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奔向火星要飛多遠?比嫦娥五號任務更難,為何探索火星?

2021-01-08 騰訊網

2020年的中國航天充滿驚喜,2021年開年的重頭戲則是天問一號。隨著時間的推移,廣大國人卻有點等得不耐煩了。天問一號到底要飛多久,飛多遠,怎麼還沒到火星?探索火星難度很大,為何還要堅持呢?

天問一號與嫦娥五號

經常有讀者朋友問到天問一號與嫦娥五號的區別,那還是老規矩,對比一下。

天問一號重5噸,相比於嫦娥五號的8噸多要瘦小一些,但畢竟嫦五要帶月壤返回,理所當然胖一些。它分為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而嫦五則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部分組成。

說到任務難度,個人觀點,天問一號比嫦娥五號要難得多。理由如下:

信號傳輸問題:由於地月距離38萬公裡,而地火最小距離為5500萬公裡。最大的問題就是信號的傳輸,地月往返信號時延為2-3秒,還有著鵲橋中繼星的幫助;而地火的信號時延大於六分鐘,很多時候,這就更加考驗天問自身的水平了。

人類的火星探測器成功率不高:從1960年人類首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至今,一共有15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並進入了火星大氣層,但只有8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其中包括:美國的海盜1號、海盜2號、火星探路者號、機遇號、勇氣號、鳳凰號、好奇號、洞察號。從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一二,火星也被稱作「探測器墳場」。

天問一號將第一次完成「繞、落、巡」,而嫦娥五號完成「繞、落、回」,有著嫦一到嫦四積累的大量經驗,自然得心應手一些,而天問一號則是打頭陣,硬著頭皮向前衝

登陸火星比登陸月球更困難

月球完全沒有大氣,降落傘是用不上的,只能用反向推力火箭+落地支撐架的方案。而在火星降落,由於入軌速度更快,可採用氣動減速方案,有稀薄的大氣,可用降落傘方案,但是由於空氣太稀薄,僅有降落傘方案還不夠,還需要反推力小火箭輔助降落。根據外界透漏的信息,應該是一個氣動減速+降落傘+反推力火箭+落地支撐架的四組合方案。相對難度更大。

只用一次完成繞落巡難度很大:前面說了,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率不高,那還只是統計順利進入火星大氣層的,如果很多繞都沒繞成功的。其它國家都是先完成繞和落,再去完成巡的,而我國直接一次到位,不得不佩服我國航天人的膽識與魄力。當然,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積累的相關經驗,也給天問一號的火星探索提供了很多幫助。

天問一號要飛多遠?

天問一號在2020年7月23日就早已發射升空,從一億公裡,到兩億、三億、四億公裡,飛了這麼遠,飛了這麼久,怎麼還沒到呢?

這裡要引入霍曼轉移軌道的概念。我們知道,從地球到火星並不能筆直地飛過去。在太空動力學中,霍曼轉移軌道是一種變換太空船軌道的方法,途中只需兩次引擎推進,能夠最大程度地節省燃料。

內圈為1,中圈為2,外圈為3

太空飛行器在原先軌道(1)上瞬間加速後,進入一個橢圓形的轉移軌道(2)。太空飛行器由此橢圓軌道的近拱點開始,抵達遠拱點後再瞬間加速,進入另一個圓軌道(3),此即為目標軌道。這裡我們再將1、2、3帶入相應的軌道名稱,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而且,火星並不是靜止不動的。我們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由內到外第三顆行星,而火星則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地球的平均軌道速度為29.78 km/s,火星的平均軌道速度為24.13 km/s。

在天問一號飛行過程中,地球與火星的距離不斷變化,據專家介紹:當天問一號探測器抵達火星附近時,距離地球約1.9億公裡。總的飛行裡程將達到4.7億公裡。

為了自然而然地與火星「相遇」,天問一號除了必經的變軌,還要進行多次軌道中途修正,從而保證能夠順利到達火星。如果差之毫厘,那將謬以千裡。而這些過程都將導致天問一號飛行距離,遠比地火距離要遠。

