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2020-07-24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太空精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獨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下一站火星!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圖片來源:航空物語微博

兩千年前,屈原在長詩《天問》中發出了&34;和&34;的曠世之問。兩千年後,中國航天人要用實際行動給出解答:行星探測計劃&34;啟動,而執行第一站任務的就是去往火星的天問一號

火星是地球的鄰居,二者同為巖質行星,演化與構造類似。火星上有水、稀薄空氣、與地球類似的元素、小分子有機物和太陽系最壯觀的山川峽谷等,是地球演化歷史和未來的重要參照,更是人類夢想成為&34;的完美下一站。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地球和火星對比(圖改自:NASA)

為徵服這個熒熒如火的星球,中國航天人進行了數年的努力。如今,天問一號的闖關之旅才剛剛開始。

第一關:必須抓住的發射窗口

跟火星比起來,地球距離太陽更近,環繞太陽一周需要約365天,火星則需要約687天。這種&34;導致地球和火星之間距離在時刻變化,從5500萬千米到4億千米不等。從地球視角來看,二者每約780天才會合一次:在780天內地球繞太陽運行了2周49度角,恰好超過了火星1周,二者距離達到一次最近。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地球和火星的軌道周期、會合周期示意圖(圖片來源:作者繪製)

人類航天雖然經歷了數十年發展,但運載火箭依然以利用化學能為核心,遠達不到科幻電影中無視星際旅行距離&34;的設定。因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時間要求很苛刻,必須在每次地球和火星會合之前幾個月、火星相對於太陽的位置領先於地球特定角度的時候出發,瞄準6-11個月之後火星的位置,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2000-2022年地球和火星距離變化,各火星探測任務在太空中飛行的時間區間(圖片來源:作者繪製)

由於每次地球和火星會合機會帶來的理想探測窗口僅在1個月左右,探測任務如果趕不上出發,就要等待26個月後的下一次機會。這對於存在設計壽命、且有著巨大保管維護成本的探測器而言,是很難接受的。例如, NASA局長曾說毅力號火星車錯過2020年7-8月發射窗口的代價至少是5億美元的損失。

第一關,天問一號已經完美通過!

第二關:強力的運載火箭

在人類航天探索中,太空飛行器的速度是最重要的核心。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三大宇宙速度是人類航天探測的三道鴻溝(圖片來源:作者繪製)

想實現火星探測,意味著探測器不僅要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完全擺脫地球引力,還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速,在抵達火星前盡力擺脫太陽引力的巨大影響,而太陽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0餘萬倍。這對探測火星的運載火箭要求極高,基本都是各國最為強力的火箭系列。即便如此,探測器佔火箭總體質量的比例都在1%以下,絕大部分質量都用於裝載推進劑,這是人類航天夢想的巨大代價。

對於總重5噸左右的天問一號而言,帶它前往火星的就是長徵系列中最強的長徵5號火箭。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近幾年世界各國火星探測任務的主力火箭(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第二關,&34;託起天問一號飛向火星的夢想已經實現!

第三關:霍曼轉移軌道

1925年,德國航天工程師瓦爾特·霍曼博士出版了圖書《Die Erreichbarkeit der Himmelskörper》,在書中提出了著名的霍曼轉移軌道。他或許沒有想到,這個理論成為後來人類幾乎所有火星探測任務的基礎。

霍曼轉移軌道的理論認為:在地球出發時(假設地球火星均為圓軌道),探測器需要達到32.7千米/秒的速度,超過地球本身的速度(29.8千米/秒),加速。在抵達火星時,探測器速度為21.5千米/秒,低於火星運動速度(24.1千米/秒),再次加速。不過由於火星引力加速和大部分任務目標是環繞火星等原因,&34;實際上是火星附近制動工作,以切入環繞火星軌道。飛行過程中,為應對外力可能造成的軌道偏移,也僅需推進系統短暫工作微調,絕大部分時間自由飛行。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火星探測霍曼轉移軌跡示意圖(圖片來源:作者繪製)

整體上,霍曼轉移方案非常簡單,軌道是半個橢圓,連結了地球軌道和火星軌道,全程在6-11個月時間。它能夠最大限度節省推進劑,最大限度減少操作,是人類火星之旅的最優方案。

第三關,天問一號已經在切入霍曼轉移的路上!

