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仰望星空,我們在好奇生命如何誕生在地球的同時,也對浩瀚無邊的宇宙空間感到十分好奇。離開地球的想法就好像一個童年無憂無慮的孩子試圖早日長大,然而一切都未必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目前,人們僅僅將目光放在太陽系內,月球和火星是最理想的移民星球。考慮到資源的消耗和技術原因,前者似乎更加現實,不過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支持移民火星的計劃。
部分科學家認為,火星移民計劃很快就能夠被落實,時間大概為4年左右,這不僅僅建立在人類科技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必經之路。時至今日,多個火星探測器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信息,即便無法將火星上的土壤樣本帶回地球,人們也希望能夠早日邁出這一步,為研究其他星球提供更豐富的經驗。
在解決完大部分技術難題之外,科學家們注意到了能源消耗問題,因為飛向火星需要大量能源支持,在速度上擁有新的突破,太空人們也要在長期的太空生活中消耗物資,所以這也增加了飛船的重量。如何在保障太空人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時提高飛行效率,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同時,在火星表面建造封閉的生活艙,同樣被列入考慮範圍。如果這一切進展順利的話,在兩年之內就會陸續運送多批太空人進行火星移民,人類距離夢想實現的時刻並不遙遠。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曾經試圖將核動力作為宇宙飛船的重要動力來源,但是考慮到飛行途中的安全性,這個想法面臨著巨大的爭議。幸運的是,目前人類已經掌握了微型核聚變技術,有望在未來製造出風險低、能源供應穩定的核動力飛船,在節省空間的同時,還能夠為人們日後的火星移民生活提供更多的動力。
此外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在技術沒有完全成熟之前進行這一系列的舉措並不利於人類文明的發展。因為太空移民的後代們也許會由於生存環境的改變而出現基因變異,其中仍然存在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我們需要十分謹慎的面對這一問題。
四年的時間轉瞬即逝,我們能否突破限制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依然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人們還需要更加努力地發展科技,為移民火星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