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開啟太空移民時代的兩個宏偉計劃

2020-12-04 時空通訊

現在很多人期盼著人類像中世紀大航海時代那樣,探索和移民太空,這個時代還需要多久才能夠來臨呢?

太空移民看起來還是一個很遙遠很科幻的事情,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這件事情已經早就在醞釀中,甚至已經啟動。

時空通訊覺得所謂深空「大航海」時代應該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一是人類何時能夠地外殖民,二是何時能夠飛出太陽系。

如果只是在地外殖民,在太陽系以內殖民,應該在本世紀就可以開始了,殖民多少不敢說,但只要有一個人在外星球生活就應該算吧?這樣的話,本世紀就一定能夠實現了。

但要飛出太陽系,就很可能是下個世紀的事情了。但這個不能保證到太陽系外殖民,只能說飛出去看看,飛到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a星三星系統的比鄰星能不能到達都還是個未知數。

時空通訊說的上面一些時間和目標絕非空口白牙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的依據的。這個依據就是美國NASA已經啟動的兩個計劃,一個是火星改造計劃,另一個時百年星艦計劃。

火星似乎已經成為人類移民的第一站。這是因為在所有的太陽系行星裡,只有火星與地球環境最接近,而且有水。

NASA的火星改造計劃是用1000年到10000年的時間,將火星改造成為一個人類宜居的星球。對於這個時間科學界還有爭議,有的說1000年就能有個雛形了,有的說要10000年也弄不好。

但不管怎樣,這個計劃已經開始啟動了,已經招募了首批火星殖民志願者,將在2033年左右飛往火星。這是一張單程票,有去無回,就是要在火星上創造自己的生存環境。當然在這之前,科學家們會研究創造出儘可能多的生存保障技術,以及備足在火星上生存的一些物質裝備。

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一旦實現了在火星上殖民存活,哪怕只有幾個人,下一步就是改造計劃了。

先要在火星上建立核電站和化工廠,製造溫室氣體,增加火星大氣,溶解火星凍土,使火星水變成液態水,然後將科學改造後適宜火星生長的植物種子帶上火星播種。隨後經過漫長的時間,火星大氣得到改造,生態循環建立起來,而人類基因也會得到適宜火星環境的改造。

這個改造計劃還有幾套其他的方案,比如在火星軌道安裝巨大的反射鏡,融化火星凍水;利用小行星或彗星撞擊火星融化火星水,增加火星大氣等等。這裡面有很多複雜的技術和方法,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來說了,過去時空通訊曾有過更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查看。

1000年後(有人說這個計劃要10000年),人類可以開始大量移民火星,以規避地球越來越壞的生態環境。

其實火星移民和火星改造計劃並非NASA這種官方背景深厚的機構在做,民間商業機構也在做,最著名的就是美國SpaceX太空公司火星殖民計劃。

這個計劃是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英國倫敦皇家航空學會演講時宣布的。

這個計劃準備招募8萬志願者前往火星定居,這些人在火星生活,繁衍的後代將成為火星人。它們的計劃更激進,從2023年就開始,送首批殖民者登陸火星,以後每兩年送2~4名上去,到了2033年,火星人將不少於20人了。

這些「殖民先驅」都只有單程票,還需要付出50萬美元的船票,然後他們將在火星創造一個自給自足的新文明。當然對於最初的殖民者,公司會創造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條件,提供生存和開發的必要裝備。

這個計劃看起來比NASA的計劃更快更高級,但似乎不是那麼靠譜,有點像吹牛。因此,時空通訊更看好NASA的計劃,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

NASA還有一個計劃是「百年星艦」計劃,就是在100年內建造出一艘五萬噸級的太空航母,飛出太陽系。

飛船的引擎將使用核聚變或者更高級的能源,將飛船動力提升到更高的比衝量,從而達到12%的光速。

這個計劃也在招募志願者,而且確定了首任機長,她是美國第一個黑人女太空人梅·傑米森。

百年星艦計劃是與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為一體的,可以說火星移民計劃就是這個百年星艦計劃的前期演練。

這些參加百年星艦任務的志願者們也將是單程船票,有去無回,他們或者在茫茫太空中繁衍生息,或者在太陽系外找到一個殖民點,將人類的火種在那裡延續,但更多的可能是在漫漫徵途中遭遇無法意料的意外而犧牲。

太空探險是一個充滿著不確定性的危險任務,但人類最終必須要走出太陽系,就必須有這樣的先驅,今後拯救人類的諾亞方舟遠行之路,就是這樣一批批探路者的犧牲鋪就的,他們是人類的英雄。