第四關:深空導航制導與控制

茫茫深空,漫漫長路,此前各個探測任務採用的霍曼轉移軌道普遍在4-7億千米的長度,6-11個月的旅程。天問一號的軌跡耗時7個月左右,預計於2021年2月中才能抵達火星,需要走過的路已經遠遠超過了中國此前的航天任務。我們熟悉的天宮和神舟任務距離地球表面僅400千米,北鬥星座距離地球表面僅20000-36000千米,嫦娥距離地球38萬千米。但它們相比天問一號而言都可以用&34;來形容,這也意味著對天問一號的導航制導與控制變得異常艱難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功勳卓著的遠望6號航天測量船也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圖片來源:我們的太空)

一方面,在出發階段,需要陸基測控站和萬噸級遠望系列航天測量船全程保駕護航。出發後,需要龐大的深空探測天線網絡覆蓋整個天域,保證它在整個探測火星過程中都能跟地球有效通信,要知道,天問一號距地球最遠的時候,地球和火星距離將達到4億千米,這個距離單程都需要光速飛行22分鐘!

另一方面,天問一號也需要自主導航和控制,精準確定自身位置和姿態。例如利用恆星敏感器把自己的姿態確定到角秒級的精度,而1角秒僅僅是1度的3600分之一!

第四關,地球上的中國航天人和太空中的天問一號,正常通訊中!

第五關:&34;,一個都不能少

人類探測火星60年來,共有四種任務類型:驚鴻一瞥的&34;,登高望遠的&34;,觀天測地的&34;和自由移動的&34;。其中,&34;僅是在早期技術不成熟或其他任務兼職探測火星時使用,另外三種是近些年來的任務類型主力。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人類目前有四種火星探測任務示意圖,未來在計劃突破第五種:採樣返回(圖片來源:作者繪製)

其中,環繞器(軌道器)能長期環繞火星,採集海量的數據,全方位研究火星磁場、大氣、重力場、水、淺層土壤、地質地貌等方面,還能起到信號中繼作用,服務於降落在火星表面的著陸器和巡視器。著陸器能仔細研究火星表面的各種細節,但由於重量和自身能量限制,無法移動和自由巡視。巡視器可以隨處移動,意義不言而喻,它的質量能更多集中於科研載荷,從事多地點多方面的精細研究。

一般而言,火星探測任務都會採取&34;、&34;、&34;分開的形式以降低難度。即便如此,幾十年來人類探測火星的任務成功率僅有一半左右。而這次天問一號的選擇是:&34;!它包括了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三個部分。

第五關,極度複雜的火星探測任務正在路上!

第六關:切入軌道,靜待時機

經過近7個月的長途旅行,2021年2月中,火星終於出現在眼前,天問一號也將被火星引力俘獲。環繞器此時要執行最為關鍵的一步:制動進入環繞火星軌道。為最大限度節省推進劑,天問一號的三個部分將會整體進入環繞火星的大橢圓軌道中,沒必要追求更消耗推進劑的圓形軌道。

這個方案不同於進入21世紀後的歐洲兩次類似任務。它們都是抵達火星後立即分離,著陸部分並不進入環繞火星軌道。這樣雖然可以大大降低環繞器的制動變軌壓力,但代價也是慘烈的:火星快車號和微量氣體探測器任務的著陸部分均宣告失敗。重要原因之一在於給著陸留下的選擇窗口太短,因而天問一號並不採用這種方案。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天問一號:前部為著陸器/巡視器組合體,後部為環繞器(圖片來源:中國航天局)

在隨後環繞火星的約2個月內,是天問一號的環繞器最為繁忙的時間。它需要逐漸開啟自身的7個有效載荷,認真研究火星表面的情況,反覆確認著陸地點和最優著陸窗口。一旦確認後,二者分離,環繞器繼續在軌工作,著陸器攜帶巡視器開始最為艱難的火星著陸之旅。

第六關,環繞器是重中之重!

