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時代來臨:人類第一次與火星的親密接觸

2020-12-05 看社會百態閱人間冷暖

任何一個成功的太陽系起源與演化假說都需要解釋行星系統的整體結構。

除此以外,它還要解釋各天體的性質,包括表觀特徵(如月球表面的環形山)和行星的內部情況。

數百年來,天文學家們能夠用來支撐其理論研究的材料少之又少。

在望遠鏡下看,太陽系大部分天體小得只能看到一個個光圈和光點。

即便是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世界上最精密的望遠鏡拍攝的影像數據還是不及太空飛行器掠拍的更加精細。

太空時代的來臨是太陽系觀測史上一個重大的分水嶺。

藉助太空飛行技術,太空人登上月球並帶回382千克月巖,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對地球這位最近的鄰居的研究。

太空任務讓許多從地球上只能看到模糊影像或渺小光點的天體變得更加清晰,實現了對它們的地圖繪製、探測和科學調研,為人類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全新的數據。

美國「水手4號」(Mariner 4)火星探測器證明了太空探測無可替代的優勢。

1964年11月,「水手4號」搭載著1臺電視照相機和6臺科學儀器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它將拍攝出除地球和月球以外的太陽系天體的第一張特寫照,並對其進行測量。

在它之前,為了一睹這顆紅色星球的芳容,美國及蘇聯已經先後發射過6枚火星探測器,其中包括與「水手4號」一脈相承的「水手3號」(Mariner 3)火星探測器,但很遺憾均以失敗告終。

沒有人知道「水手4號」是否也會遭受同樣的命運。

1965年7月,「水手4號」終於近距離接近火星,上至科學家下至普通民眾無不密切關注著它的最新動態。

火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天文學家從地球上能看到其表面的巖質行星,它在望遠鏡下的影像簡直模糊得可憐。

天文學家已經知道火星兩極和地球一樣被冰雪覆蓋著,它的表面分布著一些明暗交替的區域,但這些區域需要近距離才能看清。

許多人對火星寄予厚望,認為它可能是另一個地球,只是溫度和體積要更低一些。

珀西瓦爾·洛厄爾(Percival Lowell)是一名美國商人兼業餘天文學家,他曾經在19世紀末提出一個更加大膽但飽受質疑的猜測,即那些橫亙在火星表面的明暗條紋是火星文明建造的運河網絡。

儘管洛厄爾的猜想聽起來異想天開,但科學家的確在嚴肅考慮火星上存在生命(特別是植物)的可能性。

尋找太陽系地外生命的希冀是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原始行星探索項目背後的主要動力,也為NASA獲得了很多公眾及政治支持。

1965年7月14日和15日,「水手4號」於9 846千米處近距離掠過火星,並拍攝了22幅模糊的黑白電視圖像,它們被保存在磁帶記錄器中並隨後被傳回了地球。

這些模糊的圖像成了火星的第一批快照,雖然只拍到火星表面的1%,但已經產生了轟動性效應。

當時一名記者曾這樣讚嘆道:「它簡直和伽利略發明望遠鏡從而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一樣偉大。」

隨著火星的電視圖像被傳回地球,從20世紀開始盛傳的火星和地球是一對「孿生兄弟」的這一幻想終被打破。

事實上,火星表面非常不平整,這更容易使人聯想到荒涼的月球,而不是地球。

經測量,火星表面的溫度為-100攝氏度,大氣壓強還不足地球的1%,這些數據直觀地反映了火星環境與地球非常迥異,嚴酷而陌生。

雖然「水手4號」拍到的凹凸不平的火星地形後來被證實無法代表火星的整體情況,但它還是徹底推翻了太空時代來臨前人們對火星的種種臆測。

雖然按照目前情況來看,在太陽系找到生命的希望非常渺茫,但我們仍然有繼續深耕的理由。

如果說對火星的探索已經帶來了這麼多新發現,那麼其他行星和衛星又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即2012年,太空飛行器已經飛掠過太陽系的八大行星。

藉助軌道太空飛行器,我們繪製出了金星、火星和月球的詳細地圖,並進行了深入研究;

此外,木星、土星及它們的環系和衛星也有所涉及。

2011年,美國「信使號」(Messenger)水星探測器成功進入水星軌道,並對這顆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做了類似的探測。

其後,各種機器人探測器也陸續登上了金星、火星以及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Titan),將拍攝到的圖像和收集的數據傳送回地球,太空人還從月球帶回了樣本。

不僅如此,多艘宇宙飛船還造訪了多顆小行星和彗星,如NASA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計劃進入柯伊伯帶,在2015年時接近冥王星[2] 。

