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2020-07-24 方小帥Vlog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

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命名的由來


這項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源於自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長詩&34;,表達了中華民族追求真理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中國的首次火星探勘


天問一號通過一次發射任務進行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一年多前(2019年1月),中國的&34;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
天問一號被形容為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務,不僅是因為它配備軌道飛行器和火星探測器,將一次性完成&34;,還因為這場任務從正式立項到執行只經過六年的時間。
天問一號何時發射?
目前的預定日期是7月23日,視天候狀況等發射條件而定。
發射地點在哪裡?
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
運載工具是什麼?
運載工具是中國自產的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何時會抵達?
預計於2021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
著陸地點?
2019年底,中國鎖定了位於火星烏託邦平原的2個初步站點。
為何在此時發射?
每隔18到24個月,月球和火星之間航行距離會從9個月縮短至7個月。若無法在這段&34;期間升空,探測任務將必須再等兩年。

中國面臨來自阿聯、美國以及印度和以色列等國家的激烈競爭,各國都積極展現太空探索的實力。此外,2020年標誌著中國開啟太空時代50年。
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今年四月曾對新華社記者表示,過去50年來,中國廣大航天工作者&34;。
火星任務
與許多火星任務的目標相同,天問一號將探索這個紅色星球,從而使科學家能進一步了解地球。

距今約40億年前,火星大氣改變,液體蒸發,但科學家無法解釋原因。如今火星上可能還殘留液態水。

阿聯的&34;火星任務的目標也是深入探索火星大氣層,特別是氧氣及氫氣是如何從火星上消失以及消失的原因。

除此之外,中國希望以天問一號火星任務作為敲門磚,在2030年左右展開火星樣本返回任務。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火星探測設備
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上將裝載13個有效載荷。有效載荷一般上可以是通訊儀器或地球觀測衛星,而在此次的任務中,有效載荷是任務所使用的設備。例如一個遙感相機和一個探地雷達。

在著陸器和巡視器脫離火星探測器並在火星表面著陸後,配備的儀器包括探地雷達(SPR)。

顧名思義,探地雷達的主要功能是調查火星地表下的土壤,偵測其厚度及組成成分。
巡視器重量約為200公斤,由太陽能板供電。若在火星北半球降落,供電系統可能會受到影響,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在赤道著陸。

巡視器將以雷達探索地面,進行土壤化學分析並尋找生物分子及生物信號。

其它設備還包括火星地表磁場探測器和一個氣候探測儀
國際合作
中國一直樂於強調在天問一號項目中與國際夥伴的合作。除了俄羅斯外,中國也與奧地利空間研究所(IWF)等機構合作。奧地利空間研究所為探測器的磁力計作出了貢獻,也協助校準飛行儀。

與此同時,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廳(UNOV)、國際宇航大會、歐洲空間局、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巴西、法國、巴基斯坦和俄羅斯在天問一號發射前已向中國發出祝賀視頻或賀電,並表達深化合作的願望。
成功機率
1970年,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34;。自此之後,中國在太空競賽中活躍了半世紀。2003年,繼蘇聯和美國之後,中國成為第三個將人送入太空的國家。

2009年1月,中國的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自美國太空總署的阿波羅計劃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完成人類首次登月任務後,中國是唯一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

中國的長徵五號火箭在2017年發射失敗後曾遭到諸多質疑,但隨著2019年12月的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質疑的聲浪逐漸平息。但是登陸火星是截然不同的全新挑戰。其他航天經驗豐富的國家都遭遇過失敗,例如2016年歐洲和俄羅斯合作的ExoMars任務,日本也曾經嘗試探測火星失敗。

