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2021-01-13 CSDN

「GO TO MARS TOGTHER!」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是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是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裡程碑工程。與其他任何國家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不同,「天問一號」要實現「繞」「落」「巡」的三連任務,當屬全球首次。火星探測器在升空後,根據測算,最優轉移軌道需要 203 天,也就是 6 個月零 19 天,即在 2021 年 2 月 11 日被火星引力捕獲。按照探測器速度,取最優減速軌道以及繞火星探測事件,預計在 2021 年 4 月 23 日開始實施火星著陸。在到達火星之後,火星車的設計壽命是 90 個火星日,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略長一點,大概是 24 小時 37 分鐘,90 個火星日也就是地球上三個多月的時間。如果「天問一號」能夠成功登陸火星,這將使得中國躋身太空精英強國之列,成為太空探索的引領者。縱觀人類的航天史,人們似乎一直對火星、月球「情有獨鍾」。全球已經有了 40 多次火星探測活動,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 22 次,成功率大約 40%。因此,火星有著「太空飛行器墳場」之說。2010 年 8 月,8 位院士聯名向國家建議,開展月球以遠深空探測的綜合論證。為此,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立即組織專家開展了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論證。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總體部部長耿言曾撰文寫道,首次自主火星探測是深空探測的起點和重點,實施方案經過三輪迭代和深化,在 2016 年 1 月正式立項實施。2016 年 8 月,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全球徵集活動啟動,經過網絡投票,「天問」排名第一,得票 31.7 萬餘張。2020 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命被正式宣布命名為「天問一號」。根據計劃,我國首次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非常重,任務由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三個部分組成,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完成繞、落、巡這前三個步驟。「這將是世界上首次自主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的任務。」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江徽曾接受《科技周刊》採訪時表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和空間科學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曾向媒體表示,中國如果想要實現超越,需要利用現有的技術實現「兩步並成一步走」。但是,「一石二鳥」背後是更高的挑戰和更大的風險,國際鮮有先例。這次「天問一號」搭載的是長徵五號火箭,是我國最大運力的運載火箭,廣大網友愛稱其為大火箭「胖五」。2016 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截止目前,總共發射了三次,失敗一次。相比於月球,火星距離地球更加遙遠,而且火星和地球兩者的距離會不斷的變化:地球和火星位於太陽兩側時最遠距離大約 4 億公裡,而位於太陽同側最近時有 5460 萬公裡遠(是月球的 150 倍遠)。「天問一號」探測器奔赴火星,並不是走直線,而是通過火箭的運力將探測器送入橢圓形軌道,在這個過程中將一直處於高速飛行狀態,需要「長途奔襲」 10 個月,2021 年才能到達火星。其次,到達火星之後,探測器將迎來決定成敗的關鍵挑戰。「火星探測最大的難點在於』恐怖 7 分鐘』,在進入、下降與著陸過程中,要在 7 分鐘內將探測器的時速從 2 萬千米降低到零。這需要融合多種減速手段才能實現,包括氣動外形、降落傘和反推等,也需要自主導航控制技術來保證。」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張偉曾對《科技日報》表示。據了解,在著陸前,探測器需要先將速度降下來,從 4.8 公裡/秒減速到  460 米/秒,相當於先來一個急剎車。接著,探測器打開降落傘,用90秒的時間將速度再降到95米/秒。最後,進入「著陸緩衝段」,這會兒探測器需要懸停避障,對火星表面進行觀察,看一下地面有沒有坑、大的石頭,保證落地安全性。「目前國際上主要有兩種減速方式。我國根據探月工程中的技術經驗作為基礎,將通過 4 個階段逐步減速,最終使探測器平穩到達火星表面。」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曾向媒體透露,第一階段為氣動減速,第二階段開降落傘,第三階段動力減速開反推,第四階段懸停避障;著陸器在火星表面軟著陸成功後將釋放火星車。登陸火星是最具挑戰之一,由於火星擁有大氣層,要防止著陸器在下降過程中變得過熱;而且僅憑落傘無法使著陸器減速,還需要減速火箭。在此前 18 次火星著陸任務重,僅有 10 次取得了成功。在成功著陸之後,探測車將進行「拍照留念」、探測物質和元素、探測環境和偵測火星淺層地質結構,以及探測火星氣象等。▲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示意圖(來自《科學》雜誌報導)火星車上,豎立在前端的桅杆頂端的方形設備就像機器人的腦袋,上面有實時探測的全景相機,可以幫助火星車避開障礙。另外,火星車上還有 4 個大的太陽能電池板,以及探測雷達、磁場探測儀和氣象測量儀,可以對火星進行全方位的探測車。依照計劃,火星探測器壽命只有短短 90 個火星日,火星日比地球一天略長,為 24 小時 40 分鐘,也就是三個月的時間。正如上文所說,登陸火星是如此艱難,但依然未能阻止人類探索的腳步。為何?作為太陽系的行星之一,火星與地球在環境等方面的相似性,使得人們對火星探索一直抱有濃厚興趣。專家表示,火星不僅有大氣,也有適宜的溫度,和地球也有著相似的自轉周期。研究火星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啟示,極具價值的基礎研究。國外媒體曾經發表文章稱,科學家在火星南極冰蓋下發現了液態水存在的證據。這一發現更是激起了人們對火星的探索熱情。