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2020-09-19 這麼近那麼遠F4

火星探測為何有如此大魅力,世界各國對其情有獨鍾,吸引世界各國前赴後繼地實施探測任務?其實人類探索火星對研究地球演變,防止地球演變成人類難以生存的第二個火星具有促進作用;還有由於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可先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家園,但某一天地球災難來臨之時,人類可以向火星移民,保留人類文明。但火星被稱為是人類探測器的「墳場」。從1960年蘇聯發射「火星1號」探測器開始,截至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截止目前,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有八個:海盜一號、海盜二號,探路者、機遇號、勇氣號、鳳凰號、好奇號、洞察號,均為美國研製。

2020年,成為火星探測年,全球迎來「探火季」。七至八月分,分別有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探測器都成功升空,相伴而行,共同為行星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說句題外話,歐盟和俄羅斯的 ExoMars火星探測器 計劃上半年發射,但因為疫情原因而延遲。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的航行時間為7個多月,飛行距離約4億公裡。這個距離約是地月距離的1萬餘倍,就相當於約830萬個全馬賽程,地球周長的10000倍。

「天問」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名稱,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天問一號」發射需要經歷七個階段,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前功盡棄。幾個階段分別是:

第一階段:發射

第二階段:地火轉移段

第三階段:火星捕獲段

第四階段:進入火星停泊階段

第五階段:離軌減速著陸階段

第六階段:探測任務階段

「天問一號」重達五噸,出於節省燃料和推力的角度,選擇了經濟的、最省燃料的橢圓軌道,以上六個階段,任何一個階段出現問題故障,都會「前功盡棄」,尤其是第三階段,火星捕獲段,只有一次機會,此階段「天問一號」距離地球2億公裡,通訊延時11分鐘,只能通過「天問一號」自主管理制動點火來完成,簡直難上加難;還有第五階段,離軌減速著陸階段,「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則開始著陸,這個階段需要經過進入、下降、著陸火星的過程,也被稱為 「 恐怖 7 分鐘 」 ,要在短短的 7 分鐘內要經歷 4 個減速階段,將「天問一號」探測器時速從 2 萬千米降低到 0 ,這個過程中電磁信號是完全被屏蔽的,著陸器只能憑自己本事奮戰,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最核心、難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在著陸器進入火星大氣後降落傘減速的過程,這個過程只有一次機會,讓我們祝福「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吧。

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背後的「動人心酸」故事。請記住這所大學和這兩個英雄人物。分別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南航院長葉培建、南航校友孫澤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國內唯一獨立承擔火星探測器載荷研製任務的高校,承擔了火星應急信標裝置的研製任務,將搭載「天問一號」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葉培建院士是南航航天學院院長,是「問題一號」項目的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而孫澤洲是南航1988級校友,擔任「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此外孫澤洲先生還是2004年任「嫦娥一號」衛星副總設計師,2008年任「嫦娥三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以及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我們要向這些默默無聞的英雄致敬,道一聲你們辛苦了。孫澤洲先生層坦言 :「團隊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認識一個新的事物就是試錯的過程,航天卻不會給你很多機會去試錯。」其中經歷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南航團隊自己知道。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成功發射多天,關於我國火星探測器的一系列報導。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的地月合影;8月2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9月11日,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距離地球約1530萬千米。

關於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情況,我們今天就介紹到這裡,後續最新情況我們會及時跟進。祝願我們的「天問一號」一切順利,成功完成使命。

