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

2020-08-26 寒蕭99

&34;是中國正在計劃進行中的一項火星探測任務,是隸屬於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一部分。

曾經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任務

早在2011年,我國便研製過一顆火星探測衛星&34;,當時是與歐洲航天局以及俄羅斯等國一起進行的國際合作探測計劃。由於當時我國地面測控能力的問題,該探測器只能搭載在俄羅斯的&34;探測器內,當到達火星軌道時螢火一號與其分離進入火星軌道,主要研究火星的電離層及周圍空間環境、磁場等。

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

但是在2011年11月成功發射後不久,因為未能成功變軌,最終探測器在2012年1月墜毀在太平洋。因此,我國的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以失敗告終。

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

全新的行星探測計劃

經過一段時間的重新考量,我國航天局重新制定了我國自己的行星探測任務(PEC),並於2016年1月11日正式立項,而其中的一部分就是火星探測計劃。鑑於之前任務的失敗,我們重新調整了整個任務,由之前的繞、落、巡、回四個任務階段,改為了一次性完成&34;三個階段的任務。

中國行星探測計劃LOGO

2019年11月14日,在河北懷來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完成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的懸停避障實驗,同時也是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首次公開亮相。

火星探測器著陸實驗

該試驗場擁有140米高的重力模擬設施,可以模擬火星的重力及地面環境,這次實驗的成功預示著我國擁有了在火星實現軟著陸的能力。

著陸試驗場

2020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宣布將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34;,取自屈原的《楚辭》,表達了對真理執著的追求。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34;,計劃在2020年7月23日到8月5日之間擇機發射。

由於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軌道周期問題,從地球發射火星探測器一般要選擇在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那段時間,而這樣的時間大約每26個月才會出現一次,這個時間就叫做發射窗口。上一次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窗口在2018年4月到5月之間,而今年的7月到9月是又一次窗口,如果錯過了這個窗口,則需要等到2年後了。

因此,&34;就選擇在了今年的這次窗口發射,發射任務將由長徵5號來完成,發射地點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飛船成功進入軌道後,預計在2021年2月11日到24日之間到達火星軌道,而著陸日期預計在4月23日。

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主要性能和任務

&34;探測器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為軌道器、著陸器和火星車組成,總質量5000千克,其中軌道器3175千克,火星車240千克。火星車的外形尺寸為2x1.65x0.8米。

著陸地點初步選在烏託邦平原(Utopia Planitia),這個平原是火星上最大的平原,直徑約3200千米,也是1976年美國&34;探測器的著陸地區。

火星表面地圖

烏託邦平原

雖然我國的火星探測計劃起步比較晚,但是起點是比較高的,這次&34;的探測內容主要有5項:

一是研究火星形貌與地址構造特徵,他呢火星全球地形地貌特徵,獲取典型地區的高精度形貌數據,開展火星地質構造成因和演化研究。

二是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探測火星土壤種類、風化沉積特徵和全球分布,搜尋水冰信息。

三是研究火星表面物質組成,識別巖石類型,探查火星表面次生礦物,並對礦物成分進行分析。

四是研究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探測火星空間環境及表面氣溫、氣壓、風場,開展大氣季節性變化規律研究。

五是研究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探測火星磁場特性,開展早期地質演化歷史及火星內部質量分布和重力場研究。

天問一號著陸火星想像圖

&34;軌道器上將搭載7臺科學儀器,包括中解析度相機、高解析度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後行礦物光譜探測儀、後行磁強計、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

而在火星車上也將搭載6臺科學儀器,分別為多光譜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火星表面磁場探測儀、火星氣象測量儀、地形相機。

火星車

火星車降落到火星表面後便開始科學探測,軌道器在軌道上為其提供中繼通信鏈路,將探測的數據傳送回地球。在運行90個工作日後,需要進行軌道調整,軌道器進入遙感探測軌道,展開軌道科學探測,同時還要兼顧火星車的中繼任務。

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活動將是目前最遠的深空探測活動,火星與地球在軌道上最遠的距離達到4億千米,在這個距離上要實現軌道設計與精確控制、自主導航與控制、行星際延時測控通信技術(信息往返時間40分鐘)等技術,這將是對我國深空探測技術的一次提升。

地球和火星的軌道

不曾間斷的火星探索

從1962年以來,人類先後進行了44次火星探測活動,其中完全成功或者部分成功23次,大約是一半的成功率。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人類探測火星的成功率也越來越高,最近15年的火星探測任務全部取得成功。

目前有8個火星探測器仍在正常運行,包括6顆軌道器和2架火星車。

在今年的這次火星軌道窗口期間,除了我國的&34;之外,還有美國的&34;及阿聯的&34;發射,而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的火星探測器送到火星上去。

中國行星探測計劃

未來,火星將會成為月球之外的人類探索的主要目標及落腳點,在對火星及深層空間的探測上我國自然不會落後。將來的&34;將從火星上採集巖石樣本並帶回地球,而在更長遠的計劃中,木星探測任務也已經進入了日程。