藉助空間任務、哈勃空間望遠鏡和新一代地面望遠鏡,科學家們終於有機會深入比較各行星,進而回答有關行星形成的一些基本問題。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稱火星不承認地球法律;人類探測器與小行星第一次親密接觸
    ;人類探測器與小行星貝努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上周火星人馬斯克在參加火星協會年會上表示,未來火星將會自給自足,而不會依賴於地球。「儘管我不希望有第三次世界大戰出現,但也許我們在世界大戰之前,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我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馬斯克表示。SpaceX 打算2050年前能將100萬人送到火星。「相信我,那上面會有很多工作」,馬斯克表示。
  • 太空時代即將來臨,如果人類長期駐留太空,如何生成人工重力
    隨著美國、中國、歐洲、俄羅斯等航天科技大國,以及一批如埃隆·馬斯克的SpaceX、世界首富貝佐斯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等私人航天公司紛紛發布各自的火星探索計劃,甚至是載人火星探測計劃 。人類再一次把眼光投向了星辰大海,只不過顯然這一次人類的眼光看得更遠。
  • 火星移民計劃背後: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第二,2022年 ,SpaceX 將發射至少兩艘 BFR 載貨飛船登陸火星,雖然沒有人類登陸,但會有機器人、太陽能電池板、採礦設備以及生命維持裝備等基礎設施的先行到達,目標是先建個基地勘探,為後續人類的到達鋪好路,玩過星際爭霸等即時戰略遊戲的人都知道,開局都得先佔地採礦幹基建。
  • 新的太空競賽已經來臨,中國錯失大航海時代,宇宙大航海必須趕上
    蘇聯解體後,人類的太空競賽停止了,美國也放慢了太空探索的腳步。這不是中國人第一次向火星發出探測器,第一次與俄羅斯的合作,以失敗告終,這一次,中國決定自己來進入火星軌道後,就是極為危險的死亡七分鐘,抵達火星軌道要七個月,但降落卻只需要七分鐘,但就是這七分鐘,讓人類絕大多數的探測器折戟沉沙。人類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成功率僅僅只有五成。
  • 人類開啟太空移民時代的兩個宏偉計劃
    現在很多人期盼著人類像中世紀大航海時代那樣,探索和移民太空,這個時代還需要多久才能夠來臨呢?太空移民看起來還是一個很遙遠很科幻的事情,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這件事情已經早就在醞釀中,甚至已經啟動。時空通訊覺得所謂深空「大航海」時代應該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一是人類何時能夠地外殖民,二是何時能夠飛出太陽系。如果只是在地外殖民,在太陽系以內殖民,應該在本世紀就可以開始了,殖民多少不敢說,但只要有一個人在外星球生活就應該算吧?這樣的話,本世紀就一定能夠實現了。
  • 人類即將與穀神星進行史上最親密的接觸!
    博科園:科學科普-太空探索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艘宇宙飛船即將與穀神星(Ceres)親密接觸,這是一顆巨大的小行星,也是太陽系內部的矮行星。這張NASA的圖表顯示了曙光號太空船環繞穀神星(外層綠色橢圓)的初始軌道和接近最終軌道(中間綠色橢圓)的軌道,藍色的線表示探測器在中間的路徑。圖片:NASA/JPL-Caltech在最低點,黎明的距離將是探測器的10倍,這將是自太陽系從地球上發射以來離它最近的一次黎明。
  • 馬斯克射向太空的特斯拉跑車:第一次逼近火星
    馬斯克射向太空的特斯拉跑車第一次逼近火星啦!北京時間2018年2月7日,SpaceX首次發射了重型獵鷹火箭,同時「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實現了一個壯舉——將自己心愛的特斯拉Roadster跑車送入了太空,就在10月8日,該跑車與火星進行了首次近距離接觸,相距只有不到800萬公裡,也就是大約0.05個天文單位
  • 大家丨重返月球,殖民火星:今天的人類能重啟太空時代嗎
    在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僅僅登陸月球或者把人類送上月球,已經不再能被稱之為「登月項目」飛向火星是一個目標,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甚至在月球的環形山裡建立人類的城市是另一個目標,研發核動力或其他新型動力火箭開啟人類的星級旅行是更宏偉的目標。如果他們知道自己所做的只是讓十幾名太空人登上月球,四處轉轉,讚嘆遠眺藍色星球(地球)的美,再打包回幾塊月球的巖石,然後就終止計劃,那無疑是瘋狂。 現實卻正是那麼瘋狂。
  • 特斯拉太空跑車首次"親密接觸"火星 2047年再次接近地球
    SpaceX公司稱,特斯拉太空跑車周三首次接近火星,距離火星不到800萬公裡,只有0.05個天文單位。SpaceX當地時間周三在推特上說,「Starman今天首次近距離接近火星,距離火星不到500萬英裡(約合800萬公裡),只有0.05個天文單位。」對特斯拉太空跑車在宇宙中的軌跡的早期計算表明,這輛跑車將在假設的軌道上繞太陽運行,在地球和火星之間來回穿梭。據報導,特斯拉跑車將於2035年4月22日以140萬英裡(230萬公裡)的距離與火星保持密切聯繫。