這些就是時空通訊基於了解到的信息得出的預測,這個預測的結果就是本世紀人類將在火星建立殖民地,下世紀將飛出太陽系。

但我不敢保證這個預測十分精確,僅供朋友們茶餘飯後海闊天空一下,可以不必當真。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原創版權,抄襲可恥,侵權必究。多謝理解和支持。

相關焦點

  • 火星移民計劃背後: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1,火星移民計劃是什麼?從商業模式上看,這算是單點模型跑通了,下一步是順理成章的大幅擴張,比如建立更多的火箭發射和著陸點,開發更多人類生存區等。第五,經過若干年的基建與擴張工作,最終實現地球往火星移民100萬人的最終計劃。2、火星計劃為什麼值得關注?
  • 太空殖民時代來了?
    撰稿|石 渝  390年前,一夥清教徒朝聖者開著「五月花」輪船,乘風破浪,闖入「新大陸」,開啟了美洲殖民史。390年後的現在,有一夥地球人,準備駕駛太空「五月花」浪跡星際,移民星球,衝出太陽系,遙遙百年曆程,一去不復返。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開啟,我們為什麼要太空移民火星
    我們去了解火星的各種情況,就是為下一步的火星移民計劃做前提準備。火星探測計劃為什麼要移民火星呢?目前地球的資源完全足夠地球上的人類使用很久,根本看不到枯竭的跡象。就能源來說,目前主流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確實是用一點少一點,但是還是有新能源可以代替,核能就是很好的代替能源。現在我國的核聚變研究投入很大,我相信再過二三十年絕對有可以進行商用的核聚變核電站,到時候能源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 人類已經進入太空旅遊的時代,龍飛船探秘
    前言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已經不能滿足與海邊衝浪、曠野露營、草地燒烤等旅遊和娛樂方式了,環遊世界也開始變得沒有那麼新奇了,人類總是不會安於現狀,他們有更加腦洞大開的想法,太空旅遊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逐漸開始認真了起來。
  • 大家丨重返月球,殖民火星:今天的人類能重啟太空時代嗎
    飛向火星是一個目標,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甚至在月球的環形山裡建立人類的城市是另一個目標,研發核動力或其他新型動力火箭開啟人類的星級旅行是更宏偉的目標。如果他們知道自己所做的只是讓十幾名太空人登上月球,四處轉轉,讚嘆遠眺藍色星球(地球)的美,再打包回幾塊月球的巖石,然後就終止計劃,那無疑是瘋狂。 現實卻正是那麼瘋狂。
  • 讓我們移民火星!馬斯克提出的火星移民計劃,現在也許不再是夢想
    2002年6月,埃隆·馬斯克投資1億美元創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出任執行長兼首席技術官。2004年,埃隆·馬斯克向特斯拉汽車公司投資630萬美元,出任該公司董事長。2012年5月31日,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龍"太空艙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返回地球,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
  • 撬動人性槓桿,開啟人類太空旅行時代
    SpaceX龍2飛船成功發射,人類正式走向太空旅行時代人類初入太空的黃金時代只要看一下人類為了挑戰太空頻頻爆炸的鏡頭,就知道太空項目擁有著人類有科技史以來對失敗最高的容忍度。人類也是在一邊爆炸,一邊起飛的過程中,開啟了飛向太空的黃金時代。
  • 讓星際移民不再止於幻想 DSPACE太空基因計劃在滬啟動
    2017年,埃隆馬斯克提出要把一百萬人移民到火星的想法,讓馮侖的思考更加聚焦在火星移民上。 事實上,星際移民不是簡單的讓人類搬家,而是人類文明在其他星球上提升和再創作的過程。由此也引發一系列問題的思考:第一,人類移民火星,怎麼去?第二,如果很多人都想去,那誰去?真身去還是分身去?第三,假如移民去了火星,我們會變成什麼樣?還是地球上人的樣子和形態嗎?第四,去了火星幹什麼?
  • 埃隆-馬斯克計劃2030年前送第一批人類移民火星,這個現實嗎?
    文/科學年輪埃隆-馬斯克是當今世界科技界的一個紅人,他憑藉智慧與能力在電動汽車和宇宙探索方面做得風生水起,說起特斯拉汽車,說起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相信知道的人不在少數,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更是成功實現了火箭的回收,可謂這個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私人太空航天公司。
