試飛等工作,這是地球飛向火星的運載工具,名字都起好了,叫「Big Fucking Rocket」,簡稱BFR……根據報導,這枚「大火箭」長度超過100米,直徑9米,依舊有材料回收功能,並搭載了 50 個客艙,每個可以裝 2-3 人,一枚大火箭可以載人 100-150 個,整個火星計劃的基礎就是基於這個產品的……目前,BFR 仍只是「概念箭」,不過馬斯克覺的,非常有信心在5年內完成它。

第二,2022年 ,SpaceX 將發射至少兩艘 BFR 載貨飛船登陸火星,雖然沒有人類登陸,但會有機器人、太陽能電池板、採礦設備以及生命維持裝備等基礎設施的先行到達,目標是先建個基地勘探,為後續人類的到達鋪好路,玩過星際爭霸等即時戰略遊戲的人都知道,開局都得先佔地採礦幹基建。

第三,2024年,這時候首批裝備已經到達火星並部署了一年有餘,搭載著首批人類的火箭正式飛向火星,預計會有四枚火箭前往,兩枚載人、兩枚載貨,人類將首次登陸火星的紅土大陸。

第四,經過燃料工廠等硬核基建設施設立,這時候人類差不多已經可以紮根火星,此時的裝備也基本可以供人類開展日常工作。從商業模式上看,這算是單點模型跑通了,下一步是順理成章的大幅擴張,比如建立更多的火箭發射和著陸點,開發更多人類生存區等。

第五,經過若干年的基建與擴張工作,最終實現地球往火星移民100萬人的最終計劃。

2、火星計劃為什麼值得關注?

對於70億人口的地球來說,即使實現100萬的移民也只是非常小一部分人,但它的意義卻異常重大,以至於每個人都應該去關注並為之興奮。

第一,伴隨冷戰的軍備競賽以及人類完成登月後,太空探索一直沒什麼程碑式的工程進展,相比送一個真人生命體去新星球,太空站以及探索器之類的器具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期望,再這麼下去,科幻片都沒什麼素材可以拍了……另一方面,雖然在外太空探索沒什麼重大突破,但在基礎物理上有了上帝粒子、引力波的實驗驗證,這也在不斷推高我們對星空探索的認知邊界

第二,因為與地球身材相似,又是類地行星,火星一直都是最重要的科幻素材,近有《火星救援》、《異星戰場》, 遠有《火星任務》、《全面回憶》等,甚至「火星人」都被藝術家勾畫出了多種形態……所以登陸火星,在很多人眼裡是驗證地球科技發展的試金石與裡程碑,是個或早或晚但必須要做的事。此次馬斯克的計劃,比過往人們普遍預期的2030-2040登陸火星提早了10年,昨天會議突然給出了這麼多信息,必然延伸出了驚喜夾在意外,進而引起大規模討論。

第三,也是我看來最重要的一點,是SpaceX 發起的火星計劃,象徵著由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最早時候,太空探索等黑科技都是掌握在發達國家軍方手裡,消息封鎖,技術隱蔽,誕生了不少諸如外星人被俘、51區基地實驗等民間傳說,而 SpaceX 誕生後,通過出色的技術與低廉的成本,贏得了NASA以其他國家的訂單, 商業公司正式進入了太空科技的主流賽道;未來,SpaceX 主導火星任務,更是一個依靠領導力、資本、技術驅動的商業公司發展的裡程碑事件。

除了SpaceX外,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創立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也是另一家知名太空商業公司,2015年藍色起源也實現了火箭發射並成功回收的舉措, 其短期目標是對可重複使用亞軌道太空飛行器進行載人測試飛行,預計在2018年實現太空私人旅行。

某種程度上,正是這一系列由企業家主導的商業公司開啟了天空探索的「下半場」,上半場時,科學家給出了理論基礎, 國家軍方意志工程開啟了太空時代,下半場來臨後,商業公司帶領人類將探索的步伐邁向了更遠的地方。

3,火星計劃有哪些影響?

隨著火星計劃藍圖的公布,其中披露除了很多技術也將給「100萬移民」之外的地球人帶來很多積極影響。

首先是對洲際間長途運輸的革命性影響,在馬斯克看來,「如果我們都建造了一艘飛往火星的飛船,為啥在地球上為什麼不能呢?」……採用BFR技術的飛船最高時速可以到2.7萬公裡每小時,這意味著跨洲際的交通時間已經壓縮到了地鐵軌道交通級別,比如從紐約飛到上海只需要39分鐘,傳統飛機飛行時間則在15小時以上;事實上,地球範圍內任意一個有起降條件的角落,BFR行程都不會超過1小時,飛船在大氣層外運行,基本不會受到天氣因素影響。

另一方面就是BFR的星球之間運輸技術,火星與地球之間圍繞太陽公轉軌跡不同,所以兩者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2013年火星與地球的距離將5576萬公裡,是6萬年來最近的一次,2018年兩者距離為5760萬公裡,未來若干年裡,兩者都會處於一個相對較近的距離。