「火星是太陽系內與地球特點最為接近的行星,是人類未來移民的首選地。」張偉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意味著,火星將是人類的「第二家園」。科學家甚至都已經提出了火星改造方案。此次,除了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之外,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和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也定在了 7 月份發射,而原定於今年探測火星的歐洲與俄羅斯合作已宣布推遲到 2022 年。據了解,每隔兩年,全球都會迎來一次火星探測高潮,原因在於地球與火星位置的關係,每 26 個月火星會有一次距離地球最近的機會,距離只有 5500 萬公裡,這也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最佳時間窗口。此時實施火星探測,探測器飛行的路線最短,最省燃料。如果錯過此次發射,就要在等 26 個月,下次發射窗口要等到 2022 年 9 月。既然火星是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的「第二家園」,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呢?商業火箭公司 SpaceX 的創始人馬斯克曾經提出個火星移民計劃:希望在火星建立社區,他還喊出如果把一個人的移居成本控制在 20 萬美元左右,預計地球上最少會有 2 萬人願意移民外星球。「北鬥女神」徐穎在做客網易科技攜手吉利 ICON 汽車打造的《開槓吧》節目時曾表示,火星是我們的鄰居,火星也是我們離太空最近的一個夢想。但是,如果人類真的想移民到火星上來生活的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解決物理層的問題,解決火星環境問題,包括火星大氣問題。「其實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了火星移民的整體改造方案。大概多少年可以對火星改造完畢,移民火星,我覺得這個單位要用千年為單位計量。」徐穎認為。雨果獎獲得者、科幻作家郝景芳也在《開槓吧》節目中表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類即使移民火星,也一定是在封閉環境下有限資源條件下的生存。這就意味著火星生活不可能是非常自由的,一定是將所有人束縛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這樣才能保證可呼吸和空氣,可分配的食物,能源和最高效的物資調配方式。「所以,這樣營造出來的生存空間和社會,和我們地球上極大豐富的世界資源非常不一樣,也會非常經濟有效的方式去運行,火星上的社會幾乎肯定是科學家工程師和高級知識分子創造出來的社會,也一定是一個非常信息化的社會。」郝景芳認為。科技日報《天問一號:在探火路上來一次「後發先至」》新華報業網《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進行 「天問一號」,一次實現「繞落巡」》科技日報《成功率不到一半 為什麼人類在如履薄冰中「探索火」》中國青年報《「天問一號」將向火星進發 中國行星探測為何首探火星》小火箭公號《人類探索火星發射時機與抵達時刻計算圖表》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趕在美國之前奔向火星
    今天中午12點40分,在海南文昌火箭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順利點火併成功地將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器送進地火轉移軌道,目前火箭已經進入二級滑行階段,箭器分離後「天問一號」將朝著火星飛去,將在2021年2月份到達火星!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行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任務)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實現針對火星的「繞」「著」「巡」三合一壯舉。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超過一億公裡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消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與地球飛行距離累計超過1億公裡。2020年7.23日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發射中心升空。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13時17分25秒後器箭分離,準確進入預定地火轉移軌道。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此前,在這一窗口期已經公布了四大火星探測器的發射計劃,分別是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阿聯希望號(由日本H-2A火箭發射),以及歐盟及俄羅斯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但由於種種原因,歐盟及俄羅斯的ExoMars 2020已經於三月中旬決定推遲到2022年發射,從2020的火星探測器發射小組「退群」了,不得不說,這已經是ExoMars計劃第六次推遲了。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智東西7月23日消息,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 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將首次實現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是美國、俄羅斯,包括前蘇聯都沒有做到的。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它真的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嗎?並非如此
    2020年7月,可以說是全球航天愛好者的福音——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的火星探測窗口期如期到來,阿聯、中國、美國紛紛摩拳擦掌,準備進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7 月 20 日,阿聯先行一步,藉助日本H2A運載火箭,從日本鹿兒島將阿拉伯世界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送上太空。