第七關:恐怖七分鐘!

由於距離過於遙遠,地球和火星雙向通訊延時將長達幾十分鐘。且火星著陸時間一般僅在7-8分鐘左右,地面工作人員不可能人工控制複雜的火星著陸過程,這一切全要靠著陸器自己完成。

火星有大氣,但又特別稀薄。這成了航天人又愛又恨的因素: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氣氣動減速,使用降落傘;另一方面,必須找準進入角度,過大著陸器會過熱焚毀,過小會打水漂一樣滑入深空,根本無法著陸。更重要的是,火星大氣的密度還太低了,甚至還不足地球大氣層的1%,即便最大極限地利用了火星大氣減速,依然無法把速度降到理想狀態,要想著陸火星必須自帶反推火箭

讓我們來大概描述一下天問一號著陸的過程吧:

剛開始,通過整體和隔熱大底氣動減速約5分鐘,著陸器速度從約5千米/秒減速到數百米/秒,已到極限,隔熱大底的溫度已升到2000餘攝氏度。此時,巨大降落傘展開,在不到100秒時間內把速度進一步降低到約100米/秒。隨後,隔熱大底、降落傘和支撐結構先後脫離著陸器。被燒蝕得不成樣子的隔熱大底將會墜向火星表面,成為天問一號最先抵達火星表面的部分,也算是它&34;的&34;。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天問一號著陸器最後著陸階段藝術效果圖(圖片來源:中國航天局)

大戲剛剛開始,著陸器自帶的反推火箭開始全力工作,逐漸降低速度。著陸器先是在火星表面數十米的高度懸停,底部所有儀器開啟,認真篩查地表情況,最後確認著陸地點。認定後,最終緩慢軟著陸到火星表面。

第七關,&34;在火星表演著陸藝術。

第八關:巡視器出發,開機工作

&34;、&34;、&34;的串聯任務終於進行到最後一步。著陸器穩定著陸後,將會與環繞器聯絡,確定工作狀態,上傳記錄的全部數據,傳回地球。一切確認後,著陸器將放出導軌,巡視器開機,積累到足夠能量後,行駛抵達火星表面,開始工作。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天問一號著陸器和巡視器藝術效果圖(圖片來源:中國航天局)

探測火星不僅是工程任務的突破,更是行星科學領域的突破。除了常規的通訊、能量來源(太陽能帆板)、支撐結構、動力系統等部分外,天問一號整體上攜帶了13種科學載荷,其中7個在火星上空的環繞器上,6個在降落火星表面的巡視器上。它們共有五大科研目標,主要涉及火星空間環境、地表形貌特徵、土壤表層結構等研究,將給中國帶來火星的第一手資料。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工作狀態的火星車藝術效果圖(圖片來源:中國航天局)

第八關,美麗的火星,天問一號將看到你的真面目!

結語

人類探測火星60年,勝率不到一半,這是一個高風險,卻是代表著人類最美麗最絢爛航天夢想的存在。天問一號,一次實現&34;的工程目標和五大科學目標,也必將是極大的挑戰。我們祝福它在餘下的闖關過程中,一切順利!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圖源:中國航天局

天問一號不僅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開始,也宣布了我國長遠行星探測任務的開啟。火星,只不過是下一站。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天問系列不僅會探測火星,還會去地球最近的鄰居金星,還有可能挑戰極限,前往更大難度的太陽系內側水星和外側四大氣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小行星、矮行星等。希望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一切順利,也希望天問系列帶著中國人的夢想飛遍寰宇。

最後,讓我們暢想一下《下一站火星》中的未來圖景吧:所有人都在等待徵服火星的那一天。那時人類可以被定義為一個全新的物種:一種來自地球的可以跨行星生存的生物。走出地球似乎是我們從渺小邁向偉大的必經之路。火星就是下一站,那裡總是熒熒如火,令人嚮往。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相關焦點