不過5000多萬公裡距離對於載人太空飛行器仍然是個天然屏障,「勇氣」號(Spirit)火星探測器在2003年時,經過了7個月的飛行才從母星起飛後降落在火星地表,火星移民計劃中,SpaceX採用了「分段加油」技術來確保BFR火箭可以從地球往返火星,其核心是「加油機」的出現,用途中為載人飛行器供給能源,達成提升續航的動力。

這也意味著,地球即使沒出現「技術爆炸」所以帶來近光速曲率驅動飛行等黑科技,利用現有理論技術基礎,長途星際旅行也是有機會完成的。

在《三體》中,劉慈欣借雲天明之口說出了「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在當下,馬斯克與它的 SpaceX 正在仰望星空,探索未來。

相關焦點

  • 人類開啟太空移民時代的兩個宏偉計劃
    現在很多人期盼著人類像中世紀大航海時代那樣,探索和移民太空,這個時代還需要多久才能夠來臨呢?太空移民看起來還是一個很遙遠很科幻的事情,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這件事情已經早就在醞釀中,甚至已經啟動。這個依據就是美國NASA已經啟動的兩個計劃,一個是火星改造計劃,另一個時百年星艦計劃。火星似乎已經成為人類移民的第一站。這是因為在所有的太陽系行星裡,只有火星與地球環境最接近,而且有水。NASA的火星改造計劃是用1000年到10000年的時間,將火星改造成為一個人類宜居的星球。
  • 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是理想和商業的完美結合
    SpaceX的龍飛船載人發射升空並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時代的來臨,在這之前,進入太空的絕大多數都是專業航天員。而載人航天正是馬斯克火星移民計劃的一部分。馬斯克將火星移民計劃與商業完美結合,已經得到NASA的認可。在火星移民計劃的完整技術版圖裡,都採用了這一模式,而多數都已經盈利或者將要盈利。純電動汽車特斯拉已經開始盈利,並一舉成為美國市值最大的汽車公司。
  • 讓我們移民火星!馬斯克提出的火星移民計劃,現在也許不再是夢想
    2002年6月,埃隆·馬斯克投資1億美元創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出任執行長兼首席技術官。2004年,埃隆·馬斯克向特斯拉汽車公司投資630萬美元,出任該公司董事長。2012年5月31日,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龍"太空艙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返回地球,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
  • 太空時代來臨:人類第一次與火星的親密接觸
    太空時代的來臨是太陽系觀測史上一個重大的分水嶺。藉助太空飛行技術,太空人登上月球並帶回382千克月巖,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對地球這位最近的鄰居的研究。太空任務讓許多從地球上只能看到模糊影像或渺小光點的天體變得更加清晰,實現了對它們的地圖繪製、探測和科學調研,為人類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全新的數據。美國「水手4號」(Mariner 4)火星探測器證明了太空探測無可替代的優勢。
  • 火星移民計劃的逃生部分測試成功,火星移民計劃到底是不是騙局?
    據馬斯克公布了火星殖民的詳細計劃也有好幾年了,雖然有很多人一直在質疑這個計劃,但是仍然不影響計劃的逐步實施。其實偉大構想都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但是最後是否能成功,還是僅僅只是一個騙局現在還很難定義。不過近日,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完成了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逃生系統測試,讓他成功的拿下了美國航天局的大單,航天局計劃今年用載人龍飛船將美國兩名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而之前一直用的是俄羅斯聯盟號。
  • 美國外太空「殖民」時代到來? 探索火星徵途知多少
    美國外太空「殖民」時代到來?40多年來,火星一直是美國太空探測的重點目標之一。在不斷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同時,美國也在研究人類「遠徵」火星的可能性。此次美國宇航局公布重要發現,是否意味著人類「殖民」火星的時代已經到來?
  • 馬斯克細說火星移民計劃 稱不會先去「送死」
    在27日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詳細描述了自己的火星移民計劃,憧憬在火星建設能容納100萬人生活的太空城市。  不過,馬斯克坦言,自己不會那麼快登陸火星,因為前期登陸危險極大,要做「死亡」的準備,而他還想看著子女長大成人。
  • 星鏈計劃背後
    地球內部與外太空通信的廣泛網絡(2024年實現)即所有的火箭,飛船,衛星,空間站,將來太空電梯,天空高鐵,都將以星鏈網絡為基礎。連接到網絡裡,並進行一定程度的相互協作。3. 月球網絡,火星網絡(遠期規劃)隨著火星移民計劃實施及擴大化,將月球作為中轉中心,中轉站,將建造月球星鏈,火星星鏈,為月球,火星提供通信保障。
  • 推火星移民計劃的荷蘭公司破產 曾有上萬中國人報名
    那麼,未來「流浪地球」計劃是否真的有可能出現?實際上,早在2012年,就有一家名為火星一號(Mars One)的荷蘭私人公司提出將人送上火星,展開星際移民的計劃。彼時,火星一號公司提出的目標是2023年在火星建立移民點,並於2025年送出入駐火星的單程志願者。
  • 為了太空移民,馬斯克又有新計劃!2024年將誕生第一批火星居民
