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向設計製造和發射的科學家們致敬!
豐富我們的暢想,點擊關注。
時間:公元二○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十三時二十五分。
地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火箭: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
名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第次: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任務:開啟中國對火星的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通過火星探測任務的實施,將驗證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為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基礎工程體系夯實基礎,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設計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總設計師:孫澤洲
馬斯克發來國際祝賀:中國今天成功發射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探測器,非常振奮人心。
這才是最應該關注的事情。
人類對於火星十分的好奇,對火星的探索自然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
火星的位置:是太陽系行星中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
火星與地球:屬於類地行星。
火星心大小: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4%。
火星的運行: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
火星的顏色:橘紅色外表,地表是赤鐵礦(氧化鐵)。
火星的古名: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西方古羅馬稱為「神話瑪爾斯星」。
火星的狀況:火星上基本上是沙漠,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
火星的特徵:與地球相比,火星地質活動較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布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約27000米高,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地形特徵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火星的衛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見,最高亮度可達-2.9等,八大行星中比木星、金星暗。
火星的水:火星存在流動水痕跡,還發現了液態水。
火星的溫度:平均溫度大約為218K(開爾文,溫度單位,從絕對零度-273.15℃開始的攝氏度)(-55℃,-67℉),但卻具有從冬天的140K(-133℃,-207℉)到夏日白天的將近300K(27℃,80℉)的跨度。儘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積卻相當於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
火星的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將近160攝氏度。
火星的大氣:約為地球的1%,薄薄的大氣主要是由遺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氣(2.7%)、氬氣(1.6%)和微量的氧氣(0.15%)和水汽(0.03%)組成的。
火星上的神秘洞穴:「奧德賽」探測軌道飛行器」和「機遇」號探測器在火星上發現了7個奇特洞穴,分布在火星阿爾西亞火山的側面。洞口寬度在100米到252米之間。
這些洞穴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如果火星上曾有原始生命形式存在,這些可能是火星上唯一能為生命提供保護的天然結構。其次,如果條件適宜,這些洞穴將來可能作為人類登陸火星之後的居住點。
關於火星,我們從小就知道的一些故事。
《火星叔叔馬丁》的故事,曾經令無數人充滿了想像。火星叔叔馬丁,因飛船事故,留在地球上,頭上兩支天線,可以變身隱形,幽默風趣,講了很多當時的新知識,現在看來都落後甚至成了笑談。
《火星救援》,太空人在火星上等待救援,在火星上種土豆,自製水,展示人類的生存智慧和精神。
「火星男孩波力斯卡」的言論,則大大超出了地球人的思維,再一次讓人們思考火星與地球人類的關係。
給人印象深刻的有這樣幾個方面:
火星人不需要氧氣,因為氧氣會讓生物衰老。
火星人並不是地球人這樣必須要以「人」的方式存在。
從火星到地球只是一轉眼之間的事情。
這些講述令人難以置信。
但波力斯卡自稱來自火星,自他2歲開始,他每天像念經一樣談論宇宙、無窮無盡的故事漫無邊際。波力斯卡具有令人驚嘆的天賦和非同尋常的知識,他的一些驚人言論立即引起了全世界頂尖級科學家、神學家的高度關注,同時也引來了一些人的懷疑。
到8歲時,波力斯卡繪聲繪色地提到了人類古老傳說中沉入印度洋底的神秘大陸「利莫裡亞」。據這個神秘的男孩稱,他從火星抵達地球時恰好在那裡登陸,對那裡的生活了如指掌。
聽起來絕對像神話故事。
但這個神秘男孩至少具有兩個與眾不同的特點,他擁有異乎尋常的豐富知識,他的智力明顯高於一個普通8歲兒童的水平。利莫裡亞是至少8萬年前傳說中的神秘國家,不要說是孩子,就連大學教授也並非人人都知道,而他如數家珍一般詳細地講述這個古老國家的歷史、文明及其居民。第二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這個小男孩具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語言表達能力。他會各種專業術語,掌握詳實的資料,甚至熟悉火星和地球的歷史。
而從來沒有人教過他那些東西,他常盤腿而坐,侃侃而談那些不著邊際的東西。他喜歡談論火星、行星系、遙遠的文明。他說,火星上曾經是有人居住的,由於發生了一場毀滅性的大災難,火星上的大氣層消失殆盡,因此,火星上的居民不得不生活在地下城裡。從那以後,他經常走訪地球,而且他是獨自一人駕駛太空船。
他們的太空船從火星起飛,到登陸地球幾乎在瞬間完成。他還描述,太空船由6層構成,外層佔25%,由堅固的金屬構成。第二層佔30%,由類似於橡膠的物質構成。第三層佔30%,也是金屬。最後一層只有4%,是由特殊的磁材料製成的。只要給這個磁層充滿能量,那麼太空船可以飛往宇宙任何地方。
波力斯卡曾在2008年說,行星復興的時候來臨了,更多的「火星人」會在地球上出生。
不管波力斯卡說的是真的假的,至少可以發散人們的思維。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現實版更震撼世界的還有「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可能是目前人類科技挑戰的大檢驗,預示著地球人向更浩瀚無垠的太空進發。
人類還流傳著很多關於火星的故事,有些是神話故事,有些是玄幻故事,有些是科幻故事,有些是童話故事。
當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之後,我們的暢想也隨之飛向火星,這意味著「火星文化時代」將會來臨,在火星探測的同時,相信會出現很多關於火星的話題,關於火星的故事也將更加精彩豐富。
向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科學家致敬!
祝願我國的火星暢想成真!
更多暢想,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