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美國宇航局NASA更新了官網圖片。兩個太空人和一艘新型登月器格外顯眼,搭配上醒目的標語——「人類重返月球」。NASA的目的呼之欲出,2024年再次登臨月球,並且將陸續完成人類首次女性登月與月球基地的建立。
NASA官網
對比遙遠的火星,月球顯然更符合人類對星際移民的幻想。這次登月計劃以阿波羅的妹妹命名,稱為「阿爾特彌斯計劃」。在某種程度上跨越了50年的時空,與創造歷史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遙相呼應。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美國太空競賽的重要一環,在某種程度上成功將蘇聯拖垮,締造了如今的霸主地位。但無可否認的是,50年前的登月,仍然影響著現如今的生活。我們使用的大多數產品,都與當年的登月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最明顯的就是手機、電腦與網際網路。當時那場空前絕後的「大生產」,大大推動了科技的進程。
阿波羅登月
與阿波羅時期不同的是,NASA再也不需要為「阿爾特彌斯計劃」做全民動員,因為所有的技術和經驗都已經相對成熟。此次登月將採用全新的太空火箭發射系統SLS和更強勁的「獵戶座」飛船,並與商業公司藍色起源、動力系統公司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共同開發著陸系統,加速登月時間表。為了鞏固登月成果,「阿爾特彌斯計劃」將分三步完成。
阿爾特彌斯計劃
阿爾特彌斯1號(2021):SLS火箭將在把一艘無人的獵戶座飛船送往月球軌道,並且完成月球在軌飛行6萬公裡的任務。在這項工作期間,機器將完成所有的飛行操作並記錄數據。同時部署的13個立方體科學衛星將進行新的科學調查,幫助了解深空環境。隨後在獵戶座飛船回收過程中記錄數據,為下一次載人飛行做準備。
阿爾特彌斯2號(2023):SLS火箭將把承載4名太空人的獵戶座飛船送往月球軌道,執行近10天的任務。而在這次任務中,太空人將手動操作飛船飛行路徑與方向。獲得重要的實操數據,檢測生命支持系統和深空網絡通信能力,並為之後的飛船對接、登陸器分離做準備。
飛船分離
阿爾特彌斯3號(2024):獵戶座飛船將帶領4名航天員重新抵達月球,並將有一男一女兩名太空人執行登月任務,並且將完成人類首次女性登月的壯舉。除此之外,登陸器上還有超過100公斤的科學設備,計劃帶回35公斤的月巖樣本,進行進一步的月球環境研究。
在此之後為了方便NASA和其他國際合作夥伴對月球的研究,將共同建立一個月球中繼站。
這將成為月球與地球間的「前哨」,能夠支持更長時間的月球登陸探測,進行簡單的科學實驗。此外,還會搭建一個月球專屬的「區域網」——LunaNET。這將為月球車、機器人、太空人提供基礎的導航、定位和天氣預警功能。
月球基地
一切基礎工作準備就緒後,美國宇航局與合作夥伴將在月球的南極建立一個永久的基地——阿爾特彌斯營地。與電影中的情況基本一致,這個營地將配備月球車、可居住的移動平臺和固定棲息生活場所。再通過幾十年的完善,營地將慢慢減少對地球的依賴,通過月球資源開發完成能源自給自足,成為人類遠行星探測的基點。
這是一項宏偉的計劃,如若成功實施將開啟人類星際探險的新篇章。但也有人認為這是美國對月球重新宣誓「主權」,對中國開啟新一輪太空競賽。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骨感。現在已經不是20世紀,美國目前的情況已經無法支撐多線作戰的太空競賽。
雖然美國國會已經批准了這個項目,但這個龐大的工程同時意味著超額的預算。根據NASA的推算,前期三次的發射任務綜合成本為279.71億美元。這些錢主要用於獵戶座飛船、發射系統(SLS)和地面探測系統。目前來說已經完成了SLS火箭發動機的生產,並成功進行了各項獵戶座飛船的測試。
SLS火箭
然而國會承諾的撥款究竟能不能支撐這個項目進行下去還是未知數,僅在最近了2021年,NASA就需要比以往多增加32億美元的預算。但在著陸計劃中,國會僅僅撥款6億美元還不及單個項目的五分之一。加上新冠疫情給美國帶來的低迷經濟和激烈的兩黨之爭,這筆天價預算能不能照常擴充還屬於未知數。
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給月球帶來了的第一個腳印,將人類的徵程邁向星空,50年後的今天我們還對他的那句話記憶猶新。阿波羅計劃上最後一個離開月球的人尤金·塞爾南也曾感慨:「我們來過這裡,我們要離開這裡,如果情況允許,我們還會帶著全人類的和平和希望回到這裡。」而在半個世紀後今天的再次啟程,意味著人類在腳踏實地的同時,從未忘記對頭頂那片星空許下的諾言。我們的徵程始終是:「星辰大海。」。
我是木鐸君,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讚、關注!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造優質內容的最大動力。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