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2020-08-29 身輕如雁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

今年是火星年,7月份有三個火星探測器向火星發射。7月20日是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已經順利發射,進入地火轉移軌道。而其後是中國的「天問一號」,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將在月底發射。之所以都在7月份扎堆發射,這是由於火星公轉軌道周期和地球不一樣,因此每26個月會迎來一次發射窗口,在這個時間段發射火星探測器需要的燃料消耗較少,或者說,同樣的火箭可以發射更重的火星探測器。今年7月份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現在能看到三個火星探測器都急著趕著在本月發射的盛況。



天問一號發射後,將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地火轉移時間為203天,火星探測器將在路上飛行6個月零19天,在2021年2月11日(2021年大年三十)與火星交會。

為了保證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測控任務,西安測控中心喀什測控站的全新深空天線組陣,將在天問一號任務期間投入使用。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在天津武清站新建70米高性能接收天線(GRAS-4),同時還有密雲的50米天線和40米天線,以及昆明的40米天線,4個天線一起接受數據,然後進行信號合成,才能完成火星探測數據的接收任務。


目前中國在海外例如阿根廷也建立了測控站,和國內的測控站一起能保障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任務要求。不過綜合中國整個火星任務的測控要求,在火星捕獲制動的過程中,在近火點前約7分鐘測控信號會出現遮擋,持續約41分鐘。


阿根廷測控站

當然了,考慮到火星捕獲制動時候地火距離已經有1.95億公裡,單程無線電信號傳輸時間就要10.8分鐘,整個過程地面根本無法對天問一號進行實時控制,天問一號只能依賴自己的計算機控制3000牛推力的機動發動機,點火約14分鐘,全自主完成。發動機點火時間是關鍵,點火時間過長將導致探測器減速過多,撞擊火星,而時間過短速度太大,則無法被火星引力捕獲,飛離火星。


天問一號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總重5噸左右。進入火星軌道後,天問一號將環繞火星飛行,同時用環繞器上的攝像頭觀測火星表面,評估降落區域的環境,一旦時機合適,預計在2021年4月23日,將釋放1285公斤的著陸巡視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然後重達240公斤的火星車(巡視器)將在火星表面執行巡視任務。降落時間預計在2021年4月23日(中國航天日前夜)。

火星有大氣,著陸器要降落在火星表面必須考慮大氣摩擦帶來的熱量,因此必須有熱護盾。而火星大氣又十分稀薄,大氣帶來的減速效果不突出,因此需要在2馬赫的速度就打開降落傘進行減速。著陸方式的選擇,也是對探測器登陸火星的挑戰。

4月23日,天問一號開始火星著陸的時候,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差不多2.95億公裡,無線電信號單程需要16.5分多鐘,因此著陸器必須依賴自身的計算機完成全部的導航、落點判斷和著陸過程。進入火星大氣層前5個小時,天問一號將開始降低軌道,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分離。著陸巡視器進入大氣層後,著陸分四個階段:

300秒的氣動減速階段,依靠火星的空氣阻力,將速度從每秒4.8公裡減速到每秒460米,高度則從125公裡降落到4公裡左右。

然後就是拋掉球錐防熱大底和球錐背罩,打開降落傘,依靠降落傘,將著陸器速度降低到每秒95米,整個過程大約90秒,高度降低到1.5公裡。

下一個階段是動力減速段,大約90秒鐘,著陸器點燃7500牛的下降段發動機,使用雷射雷達和微波雷達對高度和速度進行確認,將速度降低到每秒3.6米,高度降低到100米時候,進入著陸緩衝階段。

著陸器在100米高度懸停,雷射3D雷達掃描地形地貌,避開地面障礙物,自主著陸。最後這個懸停避障過程與嫦娥4號在月球上自動著陸過程類似。技術上已經經過驗證。著陸瞬間,最後一點下降速度帶來的衝擊力,要靠四條著陸腿裡的緩衝吸能材料緩衝掉,保證探測器不發生側翻,平穩著陸在火星表面。

在地面的懸停避障實驗裝置

天問一號在火星的登陸1號地點著陸點在克裡斯平原,這裡是美國的海盜一號和探路者的著陸點附近。有理論認為克裡斯平原在火星的赫斯伯利亞紀或早期亞馬遜紀是湖或海,因為河谷都從較高的高原走向克裡斯平原或相等高度區域,有些地表特徵甚至顯示了火星古代的海岸線。而克裡斯平原往火星北方大平原開口,因此克裡斯平原古代可能是一個大型海灣。二號地區是烏託邦平原,這裡也是當年美國的海盜2號登陸火星的地點。烏託邦平原地勢平坦,當然也有一些小的撞擊坑、巨石之類障礙物,不過天問一號避開這些障礙物不成問題。烏託邦平原歷史上曾經被也是被洪水所淹沒,因此在這裡著陸可以通過探測火星土壤下面結構來了解火星的地質歷史。

天問一號的兩個備選降落點

天問一號的巡視器,也就是我們說的火星車,重量為240公斤,最大速度每小時200米,導航速度時速40米,越障高度30釐米,最大爬坡角度30度。採用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供應能源。在火星車頂部,還有一個像雙筒望遠鏡樣子的設備,叫作集熱窗,它可以直接吸收太陽能,然後利用一種叫作正十乙烷的物質儲存能量。白天,火星溫度升高,這種物質吸熱融化,到了晚上,溫度下降,這種物質在凝固的過程中,釋放熱能,這樣效率可以達到80%以上。