相關焦點

  • 中國火星探測命名「天問一號」,透露一項更長遠太空計劃
    這一名稱透露了中國超越火星的更長遠雄心。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為防控疫情,在線上舉辦了啟動儀式。我國公開徵集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任務標識發布。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天問系列」將成為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名,「天問一號」是其中第一次任務。這意味著,中國行星探測已經形成整體概念,中國的目光已投向超越火星的更遠行星。
  • 雖然「天問一號」已就位,但是中國的火星探測比原計劃晚了近十年
    早在十年前,我國參與了與歐洲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共同合作的火星探測計劃。計劃中,中國和俄羅斯可以各自帶一顆衛星,即同時發射兩顆火星探測器衛星。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取名為「螢火一號」。每個階段火星探測任務的完成都需要等待一個火星發射窗口,2009年「螢火一號」被推遲發射,阻礙了中國對火星探測的步伐。2011年11月9日,北京時間4點16分,我國的「螢火一號」和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一起被俄羅斯的天頂2SB運載火箭送入太空。
  • 外媒:中國首次執行的火星探測「天問一號」,意味著什麼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按計劃即將發射,德國媒體7月4日刊文解析,中國首次火星任務「天問一號」,背後一些重要信息你了解多少?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因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德國之聲7月4日指出,中國2020年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2020年7月至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此前,已經公布了四大火星探測器發射計劃,分別是中國天問一號、 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盤點一下這四大火星探測計劃—— 一號選手:中國-天問一號 發射時間窗口:2020 年 7 月 20-7 月 25 日 預計抵達火星軌道時間:2021 年 2 月 11 日-24 日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2020 年有短短幾周時間,太陽、地球和火星成一條直線,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最短,不到 5400 萬公裡,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最佳時機,如果錯過這種情況直到 2022 年才會再次出現。此前,已經公布了四大火星探測器發射計劃,分別是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阿聯希望號(由日本 H-2A 火箭發射),以及歐盟及俄羅斯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 火星,我來了!「天問一號」升空,中國火星探測進入新紀元
    宇宙探測,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早在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面對宇宙萬物,就發出了「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慨嘆,寫下了名篇《天問》。秉持著對於宇宙的探索精神,我國一直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以「天問」命名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於23日12點41分左右,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航空航天工程向太空邁出了重要一步,開創了火星探測的新紀元。
  • 火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火星探測承載了中國無數天文工作者的夢想,一代一代的航天人為之努力奮鬥,終於在今天邁出了第一步。23日12時41分,地點是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裝載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是我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的第一步!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中國這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美國媒體卻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
  • 「天問一號」升空:開啟中國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探測器分為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介紹,「到達火星不是目的,儘可能獲得有效科學探測數據才是目標。」同時,圍繞火星環繞的環繞器搭載了7臺科學儀器,火星車則攜帶了6臺載荷。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成行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是我國行星探測任務的一部分,於2016年1月11日正式立項,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螢火一號原計劃是為了參與中國國家航天局、歐洲宇航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等國合作的探測火星計劃,以此計劃為藍本中方可附帶一顆小型衛星,於是加速開發出迷你探測機螢火一號,原預計於2009年順便搭載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發射,2012年10月注入火星軌道,進行環繞火星的探測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注意:若威鋒 App 端無法直接點開連結,請嘗試長按)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預計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天問一號大家都聽說了吧,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喜歡歡迎點讚2020年7月23日下午,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順利發射升空,奔赴火星。先給介紹一下啊,這個登錄火星要幹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天問一號的目標第一步:繞我們先在火星上空看看有啥
  •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中國能彎道超車嗎?美媒:中國擅長後發制人
    (天問一號發射器)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官宣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為「天問一號」,在今年七月份,天問一號火星飛船就會出徵火星,執行中國首個行星探測任務,屆時這將是繼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嫦娥一號繞月衛星之後中國航天的第四大裡程碑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據中國官媒新華社消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離軌著陸段、中繼通信段及科學探測段,飛行超過4億千米,預計2020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並開展科學探測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它到底有多厲害?
    再過幾天中國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將踏上火星的徵程,它將開啟多個第一,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任務是第一次進入火星軌道就直接登陸火星,這是以往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組織都沒有嘗試過的任務!「天問一號」如何登陸火星,它將經歷如何的過程,將展開怎樣的任務,且聽種花家一一道來!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它到底有多厲害?
    再過幾天中國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將踏上火星的徵程,它將開啟多個第一,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任務是第一次進入火星軌道就直接登陸火星,這是以往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組織都沒有嘗試過的任務!「天問一號」如何登陸火星,它將經歷如何的過程,將展開怎樣的任務,且聽種花家一一道來!
  • 中國拉開行星探測序幕,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進入準備階段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人類即將開啟火星探測的序幕。據報導今年除了中國,還有美國和阿聯都將發射火星探測器。據悉7月14日,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進行相關準備工作。
  • 中國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名字和一個人有關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標宏大
    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發射任務也成為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重要裡程碑。按照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於2021年2月11日至24日環繞火星運行,並於2021年4月23日降落一臺火星車到火星表面,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目標,進行時長90天的火星探索工作。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完美完成深空機動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是建設航天強國進程中的重大標誌性工程,在8月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