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發射升空,著陸月球方式和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有什麼不同?

2020-11-25 網易新聞

2020-11-25 08:55:47 來源: 娛樂小噴噴

舉報

  在今年7月份,我們的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至今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近4個月時間,與我們地球的距離越來越遠,離火星也越來越近了。截止至2020年11月17日,天問一號的飛行裡程已經突破3億公裡,與地球的距離也達到6380萬公裡。按照計劃,探測器將會在2021年2月抵達火星附近,在被火星引力捕獲後進入火星軌道,然後先環繞火星飛行2-3個月,在2021年5月擇機釋放著陸器將火星車送上火星表面。

  

  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奔火」之際,我們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也已經在2020年11月24日發射升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我們國家第一次在外星球無人取樣返回地球的項目,也是時隔44年以來,我們人類再次從月球取樣的飛行器,上一次月球取樣已經是1976年的事情了。既然是要從月球表面取樣,那必然要著陸到月球表面,而前文提到天問一號也將會實施著陸火星,那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月球的方式和天問一號著陸月球的方式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那有什麼不同呢?

  

  在看它們的著陸方式之前,我們先看看這些探測器的構造。天問一號探測器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總重量達到5噸左右;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返回器4部分組成。當天問一號準備實施著陸時,會釋放著陸器將巡視器送上火星表面,而嫦娥五號在實施著陸時,會釋放著陸器、上升器組合模塊。

  

  減速方式可能會不同

  相信大家也知道,一般情況下,我們的飛船在登陸星球表面之前飛行速度非常快,所以在著陸階段必須將飛行速度降至0,不然就會「硬著陸」。而在減速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這個星球是否存在大氣層等,如果有大氣層,那就可以藉助大氣層進行減速,如果沒有大氣層,那就沒法藉助大氣層減速,必須採用其他的方法。在不同的星球著陸,方式也會不相同,如登月的方式和登陸火星的方式就不大相同。

  

  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顯然是不可能使用傘降的方法來讓探測器降低速度了。未來讓嫦娥五號探測器能夠實現軟著陸並從月球返回地球,科學家為探測器定做了2款3型發動機,其中軌道器安裝1臺3000N發動機,上升器安裝1臺3000N發動機,著陸器有1臺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當著陸器、上升器組合模塊在下降月球表面時,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會為其提供反推力,讓其慢慢地減速,最後穩穩地停在月球表面。

  

  和月球的情況不同,火星是有大氣層的,雖然其大氣密度僅為地球大氣的1%左右,但是也會影響到著陸器的著陸。因此探測器在實施著陸火星時,一般會採用大氣減速、降落傘減速,還會採用類似嫦娥五號那樣的反推發動機進行減速,最後才停在火星表面。

  

  從方式來看,著陸月球的操作流程看起來可能會更加簡單一些,因為只需反推發動機進行減速就可以,而在登陸火星時,還需要考慮到降落傘開啟、反推發動機開啟的時機。

  

  延遲問題的差異

  由於地球離月球比較近,平均距離僅為38萬公裡,所以我們從地球發出的信號大約需要1秒多就可以被探測器接收到,雖然有1秒多鐘的延遲,也算是接近實時測控,能夠實時了解探測器的實際情況。

  

