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啟登月建基地,矛頭指向中國,會開啟新一輪太空競爭嗎?

2020-10-21 木鐸君

9月,美國宇航局NASA更新了官網圖片。兩個太空人和一艘新型登月器格外顯眼,搭配上醒目的標語——「人類重返月球」。NASA的目的呼之欲出,2024年再次登臨月球,並且將陸續完成人類首次女性登月與月球基地的建立。

NASA官網

對比遙遠的火星,月球顯然更符合人類對星際移民的幻想。這次登月計劃以阿波羅的妹妹命名,稱為「阿爾特彌斯計劃」。在某種程度上跨越了50年的時空,與創造歷史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遙相呼應。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美國太空競賽的重要一環,在某種程度上成功將蘇聯拖垮,締造了如今的霸主地位。但無可否認的是,50年前的登月,仍然影響著現如今的生活。我們使用的大多數產品,都與當年的登月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最明顯的就是手機、電腦與網際網路。當時那場空前絕後的「大生產」,大大推動了科技的進程。

阿波羅登月

與阿波羅時期不同的是,NASA再也不需要為「阿爾特彌斯計劃」做全民動員,因為所有的技術和經驗都已經相對成熟。此次登月將採用全新的太空火箭發射系統SLS和更強勁的「獵戶座」飛船,並與商業公司藍色起源、動力系統公司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共同開發著陸系統,加速登月時間表。為了鞏固登月成果,「阿爾特彌斯計劃」將分三步完成。

阿爾特彌斯計劃

阿爾特彌斯1號(2021):SLS火箭將在把一艘無人的獵戶座飛船送往月球軌道,並且完成月球在軌飛行6萬公裡的任務。在這項工作期間,機器將完成所有的飛行操作並記錄數據。同時部署的13個立方體科學衛星將進行新的科學調查,幫助了解深空環境。隨後在獵戶座飛船回收過程中記錄數據,為下一次載人飛行做準備。

阿爾特彌斯2號(2023):SLS火箭將把承載4名太空人的獵戶座飛船送往月球軌道,執行近10天的任務。而在這次任務中,太空人將手動操作飛船飛行路徑與方向。獲得重要的實操數據,檢測生命支持系統和深空網絡通信能力,並為之後的飛船對接、登陸器分離做準備。

飛船分離

阿爾特彌斯3號(2024):獵戶座飛船將帶領4名航天員重新抵達月球,並將有一男一女兩名太空人執行登月任務,並且將完成人類首次女性登月的壯舉。除此之外,登陸器上還有超過100公斤的科學設備,計劃帶回35公斤的月巖樣本,進行進一步的月球環境研究。

在此之後為了方便NASA和其他國際合作夥伴對月球的研究,將共同建立一個月球中繼站。

這將成為月球與地球間的「前哨」,能夠支持更長時間的月球登陸探測,進行簡單的科學實驗。此外,還會搭建一個月球專屬的「區域網」——LunaNET。這將為月球車、機器人、太空人提供基礎的導航、定位和天氣預警功能。

月球基地

一切基礎工作準備就緒後,美國宇航局與合作夥伴將在月球的南極建立一個永久的基地——阿爾特彌斯營地。與電影中的情況基本一致,這個營地將配備月球車、可居住的移動平臺和固定棲息生活場所。再通過幾十年的完善,營地將慢慢減少對地球的依賴,通過月球資源開發完成能源自給自足,成為人類遠行星探測的基點。

這是一項宏偉的計劃,如若成功實施將開啟人類星際探險的新篇章。但也有人認為這是美國對月球重新宣誓「主權」,對中國開啟新一輪太空競賽。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骨感。現在已經不是20世紀,美國目前的情況已經無法支撐多線作戰的太空競賽。

雖然美國國會已經批准了這個項目,但這個龐大的工程同時意味著超額的預算。根據NASA的推算,前期三次的發射任務綜合成本為279.71億美元。這些錢主要用於獵戶座飛船、發射系統(SLS)和地面探測系統。目前來說已經完成了SLS火箭發動機的生產,並成功進行了各項獵戶座飛船的測試。

SLS火箭

然而國會承諾的撥款究竟能不能支撐這個項目進行下去還是未知數,僅在最近了2021年,NASA就需要比以往多增加32億美元的預算。但在著陸計劃中,國會僅僅撥款6億美元還不及單個項目的五分之一。加上新冠疫情給美國帶來的低迷經濟和激烈的兩黨之爭,這筆天價預算能不能照常擴充還屬於未知數。

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給月球帶來了的第一個腳印,將人類的徵程邁向星空,50年後的今天我們還對他的那句話記憶猶新。阿波羅計劃上最後一個離開月球的人尤金·塞爾南也曾感慨:「我們來過這裡,我們要離開這裡,如果情況允許,我們還會帶著全人類的和平和希望回到這裡。」而在半個世紀後今天的再次啟程,意味著人類在腳踏實地的同時,從未忘記對頭頂那片星空許下的諾言。我們的徵程始終是:「星辰大海。」。

