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火星探測「十大問」,帶你詳細了解「天問一號」

2020-08-28 下次平凡

2020年7月20日凌晨5點58分,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在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由日本H-2A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開啟前往火星之旅。 同時隨著火星探測窗口期的打開,國際火星探測大幕正式被拉開。我國長徵五號將帶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開展我國首次探火之旅。

1、為何取名天問?

《天問》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這首詩講的是屈原對於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面對未知的天地,屈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顯示出作者沉潛多思、想像豐富的個性,同時也表現出超卓非凡的學識和藝術才華,被譽為是「千古萬古至奇之作」。面對來自幾千年前的提問,今天的中國終於有能力有實力來解答。

2、此次火星探測任務?

此次火星探測,旨在探測火星的形貌、土壤、環境、大氣,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場和內部結構。同時,也為了探測火星是否有生命活動的信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大量移民建立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

3、為何扎堆選擇今年探測?

我們所熟知的,今年有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同時美國「毅力號」也將加入這一場星際旅行的盛宴,而我國的「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發射。

2020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火星探測不是說任何時候都可以的,因為地球,火星,太陽轉動的關係,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機會。假如你失去了這個機會,對不起,兩年零兩個月一號再來。有時候地球在太陽的這邊,火星在太陽的那邊,地球繞太陽轉一圈大概是365天,而火星繞太陽轉一天是687天。所以地球跟火星存在一定合理夾角之時,才適合探索。而2020年7月有短短幾周時間,太陽、地球和火星成一條直線,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最短,不到5400萬公裡。

阿聯「希望號」點火發射

4、火星探測最大的難點

火星探測難點眾多。從1961年至今,人類已實施火星探測活動達45次,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22次,成功率不到50%

如何被火星引力場捕獲是一大關鍵,捕獲之後才能進入火星循環軌道,再經過多次變軌,才能進行環繞探測。而如果捕獲失敗,探測器將和火星擦肩而過。其次,因為火星距離地球實在是遙遠,通信延遲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探測器都是選擇靠計算機自己的程序計算,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困難和出錯的概率。再有,因為火星複雜的大氣情況,也為探測增加了一層難度。

「機遇號」火星車

5、我國天問號探測計劃的亮點

亮點一: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步走,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查。如果能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步走,這一跨越式方案將成為全球首次,將為我國火星探測實現「彎道超車」。

亮點二:可工作3個火星月。為規避火星極端天氣的影響,中國火星車將設置自主休眠和自主喚醒功能,可工作3個火星月,相當於地球上的92天(火星自轉周期約為24小時37分鐘)。

亮點三:13種載荷完成5大科學目標。火星探測器搭載了13種有效載荷,其中環繞器上7種、著陸器上6種,將對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開展系統性工作。

「天問一號」探測任務

6、如何戰勝「恐怖7分鐘」

火星著陸探測最大的難點在於『恐怖7分鐘』——即:再入、下降與著陸過程中,要在7分鐘內將探測器的時速從2萬千米降低到零。」這需要融合氣動外形、降落傘、發動機、多級減速和著陸反衝等多項技術才能實施軟著陸。為此,我國根據探月工程的技術積累,將通過四個階段逐步減速。

第一,氣動減速段,把速度從4.8公裡每秒減速到每秒460米,用時大約290秒。形象的說,第一階段相當於急剎車。第二,降落傘打開降速段,探測器將打開降落傘,大概用90秒的時間,將速度由460米每秒降到95米每秒。第三,動力減速段,探測器的反推發動機點火開始工作,將速度減小到3.6米每秒,這段工作時間大概80秒。第四,著陸緩衝段,剩下的100米懸停避障,這時速度已經非常慢了,100米懸停觀測,為選定著陸點做最後的準備,觀測地面是否有大坑,有石頭,從而保證探測器著陸後不被翻車。

反推發動機點火降速

7、為何印度比我國早實現火星探測

2014年9月24日,印度「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MOM)於北京時間上午10點半左右成功入軌,這也預示著印度成功實現火星探測,很多人不禁要問,我國深空探測技術落後於印度嗎?

其實,真相併非如此,印度航空探測,其實就像他們的萬國牌武器一樣,是非常多別國技術的,而他們那次的火星探測,所搭載的探測器僅15公斤左右,實際作用相當有限,探測技術大於實際的作用。

而我們國家,單火星車的重量就有240公斤,所以只能一直在等待大推力火箭胖五的成功,這樣才能攜帶大量的重量,才能一次性實現繞落巡三大任務,實際技術是要遙遙領先印度的,深空探索,我們的目標應該是NASA。

印度「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

8、天問一號有哪些國際合作

在天問一號的整流罩上,有著許多標誌,這些標誌,正是我國與其他機構合作開發的見證。奧地利科學院空間研究所幫助進行了軌道器磁力計的研發,法國航天局CNES領導的天體物理與平面科學研究所幫助研發了雷射誘導擊穿光譜儀,歐洲航天局的Estrack地面站將在早期發射階段提供支持等,可以說,此次天問一號的發射,也有國際間的合作。

