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雪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紀念郵票的設計

2020-11-25 中國郵政報

    一年不到,於雪再次擔當「航天」重任。繼今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以下簡稱《人造地球衛星》)紀念郵票順利「發射」之後,金秋時節,她又問鼎《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以下簡稱《「天問一號」》)紀念郵票設計。真是好戲連臺,身手不凡。 

    此前,筆者曾跟隨於雪的《人造地球衛星》,開啟了一趟「太空」之旅,此間,又與她相約《「天問一號」》,發起了又一輪「天宮」之問。 

    競標勝出幸運地成為「天問」答卷人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遠在戰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即發出劃破蒼穹的《天問》。對浩瀚宇宙的深層探索與無盡追問,千百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擔負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意味著中國正式拉開了對太陽系行星探測的序幕。 

    此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立項,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 

    為慶賀我國在自主開展行星探測上邁出的第一步,中國郵政決定增加發行紀念郵票一套。由於計劃外臨時追加選題,郵票的組稿工作7月中旬才進行。 

    題材重大,關注度高,也比較搶手。時間雖然緊迫,卻收到了多位競標者提交送審的圖稿。經過各路專家和各級領導的層層評審,嚴格篩選,於雪設計的這一套方案被認可,成為《「天問一號」》的「答卷人」。

    通過梳理提煉確定郵票表現的內容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目前人類認識最深入的行星之一。在太陽系的行星中,它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與地球最為相近,擁有高山、平原和峽谷等地形。因此,火星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對於火星的探測,全世界的人們都充滿好奇與熱情。 

    於雪覺得,在方寸之間展現「天問一號」,難度遠遠大於「東方紅一號」。在設計《人造地球衛星》紀念郵票時,所反映的主體「東方紅一號」,著重展現的是歷史成就,屬於「過去時」,帶有回顧性和紀念性,她感到還比較好駕馭。而設計《「天問一號」》,則一切都是全新的,其涉及的均為最新的航天科技成果,有的還在探索與進行之中,現實感、前瞻性甚至未知性特別強,也更加難以把握。因此,給設計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此次「天問一號」飛行過程包括發射、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和科學探測六個階段。而最受外界關注的火星探測器,則通常是在最後一階段才開始進入「開機模式」。也就是說,「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擇機開展著陸、火星車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千萬裡,我追尋著你!」經過對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這一最新的重大航天成就進行梳理,於雪從中提煉了關鍵詞——「首次火星探測」,並將其作為郵票表現的核心內容。突出「現在進行時」,通過整體表現「發射成功」這個概念,更側重「科學事件」,結合「軌道運行」,更準確地詮釋內容,也有別於以往同題材郵票的設計。

    著重表現發射和運行時的一種狀態

    在郵票設計過程中,於雪閱讀了大量相關資料,調看了很多有關的紀錄片與視頻。了解了背後的科學原理之後,她明確了相關設計元素,圍繞發射成功這一概念,構思了圖案布局:畫面有火箭,然後從地球出發,通過特有的軌道奔向遙遠的火星。 

    怎麼在科學性與藝術性之間尋找平衡點與切入點,一直是於雪在設計這套郵票時耗費時間、精力最多的一個方面。她設計並提交的兩幅圖稿:一幅是橫式,採用平視的角度和神秘的色彩,以橫長幅畫面呈現整個過程;另一幅是豎式,強調從地球出發,用大透視的關係將地球放大,火星縮小,以象徵火星距離地球的遙遠。兩個方案都是從宇宙太空的視角構建畫面,完整地呈現了整個過程。經評審,豎式方案被選為郵票圖稿。 

    《「天問一號」》郵票規格是採用33×44毫米,與《人造地球衛星》相同,所不同的是這次為豎票幅。應該說,豎幅圖更適合表現深空的高深。於雪介紹,畫面最初是以火星為主,後突出了探測器,著重表現目前發射與運行時的一種狀態。從郵票畫面上,我們的視線可以先從左下角的地球出發,看火箭升空,隨同探測器一道經過宇宙空間的運行軌道,再往遠處右上角的火星奔去。 

    以往表現火箭發射,多為垂直的角度,這次做了傾斜的角度。於雪說,其實,地球在宇宙中是沒有垂直的概念的,也不存在視角,為了表現,便在畫面中呈現宇宙的視角。通過設計《人造地球衛星》的積澱與感悟,於雪對這類題材的設計更有感覺了,漸入佳境,比較自如地描繪出探測器中的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結合時的狀態。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時間非常緊,修改次數也特別多。主要集中在探測器的角度、軌道的呈現方式,到底是抽象地表現還是藝術地反映好呢?「天問一號」探測器,由一個環繞器和一個著陸巡視器組成,於雪幾經調整,最後還是偏重藝術性一些,將探測器畫為向左傾斜45度角。 