  而火星離地球的距離就非常遙遠,最近距離也超過5500萬公裡,最遠更是達到4億公裡,從地球發出的信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到達火星,不可能實現實時測控。再加上火星有大氣層,探測器在火星大氣中減速時,會有近8分鐘的「黑障」,通訊會出現中斷,這樣的情況和飛船返回地球大氣層時是一樣的。所以,火星著陸器在著陸到火星的過程中,完全靠探測器自主完成一系列的動作,當著陸器實現著陸以後,地面指揮中心可能還得過一會才知道是否成功。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一些差異,畢竟登陸外星球有很多細節問題,這些細節問題都可能會完全不相同。不管是在有大氣層的星球登陸,還是在沒有大氣層的星球登陸,我們國家的經驗都很豐富了,如此前我們已經有探測器實現了登月,飛船也多次從外太空進入地球大氣層,最後經過降落傘、反推等方式返回地球。所以,我們相信嫦娥五號、天問一號項目都會順利完成任務。一起期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 由長徵五號發射升空
    ,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又稱「胖五」)發射升空。人類探測火星的方式與探測月球的方式基本類似,包括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巡視探測、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等五種。;採用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詳查;採用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精查。
  • 火星探測器在文昌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意味著什麼?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落和巡視探測,可謂那麼不禁有人會問:「為什麼會取這個名字呢,有什麼深刻含義嘛?」其實,了解過我國太空探測任務的人都知道,我國月球探測工程於2004年正式開展,並命名為「嫦娥工程」。
  • 正式踏上火星的旅程!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國正式向火星探索發起了衝擊!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承載著火星夢飛向天際!
  • 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振奮人心!嫦娥五號也要來了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兩千年後,中國航天人做出了實際行動:火星探測「天問」計劃啟動,天問一號被發射向火星進軍!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不僅是中國人激動,美國的SpaceX公司CEO埃隆·馬斯克發微博祝賀:「中國今天成功發射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非常振奮人心 ​​​​ 。
  • 天問一號先發射,為何比美國晚3個月登陸火星?中美差距就在這裡
    ,一場嫦娥五號已經告一段落!但在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正在前往火星的路上,現在路途已經過半,只要再過2個月,天問一號即將泊入火星軌道,預計將在5月份登陸火星!天問一號任務時間表預計它將於2月下旬進入火星軌道,預計將於在5月份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火星探測任務是繞落回三部曲,但天問一號就包含了環繞火星和巡視火星兩步),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根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要飛多遠?比嫦娥五號任務更難,為何探索火星?
    天問一號與嫦娥五號 經常有讀者朋友問到天問一號與嫦娥五號的區別,那還是老規矩,對比一下。 天問一號重5噸,相比於嫦娥五號的8噸多要瘦小一些,但畢竟嫦五要帶月壤返回,理所當然胖一些。它分為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而嫦五則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部分組成。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12時41分!一飛沖天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天問一號降落火星比美國更加安全,和嫦娥五號取樣返回哪個更難?
    2020年中國航天領域最大的兩件事情應該是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發射,以及將在11月24日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取樣返回任務。作為中國航天最先進技術的代表,兩個任務到底哪一個任務的技術難度更大呢?下面我們一一分析!
  •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中國選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登陸點
    中國顯然已經在2021年2月飛船抵達「紅色星球」之前為其「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選擇了一個主要的著陸點。 流動站將降落在巨大的撞擊盆烏託邦平原內部。在由7月23日的「長徵3月5日」火箭發射之後,由軌道飛行器和著陸器二人飛行器組成的「天問1號」目前正前往火星。任務組成員已經對其科學儀器進行了測試。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即將發射升空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長徵五號火箭將在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天問一號。據推測,發射升空時間將定於7月23日,即發射窗口的開啟時間。      據新華社報導,長徵五號火箭已經進行了幾次試驗性發射,但天問一號的發射升空標誌著火箭的操作性的首次亮相。
  • 外媒熱議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引發外媒廣泛關注與熱議。據塔斯社7月23日報導,中國已確認,該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23日12時41分,在中國海南島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重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這八大知識點你應該知道
    此前,長徵三號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以及長徵三號乙火箭承擔了發射我國月球探測器的任務,相繼發射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四個月球探測器,完成了對月球的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 但是,執行本次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非長徵五號莫屬。這是為什麼呢?
  • 「天問一號」發射時間定了!我國首登火星能成功嗎?
    據中外媒消息報導,我航天局計劃於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點啟動「天問一號」計劃。此次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會搭載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升空,預計會在明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此次探測任務,中國將使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火星探測器,一次性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步走」,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查。
  • 火星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著陸分幾步?
    火星作為距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之一,具有和地球最為相似的自然環境,是目前人類通過改造有望成為人類移居地的首選。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是歷史性的一刻,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胖五」再出徵「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通訊員 劉旭 視頻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瞬間 (圖據人民日報微信公號)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北京時間11月24日04時30分!
    嫦娥五號搭載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11月24日04時30分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也是探月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採集樣本帶回地球,為我國探月工程中「繞、落、回」三步戰略畫上完美句號。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進入倒計時!
    北京時間7月20日凌晨5時58分,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從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宣告2020年「火星季」正式開啟。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也即將擇機發射升空,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就在前幾天,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目標: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