  • 火星,為什麼是人類移民太空的首選地?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各種科幻電影裡,人類把火星當作移民太空的目的地。現實中,浩瀚星空,人類都爭相選擇火星作為探測目標。2020,火星將會很熱鬧,美國、中國和阿聯都有去火星的計劃。  人類為什麼如此執著於火星?這或許要從人類的火星情結說起。
  • 火星從不適合人類移民,中國為什麼要開啟「天問」計劃?
    迄今為止,火星不僅是人類發射探測器最多的行星,而且也是讓人類產生各種聯想最多的星球。任何一航天大國,要想發展自己的航天技術積極探索宇宙,火星都是當仁不讓的第一選擇。2020 年 4 月 24 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終於宣布,我國將正式啟動探索火星任務,計劃名稱以我國古代詩人屈原著名的詩篇《天問》命名。
  • 人類面臨太空生存挑戰,本世紀內或實現火星移民|鈦媒體全球科技月
    他的科普著作《趕往火星·紅色星球定居計劃》(The Case For Mars——The Plan to Settle the Red Planet and Why We Must)中,關於原位燃料製造的建議深遠的影響了目前NASA和SpaceX的計劃,甚至被稱為埃隆·馬斯克的「老師」。
  • SpaceX星艦計劃實驗初步成功,距離人類可以太空殖民還有多久?
    ,其主要目標就是幫助人類在月球、火星或其他宜居星球上定居,以達到太空移民的目的。未來SpaceX希望可以增加星艦的動力,讓星艦可以在45分鐘以內,到達太陽系的任一位置,並且提供類似於太空旅遊、太空冒險等載人深空旅行的任務,星艦內設計的空間可承載100個成年人。這個計劃看似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可地球的資源始終是有限的,為了人類文明的更好延續和發展,將一部分人移民至外太空的星球上去獲取更多為人類所需的資源似乎是必然之舉。那麼,我們距離真正的太空移民還有多久?
  • 科學家想將水熊蟲DNA與人類細胞結合,實現適宜複雜太空環境
    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的那一刻,標誌著人類文明開啟了新的時代-太空時代。相信每一個人都明白,人類未來必然要向星際擴終,向太空發展,星際航行,星際殖民,太空採礦等都會成為未來人類的主旋律。比如,人類走出地球探索最多的火星,有可能在不久的未來會成為人類的首個移民星球。
  • 人類星際移民計劃能否實現?火星會成為人類第二家園嗎?有點難!
    目前以人類的力量來說,人類只能把希望給寄托在火星上,儘管曾經科學家發現了「超級地球」,但是這些星球距離我們實在太遠,人類目前連太陽系都無法飛出去,所以人類要想實現星際移民,難度還是很大的。根據對火星的探索,有不少科學家都認為火星遠古時期是存在生命的,因此火星很有可能會適宜人類生存。可是想要實現火星移民計劃,難度還是很大的,首先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這樣的距離對於人類來說還是有很大的挑戰的,距離越遠就意味著宇宙飛船需要更大的推力以及燃料來支持宇宙飛船飛行。
  • 太空時代即將來臨,如果人類長期駐留太空,如何生成人工重力
    隨著美國、中國、歐洲、俄羅斯等航天科技大國,以及一批如埃隆·馬斯克的SpaceX、世界首富貝佐斯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等私人航天公司紛紛發布各自的火星探索計劃,甚至是載人火星探測計劃 。人類再一次把眼光投向了星辰大海,只不過顯然這一次人類的眼光看得更遠。
  • 首款火星移民太空服亮相:比月球服更先進
    荷蘭Mars One火星移民計劃雖然被外界頻繁質疑其真實性,但該組織的工作卻一直在穩步推進。近日,Mars One計劃官方公布了用於未來火星殖民計劃的首款概念太空服,並聲稱其能夠在最嚴酷環境下保證人類的生存,這對於第一批抵達火星的地球人來說十分重要。
  • 美國重啟登月建基地,矛頭指向中國,會開啟新一輪太空競爭嗎?
    兩個太空人和一艘新型登月器格外顯眼,搭配上醒目的標語——「人類重返月球」。NASA的目的呼之欲出,2024年再次登臨月球,並且將陸續完成人類首次女性登月與月球基地的建立。NASA官網對比遙遠的火星,月球顯然更符合人類對星際移民的幻想
  • 如果地球毀滅,人類應該移民去哪個星球,然後再到那裡炒房?
    最近,在「2017騰訊WE大會」上,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髮表視頻演講,給出了人類即將探索外太空的宏偉的「突破攝星」計劃。前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Pete Worden隨後也發表演說,他更是給未來人類的去向指出了道路!
  • 為了太空移民,馬斯克又有新計劃!2024年將誕生第一批火星居民
    當1969年,NASA的阿波羅計劃順利執行,人類太空人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土地,全世界都為之沸騰,當時就曾經有科學家預言,人類進入到21世紀之後,就會實現太空移民。 上個世紀末,科學家們在經過一番權衡後,最終將人類移民的第一站,選定在了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