我是木鐸君,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讚、關注!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造優質內容的最大動力。

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時隔50年,Space X助力美國重啟登月計劃
    最近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經重啟登月計劃,代號「阿爾忒彌斯」 ( Artemis名稱來自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和狩獵女神,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時間定在2024年。該協定圍繞NASA在未來十年內的登月與月球空間站計劃,與加拿大、日本、歐洲、阿聯等太空項目合作夥伴進行月球礦產開發方面談判交流。
  • 嫦娥五號登月的背後,新一輪「太空競賽」正在形成,誰將成最後贏家?
    這次的嫦娥五號奔月不僅是中國航天裡程碑式的發展,也再次將太空競賽這一話題帶入到輿論中心。不同以往的是這次的太空競賽不是美蘇冷戰時刀光劍影的比賽,新一輪的太空競賽背後是更加現實的利益劃分。在新一輪的太空競賽中,嫦娥五號登月更接近建立月球基地,建立國際空間站的目標,對此有著明顯的優勢。這次的登月成功已經令各國大跌眼鏡,美國更是暗示中國的月球探測工程是對美國太空領先地位的挑戰。
  • NASA重啟載人登月的3個主要目的,這項計劃將建造月球基地?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NASA的「阿波羅17號」最後一次成功登月,在之後的四十多年裡再也沒有人類拜訪過月球,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探月真空期後,NASA在2019年宣布了一項名為「阿爾忒彌斯」的載人登月計劃,目標是通過載人登陸月球最終實現登陸火星,在該計劃中把載人登陸月球和火星的時間分別定在2024年和2028年,近些年已經有許多國家開始實施太空探索計劃
  • 俄科學院院士:適合建月球基地的地方不多!中國人何時載人登月?
    不管是建設近月軌道空間站還是載人登月,其最終目的是要在月球建立基地。●俄科學院院士:月球適合建基地的地方很少,競爭激烈當前,明確載人登月日期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的2024年登月的「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一個是俄羅斯的2030年載人登月計劃。
  • 俄科學院院士:適合建月球基地的地方不多!中國人何時載人登月?
    另外,必須指出的是,美國人近年來的尖端科技計劃一而再的出現問題,就拿重返月球計劃來說,2004年計劃2015年重返月球,2017年有說2024年重返月球,真的應了那句「計劃不如變化快」。  ●中國月球基地循環系統已經準備好了,美國卻失敗了  不管是建設近月軌道空間站還是載人登月,其最終目的是要在月球建立基地。
  • 中國登月,把新冠傳到太空?無稽之談
    11月24日,中國嫦娥5號順利升空進入預定軌道,之後登陸月球進行了觀測和土壤採樣。12月13日,嫦娥5號將開啟歸國之旅,實現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階段性目標。當初多個國家扎堆公布登月計劃後,其他國家並沒切實實行,只有中國政府為了本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埋頭苦幹了數年後成功實現這一領域的突破。接下來,中國航天部門還會接著為天宮順利建成服務,證明在歐美國家的排擠下依然可以獨立完成空間站建設。
  • 中國登月,把新冠傳到太空?無稽之談!
    編輯:化蝶在感恩節過後,美國的疫情確診數再創新高,數百萬人在感恩節期間進行了旅行,人們對疫情的漠視使得美國的防疫政策變得可有可無。嫦娥5號登月美國依然在和疫情糾纏時,中國已經基本擺脫疫情,忙於開展別的事業。
  • 大家丨重返月球,殖民火星:今天的人類能重啟太空時代嗎
    甘迺迪關於阿波羅計劃的名言,大多數人只記住了上半句,卻忽略了下半句:「因為這一目標會幫助我們去組織並我們的能量和技能以達到最佳。」而恰恰是這半句話準確地詮釋了當年美國登月計劃的大背景——美蘇冷戰爭霸的大背景。 甘迺迪希望的是設置一個挑戰科學和技術極限的目標,來展示美國的綜合國力。
  • 「深度」美專家:太空競賽,中國資金投入超過美國!登月成關鍵
    另一方面來自美國的外部挑戰。因為美國在川普時期已經宣布要重新開啟登月計劃,而這個登月計劃於幾十年前的阿波羅登月是完全不同的,美國人現在提出的登月主要是想在月球建立長期駐紮的基地,而這種基地將成為美國控制月球資源基礎。最需要警惕的是,美國還將以這個月球基地,作為排斥其他國家(主要是中俄)的跳板。我們要以自己的發展節奏,快速紮實的推進我們自己的登月計劃。
  • 新一輪太空競賽開始,中美俄或同臺競技?俄:美國將在此之前瓦解