天問一號軌道修正

為什麼要探索火星

我們回顧人類探索火星的往事,會發現人類幾乎剛開始太空探索的腳步,火星探索就已經拉開序幕。

1960到1963年,前蘇聯相繼發射了火星1A號、火星1B號、火星1C號,前兩位連地球軌道都沒進入,後面一位僅僅進入了環繞地球的軌道;

1962年11月1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1號,這枚探測器成功進入了前往火星的軌道,但它在飛行到距離地球1.06億千米的距離時,與地面永遠失去了通信聯繫;

1964年12月28日,美國水手4號成為第一枚飛掠過火星並發回探測數據的探測器;

水手9號

1971年5月30日,美國水手9號成為第一枚成功進入環繞火星軌道的探測器;

1971年5月28日,前蘇聯火星3號著陸第一個成功在火星表面軟著陸的著陸器,但它在火星上僅僅工作了14.5秒,還沒有傳回一張完整的照片就永遠地失聯了;

火星三號

1975年8月20日,美國海盜1號成為第一枚在火星上著陸並且成功向地球發回照片的探測器;

1996年12月4日,美國火星探路者號成功著陸,並且送往火星的第一部火星車旅居者號;

2013年11月5日,印度的火星軌道探測器實現了印度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印度的火星軌道探測器

那麼問題來了,太陽系有八大行星,為什麼人類要執著於火星探索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沒得選了。除了地球外的七大行星裡面,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氣態行星,而水星、金星、火星與地球類似,被稱為「類地行星」,是擁有著以矽酸鹽巖石為主要成分的行星。類地行星有峽谷、撞擊坑、山脈和火山。類地行星的大氣層都是再生大氣層,有別於類木行星直接來自於太陽星雲的原生大氣層。

如果局限在太陽系,那就只有水星、金星和木星可以選。據相關數據:水星是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小和最靠近太陽的行星,氣候條件惡劣,白天時赤道地區溫度可達432°C,夜間可降至-172°C,晝夜溫差極大,為太陽系各行星之最;金星相對離太陽遠一點,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密的大氣層,其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其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462 °C,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比水星還要熱。

首先除開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再除去水星和金星,似乎只有火星正常一些。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則與地球相當,約為24小時(火星為24.6229小時,地球為23h 56m 4.100s)。火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地球的九分之一,表面重力約為地球的38%,體積約為地球的15%,表面積略小於地球陸地面積。

火星的平均溫度在許多報告中都不同,常見值是 55 °C,最高溫可達27 °C,最低溫則是冬季冰冠的 143 °C。雖然溫差巨大,但是這是除了地球外,太陽系內溫度條件最好的行星了。

2012年8月,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尹安在分析了100張來自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的衛星圖片後發現,火星有類似地球主要板塊劃分的構造特點。

加利福尼亞大學

人類的太空探索,大多基於兩個目的:一是探尋地外文明,尋找外星生物,研究生命的起源,這一想法無可厚非,人類並不希望自己是孤獨的,如果能發現外星人,那就再好不過了;二是希望未來人類能夠走出地球,移居開發其他星球。從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就可見一斑。

大家公認的是: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跡象的行星。火星探索任重而道遠,就連科技發達的美國,經歷半個世紀的探索,也僅僅做到了火星的「繞、落、巡」,尚未帶回火星土壤。

祝福天問一號,你是我們全村的希望!

