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

2020-07-24 新京報
「天問一號」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

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人們在海灘觀看火箭發射。圖/人民視覺

「天問一號」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

掃二維碼看我們視頻,多角度直擊「天問一號」發射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昨日成功發射,長徵五號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

昨日,我國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探測器將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此次發射也是長徵五號系列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按計劃,長徵五號遙五火箭今年也將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探月任務,明年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長徵五號成為新一代運載火箭中首個進入高密度發射的型號,也預示著我國新一代火箭正逐步走向舞臺中央。

新京報訊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實現我國深空探測領域技術跨越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二是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實現對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研究。

長徵五號火箭正式開始服役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5月,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和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連續發射成功,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瓶頸已經完全攻克,火箭各系統的正確性、協調性得到了充分驗證,火箭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升。此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意味著長徵五號火箭正式開始服役。

此次任務開創了我國深空探測器重量的新紀錄。天問一號重量接近5噸,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是目前我國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深空探測器。在世界範圍看,達到這一重量的火星探測器也屈指可數。

我國火星探測為開放性科學探索平臺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立項,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為工程總體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運載火箭系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探測器系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組織實施發射、測控。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抓總研製地面應用系統,負責科學數據接收、處理、存儲管理等工作。

我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包括港澳地區高校在內的全國多地研究機構積極參與了研製過程,我國也與歐空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

今年迎來多國齊聚火星發射窗口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與地球鄰近且環境最為相似,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國際火星探測已取得了豐富成果,發現了曾經有水、甚至現在還存在水的若干證據,極大激發了人們在火星尋找生命的熱情,也成為當前國際深空探測的熱點。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一次,並且窗口時間較短。1996年以來,幾乎每個發射窗口都有火星探測器發射,今年更是迎來了多國齊聚火星發射窗口,共同奔赴火星,開啟深空探測的新高潮。

■ 關注

為何只有「胖五」能送「天問」?

長徵五號能提供足夠大的初始速度

長徵五號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是我國最高、體積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長徵五號火箭起飛質量約87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運載能力,把中國火箭送入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在內的世界主流火箭陣營。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中國未來的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探月工程三期以及火星探測任務,都將使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飛出我國運載火箭最快速度

此次發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加速到超過11.2千米/秒的速度,之後完成分離,直接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火箭末級則相當於太陽系的人造行星,將繞太陽運轉。

當太空飛行器的速度達到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時,就可以完全擺脫地球引力,去往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因此,第二宇宙速度也被稱為「逃逸速度」。這也是長徵五號火箭第一次達到並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飛出了我國運載火箭的最快速度。

發射深空探測器,需要火箭提供足夠的發射能量,獲得足夠大的初始速度。在長徵五號火箭之前,當時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三號乙火箭,大約可以將2噸左右的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而長徵五號的地火轉移軌道發射能力,超過了5噸。因此,發射天問一號這樣重近5噸的大號探測器,只有「胖五」能夠勝任。

唯一可勝任三類任務的火箭

至此,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已完成了高軌大衛星、載人飛船試驗船及深空探測器三類太空飛行器的發射,成為長徵火箭家族中唯一可以勝任三種任務類型的火箭。

據長徵五號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介紹,我國未來高軌衛星重量可以達到8噸左右,只能通過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同時,在搭配合適的上面級後,長徵五號火箭也可以用一箭雙星的形式同時發射兩顆5.5噸重量的高軌衛星。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專屬列車」

長徵五號將我國深空探測對象從月球拓展到了太陽系內行星。此前,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承擔了月球探測器發射任務,相繼發射了「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但在更遠的深空探測和更重的探測器發射任務中,長徵五號優勢更為突出。長徵五號可以把5噸的載荷送入地火轉移軌道,足夠攜帶著陸器和巡視器。

按計劃,長徵五號遙五火箭今年還將運送嫦娥五號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明年,長徵五號B火箭將成為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的「專屬列車」。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與長徵五號火箭同屬長五系列,專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研製,將在未來兩三年內,完成我國空間站艙段的發射。

