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著陸火星青島給它裝導航

2020-07-24 半島網

半島記者 王麗平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啟航。

這一開啟中國航天新篇章的壯舉,讓無數科技人為之歡呼,這其中就有青島科技大學自動化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邵巍,因為他也參與到了這一壯舉之中。

7月23日下午,當記者採訪邵巍教授時,他依然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我的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了。」邵巍說,「特別激動和自豪。」

回想當年,邵巍說參與火星探測任務基礎理論研究工作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2012年,被稱為「深空973」項目的「行星表面精確著陸導航與制導控制問題研究」項目開始執行,主要承擔對未來我國火星探測計劃的實施奠定技術理論基礎,青島科技大學成為10家參與項目的高校之一,邵巍就是青科大參與973項目的學術骨幹之一。

邵巍介紹,青島科技大學是山東省唯一一所參與火星探測任務的單位,他們承擔了該項目的子課題——「行星表面特徵提取跟蹤與快速運動估計方法」,主要針對火星著陸末端,利用地表圖像進行特徵提取跟蹤並進行視覺自主導航而開展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我們學校的自主導航與智能控制研究所2003年就已經成立,主要做探測器自主導航方面的工作,是國內較早研究自主導航的高校單位。」邵巍說此前的研究基礎讓他們有了足夠的信心完成這次國家重大項目,而在這個領域已經研究10餘年的邵巍對自己也信心十足。

邵巍介紹,青科大承擔的子課題是完成星際自主、精確、安全著陸任務要解決的關鍵一環。特徵提取匹配算法能否進行穩定、連續跟蹤及其運行速度直接關係到自主導航的可行性、精度與可靠性。另一方面,行星著陸過程中動力學環境的不確知、強非線性以及相對運動估計的累積誤差,導致實時高精度導航極為困難。

邵巍介紹他們研究的是探測器的著陸段自主導航算法,探測器上面有處理器,裡面運行著多種程序。當著陸器的防熱罩拋掉後,光學相機開始工作,在下降著陸段探測器利用光學相機對火星表面進行拍照以獲取火星表面的瞬時圖像,並對火星表面的特徵點、隕石坑、山脊、溝壑等特徵進行提取與跟蹤。

探測器根據這些特徵作為導航陸標,對自己的位置、速度、姿態進行估計,從而避開大的石頭、隕石坑,選擇平坦的地面降落。隨著探測器高度下降,光學相機拍到的影像清晰度增加,探測器進而能夠識別更小的石塊,從而進行標記和規避,最終尋找到最完美的降落地。就像駕駛員開車需要看交通指示牌一樣,才能夠知道自己在哪,否則就可能迷路,到不了目的地。

「天問」探「火」,青島中學生現場見證

□半島記者 孫雅琴

「三十分鐘!」「十分鐘!」「一分鐘!」……當文昌航天發射場01號指揮員雄壯高亢的指令聲發出時,現場的嘉賓席上沸騰了!青大附中的學子們激動地揮舞著手中的五星紅旗,緊張地等待著最後十秒的發射倒計時!「五、四、三、二、一!點火,發射!」12時41分,伴隨著點火指令的發出,現場頓時變成了歡騰的海洋。青大附中的學子們拼命地搖動著手裡的國旗,尖叫著,吶喊著……他們向著升騰的長徵五號,向著頭頂的藍天和蒼穹,齊聲高喊:「我們來啦,火星!」

「我們是在距離發射點僅有3公裡的位置親眼見證的,太震撼了!」7月23日下午,記者聯繫到青大附中此次前往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學生代表王梓豪時,他的內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靜,當時他在距離發射點最近的安全位置,和眾多院士、科學家們一起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火箭發射的那一刻,我差點哭了出來。感受到了祖國科技的強大,我為祖國自豪!」另一名青大附中學生喬宇欣告訴記者。據了解,此次奔赴文昌航天發射場見證「天問一號」發射的學生代表全部來自青大附中的山鷹科學院。

「天問」知多少

為什麼要叫「天問」?

「天問」之名來自中國古代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是作者對於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於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

為什麼要探索火星?

火星自古是重要的觀測對象,其記錄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商朝末期(公元前1045年),因為它熒熒如火、飄忽不定,故曰:熒惑。

此外,在太陽系中,金星和火星是離地球最近的兩大行星,火星最像地球。火星的四季變化,一天的時間與地球有頗多相似。最重要的是科學研究證明,火星歷史上可能存在生命,並且人類已經在火星上發現了地下鹽水湖。

為什麼探測器要飛7個月?

