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移民計劃或無法如期實現 飛船太重動力不夠

2020-11-22 搜狐網

火星在太陽系中的位置示意圖

火星移民計劃已經吸引8萬人報名

  荷蘭一家機構近期推出單程前往火星移民的「火星一號」計劃,引起爭議。該機構負責人巴斯·蘭斯多普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坦承,其發起的移民火星計劃也許不能如期實現。

  計劃複雜難實現

  「因為這個計劃非常複雜,我們料想到不能夠如期實現該計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蘭斯多普說,「但是,只要我們看到這個計劃還在不斷進展,我們就不會停步。如果我們判斷認為,這個計劃實現不了了,那麼當然就不會繼續了。」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航空工程專家馬克·奈爾耶指出,從技術上來說,「火星一號」計劃目前還有很多困難。他舉例說:"火星一號"計劃攜帶許多器材與燃料,太空飛船將會很重,所以一次性發射的動力不夠,也就是說需要多次發射。目前用於發射更重飛船的超大推力火箭正在研發中,可能還需要約四五年,想在2023年就入住火星不太實際。」

  巨額資金籌備難

  資金問題無疑是該計劃需要解決的另外一大難題。據悉,首批運送4名移民需耗資60億美元。蘭斯多普的籌資計劃包括徵收報名費、進行電視選秀、出售轉播權、募捐、出售相關紀念品等。蘭斯多普說:「確實考慮過資金不夠的問題。這是一個如此複雜的計劃,其中許多事情都可能出錯,所以我們也必須考慮如果計劃不能實現該怎麼辦。當然,我們需要支付已經產生的費用,而其他的錢將被捐獻給與我們最為類似的計劃。」 但航空工程專家奈爾耶指出,大型太空探索項目 「一般來說有兩個選擇」,「在航空領域通常來說,我們寧可走一個科學籌款的道路,也就是說從航空管理部門或者政府那裡得到補助」。他表示:「當然也可以走商業路線。從"火星一號"的例子來看,你想選擇適合的人上火星,但如果通過電視節目來評選就有可能發生衝突,一方面你需要了解科學、能在火星上工作的人,然而這些"科學怪人"或許不會在媒體節目上那麼吸引人。」

  / 靠不靠譜?/  登火星須闖七大關

  現在就準備移民火星究竟靠不靠譜?看完這篇發表於近7年前的文章,讀者或許能有自己的判斷。

  俄羅斯醫學生物學課題研究所是負責培訓俄航天署太空人的官方科研機構。2006年8月,該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波塔波夫在俄科普網站《科學信息》上撰文說,太空人若想順利往返火星和地球須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闖過七道險關。

  波塔波夫指出,行星際旅行的太空人在往返火星和地球的約1年半時間中將面臨高真空、宇宙高速帶電粒子流、失重和火星引力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太空人應充分了解其必須克服的重重阻礙。

  第一關

  波塔波夫認為,第一關是「迅速適應新環境」關。當火星考察隊上路後,太空人須在1個半月內習慣失重、宇宙輻射量增大、地磁場作用消失、艙內空間狹小等環境並完成工作任務。

  第二關

  第二關為「進入環火星軌道」關。經過漫長飛行即將進入環火星軌道前,太空人的心理會日益緊張。因此專家建議屆時降低工作強度,隨行醫生對太空人加強心理輔導,相關訓練也要跟上。比如,充分的離心機訓練有助於太空人登上火星後適應火星引力作用。

  第三、第四關

  第三、第四關是「火星著陸」及「逗留」關。太空人在火星著陸和停留期間會遇到一系列難題,比如火星引力可能使長期失重的身體及其適應性出現紊亂;火星磁場微弱,大氣稀薄,不能像地球那樣抵禦宇宙射線的侵襲;飛船內的地球微生物可能「登上」火星,造成汙染。因此,太空人須按預定計劃及時解決這些問題,保證考察工作順利進行。

  第五、第六關

  第五、第六關為「疲勞」和「回歸」關。完成火星表面考察任務的太空人會有強烈疲勞感,此時急需相關藥物、器械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恢復。在返回地球的航程結束前2至4周內,太空人會異常激動,這種情緒也會轉變成焦慮,這時需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

  第七關

  最後一關為「地面恢復」關。回家後太空人須在「天壤之別」的環境中配合恢復性治療,並有可能長期接受心理輔導。

  波塔波夫指出,近地軌道空間站的長期試驗已使研究人員在應對第一、第六和第七關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對於如何闖過其他難關,研究人員仍在探索中,目前尚無達到實用水平的解決方案。