  • 火星探測器在文昌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意味著什麼?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落和巡視探測,可謂難度巨大,而這次「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對於人類來說,意義非凡。
  • 海南文昌: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剛剛,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明年將登上火星
    剛剛,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正式踏上探索火星之旅。就在昨天下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對外發布了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火星車模型。「天問一號」將承載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在火星表面完成巡視探測,獲取火星科學數據,一次性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由於我國之前並未發射過環繞火星的探測設備,這次任務將完成多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之前都沒有嘗試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空前的。
  • 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 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 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我國首個火星任務發射成功,「天問一號」的意義及鮮為人知的背後
    就在剛剛,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載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點火發射,成功的進入預定軌道,奔向火星,萬眾沸騰!也許可能有人問,發射火星探測器有什麼意義呢?當然,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比鮮為人知的背後知識,有興趣的也可以了解一下:1、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是2011年的「螢火一號」,放在俄羅斯「「福布斯-土壤」探測器內部,」乘坐俄羅斯「天頂號"火箭升空,可惜遭遇失敗未能到達火星。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火星終迎「中國來客」
    中新網文昌7月23日電(郭超凱 徐朋朋)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將挑戰「三步...
    「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順利開啟!2016 年 1 月 11 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在 2020 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器的想法埋下了種子。經三年努力,2019 年 10 月 11 日,中國火星探測器亮相。一個月後,中國火星探測任務也首次公開。2020 年 4 月 24 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繞、落、尋」一步到位
    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自2010年開始啟動,2018年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成立,十年的堅守換來了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第一步成功邁出。下面來看「天問一號」到底牛在哪?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又為何選擇今年密集發射火星探測器。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注意:若威鋒 App 端無法直接點開連結,請嘗試長按)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預計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 外媒熱議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引發外媒廣泛關注與熱議。據塔斯社7月23日報導,中國已確認,該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23日12時41分,在中國海南島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重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據央視新聞報導,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天問之旅正式開啟。 所以今年有3個國家都要探測火星,周一,阿聯在日本發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接下來是美國。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將挑戰「三步走」,開啟中國航天新篇章
    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順利開啟!2016 年 1 月 11 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在 2020 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器的想法埋下了種子。經三年努力,2019 年 10 月 11 日,中國火星探測器亮相。一個月後,中國火星探測任務也首次公開。2020 年 4 月 24 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