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能在火星上做什麼

2020-07-28 只貝

在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前幾天,一篇新的論文稱,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可能會嘗試在火星東北部的某個地點著陸。

這篇論文於上周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由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小組成員撰寫。「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計劃的目標是將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架著陸器/火星車送往火星。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能在火星上做什麼

該研究揭示了天問一號的新細節,列出了其預定著陸點、科學目標和太空飛行器上儀器的名稱,強調了這次任務的歷史意義:天文一號探測任務不僅是中國首次自主完成的火星任務,也是首次同時搭載行星軌道器和探測器的任務。(2011年11月,中國的首個軌道飛行器「螢火1號」與俄羅斯的「福布斯-格朗特」任務一起由俄羅斯火箭發射升空。最終發射失敗,所有的飛船最終都落回了地球。)

天問一號的含義意為「問天」,該名稱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能在火星上做什麼

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與此同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和阿聯的「希望號」(Hope orbiter)探測器也於周日(7月19日)發射升空。據報導,中國的火星車在嘗試著陸前將與軌道飛行器保持2到3個月的連接。

選擇的著陸區域是烏託邦平原,這是一個巨大的盆地,是由火星歷史上的一次大撞擊形成的,也是美國宇航局1976年的維京2號探測器著陸的地方。根據之前關於著陸區的聲明,中國在廣袤的平原上劃出了從伊西迪斯平原到埃律西昂山一部分作為著陸區。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能在火星上做什麼

2020年7月17日,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及「長徵5號」運載火箭前往文昌發射中心的發射區。

選定著陸區域低的海拔意味著發射的飛船將有更多的時間和大氣來減緩速度並安全地降落到地面。該地區的緯度大約在北緯20到30度之間,也適合接受足夠的陽光來為這架重約240公斤的探測器提供能量。該區域的地面相對平滑也有利於火星車的行走。這篇論文指出,這次任務還受益於中國嫦娥探月計劃的工程遺產。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能在火星上做什麼

火星車預計將在火星上運行大約90個火星日/太陽日,它的接近中國玉兔2號月球車質量的兩倍。玉兔2號月球車目前正處於月球背面,渡過了第20個農曆日。根據這篇論文,天問一號軌道飛行器將提供與探測器的中繼通信連結,同時執行其在火星一年的科學觀測。(一個太陽日比一個地球日大約長40分鐘。火星上一年相當於687個地球日。)

天問一號將在極地軌道上運行,以便繪製火星的形態和地質結構,同時利用火星軌道地下探測雷達儀器來調查土壤特徵和水冰分布。新發表的論文稱,天問一號還將測量電離層、電磁和引力場。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能在火星上做什麼

火星車將使用自己的地下探測雷達探測地表土壤特徵和水冰分布,它還將分析火星表面的物質組成和特徵,火星表面的氣候和環境。

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是「天問一號」的首席科學家萬衛星。他在5月去世,就在天問一號發射前的幾個月。在上個月出版的《自然·天文學》的訃告中,他被描述為世界領先的空間科學家和中國行星科學項目的先驅,他的名字是「衛星」,字面意思和發射的「衛星」意同。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能在火星上做什麼