新京報記者 倪偉 通訊員 姜哲 錢航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4個月後有望到達火星
    據了解,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與火星交會,期間還將實施兩到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新聞延伸:天問一號探火「裡程表」   7月23日,成功發射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專家稱,天問一號到達火星時,將距離地球約1.95億千米,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千米(因地球和火星相對距離在不斷變化)。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升空,7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社會發展至今,人們已經開始了對外太空的探測,我國也是不甘於「屈居人下」在全體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我國在2020年的7月23日也就是近日,在海南島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首次執行火星勘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
  •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7個月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有哪些難點?
    聊點科技【7個月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有哪些難點?】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進入艙和火星車)和環繞器組成。此次任務要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成功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進行巡視探測。目前,國際上只有美國實現了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但不是一次實現,而是分幾次任務實現的。
  •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圜則九重,孰營度之?」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
    我國即將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是我國太陽系行星探測的開端。我們就來聊一聊「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根據消息「天問一號」會在7月20日至7月25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發射。「天問一號」將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進入太空。
  • 「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
    我國即將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是我國太陽系行星探測的開端。我們就來聊一聊「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根據消息「天問一號」會在7月20日至7月25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發射。「天問一號」將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進入太空。進入太空後「天問一號」將會用霍曼轉移軌道從地球到達火星。霍曼轉移軌道是探測器在從一個天體的公轉軌道轉移到另一個天體的公轉軌道時,消耗最少的能量。
  • 邁出關鍵一步,「天問一號」完成深空機動,4個月後將到達火星
    相信大家只要聽到「天問一號」就會想到火星,這是我們國家的首個探測火星的探測器。說實話,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起步並不算太早,但是,我們完全做到了後來者居上。據介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飛行路程已經達到一億千米了。更加值得開心的事情是,天問一號順利完成了深空機動,換句話說就是,在天空中實現了「變道」。很多網友禁不住提出疑問:我們離火星還有多遠?有專家直言:還有4個月就能到達火星了。
  • 邁出關鍵一步,「天問一號」完成深空機動,4個月後將到達火星
    相信大家只要聽到「天問一號」就會想到火星,這是我們國家的首個探測火星的探測器。說實話,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起步並不算太早,但是,我們完全做到了後來者居上。據介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飛行路程已經達到一億千米了。更加值得開心的事情是,天問一號順利完成了深空機動,換句話說就是,在天空中實現了「變道」。很多網友禁不住提出疑問:我們離火星還有多遠?有專家直言:還有4個月就能到達火星了。
  • 天問一號一個月後到達火星,最難的一關還沒到來
    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於今年2月中旬進入環火軌道,為著陸火星作準備。從去年7月23日起飛,天問一號漫長的奔火之旅還剩最後一個月,隨後將環繞火星約3個月,5月中旬實施火星著陸與巡視。天問一號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次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
  • 「天問一號」踏上「奔火」旅程 7個月後到達火星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今天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未來,它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是今年第二次執行發射,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
  • 要飛行6個月,卻沒有攜帶多少燃料,天問一號能到達火星麼?
    8月2日7點的時候,天問一號開動了發動機,順利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現在天問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240多個小時了,距地球300多萬公裡,飛行6個多月才能抵達火星附近。要飛這麼久,天問一號又並不算大,那需要的燃料從哪裡來了?
  • 天問一號到達火星要多長時間 到達火星詳細日期時間
    7月23日12時41分,咱們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中國火星探測之旅,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天問一號到底要多久才可以到達火星呢?下面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 湖南老鄉給「天問」加油供電!「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旅程歷時7個月
    7月23日,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圖/新華社2300多年前,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天問》長詩,提出177個問題,闡發對宇宙萬物的理性哲思。2300多年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體現著跨越兩千多年的不懈求索。此間,人們火星探測共40餘次,成功24次,通關概率僅一半左右。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奔火,而「天問一號」背後,是肩負了祖先重託,接續著科學求索的湖南人。
  •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7個月長途跋涉奔向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記者了解到,「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毅力號2月就要到達火星,天問一號還要多久?
    無論是NASA曾經的登月傳聞,還是如今的馬斯克願上火星挖座墳,無疑都在說明星際旅行似乎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而是就要實現。最近關於火星最新的消息,就是毅力號的預估到達時間了。據外媒SlashGear的消息稱,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又準備到火星了,此前的索傑納號、機遇號、勇氣號、好奇號都在火星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如今毅力號的延續,將會於2月18日到達火星並且為人們帶來火星的第一「聲」。因為此前的火星車大多數都是在做地質研究,以及氣候研究等等,科學家們一直沒有對火星的環境聲音做出探測。
  • 天問奔火,我國邁出了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到達火星
    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7月23日中午,長徵五號火箭搭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發射升空2000多秒後達到每秒11.2千米的速度,探測器與火箭順利分離。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開啟7個月旅行「天問」源自屈原長詩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據介紹,「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5500萬至4億公裡的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聽我講述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到達的火星與秦始皇的密切關係
    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成功,很多人都對諸如火星的很多問題產生了興趣,比如:天文一號何時到達火星?到達火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據悉,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34;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這些看起來距離現代人生活比較遙遠的話題,在科學技術充分發達的今天,進入了百姓們談天說地的話題。但是這些話題,早在我國古代,就有著很重要的說法。火星雖然遙不可及,但是古人對火星早就有著不同尋常的認識和看法。
  • 4億公裡、7個月 中國天問一號駛向火星丨國際熱點速遞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今天,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