    當1969年,NASA的阿波羅計劃順利執行,人類太空人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土地,全世界都為之沸騰,當時就曾經有科學家預言,人類進入到21世紀之後,就會實現太空移民。 上個世紀末,科學家們在經過一番權衡後,最終將人類移民的第一站,選定在了火星。
  • 花20萬美元移民火星?馬斯克火星移民詳細計劃來襲!
    馬斯克稱,人類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選擇待在地球面臨滅亡,或是成為太空文明的一份子。火星移民計劃的目的,是使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這也是馬斯克創立SpaceX公司的初衷。各位親,準備好了咩?宇宙飛船要起航啦!
  • 火星移民計劃或無法如期實現 飛船太重動力不夠
    火星在太陽系中的位置示意圖火星移民計劃已經吸引8萬人報名  荷蘭一家機構近期推出單程前往火星移民的「火星一號」計劃,引起爭議。當然,我們需要支付已經產生的費用,而其他的錢將被捐獻給與我們最為類似的計劃。」 但航空工程專家奈爾耶指出,大型太空探索項目 「一般來說有兩個選擇」,「在航空領域通常來說,我們寧可走一個科學籌款的道路,也就是說從航空管理部門或者政府那裡得到補助」。他表示:「當然也可以走商業路線。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開啟,我們為什麼要太空移民火星
    今天看到「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的新聞,相信很多朋友不太理解這個計劃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我在這裡就說一下我的個人見解,歡迎各位看官指教。目前,美國俄羅斯和我們國家都要去探測火星,就連印度之前都發射了探測衛星去火星(雖然是失敗了)。我們去了解火星的各種情況,就是為下一步的火星移民計劃做前提準備。
  • 馬斯克的活豬腦機接口成功後的下一步計劃就是火星移民?
    埃隆·馬斯克是一個成功的商業產品經理,因為他有一個超級夢想,並且具備長期思考的特質。這麼多年來,他也一直堅持做一件事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的超級夢想。「把人類變成星際公民」,這就是埃隆·馬斯克的超級夢想,這是一個宏大的願景,所以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然後開發大型火箭和飛船,計劃將人類送往火星,最終實現火星移民。
  • 美國科技大亨馬斯克詳解火星登陸探索計劃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提出雄心勃勃的火星移民計劃。他近日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透露了更多火星探索計劃的細節。作為火星探索計劃的第一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18年發射一艘貨運飛船前往火星,之後於2024年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並於2025年抵達火星。開闢貨運航線運設備馬斯克在專訪中說,前往火星長達數月的旅行「艱難、危險、難度極大」,但肯定會有人願意前往火星,「就像英國殖民地的建立一樣,有人願意冒險,他們希望成為先遣者」。
  • 讓星際移民不再止於幻想 DSPACE太空基因計劃在滬啟動
    蔡友銘表示,該項目和舉措是民營太空探索公司對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偉大航天夢的積極踐行,同時也充分展示了中國國營及民營航天科技公司共生共榮、共同發展的良好趨勢。隨後,曼為科技創始投資人馮侖,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莊逢源教授分別做了主題演講。
  • 移民火星——不僅僅只是設想
    就未來的太空計劃來看,一是月球、二是火星、三是小行星帶,它們都是人類前往更深太空的天然跳板,可以磨練科技、儲備技術,為將來更好的探索利用太空做準備。有科學家預測,如果火星地層之下的水冰全部融化,可以覆蓋火星表面達1.5米水深,這對於設想移民火星的科學家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消息,這一發現來自於對NASA的火星勘測軌道器MRO傳回來的數據的研究。
  • 人類面臨太空生存挑戰,本世紀內或實現火星移民|鈦媒體全球科技月
    祖柏林博士是美國著名的航天工程師,曾任洛克希德· 馬丁航天公司高級工程師,於1998年成立了火星學會,長期致力於促進人類探索和移居火星。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不止是政府參與,眾多商業巨頭也將加入這一賽道,深度挖掘這一市場價值。本世紀內或實現火星移民移居火星無疑是人類離太空最近的一個夢想,代表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但一定是循序漸進式的,不可一蹴而就。
  • 技術狂人伊隆·馬斯克系列:馬斯克的太空火星殖民夢想終將實現
    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有想探索太空,做太空人的夢想。時至今日,你還在為夢想奮鬥嗎? 你是否有想過,或許在不久將來,真的可能實現移民太空的夢想。但是,世界的改變不正是這些「狂人」推動的嗎?>第一:航空領域 - SpaceX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 馬斯克:火星旅行最早明年開啟!離移民火星又近了一步?
    因此火星飛船是否真的會在明年上半年發射也只能拭目以待了。Space X是馬斯克於2002年創立的一家私人太空探索科技公司,該公司的終極目標是為人類移民火星做前期準備工作。去年9月,馬斯克曾表示計劃到2022年向火星發射載貨火箭,到2024年完成搭載太空人登陸火星的計劃,然後進行第一批火星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