這份訃告不僅詳述了他在太空、科學和學術界的職業生涯,也讓人了解了他的其他興趣。他經常熬夜看英超或義大利甲級聯賽,有時會給第二天早上去參加學術會議帶來麻煩。

相關焦點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所以此次火星探測器需要飛行6000萬公裡左右才能飛到火星,大概需要7-8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飛到火星去。天問一號去幹啥?本次火星探測器名叫天問一號,主要是繞、落、巡三項任務。火星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後,將會環繞火星飛行,最後在火星著陸並開展巡視作業。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
  • 中國第一個自主火星任務「天問一號」順利發射,向著火星出發
    緊接著阿聯的「希望號」火星任務之後,2020 發射窗口的第二個任務,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在今天稍早由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由長徵五號火箭運載升空了。天問一號是中國第一個自主的火星任務,也是第一個離開地球的探測器。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天問一號飛行任務是中國航天強國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標誌性工程,也是中國航天向太空進一步深入發展的裡程碑工程。」天問一號包括一艘軌道飛行器,一個著陸器和一輛火星車。通常其他國家對火星的訪問採取了一種交錯的方式,即首先軌道飛行器,然後著陸器,最後才是火星車,而中國將首次嘗試同時操作所有這些部件。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任務是什麼?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並在局部地區開展區域性、精細性的巡視探測。了解深空探測的小夥伴都知道,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通常是逐步進行的,就像嫦娥一號到三號那樣。
  • 我們要上火星,中國天問一號,加油
    文/M叔圖侵刪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3日發射,預計明年2月會到達火星軌道。7月15日,天問一號經過各方調試完畢,已按計劃到達海南文昌發射場就緒。,源於自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這個名字恰到好處,要知道在中國古代天文學稱火星為「熒惑星」---發光使人疑惑的星星。
  • 火星夏天!天問一號雄心勃勃火星探測器任務 7種科學儀器採集數據
    中國的第一個完全本土化的火星飛行任務正在前往火星。該天問一號任務今早(7月23日)在上午12點41 EDT(0441 GMT)之上推出海南島的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5號火箭。火星夏天!天問一號雄心勃勃火星探測器任務 7種科學儀器採集數據天問一號由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個著陸器二人組組成,這兩種飛行器的組合以前從未一起發射向火星。鑑於「天問一號」是中國首次在火星上執行全面任務,其雄心勃勃。
  • 剛剛,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明年將登上火星
    剛剛,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正式踏上探索火星之旅。就在昨天下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對外發布了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火星車模型。「天問一號」將承載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在火星表面完成巡視探測,獲取火星科學數據,一次性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由於我國之前並未發射過環繞火星的探測設備,這次任務將完成多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之前都沒有嘗試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空前的。
  •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中國選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登陸點
    中國顯然已經在2021年2月飛船抵達「紅色星球」之前為其「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選擇了一個主要的著陸點。 流動站將降落在巨大的撞擊盆烏託邦平原內部。在由7月23日的「長徵3月5日」火箭發射之後,由軌道飛行器和著陸器二人飛行器組成的「天問1號」目前正前往火星。任務組成員已經對其科學儀器進行了測試。
  • 一起來看一看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火星家園」
    我們知道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現在已經飛行在了去往火星的徵途上。它出發之前,我國在地球上建立了一個模擬的「火星家園」,來模擬訓練它,以便當它真的登上火星時,不至於對於火星的環境太過陌生,而手足無措。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一飛沖天(趙聰 攝)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本次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進程中的重大標誌性工程,是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工程。」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將實現對火星「繞」「著」「巡」三合一「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變道」
    ——為了調整奔火軌道自從7月23日發射升空,天問一號在抵達火星之前,需要經過多次軌道調整,任何一個火星探測器都不可能飛在一條理想的地火轉移軌道上,中間需要數次軌道修正和深空機動。軌道修正是為了減小飛行偏差,使探測器沿著預定的軌道飛行而進行的軌道控制。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它真的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嗎?並非如此
    2020年7月,可以說是全球航天愛好者的福音——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的火星探測窗口期如期到來,阿聯、中國、美國紛紛摩拳擦掌,準備進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7 月 20 日,阿聯先行一步,藉助日本H2A運載火箭,從日本鹿兒島將阿拉伯世界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送上太空。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火星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著陸分幾步?
    火星作為距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之一,具有和地球最為相似的自然環境,是目前人類通過改造有望成為人類移居地的首選。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是歷史性的一刻,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火星在古代的寓意是什麼?
    天問一號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中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其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7月27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和月球,拍下了地月合影。
  • 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任務擁有國際夥伴的推動
    「然後,我們建立了相應的控制算法,以確保探測器在指定的時間降落在火星的指定位置,並可以自動捕獲信息,以確保它可以在火星上進行飛行並控制其任務。」控制中心為應對未來的挑戰,北京航天控制中心於2018年初成立了火星探索飛行控制團隊。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
    央視網消息:關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天(23日)中午12時41分左右,「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星:人類走出地月系統的首選目標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發射升空,我們希望它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