火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為4億公裡,兩個行星大約每兩年「相遇」一次。「天問一號」要從地球引力場「甩」出去,飛行7個月,最終到達火星目標位置。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青島技術為安全著陸護航
    原標題:青島技術護航探火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在這次任務中,青島科技大學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精準、安全地著陸提供了技術護航。
  • 著陸火星,青島給「天問」裝導航
    半島記者 王麗平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啟航。  2012年,被稱為「深空973」項目的「行星表面精確著陸導航與制導控制問題研究」項目開始執行,主要承擔對未來我國火星探測計劃的實施奠定技術理論基礎,青島科技大學成為10家參與項目的高校之一,邵巍就是青科大參與973項目的學術骨幹之一。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根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此前,長徵五號遙三和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連續發射成功,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瓶頸已經完全攻克,火箭各系統的正確性、協調性得到了充分驗證,火箭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升。
  • 火星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著陸分幾步?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目標此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目標, 技術難度極高極具挑戰性,此前世界航天史上未有先例。此次天問一號探測器攜帶了6種科學探測儀器,可謂任務滿滿,都有哪些任務呢?
  • 青島製造護航「天問一號」火星著陸
    本報電近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裡程突破1億公裡。在這一國家重大科研工程背後,有「青島元素」的鼎力支撐——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為「天問一號」提供著陸傘繩連接技術、研發並提供特種彈性繩索以用於著陸器耐衝擊試驗。這兩項工作都作用於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安全著陸這一最核心環節。從這個角度說,海麗雅可謂火星探測器安全著陸的「守衛者」。
  • 火星,我們來了!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報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在這個歷史性時刻,「央視頻」VR直播向全國人民展現了360°無死角的「奔赴火星」升空精彩瞬間,圓周率作為VR全景設備提供商,獨家見證5G+VR全景直播「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見證中國開啟火星時代。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武船助力天問一號安全著陸火星
    楚天都市報記者 詹鈃 通訊員 張旭 付澤寧23日中午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為此,我國組織興建了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的火星著陸綜合試驗場。試驗場內,由武船集團重裝公司參與製作的「快隨系統」成功模擬出火星的低重力環境,準確記錄火星探測器的運動軌跡和相關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的不斷調整,最大程度確保著天問一號穿越火星大氣後安全著陸。
  • 正式踏上火星的旅程!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國正式向火星探索發起了衝擊!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承載著火星夢飛向天際!
  • 剛剛,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明年將登上火星
    剛剛,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正式踏上探索火星之旅。就在昨天下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對外發布了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火星車模型。「天問一號」將承載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在火星表面完成巡視探測,獲取火星科學數據,一次性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由於我國之前並未發射過環繞火星的探測設備,這次任務將完成多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之前都沒有嘗試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空前的。
  • 火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火星探測承載了中國無數天文工作者的夢想,一代一代的航天人為之努力奮鬥,終於在今天邁出了第一步。23日12時41分,地點是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裝載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是我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的第一步!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中國這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美國媒體卻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 由長徵五號發射升空
    雷帝網 樂天 7月23日報導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剛剛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又稱「胖五」)發射升空。,包括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巡視探測、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等五種。
  •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著陸月球方式和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有什麼不同?
    2020-11-25 08:55:47 來源: 娛樂小噴噴 舉報   在今年7月份,我們的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美媒:中美火星探索競賽打響,美憂心喪失領先地位
    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發射的探測器,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著陸,巡視以及火星環繞,雖說難度係數非常高,但幸運的是中國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可就在我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的一個小時後,美國媒體卻報導出一則消息,聲稱中美火星探索競賽就此打響。美國媒體指出,在中國發射長徵五號火箭的前後數天內,美國也準備將太空飛行器運往火星。
  • 出徵火星!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航天產業鏈要嗨?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張鶴儀)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周四午間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的升空標誌著中國加入了火星探測「俱樂部」。「天問一號」此前計劃於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內(即7月下旬到8月上旬)實施發射。美國和阿聯也都計劃在此期間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
  • 發射時間差不多,為什麼毅力號探測器比天問一號早幾個月著陸火星
    在今年7月中下旬,3個火星探測器先後發射升空,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這3個火星探測器中,天問一號和毅力號都會將火星車送上火星的表面,在火星表面展開科學研究。其中,毅力號火星探測器預計在2021年2月18日降落在火星傑澤羅隕坑,我們的天問一號是什麼時候著陸到火星表面呢?
  • 「天問一號」發射現場燃爆!它的使命和其他火星探測器有啥不一樣
    就在剛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發射現場非常壯觀! 我國的「天問1號」剛剛成功發射,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宇航局的下一個火星車「毅力號」也將於7月30日發射升空。火星探測器扎堆發射,那麼,探測器是如何被送往火星的,到達火星後它又如何工作?人工智慧能幫助「天問一號」克服哪些困難?中、美、阿聯的火星探測在哪些方面存在差異?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預計明年2月抵達火星
    郭文彬 攝影中國網訊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一次性實現繞、落、巡三個任務,將實現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從而建立起人類對火星更為全面的認知。 為什麼現在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