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作為距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之一,具有和地球最為相似的自然環境,是目前人類通過改造有望成為人類移居地的首選。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是歷史性的一刻,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000多秒後,成功將「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這是一次萬眾期待的出徵。
2020 年 4 月 24 日中國航天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將依次編號。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一條條橢圓形軌道構成了獨特的字母「C」的形象,太陽系八大行星依次排開。「C」匯聚了多重含義,代表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體現著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標誌著深空探測進入太空能力-C3。「天問」源自屈原的千古名篇《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由於,地球和火星各自的公轉,二者之間的相對距離一直處於變化之中,火星距離地球最遠約4億公裡,最近也要約5600萬公裡,大約每隔26個月,兩行星距離運行至最近,在這一時刻前後發射火星探測器,飛至火星的路程最短,可以大大降低發射成本。在2020年的火星探測窗口就出現7-8月份,中國、美國和阿聯都&34;在此期間探火。
阿聯的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已於7月20日成功發射升空。
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將於7月30日發射。
此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目標, 技術難度極高極具挑戰性,此前世界航天史上未有先例。此次天問一號探測器攜帶了6種科學探測儀器,可謂任務滿滿,都有哪些任務呢?
研究火星形態與地質構造特徵
分析火星表層物質組成
探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
研究火星大氣電離層
研究火星氣候與環境特徵
探索火星電磁場,引力場和內部結構等等
「天問一號」探測器自7月23日發射升空後會經歷些什麼呢?
在進入、下降與著陸過程中,要在7分鐘內將探測器的時速從2萬千米降低到零。這是火星探測難點中的難點,被稱為「恐怖7分鐘」,這一過程十分地關鍵,讓我們拭目以待。
降落模擬圖
此外,天問一號將使用我國獨立的深空網,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佳木斯深空站為其提供全程測控支持 。
預計抵達火星軌道時間:2021 年 2 月 11 日-24 日
預計著陸器登陸時間:2021 年 4 月 23 日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僅是一個開始。其實「我們敢於問天,就已經足夠勇敢了!」
不知道今天的你,在圍觀「天問一號」的發射視頻時,是否和我一樣激動不已,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震撼!
最後,讓我們一起祝福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能夠獲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