  / 專家說法 /  移民火星「有去無回」涉及倫理問題

  荷蘭萊頓大學國際空間法研究所副所長馬松·茨望恩女士說,由於計劃中被送往火星的志願者有去無回,這已經觸及倫理問題。

  有去無回有違道德

  「火星一號」機構負責人巴斯·蘭斯多普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當人們決定申請參加這一項目時,他們必須接受這是單程之旅、沒有歸途,人們必須仔細考慮清楚。」

  根據「火星一號」的計劃,志願者的初選將耗時兩年,入選者隨後將接受七年的訓練,並在起飛前在地面模擬艙中生活3個月。他說:「即便有人通過選拔和訓練、進入飛船,但只要在飛船關門前一秒說自己不想去了,都還可以跳出來。」

  對此,茨望恩女士說,現有的國際空間法中沒有包括類似的內容,「這是一個新現象,我們還沒有相關的法律來應對,也許只有一些救援協議與之相關。」她認為,"火星一號"計劃的出現,也給國際空間法領域帶來許多需要探索的新問題」,其中「有去無回」的安排已觸及倫理問題。

  此前已有空間技術研究專家指出,將人送往火星卻不負責將他們帶回地球,會讓他們的生命安全面臨巨大危險,從人道角度看,這有違基本的道德準則。

  人體無法承受輻射

  蘭斯多普說,從技術角度來說,該項目最大的難題在於登陸,「人們登陸後,就相對安全了。」在他的描述中,移民火星之後的生活「就像在一個有4人居住的宿舍裡,只不過有人把門關上了,你再也出不去而已。」但是早在十幾年前,太空探測專家就已發現,逗留火星須闖「鬼門關」。通常每平方釐米的火星表面會每秒釋放一個中子,但當太陽表面出現耀斑,拋射出的大量高能質子抵達火星時,火星表面的中子輻射量會立即增大400倍,如此劇烈的中子輻射是人體無法承受的。

  尚無相關法律

  「我認為真正開始制定太空移民的相關法律還為時尚早」,茨望恩女士說,「但也許人們應該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了,包括太空人的各種行為許可和權利。」茨望恩還說,目前的國際空間法適用主體基本是國家,「在現階段,國家有責任監督和控制任何私人太空行動,就是說私人公司需得到國家頒發的太空發射許可,而國家將對許可項目負責」。

  據她介紹,「火星一號」項目還只是在籌備階段,只有當接近發射日期的時候,他們才會向政府提交申請。

  /新聞背景/  有去無回的「火星一號」宏偉計劃

  根據「火星一號」計劃,從全球應徵者中海選出的首批4名志願者,將在2023年被運送至火星並居住在那裡。不過,這是一項「有去無回」的移民計劃,因為該機構明確表示將不會給志願者提供返回地球的機會。

  記者在荷蘭商會系統中查詢得知,「火星一號」機構註冊於2011年6月,註冊地址是荷蘭中部城市阿默斯福特的一處民居。

  不過,記者實地走訪時看到,該機構在當地火車站附近的一幢樓裡租用了一個小辦公區。

  該機構介紹說,任何18歲以上的地球居民都可申請參加,方式是向其官方網站提交一段時長為1分鐘的視頻,說明自己希望移民火星的原因。此外,申請者需繳納5美元至75美元不等的報名費。

  這一計劃的報名活動從4月22日開始,將於8月31日結束。該機構近日介紹說,報名開始兩周內,已收到近8萬份申請,其中美國有超過1.7萬人報名,中國的申請人數也已過萬。所有應徵者將經過四輪篩選,爾後選出4人飛向火星。

  該機構提供的時間表顯示,預計將在2016年1月實現向火星運送首批2.5噸物資的任務;2018年,其首個探測器將在火星著陸,尋找適合人類生活的定居點;在2022年將完成配有生命支持系統的居住艙建設;在2023年運送首批移民登陸火星。

  該機構負責人巴斯·蘭斯多普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所有報名者「必須接受這是單程之旅、沒有歸途」這一前提。

  /新聞觀察/  是追逐夢想 還是娛樂大眾?

  「火星一號」計劃的推出,不僅在兩周左右就吸引了近8萬人報名,還引起諸多方面的關注。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個夢想成真的時刻,也許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場娛樂大眾的鬧劇。但人們需要更多關注的並不只是「移民火星是真是假」。

  無疑,「火星一號」的主題是太空探索、移民外空之類的尖端科技,但從運作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初期涉及資金就高達60億美元的商業計劃。

  從商業推廣角度來說,這一計劃顯然是成功的。項目負責人巴斯·蘭斯多普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籌款計劃,其中根據各國經濟狀況徵收多少不同的報名費也似乎很合情理,目前8萬名申請者的報名費就已經超過一百萬美元。但隨著項目的實施,無疑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而其中或許有一些問題,特別是技術問題,是短期內無法實現的。對於某些人而言,「火星一號」已經成為他們追逐夢想的平臺。對於更多看客而言,「火星一號」也提供了足夠的娛樂價值。(綜合新華社)