相關焦點

  • 奔向火星!「天問一號」需要飛多遠?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 計劃今年進入環火軌道並著陸火星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今天(1月3日)6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奔向火星!「天問一號」需要飛多遠?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 計劃今年進入環火軌道並著陸火星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今天(1月3日)6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
  • 天問一號降落火星比美國更加安全,和嫦娥五號取樣返回哪個更難?
    2020年中國航天領域最大的兩件事情應該是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發射,以及將在11月24日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取樣返回任務。作為中國航天最先進技術的代表,兩個任務到底哪一個任務的技術難度更大呢?下面我們一一分析!
  •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7個月長途跋涉奔向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記者了解到,「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三、初探火星
    作者:佰思科學 沈東旭 邱亞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正奔向火星!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火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為4億公裡。
  • 我國天問一號的任務是什麼?為何火星登陸被稱為恐怖的7分鐘
    截至到國慶佳節,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運行超70天,也迎來了在太空中的第一個中秋節日,從7月23日,天問一號搭載著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正式升空,根據9月20日的數據,探測器的飛行路程已經達到1.6億公裡,在離地球約1990萬千米的地方。
  • 「天問一號」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
    我國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新京報訊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磅礴啟程,開啟中國火星探索元年
    ②有望實現「繞、落、巡」一步到位,也就是一次火星任務完成三部曲:火星軌道探測器、火星著陸器、火星探測車。如果順利的話,這將是全世界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的創舉。③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第四飛,正式開啟重箭重大部署模式,接下來更加自信部署嫦娥五號、嫦娥六號,以及動用長五B發射中國空間站各模塊。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發射,但火星探索任務尚未成功
    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是我國首次自主執行火星探測發射任務,並且也是長徵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火轉移軌道】發射。天問一號在進入大氣層時,要將速度從 4.8 公裡 / 秒在 5 分鐘內減速到 460 米 / 秒,而且還要精確控制與大氣層的角度,角度太大會因為與大氣摩擦導致過於高溫,角度太低則無法進入。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著陸火星的挑戰
    前幾集裡,我們聊了如何把天問一號送往火星(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長徵五號,終於等到你),如何與探測火星的天問一號保持通訊(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4億公裡外的訊息傳遞)。然而,即使順利飛到火星附近,地面站也沒和探測器失聯,對於一個著陸任務來說,其實才只成功了一半。這一點也沒有誇張。
  • 「天問一號」飛向太空,開啟中國人民探索火星的歷程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部位於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和「天問一號」探測器,研製交付了78臺各型發動機。可以說,始於地面發射,終於精準著陸,液體動力的貢獻將貫穿全程。飛往火星,並非像奔月那麼「簡單」。月球離地球為38萬公裡。而奔向火星,「天問一號」探測器的航行時間為7個多月,飛行距離約4億公裡,約是地月距離的1萬餘倍。
  • 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長五預裝42條軌道,飛出中國火箭最快速度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與地球完成最後的告別,在一片紅色的火光和白色的水氣中拔地而起,邁出了中國人探索地外行星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據新華社電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就在剛剛,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在椰林深處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遙四 1000 多噸的推力下,以十幾分鐘翻越 220 多座珠穆朗姆峰的速度,衝破大氣層,奔向距離地球超過 6000 萬公裡的紅色星球。
  • 「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
  • 12時41分「天問一號」奔向火星
    這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奔火之路正式開啟,北京中心將接過接力棒,全力以赴護送「天問一號」抵達火星。據悉,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馮秋瑜 通訊員宋星光、韋琳可、姜哲現場激動人心的2167秒見證「天問一號」奔向火星昨天12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裡,這個牽引神舟、護送嫦娥的中國航天飛行控制「神經中樞」,見證中國航天的又一個偉大時刻——首次行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出徵太空。這一次,中國航天的目標是火星。
  • 向火星出發!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上天,開啟一段4億公裡的航程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據悉,本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將歷時七個月,航程4億公裡,到達火星附近,並最終登陸火星。這是中國以及人類歷史上深空探索偉大的一步。相比於幾天就能到達的月球,要到達火星,天問一號在路上得花掉七個月,期間對探測器的所有操作都是精密操作。對於探測器這段距離很長,對於信號傳輸這段時間也很長。在地火距離達到最大時,通訊信號光速傳輸需要22分鐘。這就要求探測器能夠在大多數情況下,獨立解決問題。從這裡,我們就可以大致看出,僅僅想要到達火星就是多麼難的一件事了。
  • 天問一號 火星見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我國首次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開啟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天問一號,等你抵達!成功十年磨一劍 起步雖晚起點高本報訊(記者 雷嘉)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