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人類即將開啟火星探測的序幕。據報導今年除了中國,還有美國和阿聯都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據悉7月14日,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進行相關準備工作。
火星探測起始
中國航天的發展要從1970年開始說起,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從此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序幕。時至今日,我國已經研發了各種系列的人造衛星,涉及資源衛星、氣象衛星、通訊衛星、導航衛星、海洋衛星等,造福了全人類。
隨著中國航天的持續發展和越來越完善的衛星技術,2013年12月,中國嫦娥三號發射成功,並成功落月,標誌著中國正式成為世界上除了美俄之外第三個掌握探月技術的國家。
在成功探月三年後,2016年中國正式對火星探測任務立項,按照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這也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火星探測器任務「天問一號」命名的由來
說起「天問系列」任務的命名,其實是源於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此詩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問起,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探索精神,以及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
在福州中國航天日的啟動儀式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公開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詞和任務標識。正式對外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詞為「天問一號」。4月24日,同樣是中國第一顆地球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50周年紀念日,意義特殊。
結語: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可以說是從一窮二白中起步的,是老一輩科研工作者默默無聞的付出,克服重重阻隔,才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面對歐美的技術封鎖,能不斷攻克壁壘,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從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開始,中國航天不斷創造奇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升空又是航天事業的一個裡程碑;直到嫦娥一號的升空,徹底拉開中國航天探月的篇章。現在中國馬上開啟火星探測的序幕,預示著中國航天逐漸走向行星探測。
最後,希望中國的火星探測器順利實施,開啟探月之後的又一壯舉-火星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