相關焦點

  • 4年之內,火星移民計劃將落實,來看看這個計劃多偉大
    目前,人們僅僅將目光放在太陽系內,月球和火星是最理想的移民星球。考慮到資源的消耗和技術原因,前者似乎更加現實,不過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支持移民火星的計劃。部分科學家認為,火星移民計劃很快就能夠被落實,時間大概為4年左右,這不僅僅建立在人類科技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必經之路。
  • 人類星際移民計劃能否實現?火星會成為人類第二家園嗎?有點難!
    目前以人類的力量來說,人類只能把希望給寄托在火星上,儘管曾經科學家發現了「超級地球」,但是這些星球距離我們實在太遠,人類目前連太陽系都無法飛出去,所以人類要想實現星際移民,難度還是很大的。可是想要實現火星移民計劃,難度還是很大的,首先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這樣的距離對於人類來說還是有很大的挑戰的,距離越遠就意味著宇宙飛船需要更大的推力以及燃料來支持宇宙飛船飛行。
  • 花20萬美元移民火星?馬斯克火星移民詳細計劃來襲!
    第一財經資訊綜合第一財經網站 Deeptech科技 虎嘯網等9月28日凌晨,馬斯克公布了人類移民火星的詳細計劃
  • 火星移民計劃的逃生部分測試成功,火星移民計劃到底是不是騙局?
    據馬斯克公布了火星殖民的詳細計劃也有好幾年了,雖然有很多人一直在質疑這個計劃,但是仍然不影響計劃的逐步實施。其實偉大構想都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但是最後是否能成功,還是僅僅只是一個騙局現在還很難定義。但是據現在也就30年時間,而火星每26個月才會與地球走到最近的位置,這就需要大量的火箭同時發送的能力,據此他表示說,SpaceX為此計劃在未來10年內建造1000艘「星際飛船」。而一艘飛船可以運送100個人,也就是說一年後1次可以送10萬人上去,根據2年一次的來算,後20年剛好100w人。
  • SpaceX離移民火星又近一步!飛船空間可能是這樣的…
    北京時間2018年2月7日凌晨,當大多數的人還沉浸在睡夢中時,SpaceX的火箭「重型獵鷹」搭載著特斯拉跑車伴隨著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成功升天,這意味著,我們離Elon Musk的移民火星計劃更近了一點。
  • 獵鷹9號爆炸,意味著火星移民計劃註定要落空?
    為了避免人類毀滅計劃的實施,男主角自告奮勇,冒險搭載飛船衝進黑洞,前往未知的星域,尋找第二個宜居星球,為星際移民做準備。雖然整部劇的劇情是編導虛構而出的,但是也反映出一個事實:地球或許真的撐不多久了,人類不久之後將會完全失去這個家園。昔日,星際移民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可時過境遷,移民至第二顆星球,已經成為迫不得已的事情了。
  • 移民火星的時間表出爐,馬斯克公開宣布這一計劃
    他早在幾年前就對外公布了移民火星的計劃,近期他又提到了這一計劃。被送上火星的地球居民將成為火星城市的第一批居民,至於他們後期是否能夠返回地球,馬斯克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總的來說,馬斯克和SPACE X公司將通過大量研發運輸飛船,然後實現逐步運載,最終實現大規模運載。 為了實現移民火星,SPACE X做了哪些準備?
  • 火星移民計劃背後: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1,火星移民計劃是什麼?此次的火星計劃正是馬斯克代表 SpaceX 公司在第68屆國際宇航大會上提出的,事實上,在去年的大會上馬斯克就開始安利他的火星計劃,不過那時候更多是個概念,沒什麼實錘,在這次會議上,馬斯克展示了計劃的藍圖,技術細節,以及各步驟時間點,看起來已經趨近靠譜。
  • 為什麼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無法實現
    它計劃不僅可為國際空間站和地球軌道衛星提供服務,還能幫助建立月球基地,並最終將人類送上火星。馬斯克在2016年的一次演講中曾介紹過他的殖民火星計劃,他要將至少100萬人送上火星,此外還有一些細節:(1)採用液體甲烷作為能源探索火星的太空飛船將採用液體甲烷作為動力
  • 馬斯克:火星移民不是夢!30年內,百萬人類或將成功移民火星
    人類目前的探測器根本無法在金星表面探測,所以,火星成了我們探索的最佳星球。火星的大氣層很稀薄,紫外線可以很容易地照射到火星表面,所以它無法保存熱量,以至於火星表面溫度低,最低時可達到零下133攝氏度。如果要實現2050年將100萬人送上火星的目標,Space X 每天至少要發射3艘能搭載100人的星際飛船。