    螢光燈下可窺探探測器的運行軌跡 

    已於9月26日發行的《「天問一號」》郵票,與5個月前發行的《人造地球衛星》,同為航天科技題材郵票。在風格與基調上,於雪有意識地注重相互之間的關聯性,彼此照應,形成「姐妹篇」。 

    整個郵票色調以黑色、深藍色為主。天空是黑色,營造出銀河系的概念,同時保持對太空探索的一種神秘感。另外,紅色、藍色線條的運用也具有寓意,紅色代表中國,藍色象徵航天,組合運用,旨在揭示並體現中國航天事業突飛猛進發展的內涵。 

    因為是反映國家重大航天科技成就的郵票,在印製上自然需要高科技的新工藝和新技術與之匹配,使之錦上添花。《人造地球衛星》在印製上使用了特種油墨,「50」字樣在紫光燈下會熠熠發光,給觀賞帶來一番別樣感受。而《「天問一號」》的新工藝新看點主要體現在哪呢? 

    據了解,郵票印製局承印團隊接到任務後,苦心鑽研,研究了「天問一號」探測器設備金屬原材料,貼合郵票航空主題使用特亮銀和特種珠光幻彩工藝,以賦予郵票更豐富的內涵。 

    特亮銀工藝擁有凹印特有的專色油墨屬性,銀墨厚實、立體感強。特亮銀用於突出「天問一號」的主體地位,太空銀元素賦予火星探測器的金屬質感,在熠熠生輝的星空中留下屬於它的冷光。於雪介紹說:「表現光速的線條,在螢光燈下能夠看出整個運行軌道在閃光,從左到右、由下往上,光標呈漸變式移動,仿佛在向你講述探測器運行的故事與軌跡。大家不熟悉、不知曉的信息包含其中,增加了知識性與趣味性。」

相關焦點

  • 今日航天快訊中國郵政發行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紀念郵票
    今日航天快訊為紀念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中國郵政定於9月26日,發行名稱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紀念郵票一套1枚,郵票面值為1.20元,計劃發行數量為780萬套。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據中國官媒新華社消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離軌著陸段、中繼通信段及科學探測段,飛行超過4億千米,預計2020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並開展科學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郵票已跌去5成!明年5月天問一號著陸火星,會反彈嗎?
    集郵者公眾號 收藏愛好者的聚集地 因為有你,所以精彩 集郵者訊(JYZhe.com),根據中國航天公號的消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圖為「天問一號」發射現場。新華社記者 胡 喆攝據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記者胡喆、周旋)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注意:若威鋒 App 端無法直接點開連結,請嘗試長按)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預計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奧媒:中國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
    【歐洲時報奧地利版羅德維、李靜編譯報導】據《奧地利國家電視臺》發表的一篇題為《中國首次進入紅色星球》的文章稱,繼歐洲、美國、印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後,中國現在也開始進軍火星。隨著「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中國正式開啟了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成功抵達火星軌道。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動 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行星探測新篇章
    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巡視勘測。這次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當天中午,坐標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隨著最後一聲倒計時完畢,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大約2167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就在剛剛,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在椰林深處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遙四 1000 多噸的推力下,以十幾分鐘翻越 220 多座珠穆朗姆峰的速度,衝破大氣層,奔向距離地球超過 6000 萬公裡的紅色星球。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6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一次,且窗口期較短。
  •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見圖,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組圖」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馬斯克發推:令人驚嘆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北京時間23日中午,我國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之後不久,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辦人埃隆·馬斯克就此消息發推,「今天,中國發射了令人驚嘆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西安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
  • 「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 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為什麼這麼難?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程,「天問一號」發射
    剛剛,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記者為您帶來新鮮出爐的火星探測全解讀!
  • 火星,我們來了!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開啟深空探測新局面
    就在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正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待命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飛行約2167秒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邁出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的第一步,也開啟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新局面。「天文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成功並不容易,在完成發射之前,已經籌備了4年時間裡,期間出現多個變數。2017年,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的發射失敗,一度給火星探測項目的推進蒙上了巨大的陰影,但功夫不可有心人,在我國航天人員的努力下,2019年12月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標宏大
    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發射任務也成為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重要裡程碑。從早前公布的消息來看,世界範圍內有4個火星專案計劃正在開發和製造的最後階段,擬在2020年發射前往火星。這其中包括歐洲空間局和俄羅斯的ExoMarsRosalind Franklin rover、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2020探測車任務、中國的天問一號發射任務、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Hope Mars Mission。