    但是到明年三月左右美國火星探測器到達時,另一個來自中方的探測器將準備著陸。我軍這次的太空計劃就一個任務實現三個小目標,火星軌道器、著陸器和巡視器。這也預示著大國之間的太空競爭大幕即將拉開。與此同時美國也一直在開發自己的雄心勃勃的阿爾忒彌斯項目,美國人現在正以懷疑和明顯不滿的眼光看待不斷發展的中俄登月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也一直在緊盯中俄在太空的動向,並且言辭比美國還激烈。英國的國防大臣華萊士表示,英國將採取必要手段保護自己,謹防中美俄在太空帶來的「軍事威脅」,為此英國將準備大幅修改《反叛國法》。
  • 新一輪登月潮,誰將會是第二個載人登陸月球的國家,中國、俄羅斯...
    眾所周知,目前為止只有美國在50年前成功登陸了月球,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實現了載人登月的國家。進入21世紀後,新一輪登月潮又出現了,不但美俄等傳統航天強國有載人登月計劃,我國也不例外,那麼問題來了,我國能成為第二個登陸月球的國家嗎?
  • 眼紅中國航天技術日新月異,美國拉盟友組團,想建太空版北約
    該發言人還稱,美國將在該協議的支持下,於2024年前「重返月球」,並積極推進登陸火星的計劃。協議成員國除美國外,還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日本、盧森堡、阿聯和英國。在宇航方面極具實力的俄羅斯和中國都被排除在外,俄羅斯方面表示,美國此舉是想建立一個太空版的北約,圖謀建立太空霸權,俄羅斯不僅沒有興趣參加,還將其視為一種侵略行為。
  • 登月造假?美國宣布重啟登月計劃,網友:再不登中國就揭穿騙局了
    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太空競賽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1961年,為了和前蘇聯爭奪世界航天第一強國的地位,美國開展了阿波羅計劃,並在1969年7月20日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為了紀念這一偉大壯舉,7月20日這一天也被命名為&34;。
  • 歐洲航天局計劃2025年前登月建基地
    自從1969年美國實現人類首次登月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部分國家都暫停了相關的探月計劃。但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對月球的認識不斷加深,科學家們開始意識到月球探索的重要性,比如把月球作為深空探索的中轉站,以及借月球的原始地貌增加對地球的認識等,一股探月熱又慢慢興起了。
  • 美國重啟登月計劃,向全國徵集意見,目標在月球建第一個廁所
    美國重啟登月計劃,向全國徵集意見,目標在月球建第一個廁所 審核-小文 每天早上起床後,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拿起手機刷朋友圈、理一理蓬亂如雜草的頭髮,還是拿起一份報紙跑向廁所,釋放腸子裡的負擔?由於地球的引力,我們可以自由輕鬆地上廁所,但把地點換一換,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比如在月球。
  • 假如美國暫緩登月,中國登月應不應該搶先?
    根據曾擔任歐巴馬政府時期NASA副局長的加弗的說法,他們認為2024年之前實現不了美國原先口號中的「2024年返回月球」,特別是還要有一位女航天員登月,還有修月球基地。「睡王」黨的說法是「更關注地球」,所以很有可能要暫緩登月。
  • NASA已經整整48年沒有登月了,最近為什麼又提新的登月計劃?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在拜克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人類航天時就此開啟。在隨後的日子裡,以美蘇兩國為首的航天團隊,展開了激烈的太空競賽,那是一個速度和開創的年代。金星人造衛星,月球登陸器,火星著陸器,無人駕駛空間探測器,近地軌道載人飛船等太空飛行器陸續升空。
  • 紐約時報:中國把月壤帶回地球,開啟了「太空競賽新時代」
    而在《紐約時報》眼裡,這個消息似乎象徵著一個「太空競爭的新時代」的到來。 文章認為,美國正在把中國看成是太空領域的「對手」,已對中國航天實施過長期的打壓,但隨著中國成功帶回月壤、在航天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美國以往的做法可能會招來中國的反擊,雙方的競爭會變得「日益激烈」。
  • 中國為什麼探火登月?
    首先:國際競爭,不得不 對於中國來說,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的一句話叫「不容易啊。」甚至有很多科學泰鬥,國家級工程的總負責人,在談及過去時總會難掩內心的一種悲傷。的確,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吃了不少苦,但對於航天來說,我們是真的很不容易。
  • 中國載人登月開啟倒計時,兩個登月計劃誰更優?
    據世界銀行推測,今年中國GDP總量將佔美國經濟總量的72%,上世紀七十年代前蘇聯最輝煌時,其經濟總量也只是接近美國一半。  不僅如此,我們還在文化、軍事、國際政治等各方面追趕美國的腳步。  其中科技領域,是中美競爭的關鍵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