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家航天局公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當天,國家航天局也公開了象徵「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
按照計劃,2020年我國將通過長徵五號發射火星探測器,並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據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相關專家介紹,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實施步驟分別是——
使用長徵五號火箭將火星探測器發射至地火轉移軌道;
隨後在地面測控系統的支持下,通過多次軌道機動和中途修正,在近火點實施制動,進入環火橢圓軌道;
運行到選定的進入窗口,探測器將進行降軌控制,釋放著陸巡視器。
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外觀設計構型圖。國家航天局資料圖片。
著陸巡視器進入火星大氣後,通過氣動外形、降落傘、發動機、多級減速和著陸反衝軟著陸。
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國家航天局資料圖片。
巡視器和著陸平臺分離後,將開展區域巡視探測和相關的一些工程實踐活動。
中國第一個火星車外觀設計構型圖。國家航天局資料圖片。
環繞器將為巡視器提供中繼通信鏈路,並開展環繞科學探測。
目前,我國正在開展首次火星探測工程的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