原創作品,謝謝閱讀。部分消息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一起來看一看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火星家園」
    我們知道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現在已經飛行在了去往火星的徵途上。它出發之前,我國在地球上建立了一個模擬的「火星家園」,來模擬訓練它,以便當它真的登上火星時,不至於對於火星的環境太過陌生,而手足無措。
  • 我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美歐都發來祝福
    花費極少的費用卻成功著陸火星的曼加裡安號探測器。但由於體積過小,提供的科研價值有限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尚屬空白。火星探測作為深空探測的重點之一,是未來邁向更遠深空的必由之路。於23號發射出的天問一號,代表著我國的深空探測,終於邁出了第一步。
  • 我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美歐都發來祝福
    2020年7月23日12時,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點火升空。據中科院趙文津院士介紹,這個時候,地球與火星的距離最近。「如果錯過這次機會,就要等 2022 年的下一個窗口期。」因此,在這最佳時刻,除了中國「天問一號」以外,美國的「毅力號」和阿聯的「希望號」等火星探測器也將駛向火星。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同時,由於距離赤道更近,定軌於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衛星,在發射後的變軌過程將更加簡單,省下的燃料可以讓昂貴的衛星在太空中多工作兩年。天問一號飛多遠才能到火星呢?火星距地球最近距離約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達到4億公裡。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讓火星見證中華民族的崛起
    我國首顆自主打造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在2020年7月23日12:41,搭載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華民族有著14億多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近1/6,我們對火星的探測尤其具有重要意義,能夠用探測器登陸火星,也代表了我們中華民族所能達到的航天科技水平,對今後我國對火星等行星的探索具有重大的開創意義。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趕在美國之前奔向火星
    今天中午12點40分,在海南文昌火箭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順利點火併成功地將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器送進地火轉移軌道,目前火箭已經進入二級滑行階段,箭器分離後「天問一號」將朝著火星飛去,將在2021年2月份到達火星!
  • 開啟新徵程!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圓滿成功
    今天中午12點41分左右,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入軌,我國行星探測邁出關鍵重要的第一步。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一號將實現對火星「繞」「著」「巡」三合一「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縱觀所有任務,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率僅為18%。「天問一號」任務以環繞器環繞火星、火星車著陸火星表面並開展科學探測為圓滿成功標誌。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是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是國際歷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攜帶科學載荷能力最高的國家,成為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自20年7月底成功發射後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火星探測器自拍、多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動作、以及火星探測器攜帶載荷開機自檢等工作內容,天問一號還成功進行了數次軌道修正,根據計劃火星探測器將會在21年2月份左右接近火星後緊急剎車,隨後實施探測器制動然後使探測器進入環火軌道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第三次中途軌道修正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可能大家並不陌生,今年7月在我國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將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用長徵五號(大胖妞)火箭順利將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昨天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地面飛行控制團隊精準控制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探測器即將發射,我國有望加入火星俱樂部
    根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布的消息,「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於7月20日至25日在中國南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擇機發射。天問系列是我國對行星探測任務的命名。我國首次對火星進行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命名為「天問一號」。它是在今年4月24日正式確定命名的,源於屈原長詩《天問》,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裡程又有新的突破
    小編今近日關注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發布的消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3億公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距離現在已經過去快5個月,中途也完成了多次軌道修正等操作。根據航天局計劃任務,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預計在明年5月會著陸火星#,在10月份的時候,經過「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地面控制任務團隊精確操作控制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共搭載了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了探測器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升空,7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社會發展至今,人們已經開始了對外太空的探測,我國也是不甘於「屈居人下」在全體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我國在2020年的7月23日也就是近日,在海南島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首次執行火星勘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
  • 祝賀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今天發射成功!
    據《人民日報》號外報導,今天(2020年7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此表示熱烈祝賀!祝福祖國!另外,中國郵政今天也發行了一枚「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的紀念封!著名書法家李建先生為火星探測器書寫了「天問一號」和「天問」兩幅書法作品,並被中國航天局選用,祝賀李建先生!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和其他國家相比,亮點在哪裡?
    據媒體報導,我國計劃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此次發射我國的野心很大,想要一次性實現火星環繞,著陸以及巡視,在國際上還沒有先例。而這三個目標的難度之高,也超過了任何以往的火星探測器發射。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預計明年2月抵達火星
    郭文彬 攝影中國網訊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一次性實現繞、落、巡三個任務,將實現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從而建立起人類對火星更為全面的認知。 為什麼現在發射?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
    首先,祝賀我國首個火星探測衛星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並發射成功!從此我國深空探測將進入一個新的篇章。此次天問一號的發射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主要是完成環繞火星探測、火星著陸以及巡視探測。第二步計劃完成探測器對火星的採樣,並返回地球,這個目標將定於2030年左右實現。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人類探索火星究竟會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