  • 太空科幻:人類起源於火星,我們的過去是大海也是星辰
    對於人類航天史,或人類本身,意義非凡。這是人類開啟太空旅行和移民火星的第一步。放在當今這個太空探索突飛猛進,太空影視精品又青黃不接年代上映,必定能贏得更高的口碑和票房。20年前,從電影編導到觀眾,更多的是立足科技去放飛幻想。隨著地球生存環境的壓力,人類太空項目如雨後春筍。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們不由得要與地球的命運、人類的未來聯繫起來。
  • 影評:《火星時代》向偉大的先驅者致敬,開拓視野的紀實戲劇
    在紀實方面的內容,《火星時代》從最早的月球探索開始梳理人類的太空探險歷史,一路介紹到現在最受矚目的SpaceX火箭計畫,從1969年成功登陸月球至今,已經過了半個世紀,為什麼人類還沒有成功抵達那個一直都是終極目標的火星呢?
  • 特斯拉跑車首次與火星「親密接觸」距離不到805萬公裡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10月10日消息,SpaceX兩年前用獵鷹重型火箭送入太空的特斯拉跑車Roadster在本周首次近距離接近火星,距離火星不到805萬公裡。據悉,該跑車上坐著一個假人,埃隆·馬斯克為其取名為Starman,假人身上穿著的則是SpaceX量產的太空衣,最終SpaceX的太空人都將身著這一太空衣進入太空。據悉,特斯拉跑車將於2035年4月22日以140萬英裡(約合230萬公裡)的距離與火星再次近距離接觸。
  • 特斯拉跑車首次與火星「親密接觸」 距離不到805萬公裡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10月10日消息,SpaceX兩年前用獵鷹重型火箭送入太空的特斯拉跑車Roadster在本周首次近距離接近火星,距離火星不到805萬公裡。據悉,該跑車上坐著一個假人,埃隆·馬斯克為其取名為Starman,假人身上穿著的則是SpaceX量產的太空衣,最終SpaceX的太空人都將身著這一太空衣進入太空。據悉,特斯拉跑車將於2035年4月22日以140萬英裡(約合230萬公裡)的距離與火星再次近距離接觸。
  • 火星將迎來「氧氣時代」?
    雖然多年來,火星一直都是人類進行太空移民的首選星球,不過幾十年過去了,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仍然讓火星移民遙遙無期,而且即使人類有能力實現移民了
  • 美國外太空「殖民」時代到來? 探索火星徵途知多少
    美國外太空「殖民」時代到來?40多年來,火星一直是美國太空探測的重點目標之一。在不斷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同時,美國也在研究人類「遠徵」火星的可能性。此次美國宇航局公布重要發現,是否意味著人類「殖民」火星的時代已經到來?
  • 火星爭霸:新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2020年,沙特皇室們也坐不住了,7月21號,阿拉伯世界的第一次火星探索也拉開了帷幕。新時代的星球大戰計劃,對於未來火星殖民,軍事力量的介入才是保證國家的切實殖民利益的關鍵不同於冷戰時期空洞的政治口號,21世紀可能是火星爭霸的開端,群雄逐鹿。火星開發的背後,其實是各國對於太空資源的狂熱,也是各國博弈中的一環。
  • 人類第一次了解火星後,發現了什麼?為何要隱藏關於它的消息?
    人類第一次了解火星後,究竟發現了什麼?為何要隱藏關於它的消息?在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有數以萬計的星球,這引起人類的好奇心,不斷向外太空發射大量衛星。人類在地球有幾百萬年的歷史,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對這個地球造成了很大傷害,科學家推斷2050年的地球或不堪重負,不得不找尋適合人類生存的「地球」,人類在地球的「舒適圈」中生活,一旦跳出這個舒適圈後果誰也無法預測。
  • 第四次浪潮是太空時代嗎? 人類進入還需50年時間
    隨著中國首顆探月衛星的成功發射,人們又在思考——21世紀,人類是否會迎來第四次浪潮?第四次浪潮是太空時代嗎?什麼時候人類才能進入太空時代?對於即將來臨的太空時代,我們這個正在重新崛起的文明古國,又應如何面對?
  • 火星暢想-「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文化時代」
    《火星救援》,太空人在火星上等待救援,在火星上種土豆,自製水,展示人類的生存智慧和精神。他會各種專業術語,掌握詳實的資料,甚至熟悉火星和地球的歷史。而從來沒有人教過他那些東西,他常盤腿而坐,侃侃而談那些不著邊際的東西。他喜歡談論火星、行星系、遙遠的文明。他說,火星上曾經是有人居住的,由於發生了一場毀滅性的大災難,火星上的大氣層消失殆盡,因此,火星上的居民不得不生活在地下城裡。從那以後,他經常走訪地球,而且他是獨自一人駕駛太空船。
  • 人類已經進入太空旅遊的時代,龍飛船探秘
    前言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已經不能滿足與海邊衝浪、曠野露營、草地燒烤等旅遊和娛樂方式了,環遊世界也開始變得沒有那麼新奇了,人類總是不會安於現狀,他們有更加腦洞大開的想法,太空旅遊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逐漸開始認真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