另外中國的太空計劃還不僅於此,中國計劃在2036年之前派遣太空人登陸月球。

相關焦點

  • 外媒:中國首次執行的火星探測「天問一號」,意味著什麼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按計劃即將發射,德國媒體7月4日刊文解析,中國首次火星任務「天問一號」,背後一些重要信息你了解多少?」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因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德國之聲7月4日指出,中國2020年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2020年7月至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肩負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挑戰歐美未完成的火星任務
    這架火箭今天執行的任務是送一輛火星車和一架軌道飛行器組成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天。這意味著中國人4年前立項的靠自己登陸火星的計劃正式實施了。這次發射任務要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個技術難點。就是先繞火星軌道運行,然後降落在火星上,最後用火星車在火星上巡邏。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程,「天問一號」發射
    剛剛,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記者為您帶來新鮮出爐的火星探測全解讀!
  • 我國火星探測「十大問」,帶你詳細了解「天問一號」
    我國長徵五號將帶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開展我國首次探火之旅。1、為何取名天問?《天問》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我們所熟知的,今年有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同時美國「毅力號」也將加入這一場星際旅行的盛宴,而我國的「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發射。2020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火星探測不是說任何時候都可以的,因為地球,火星,太陽轉動的關係,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機會。假如你失去了這個機會,對不起,兩年零兩個月一號再來。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發射代表什麼
    第一個目的,站在更高的維度,來了解我們是誰,我們居住在什麼樣的地方,也就是生命的起源;第二個目的則是探尋地外生命,試圖了解其它生命體與科技樹;第三個目的是希望在地球將來不再宜居時,可以移居其它星球。大家也就自然猜到了,我們選擇火星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它是太陽系行星中,各方面與地球最為接近的行星了。那麼2020年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究竟代表著什麼?
  • 天問一號的數字密碼,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加油
    青海冷湖火星營地是我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位於青海省冷湖地區。冷湖火星鎮致力於打造一個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承載著有關人類對外太空、外星系的幻想,於2018年6月底開始建設,9月初步竣工,僅用77天的時間建成,,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加油!】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天問一號大家都聽說了吧,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喜歡歡迎點讚2020年7月23日下午,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順利發射升空,奔赴火星。先給介紹一下啊,這個登錄火星要幹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天問一號的目標第一步:繞我們先在火星上空看看有啥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日報7月23日文昌電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7月23日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任務是什麼?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並在局部地區開展區域性、精細性的巡視探測。了解深空探測的小夥伴都知道,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通常是逐步進行的,就像嫦娥一號到三號那樣。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天問一號」任務)。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見圖,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我國火星探測任務定名,下半年將飛往火星驗證三項技術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為「天問一號」,今後我國關於行星探測方面的任務都將定名為「天問系列」。在今年的6月份之後,我國將發射首臺自主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在大約經過6~7個月的飛行之後抵達火星附近,對火星進行環繞、著陸和表面巡視探測三項主要技術任務,並藉此了解關於火星的一些基本信息。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西安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
  •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當天中午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這次逐夢,承載著中國航天人的勇氣和決心。歷史上,人類總計開展過40餘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24次,且多以火星高空環繞、飛越探測居多。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奧媒:中國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
    【歐洲時報奧地利版羅德維、李靜編譯報導】據《奧地利國家電視臺》發表的一篇題為《中國首次進入紅色星球》的文章稱,繼歐洲、美國、印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後,中國現在也開始進軍火星。隨著「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中國正式開啟了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成功抵達火星軌道。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6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一次,且窗口期較短。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圖為「天問一號」發射現場。新華社記者 胡 喆攝據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記者胡喆、周旋)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標宏大
    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發射任務也成為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重要裡程碑。探測火星還有助於人類更深層次認識地球和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預測地球的未來變化趨勢,促進對地球生命乃至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有助於人類了解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最終命運。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注意:若威鋒 App 端無法直接點開連結,請嘗試長按)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預計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火星探測任務或成中美競爭新賽道?
    如果天氣允許,預計中國發射的「天問一號」將於本周從南部的海南島升空,儘管政府尚未公開確認發射日期。美國宇航局(NASA)的恆心漫遊者計劃在7月30號發射。兩個探測計劃都有望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恆心漫遊者計劃旨在探索火星有關生命潛力的問題,包括尋找地球歷史中適宜居住的跡象,並尋找微生物存活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