  • 30年內100萬人上火星?火星移民計劃可行嗎?
    上面我們也說了條件如今是不滿足的,但是如今「火星移民」的計劃還是在實施,在2020年,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創始人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2050年前(也就是30年內)將100萬人送往火星」計劃的詳細信息。
  • 讓我們移民火星!馬斯克提出的火星移民計劃,現在也許不再是夢想
    火星移民計劃是由埃隆·馬斯克所對媒體透露的移民火星並在火星建立社區的計劃。「我們幹的好像都是別人能幹的事情,但馬斯克幹的別人想都想不到。」就以馬斯克想移民火星這件事來說,這個世界上又能有幾個人能想到呢?還付諸於行動的又有多少?
  • 移民火星,人類能活下來嗎?
    他預測,2050年,人類將實現火星移民。霍金負責預測,有人負責執行。此後,NASA、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等均公布過火星移民計劃。這是迄今離人類徵服另一個星球最近的行動。但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這個想法「不靠譜」。火星會成為地球的接班人,成為人類另一個家園嗎?
  • 100多年後,人類啟動祖柏林的計劃,火星移民將成為現實?
    地球上,人們都喜歡談論關於移民火星的各種話題。假設,人類已經擁有火星移民技術,而且第一批人類已經坐上了飛船,經過大約9個月的時間,最終抵達這顆乾燥沒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試想像,您能在這裡生存多久?首先,火星的含氧量非常稀薄,幾乎95%大氣都是二氧化碳。因此,為了讓人類在火星上生存,從地球攜帶的氧氣,遠不夠維持之後的呼吸,人類必須製造出足夠多的氧氣,可以通過中國航天技術製造的機器,從二氧化碳中提取。
  • 馬斯克細說火星移民計劃 稱不會先去「送死」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最早於2018年發射一艘無人飛船前往火星,2024年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於2025年將人送達火星,逐漸將火星「船票」降至20萬美元甚至10萬美元,最終在火星建立能生活100萬人的城市。  「你準備好送死了嗎?如果準備好了,你就可以成為前往火星的人選。」
  • 火星移民百年計劃
    美國的火星移民計劃阿迪米斯(Artemis)自從1969年阿波羅計劃成功登月後時隔五十年美國啟動火星移民計劃Artemis,Artemis是希臘神話中阿波羅和月亮女神的雙胞胎姐妹,之所以會取這個名字可能跟這次計劃要帶一名女性太空人登陸有關。
  • 人類開啟太空移民時代的兩個宏偉計劃
    這個依據就是美國NASA已經啟動的兩個計劃,一個是火星改造計劃,另一個時百年星艦計劃。火星似乎已經成為人類移民的第一站。這是因為在所有的太陽系行星裡,只有火星與地球環境最接近,而且有水。NASA的火星改造計劃是用1000年到10000年的時間,將火星改造成為一個人類宜居的星球。
  • 馬斯克為何執著於上火星?100萬人移民火星現實嗎?
    馬斯克曾經在某次採訪中親口承認,其最初的計劃並非殖民火星,而只是一個名為「火星綠洲」的慈善工程,該工程計劃在火星表面建一個小型溫室,將地球種子放在溫室中生長,等到長出綠色植物後,拍攝幾張火星紅色背景下的不可思議的照片,以博得公眾興奮,最終讓國會感到興奮,這樣他們就能撥出更多的錢增加美國宇航局的預算,來實現自己登陸火星的夢想。
  • 讓人熱血沸騰的「火星移民計劃」只是幻想嗎?
    電影《火星救援》01 「火星移民計劃」近幾年的「火星移民計劃」再度引起了人們對火星的興趣,但計劃本身卻是完全不靠譜的,我們下面花一點時間來分析這個計劃。簡單來說是這樣一個計劃:一家荷蘭的私人公司,向全世界宣布要搞火星移民。公司有一系列的時間表,哪一年幹什麼,其中最重要的是二〇二三年,要把四名志願者送往火星。這四名志願者去了火星就不回來了,他們要住在火星,所以說是移民。還計劃又過若干年要讓那裡的移民達到二十人。第一輪宣傳之後不久,就有媒體對它產生懷疑了:這樣一個私人公司能搞成這事嗎?
  • 為了太空移民,馬斯克又有新計劃!2024年將誕生第一批火星居民
    當1969年,NASA的阿波羅計劃順利執行,人類太空人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土地,全世界都為之沸騰,當時就曾經有科學家預言,人類進入到21世紀之後,就會實現太空移民。 上個世紀末,科學家們在經過一番權衡後,最終將人類移民的第一站,選定在了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