火星車設計工作時間為90個火星日。火星車既可以與地球直接通信,也可以與環繞器通信。由於距離過於遙遠,火星車與地球之間的通信碼速率只有16bps,主要用於傳輸工程遙測判斷狀態。而火星車與環繞器的數據傳輸有兩個波段,X波段的碼速率最高有4Mbps,UHF波段的碼速率最高2Mbps。火星車所獲取的資料,將採取這種形式發送到環繞器上。



最後,羅列一下公開資料上的天問一號科學載荷:

環繞器:中解析度相機,高解析度相機(最高解析度0.5米),環繞器表層探測雷達(探測火星表面土壤100米,極區冰層1000米深度的地下結構),火星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火星磁強計,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

這些儀器的作用是用來探測火星地形地貌,尋找表層和地下水冰,探測火星表面物質成分、土壤類型分布和結構,以及火星大氣電離層分析。

火星車:地形相機,多光譜相機,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火星表面磁場探測儀,火星氣象測量儀。

很明顯,除了提供巡視區地形地貌信息外,這些儀器還用來探測巡視區的土壤結構、表面結構、礦物和巖石類型,以及水冰探查,大氣物理特徵和表面環境探測。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變道」
    10月9日23時,在我國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天問一號在軌道設計中,安排了一次深空機動和四到五次軌道修正。這次深空機動相當於唯一一次「變道」,意義重大。至此,探測器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也就是說,沿著變道後的軌道飛行,天問一號就能直接抵達火星附近。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天問一號將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其間還將實施兩到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如果這三個任務都成功發射,它們將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其中天問一號計劃進入橢圓軌道2至3個月,然後嘗試在行星表面著陸。2011年,中國螢火一號曾作為第一次火星任務,通過俄羅斯火箭發射,但是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無法逃脫地球的引力,太空飛行器最終在大氣層中燒毀。
  • 一起來看一看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火星家園」
    我們知道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現在已經飛行在了去往火星的徵途上。它出發之前,我國在地球上建立了一個模擬的「火星家園」,來模擬訓練它,以便當它真的登上火星時,不至於對於火星的環境太過陌生,而手足無措。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在軌中途修正
    中國首次將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俗稱胖五)實施發射,火箭在飛行2177秒後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火星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七至八月分,分別有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探測器都成功升空,相伴而行,共同為行星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說句題外話,歐盟和俄羅斯的 ExoMars火星探測器 計劃上半年發射,但因為疫情原因而延遲。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將實現對火星「繞」「著」「巡」三合一「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縱觀所有任務,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率僅為18%。「天問一號」任務以環繞器環繞火星、火星車著陸火星表面並開展科學探測為圓滿成功標誌。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是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是國際歷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攜帶科學載荷能力最高的國家,成為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任務是什麼?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並在局部地區開展區域性、精細性的巡視探測。了解深空探測的小夥伴都知道,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通常是逐步進行的,就像嫦娥一號到三號那樣。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在哪裡發射天問一號?中國的長徵五2016年11月首次發射就是在海南文昌,長徵五號B是長徵五號系列的第二個型號,今年5月5日首次在文昌發射成功,海南文昌是中國最新建設的一個航天發射場,是專為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新建的發射場。
  • 帶你秒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天問一號」的組成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著陸巡視器兩部分組成,總質量約5噸。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芯級直徑達5米,捆綁4個3.35米助推器,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肩負著我國火星探測工程、探月三期工程和載人空間站工程等大型載荷和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任務。根據發射任務要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飛行圖像
    2020-10-02 08:45:08 來源:央視網10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像中拍攝到了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五星紅旗。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以此向祖國報告平安、送上節日祝福。編輯:劉雲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千米
    圖為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國家航天局供圖圖為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國家航天局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28日電 (郭超凱 李晨)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
  • 火星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著陸分幾步?
    火星作為距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之一,具有和地球最為相似的自然環境,是目前人類通過改造有望成為人類移居地的首選。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是歷史性的一刻,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能在火星上做什麼
    在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前幾天,一篇新的論文稱,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可能會嘗試在火星東北部的某個地點著陸。這篇論文於上周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由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小組成員撰寫。「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計劃的目標是將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架著陸器/火星車送往火星。
  • 火星,我們來了!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報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
    央視網消息:關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天(23日)中午12時41分左右,「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星:人類走出地月系統的首選目標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發射升空,我們希望它一切順利。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累計飛行1億公裡
    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專家稱,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超過一億公裡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消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與地球飛行距離累計超過1億公裡。2020年7.23日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發射中心升空。從地球飛往火星,截止到8月28日10時08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與地球距離已經飛行大約一億多公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正常。
  • 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 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 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中新網8月2日電 據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新聞宣傳中心官方微信消息,8月2日7時0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8月2日7時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發動機開機工作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太空中飛行約230個小時,距離地球約300萬公裡,各系統狀態良好。本次3000N發動機點火,在完成軌道修正的同時,驗證了發動機在軌的實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