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開啟7個月旅行「天問」源自屈原長詩

2020-07-24 本地號外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據介紹,「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5500萬至4億公裡的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開啟7個月旅行「天問」源自屈原長詩

「天問」一名源於屈原長詩

4月24日10時,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通過線上方式在國家航天局網站等平臺舉辦。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也在啟動儀式上公布。

據國家航天局介紹,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

兩千多年前,被流放廟堂之外的屈原,彷徨山澤,將滿腹憂思化作對宇宙起源的疑惑,發出「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之問。

此次將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既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也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而象徵「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開啟7個月旅行「天問」源自屈原長詩

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繞」「落」「巡」

據了解,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火箭、探測器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信介紹,該任務於2016年1月批准立項,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與此同時,這也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首次應用性發射,系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火星,古稱「熒惑」,主兇兆。歷史上,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曾將這顆紅色星球與血腥、災難、死亡聯繫在一起,唯恐避之不及。然而隨著觀測手段和航天技術的進步,火星已經成為了舉世公認的人類探索未來的希望之星。

不過,火星探測在技術上並不容易。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介紹,從1961年到今年7月初,人類已經實施火星探測活動44次,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24次,能夠著陸火星並成功開展探測任務的僅為個位數。此前沒有任何國家能在首次火星任務中一氣性完成「繞」「落」「巡」的「三合一」壯舉。如果此次目標能夠順利實現,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著陸巡視探測技術的國家。

選擇7月發射是看中今年的探火「窗口期」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注意到,包括中國在內,今年計劃「探火」的各國都將火箭發射日期選在7、8兩月。對此,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主要是因為今年7、8月是火星探測「窗口期」。

他介紹說,火星和地球幾乎在同一軌道面圍繞太陽公轉,地球公轉周期為1年,火星公轉周期約為2年。因此,兩顆行星每兩年才會「相遇」一次,此時兩行星距離最近。在這一時刻前後,從地球發射火星探測器,能讓人類「探火」之旅的時間更短、所攜燃料更少、成本更加低廉。結合地球、火星的公轉周期,以及軌道設計的相關內容,科學家通過詳細周密的計算得出,在地球上每隔約26個月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最好時機,「窗口期」由此而來。如果錯過今年這次「窗口期」,下次火星探測的好時機只能等到2022年。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孔令晗)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開啟7個月旅程,為何叫「天問」,探測...
    據人民日報消息,7月23日午間,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天問」源自屈原長詩▲▲▲我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而後續行星探測任務將依次編號。「天問」名稱來源於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長詩,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
  • 海南文昌: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天問一號,火星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 託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我國首次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 正式啟航 開啟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 此次探測目的是 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 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
  • 七絕·題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中華通韻)薛志鵬
    七絕·題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中華通韻)作者:薛志鵬真龍出海驚千古,仗劍凌雲破九霄。競日扶風星月近,鴻鵠許志比天高。【注】:①據《參考消息》報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重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②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 「天問一號」今年將向火星進發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屈原長詩《天問》中寫道:「日月安屬,列星安陳?」這首詩叩問了大量天文現象和歷史事件,表達了對真理的求索,正與中國深空探測氣質相符。此次命名透露了中國深空探測一項更長遠的計劃,火星只是第一步。新京報訊 昨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為防控疫情,在線上舉辦了啟動儀式。我國公開徵集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任務標識發布。
  • 湖南老鄉給「天問」加油供電!「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旅程歷時7個月
    7月23日,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圖/新華社2300多年前,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天問》長詩,提出177個問題,闡發對宇宙萬物的理性哲思。2300多年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體現著跨越兩千多年的不懈求索。此間,人們火星探測共40餘次,成功24次,通關概率僅一半左右。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奔火,而「天問一號」背後,是肩負了祖先重託,接續著科學求索的湖南人。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的航行時間為7個多月,飛行距離約4億公裡。這個距離約是地月距離的1萬餘倍,就相當於約830萬個全馬賽程,地球周長的10000倍。
  • 火星探測器如何抵達火星?「天問一號」告訴你答案,看完你就知道
    ,並將其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是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
  • 中國拉開行星探測序幕,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進入準備階段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人類即將開啟火星探測的序幕。據報導今年除了中國,還有美國和阿聯都將發射火星探測器。據悉7月14日,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進行相關準備工作。
  • 日行30萬公裡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與美國好奇號有何區別?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軌道,正式開啟了我國深空之旅的首航。「天問一號」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天問系列」裡首個火星探測器。而關於它的名稱來源,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 「天問一號」開啟全球深空探測時代
    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近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外媒指出,如果此次任務圓滿成功,中國不僅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讓漫遊車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並運行的國家,也將成為首個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任務的國家。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事業,並取得了重大進展,「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夯實並提升中國的太空實力。
  • 「天問一號」開啟全球深空探測時代
    來源:海外網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近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自然》雜誌則進一步指出,「中國火星任務的成功發射拉開了全球深空探測時代的序幕」。又一個裡程碑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英媒《衛報》稱,近幾十年來,中國的航天航空項目發展迅速,中國嘗試通過「天問一號」任務加入到徵服火星的「精英俱樂部」。
  • 火星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著陸分幾步?
    火星作為距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之一,具有和地球最為相似的自然環境,是目前人類通過改造有望成為人類移居地的首選。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是歷史性的一刻,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能在火星上做什麼
    在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前幾天,一篇新的論文稱,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可能會嘗試在火星東北部的某個地點著陸。這篇論文於上周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由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小組成員撰寫。「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計劃的目標是將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架著陸器/火星車送往火星。
  • 「中國網評」天問一號將尋訪火星,這是中國向星辰大海的再次進發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中國人在永不止步探索未知的科學精神驅使下,再次將目光投向宏大深邃的浩瀚蒼穹。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蒼茫宇宙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屈原用長詩《天問》將這種好奇表達得淋漓盡致。此次火星探測器以這首長詩命名,是2000多年後的中國對華夏先人跨越時空的回應。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火星在古代的寓意是什麼?
    天問一號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中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其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7月27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和月球,拍下了地月合影。
  • 為了去火星,你知道天問一號要經歷什麼嗎?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13時25分,探測器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你知道嗎?
  • 外媒熱議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引發外媒廣泛關注與熱議。據塔斯社7月23日報導,中國已確認,該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23日12時41分,在中國海南島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重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天問一號到達火星要多長時間 到達火星詳細日期時間
    7月23日12時41分,咱們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中國火星探測之旅,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天問一號到底要多久才可以到達火星呢?下面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 火星我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一次性完成這三大任務
    據天問一號總指揮李振才介紹,天問一號到達火星總路程有4.7億千米。天文一號從2020年7月23日發射到今天,已經飛行了167天,截止到2021年1月3日,總飛行路程有4億千米,距火星還有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前後會進入火星軌道。火星與地球最遠距離也是4億千米,為什麼天問一號飛行了4億千米還沒有到達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