整流罩外標誌

9、我國火星探測技術準備如何

為了探測火星,可以說我們拼盡全力。自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開始,我們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就已奔向星辰大海,我們渴望我們的民族,也可以登上月球登上火星,踏遍整個太陽系所有行星。而這樣的夢,在整整50年後的現在終於要啟動了。火星,作為我國探測恆星的第一站,為了能夠順利登上,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

首先,大推力火箭是必須之物,如果沒有大推力火箭,只能靠消耗探測器自身的燃料,而這樣的話,探測器自身的壽命將大幅縮短。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遙一火箭成功首飛,這一刻,我們舉國歡慶,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大型運載火箭。然而,2017年那年,我們的夢卻模糊了,7月2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突發故障,致使發射失利,這次失利,讓我們的航天計劃,不得不進行重新調整。這一過,就是兩年,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點火,這一刻,胖五就像一個王者那樣,終於歸來。

目前,我們所有技術都已準備完善,只等最後的發射到來。

只有經歷過失敗,才知成功的不易

10、何時發射

長徵五號即將在7月23日起飛,進行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這一歷史性時刻,牽動著無數華夏兒女的神經。

目前,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已安全轉至發射區,做完最後的調整和檢測之後,將會加注推進劑,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我們很快將可以看到天問一號升空的畫面,那將是我國首探火星成功發射的畫面。歷史會記住這一刻,火星,華夏文明來了,帶著我們對深空的探索,帶著我們龍的文明來了。

長徵五號

寫在最後

有了長徵五號,我們還怕什麼!星辰大海,我們必勝。祝福祖國火星探測圓滿成功。

相關焦點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邁出我國火星探測第一步
    這是我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任務目標是通過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這樣將邁出我國火星探測的第一步。這是我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任務目標是通過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這樣將邁出我國火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啟程,探測火星它帶上了哪些「神器」?
    剛剛,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火箭,開始了奔赴火星的徵途。作為我國繼「嫦娥系列」月球探測任務後的又一大航天探測工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在明年成功著陸火星後,「天問一號」將開展為期兩年的科學探測,對火星的空間環境、形貌特徵、表層結構、大氣環境等重要數據進行探測。
  • 「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神器」中有吉林元素
    來源:吉網23日12點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作為我國繼「嫦娥系列」月球探測任務後的又一大航天探測工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火星,我們來了!」
  • 帶你秒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天問一號」的組成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著陸巡視器兩部分組成,總質量約5噸。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天問一號大家都聽說了吧,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喜歡歡迎點讚2020年7月23日下午,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順利發射升空,奔赴火星。先給介紹一下啊,這個登錄火星要幹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天問一號的目標第一步:繞我們先在火星上空看看有啥
  •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當天中午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這次逐夢,承載著中國航天人的勇氣和決心。歷史上,人類總計開展過40餘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24次,且多以火星高空環繞、飛越探測居多。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程,「天問一號」發射
    剛剛,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記者為您帶來新鮮出爐的火星探測全解讀!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日報7月23日文昌電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7月23日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見圖,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我國火星探測任務定名,下半年將飛往火星驗證三項技術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為「天問一號」,今後我國關於行星探測方面的任務都將定名為「天問系列」。,已有的火星探測器中,美國發射的探測器佔了一半以上,而且也最為先進,獲取的研究成果也最多,我們所看到的火星照片乃至火星表面的情況,以及對火星的科學研究等基本上都來自於美國方面的探索工作,不過隨著今年我國對火星的探測,今後我國也一定會在火星研究方面有所建樹。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發射代表什麼
    大家也就自然猜到了,我們選擇火星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它是太陽系行星中,各方面與地球最為接近的行星了。那麼2020年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究竟代表著什麼?這標誌著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已經正式邁出,第一次自主探火即實現「繞、落、巡」,也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大噸位火星飛船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天問一號」任務)。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8月2日7時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發動機開機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已飛行9天17個小時,距離地球超過300萬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此次3000牛發動機點火,在完成軌道修正的同時,驗證了發動機在軌的實際性能。
  • 天問一號升空!我國火星探測,西安2所「神仙」高校,居功至偉
    這是2000多年前,屈原仰望星空發出的《天問》,他好奇日月變換,星辰明暗之間的運行規律。2000多年後的2020年,我國將火星探測系列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這是對屈原「天問」的延續,表達了中華民族對追求真理的堅韌和執著,對宇宙深空探索的文化傳承。
  • 火星探測有多難?揭秘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
    接下來,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開啟7個月的漫漫徵途。目前,人類火星探測的成功率只有50%左右。在飛往火星的路上,無數挑戰正在等著我們。天問一號是否能順利抵達火星?我們期待,我們等待。7個月,這是一趟漫長又艱難的旅程。人類對火星的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目前已實施40餘次探測任務,但只成功20餘次,成功率只有50%左右。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6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一次,且窗口期較短。
  • 「天問一號」海南出發,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位於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位於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探測火星究竟有多難?「天問一號」意味什麼?
    今年七月,是火星探測期到來的時期,世界各國紛紛選擇今年七月對火星進行探測,而我國則是在今年首次參與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成功2020年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中國歷史性的一刻,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任務的最大亮點有哪些?
  • 「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