  •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如今,天問一號的闖關之旅才剛剛開始。因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時間要求很苛刻,必須在每次地球和火星會合時機之前幾個月、火星相對於太陽的位置領先於地球44度角左右的時候出發,瞄準6-11個月之後火星的位置,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12時40分,長徵五號攜「天問一號」升空,火星之旅正式開啟
    然而這都不是重點,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火星上很有可能存在少量的液態水,為此我國為了證實這一點,也秉承著人類的探索以及研究精神,我國在2016年開啟了火星的探測任務,2020年4月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被正式命名為天問系列,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也被正式命名為「天問一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正式開啟 為何偏偏選中它?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正式開啟 火星,我們來了! 火星,這個讓無數人為之著迷的紅色星球,即將迎來中國的太空使者——天問一號。 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標誌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正式開啟。
  • 下一站火星:恐怖7分鐘,天問一號400000000公裡闖關之旅
    兩千年前,屈原在長詩《天問》中發出了這樣的曠世之問。兩千年後,中國航天人要用實際行動給出解答。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至此開啟長達400000000公裡的旅途。
  • 下一站火星:恐怖7分鐘,天問一號400000000公裡闖關之旅
    兩千年前,屈原在長詩《天問》中發出了這樣的曠世之問。兩千年後,中國航天人要用實際行動給出解答。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至此開啟長達400000000公裡的旅途。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組圖|「天問一號」海南出發 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位於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當日13時25分,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之旅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火星是我們的過往,還是地球未來的歸宿?或許,它亦可成為人類改造的對象,在若干年後成為一個宜居的地外家園?所有的問題,只有等到我們「身臨其境」後才能一步步得到解答。萬眾期待中,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按計劃將在今年內開啟。
  • 天問一號探測器即將發射,我國有望加入火星俱樂部
    根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布的消息,「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於7月20日至25日在中國南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擇機發射。天問系列是我國對行星探測任務的命名。我國首次對火星進行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命名為「天問一號」。它是在今年4月24日正式確定命名的,源於屈原長詩《天問》,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
  • 熱點新聞一覽:「天問一號」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
    FUTURE | 遠見 眺望 選編Future遠見科技資訊一周精選:「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嫦娥五號」即將帶我們上月亮「挖土」;我國科學家對宇宙最強「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2. 螞蟻集團首次披露區塊鏈「日活」3.「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超九成概念股上漲4. 宇宙最強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有新說5.
  • 「火星季」開啟!「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進入倒計時!
    古人稱火星為「熒惑」,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著作裡,就出現了大量對於「熒惑」的記載。千百年後,在2020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天問一號」海南出發,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位於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位於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據新華社電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如果發現火星生命,或將顛覆我們的認知
    相信在這段時間大家都一直在等待這一個好消息的到來,我們國家的首個行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程了,一枚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將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按照計劃,我們火星探測器將會在2021年2月到達火星,並釋放著陸器將火星車送上火星表面,火星車將會在火星表面巡視,與火星實現0距離接觸,而軌道探測器則在軌道上空對火星進行探索。
  •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 等待它的將有哪些考驗?
    2000多年前,古人屈原在《天問》中提出的宇宙之問,是人類探索浩淼世界的共同追求。7月23日,由此得名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式開啟了它的火星探測任務。23日中午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據央視新聞報導,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天問之旅正式開啟。 這次發射任務的運載工具是我們熟悉的「胖五」,這個高約57米,起飛重量約800多噸的大力士,能載重25噸,相當於能把16輛汽車送入太空,而 「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才5噸。
  • 護送「天問一號」飛往火星
    本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根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實時數據和監視判斷,「天問一號」已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正式開啟,該中心將全力以赴護送「天問一號」抵達火星。
  • 現場直擊「天問一號」發射:中國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險
    落地後驅車前往西南30公裡外的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又要40分鐘。在前往文昌國際航天城的一路上,我們一直在把視線探往窗外,綠意盎然的海南美景下,忍不住四處找尋,心中滿是好奇:火箭和火星探測器在哪?7月23日12點41分,文昌當地溫度31攝氏度,微風,從立項至今已經四年,「天問一號」等到了它的出場時機。
  • 正式踏上火星的旅程!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國正式向火星探索發起了衝擊!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承載著火星夢飛向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